瘧疾

關燈
食瘧一名胃瘧。

    因飲食失節。

    饑飽不常。

    谷氣乖亂。

    榮衛失所。

    寒已複熱。

    熱已複寒。

    寒熱交并。

    噫氣惡食。

    食則吐逆。

    胸滿腹脹。

    食在膈上。

    探吐之。

    食停未化。

    消克之。

    食已消。

    疏解之。

    (彙補) 虛瘧 元氣本虛。

    感邪患瘧。

    飲食少進。

    四肢乏力。

    自汗不止。

    倦怠嗜卧。

    微有表症者。

    人參養胃湯為主。

    久而不已。

     但宜養正。

    六君子加柴胡、幹葛。

    不可用劫奪法。

    轉成他症。

    又有入房感寒成瘧者。

    晝則寒甚。

    夜則發熱。

    服藥不得汗者。

    用蒼、芎、桃、柳煎湯。

    浸足至膝。

    内服補劑。

    其汗必行。

    又有虛極之人。

    瘧發之時。

    寒不成寒。

    熱不成熱。

    氣急神揚。

    精神恍惚。

    六脈豁大。

    此元氣衰脫。

    将有大汗昏暈之虞。

    宜防之。

    (彙補) 勞瘧 勞役過度。

    榮衛空虛。

    其症發熱惡寒。

    寒中有熱。

    熱中有寒。

    或發于晝。

    或發于夜。

    遇小勞便發。

    必氣虛多汗。

     飲食少進。

    又血虛午後發熱至晚微汗乃解。

    此似瘧非瘧也。

    若誤投瘧治。

    必危。

    久而成瘵。

    舍補奚為。

    (彙補) 瘧母 凡瘧經年不瘥。

    謂之老瘧。

    或食積痰涎瘀血結成痞塊。

    藏于腹脅。

    作脹且痛。

    令人多汗。

    乃瘧母也。

    此榮衛虛損。

    邪氣留着。

    宜養正氣。

    終當自化。

    設誤為攻削。

    必至中滿。

    慎之。

    (彙補) 為熱為寒 人身之中。

    衛氣居外。

    營血居内。

    陽邪與榮争。

    而邪火發于外。

    則為熱。

    陰邪與衛争。

    而正氣退于内。

    則為寒。

     表邪多則寒多。

    裡邪多則熱多。

    表裡相半。

    寒熱相争。

    諸瘧惟勞傷食積痰火。

    則寒已複熱。

    熱已複寒。

    謂之寒熱相并。

    (入門)外有瘅瘧。

    但熱不寒者。

    乃邪并于表。

    則陽盛陰虛。

    陰虛生内熱。

    陽盛生外熱。

    而中外皆熱也。

    牝瘧。

    但寒不熱者。

    乃邪并于裡。

    則陰盛陽虛。

    腸虛生外寒。

    陰盛生内寒。

    而中外皆寒者。

    一定之則也。

    (彙補) 陽分陰分 大抵一日一發。

    及午後發者。

    邪在陽分。

    易已。

    間日發。

    及午後夜間發者。

    邪在陰分。

    難已。

    若間一日。

    連二日發。

    或日夜各一發者。

    為陰陽俱病。

    (雜着)陰分多而陽分少。

    則其發日遠。

    陽分多而陰分少。

    則其發日近。

    甚則内外失守。

    真邪不分。

    休作無時也。

    (彙補) 連發間發 受病重者。

    邪氣内薄于陰分。

    陰為髒。

    其邪深。

    橫連募原。

    募原者五髒空穴之總名。

    在背為陽為募。

    在腹為陰為原。

    其道遠。

    其氣深。

    邪内居之。

    不能與正氣并行。

    故間日蓄積乃發。

    (入門)其有三日一發者。

    乃三陰經瘧。

    其病更深。

    發于子午卯酉者。

    少陰經也。

    辰戌醜未者。

    太陰經也。

    寅申巳亥者。

    厥陰經也。

    (丹溪) 日輕日重 時日支幹之衰旺。

    每于人身有相關。

    蓋甲丙戊庚壬。

    天時之陽也。

    乙丁己辛癸。

    天時之陰也。

    瘧久食減。

    胃中之正氣已孤。

    而邪去未盡。

    是以值陽日助正。

    而邪不能勝正則輕。

    值陰日助邪。

    而正不能勝邪則重。

    (彙補) 日發夜發 受病輕者。

    邪氣外舍于陽分。

    陽為腑。

    其邪淺。

    客于腠理。

    與衛氣并行。

    故一日一發。

    發有晝夜之殊。

    因衛氣晝行于陽。

    夜行于陰。

    此氣得陽而外出。

    故發于日間。

    榮衛晝行背與脊故也。

    得陰而内薄。

    故發于暮夜。

    榮衛夜行胸與腹也。

     移早移晏 邪氣客于風府。

    循膂而下。

    衛氣一日一夜。

    大會于風府。

    其明日下一節。

    故其作也晏。

    其出于風府。

    日下一節。

    二十五日下至骨。

    二十六日入于脊内。

    注于伏膂之内。

    其氣上行。

    九日出于缺盆之中。

    其氣日高。

    故作日益早也。

    (内經)所以正氣勝而外出。

    則移早。

    為輕。

    邪氣勝而入内。

    則移晚。

    為重。

    (彙補) 脈法 瘧脈自弦。

    弦數多熱。

    弦遲多寒。

    弦虛宜補。

    弦緊宜汗。

    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