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陽明病脈證并治法

關燈
硬結、後部稀溏,不能攻下,如果攻下就會形成腹部脹滿,不能進食,甚至飲水就呃逆的變證。

    假如攻下後又出現發熱的,這一定是燥屎複結,大便再次變硬而量較少,此時,應當用小承氣湯和暢胃氣而攻下。

    總而言之,如果服小承氣湯不轉屎氣的,千萬不能攻下。

     谵語一般屬實,鄭聲一般屬虛。

    所謂鄭聲,是指語言重複、聲低息微的症候。

    兩眼直視谵語,并見喘喝脹滿的,屬于死候,并見下利的,也是死候。

     發汗太過,或重複發汗,陽氣大傷,出現谵語,脈象短的,屬于死候;如果脈與證相應的,不屬死候。

     傷寒表證,誤用吐法或下法之後,病仍然不解除,出現五六天甚至十餘天不解大便,午後發潮熱,不怕冷,谵言妄語,如見鬼神一樣。

    病情嚴重的,就會出現神志昏糊、目不識人、兩手無意識地亂摸衣被床帳、驚惕不安、微微喘息、兩目直視,如果脈象弦的,尚有生機;如果脈象澀的,屬于死候。

    如果病情較輕,隻見發潮熱、谵語等證,用大承氣湯主治。

    服藥後,如果大便已通的,應停止服剩下的藥。

     陽明病,病人汗出太多,導緻津液外洩,腸中幹燥,大便勢必硬結;大便硬結,府氣不通,濁邪上擾,則發生谵語,用小承氣湯主治。

    如果服一次藥谵語就停止的,就不要再服剩餘的藥。

     陽明病,谵語,發潮熱,脈象滑而疾的,用小承氣湯主治。

    于是給病人服小承氣湯一升,服藥後腹中轉矢氣而放屁的,可以再服一升;服藥後腹中不轉矢氣的,就不要再服。

    如果第二天又不解大便,脈象反見微弱而滞澀的,這是正氣虛弱而實邪阻滞,正虛邪實,攻補兩難,治療十分棘手,不能再用承氣湯了。

     陽明病,谵語,發潮熱,反而不能進食的,是腸中燥屎已成,宜用大承氣湯攻下燥屎;如果尚能進食的,隻是大便硬結,宜用小承氣湯和暢胃氣。

     陽明病,經行下血而谵語的,這是熱入血室,如果隻見頭部出汗的,可以針刺期門,以瀉血室的實邪,使血熱得以宣洩,則周身暢汗而痊愈。

     汗出谵語的,這是外有太陽中風,内有燥屎阻結。

    燥屎内結必須用瀉下法治療,但是須待太陽表證解除後才能攻下。

    如果攻下過早,就會導緻表邪盡陷而裡實益甚,出現神昏語言錯亂。

    如果表證已解而裡實未去,用攻下法治療就會痊愈,可用大承氣湯。

     外感病四五天,症見脈沉、氣喘、腹部脹滿。

    脈沉主裡,可知其病在裡,卻反而用發汗法治療,汗出津液外洩,津傷腸燥成實,所以大便硬結難以解出。

    津液外越而虛,津傷腸燥成實,時間一長,就會發生谵語。

     太陽、陽明、少陽三經合病,腹部脹滿,身體沉重,轉側困難,口中麻木不仁,面部垢濁,谵語,小便失禁,如見身熱、自汗出的,是邪熱偏重于陽明,用白虎湯主治。

    如果用發汗法治療,就會使谵語更甚;如果妄行攻下,就會造成額上出汗,四肢冰冷的變證。

     太陽陽明兩經并病,太陽表證已解,僅隻見發潮熱,手足微微出汗,大便解出困難而谵語的,是屬陽明裡實,攻下裡實就可痊愈,适宜用大承氣湯。

     陽明病,脈象浮而緊,咽喉幹燥,口中感覺苦,腹部脹滿,喘息,發熱,汗出,不怕冷,反而怕熱,身體沉重,是屬陽明裡熱證。

    如果誤發其汗,就會出現心中煩亂不安、甚或神昏谵語的變證;如果誤用溫針,就會導緻恐懼不安、煩躁失眠的變證;如果誤行攻下,就會損傷胃氣,緻邪熱擾于胸膈,出現心中煩躁厲害,舌上生薄黃苔,用栀子豉湯主治。

