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

關燈
導緻津液損傷,腸胃幹燥,病邪因而傳入陽明,出現不解大便、腸胃燥結成實、大便困難的,這就叫陽明病。

     問:陽明病外在症候表現怎麼樣?答:是身體發熱,自汗,不怕冷,反而怕熱。

     問:有這種情況,在剛患陽明病的第一天,出現不發熱而怕冷的,是為什麼呢?答:雖然是陽明病開始的第一天,這種怕冷也會自行停止,旋繼出現自汗而怕熱的症候表現。

     問:怕冷為什麼會自行停止呢?答:這是因為,陽明在方位上居于中央而隸屬于土,就象萬物歸土一樣,六經之邪,均可傳入陽明,而很少再傳入其他經,同時,陽明主燥土,邪傳陽明,多從燥熱而化。

    由于邪從燥化,燥熱勢必會很快顯露于外,所以在陽明病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會出現短暫怕冷的症狀,第二天就會自行停止,這就是陽明病的特征。

     本來屬太陽病,在剛起病的時候,使用了發汗的方法,由于汗出不透徹,因而導緻邪氣内傳陽明。

    患外感病,症見發熱無汗、嘔吐、不能進食,是傷寒邪熱亢盛的表現,如果反而出現不斷汗出的,是邪傳陽明的标志。

    186、外感病的第三天,陽明病的脈象為大。

     外感病,脈象浮而緩,手足溫暖的,這是病屬太陰。

    太陰寒濕内郁,病人身體應當發黃,如果小便通暢的,則濕有出路,就不會發黃;到了第七、八天,如果大便硬結的,則是濕邪化燥,已轉成為陽明病。

     患外感病,邪由其它經轉屬陽明的,病人就會出現不斷汗出的症狀。

     陽明感受風邪,症見口苦,咽喉幹燥,腹部脹滿,微微氣喘,發熱怕冷,脈象浮緊的,不能攻下。

    如果誤行攻下,就會使腹部脹滿更加厲害,小便難以解出。

     陽明病,如果能夠飲食的,示胃中有熱,能夠消化水谷,這就叫中風;如果不能飲食的,示胃中虛寒,不能消化水谷,這就叫中寒。

     陽明中寒證,不能飲食,小便不通暢,手足不斷汗出的,這是将要形成固瘕的征兆,大便一定初出幹硬,後見稀溏。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胃中寒冷,不能泌别水谷的緣故。

     陽明病,初起病時想進食,小便反而不通暢,大便正常,病人骨關節疼痛,身上好象皮毛複蓋一樣有發熱的感覺,忽然發狂的,這是水濕郁滞肌表的表現,如果全身暢汗而病解的,這是正與邪争,正能勝邪,邪随汗解的緣故,此時若見脈緊的,疾病就會痊愈。

     陽明病将要解除的時間,多在下午3時到9時之間。

     陽明中寒證,不能進食,如果誤用苦寒藥瀉熱,就會産生呃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胃中虛寒的緣故。

    由于病人胃氣本虛,又再用苦寒瀉熱,必使胃氣更虛而産生呃逆的變證。

     陽明病,脈象遲,飲食不能吃飽,如果飽食就會微感心煩、頭目昏眩,小便必不通暢,腹部脹滿,這是将要形成谷疸。

    用了瀉下法治療,而腹部脹滿絲毫不減輕。

    究其原因,是因為病人脈遲,遲脈主寒,其證屬寒濕内郁,所以攻下無效。

     陽明病,本應當汗出多,卻反而無汗,病人身癢好象蟲在皮内爬行一樣的,這是長期正氣虛弱的緣故。

     陽明病,若屬實熱證,應當汗多,現卻反而無汗,并見小便通暢,是屬陽明中寒證。

    病至二三日,出現嘔吐、咳嗽、手足冷的,為寒邪上逆,一定會發頭痛;如果不咳嗽,不嘔吐,手足不冷的,為寒邪不上逆,就不會發頭痛。

     陽明病,頭目昏眩,不怕冷,是屬陽明中風證,所以能夠飲食。

    如果出現咳嗽的,為熱邪上攻,病人咽喉一定疼痛;如果不咳嗽的,則熱邪不上攻,咽喉就不會疼痛。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通暢,心中煩悶至極的,是陽明濕熱内郁,一定會出現肌膚發黃。