     如果誤下後熱盛津傷,出現口渴想喝水,口幹舌燥的,用白虎加人參湯主治。

     如果誤下後出現脈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暢的,屬陰傷有熱、水熱互結于下焦,用豬苓湯主治。

     豬苓湯方 豬苓去皮茯苓澤瀉阿膠滑石打碎,各一兩以上五味藥,用水四升,先加入豬苓、茯苓、澤瀉、滑石四味藥煎煮至二升,去掉藥渣,再加入阿膠烊化溶解,每次溫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陽明病,汗出多而口渴的,屬汗多津傷、胃津不足的口渴,不能用豬苓湯治療。

    因為豬苓湯能夠通利病人小便,使津液進一步損傷。

     脈象浮而遲,外有假熱内有真寒,腹瀉完谷不化的,用四逆湯主治。

     如果胃中虛寒不能進食的,飲水後就會出現呃逆。

     脈浮發熱,口幹鼻燥,能夠飲食的, 為陽明氣熱熾盛,氣病及血,迫血妄行,就會出現衄血。

     陽明病,經用瀉下法治療,身熱未除,手足溫暖,沒有結胸的表現,心中煩躁異常,嘈雜似饑而不能進食,僅見頭部汗出的,用栀子豉湯主治。

    229、陽明病,發潮熱,大便稀溏,小便正常,胸脅脹悶不除的,為少陽之邪未盡,宜用小柴胡湯治療。

     陽明病,脅下痞硬脹滿,不解大便,嘔吐,舌苔白的,為柴胡證未除,可給予小柴胡湯治療。

    用藥後,上焦經氣得以暢通,津液能夠下達,胃腸機能得以恢複,就會周身暢汗而病解。

     陽明中風,脈象弦浮而大,全腹脹滿,兩脅及心下疼痛,按壓很久而氣仍不暢通,鼻中幹燥,無汗,嗜睡,全身肌膚及目都發黃,小便解出困難,發潮熱,呃逆不斷,耳前後部腫脹。

    證屬三陽合病,治療當先用針刺法以洩裡熱。

    刺後裡熱得洩,病情稍減,而太陽、少陽證未除,病經過了十天,脈象弦浮的,可給予小柴胡湯以解少陽之邪。

     如果服小柴胡湯後少陽證已解,隻見脈象浮等表證,無其他經見證的,可給予麻黃湯治療。

    如果病情惡化,出現無尿、腹部脹滿并且呃逆更甚的,屬不治之候。

     陽明病,自汗出,津液已傷,如果再行發汗,而又小便通暢的,則更傷津液,導緻腸中津液枯竭,引起大便硬結。

    此時大便雖硬結,也不能用瀉下藥攻下,必須待病人自己想解大便時,用蜜煎導引導通便,或土瓜根及大豬膽汁,均可作為導藥,以引導大便解出。

     蜜煎方 食蜜七合上一味藥,倒進銅器裡,用小火煎熬,待熬煉至能凝結得象饴糖一樣即成。

    煎熬時,要不斷攪拌,以免焦糊粘着,煎熬到可以作丸的程度時,用雙手撚蜜做成頭部尖銳、大小如指頭、長二寸左右的棒狀物,必須趁蜜熱時馬上做,冷卻後就會變硬。

    使用時,将所做的藥棒塞進肛門裡,用手急轉,待病人想要解大便時就拔出去掉。

    懷疑此方不是仲景的原意,已經試用效果很好。

     豬膽汁方 用大豬膽汁一個,取汁,與少許米醋混合,灌進肛門裡,維持一頓飯左右的時間,用藥後,即可解除宿食及腐敗物等,十分有效。

     陽明病,脈象遲,汗出很多,微微怕冷的,這是表證尚未解除,可以發汗,适宜用桂枝湯。

     陽明病,脈象浮,無汗而氣喘的,是太陽表實證仍在,用發汗法就會痊愈,可用麻黃湯。

     陽明病,發熱汗出的,這是熱邪能夠發越于外,不能形成發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