     陽明病,誤用火法治療,火邪内迫,出現微微汗出,小便不通暢的,一定會出現肌膚發黃。

     陽明病,脈象浮而緊的,主胃燥成實,所以一定會出現潮熱定時發作;隻見脈浮的,主邪熱内盛、實邪未成,所以一定會出現盜汗。

     陽明病,口中幹燥,但隻想用水漱口,卻不想吞咽下去的,這是熱在血分的表現,一定會出現衄血。

     陽明病,本來就有自汗出,醫生又重複發汗,疾病雖然得以解除,但還微感心煩不舒适的,這一定是大便幹結堅硬的緣故。

    大便之所以幹燥,是因為汗出過多,損傷津液,津液虧乏,腸中幹燥所緻。

    此時,應當詢問病人一天解幾次小便,如果原來為一天三四次,現在隻有二次,就可以推知大便不久将要解出。

    究其原因,是因小便次數較原來減少,津液應當還于腸中,腸中津液勢必增加,硬便得以濡潤,則大便一定會很快解出。

     傷寒病,嘔吐劇烈的,雖然有陽明府實證,也不能用攻下法治療。

     陽明病,胃脘部痞滿硬結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療。

    如果誤用攻下,就會損傷脾胃而緻腹瀉。

    假如腹瀉不停的,就有生命危險,假如腹瀉停止的,疾病就會痊愈。

     陽明病,滿面通紅的,不能用攻下法治療。

    誤用攻下就會産生發熱、肌膚發黃、小便不通暢的變證。

     陽明病,沒有使用湧吐或瀉下法治療,外邪内入,化熱化燥成實,而見心中煩躁不安的,可用調胃承氣湯治療。

     調胃承氣湯方 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大黃四兩,用陳米酒洗以上三味藥,将大黃、甘草切細,加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然後放在小火上煮一、二開即可。

    一次溫服,用來調和胃氣。

     陽明病,脈象遲,汗出而不怕冷,身體沉重,短氣,腹部脹滿,喘息,如果發潮熱的,這是表證将要解除而裡實已成,可以攻下裡實;如果手足不斷汗出的,這是大便已經硬結的标志,用大承氣湯主治。

    如果汗出較多,輕微發熱而怕冷的,這是表證未解,病人不發潮熱,不能用承氣湯攻下。

    如果腹部脹滿厲害、大便不通的,可用小承氣湯輕微瀉下來和暢胃氣,不可用峻瀉藥攻下。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用酒洗厚樸半斤,炙,去皮枳實五枚,炙芒硝三合以上四味藥,用水一鬥,先加入厚樸、枳實煎煮至五升,去掉藥渣,再加入大黃,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加入芒硝,然後放在小火上煮一、二開,分兩次溫服。

    服藥後如果大便已通,停止再服剩餘的藥。

     小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厚樸二兩,炙,去皮枳實大的三個,炙以上三味藥,用水四升,煎煮成一升二合,去掉藥渣,分兩次溫服。

    服第一次藥應當解大便,如果服藥後大便不解,可将剩下的藥服完,如果大便已通,不要再服剩下的藥。

     陽明病,發潮熱,大便微有硬結的,為燥屎内阻、裡實已成,可以用大承氣湯攻下裡實;如果大便不硬結的,是内無燥屎,不能用大承氣湯。

    如果六七天不解大便,恐有燥屎内阻,預測的方法,可給予少量小承氣湯。

    服藥後如果屎氣轉動而放屁的,這是有燥屎的症象,才能夠攻下;如果服藥後不放屁的,則是大便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