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關燈
,用藥後少陽證仍不解的,再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

     小建中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剖開芍藥六兩生姜三兩,切片膠饴一升以上六味藥,用水七升,先加入前五味藥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再加入饴糖,然後放在小火上将饴糖溶化,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平素經常嘔吐的人,不适宜用小建中湯,因為小建中湯味甜的緣故。

     外感寒邪或風邪,有柴胡湯證的征候,隻要見到一二個主證的,就可以确診為柴胡湯證,不需要所有的征候都具備。

    凡是柴胡湯證而用攻下的,如果柴胡湯證仍然存在的,可以仍給予柴胡湯進行治療。

    服藥後,正氣借助藥力與邪相争,一定會出現畏寒戰栗,然後高熱汗出而病解的的戰汗現象。

     患外感病二三天,心中悸動不甯、煩躁不安的,用小建中湯主治。

     太陽病,邪傳少陽十多天,醫生反而多次攻下,又經過四五天,如果柴胡證仍然存在的,可先給予小柴胡湯治療。

    如果出現嘔吐不止,上腹部拘急疼痛,心中郁悶煩躁的,是少陽兼陽明裡實,病情未能解除,用大柴胡湯攻下裡實,就可痊愈。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用水洗生姜五兩,切片枳實四枚,炙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七味藥,用水一鬥二升,煎煮至六升,去掉藥渣,再煎煮成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另一方加大黃二兩,如果不加,恐怕不是大柴胡湯。

     外感病,經過十三天不解除,胸脅滿悶而嘔吐,午後發潮熱,接着出現輕微腹瀉。

    這本來是大柴胡湯證,應當用大柴胡湯攻下,醫生卻反而用峻下的丸藥攻下,這是錯誤的治法。

    結果導緻實邪未去而正氣損傷,出現潮熱,腹瀉等症。

    潮熱,是内有實邪的見證,治療應當先服小柴胡湯以解除少陽之邪,然後用柴胡加芒硝湯主治。

     柴胡加芒硝湯方 柴胡二兩十六铢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炙生姜一兩,切片半夏二十铢,舊本為五枚,用水洗大棗四枚,剖開芒硝二兩以上八味藥,以水四升,先加入前七味藥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煮至稍開,分兩次溫服。

    服藥後大便不解的,可繼續服。

     外感病,經過十三天,邪傳陽明而見谵語的,是胃腸有實熱的緣故,應當用湯藥攻下。

    如果小便通利的,大便應當堅硬,現卻反而出現腹瀉、脈象實大,可以斷定這是醫生誤用丸藥攻下所緻,屬錯誤的治法。

    假如不是誤治而是邪傳三陰的腹瀉,脈象應當微細,四肢應冷,現脈象反而實大,是内有實邪的标志,說明是醫生誤用丸藥攻下,其大便雖通而實邪未去,應當用調胃承氣湯主治。

     太陽表證沒有解除,邪熱内入與瘀血互結于下焦膀胱部位,出現有似發狂、少腹拘急硬痛等症狀,如果病人能自行下血的,就可痊愈。

    如果表證還沒有解除的,尚不能攻裡,應當先解表,待表證解除後,隻有小腹拘急硬痛等裡證的,才能攻裡,适宜用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方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大黃四兩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芒硝二兩以上五味藥,用水七升,先加入前三味藥煎煮成二升半,去掉藥渣,再加入芒硝,然後放在火上,微微煮開後離火,每次飯前溫服五合,一日服三次。

    服藥後應當出現輕度腹瀉。

     外感病八九天,誤用攻下,出現胸部滿悶、煩躁驚惕不安、小便不通暢,谵語、全身沉重、不能轉側的,用柴胡加龍骨牡蛎湯主治。

     柴胡加龍骨牡蛎湯方 柴胡四兩龍骨、黃芩、生姜切片鉛丹、人參、桂枝去皮茯苓各一兩半半夏二合半,用水洗大黃二兩牡蛎一兩半,炒大棗六枚,剖開以上十二味藥,将大黃切成圍棋子大小,餘藥用水八升,煎煮成四升,然後加入大黃,再煮一二開,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

    舊本說:現用柴胡湯加入龍骨等藥。

     外感病,腹部脹滿,谵語,寸口脈浮而緊,這是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叫縱,用針刺期門的方法進行治療。

     外感病,發熱,畏縮怕冷,口渴很甚,想要喝水,腹部脹滿,這是肝木反克肺金的表現,名叫橫,當用針刺期門法治療。

    治療後如果出現自汗出,小便通暢的,為肝氣得洩,病将痊愈。

     太陽病第二天,病人出現煩躁不安,醫生反而用熱熨療法來熨病人的背部,導緻汗出很多,火熱之邪乘虛内入于胃,胃中津液枯竭,于是出現躁擾不甯、谵語,病經十多天,如果病人出現全身顫抖、腹瀉的,這是正能勝邪,疾病将要解除。

    如果火攻後病人腰以下部位不出汗,反見嘔吐,足底下感覺冰涼,大便幹硬,小便本應當頻數,但反而不頻數而量少,想解又解不出,解大便後,頭猛然疼痛,并感覺腳心發熱,這是水谷之氣向下流動的緣故。

     太陽中風證,用火法強迫發汗,風邪被火熱所迫,血氣運行失去正常規律,風與火相互熏灼,影響肝膽疏洩失常,病人身體就會發黃,陽熱亢盛,迫血上出就會出現衄血,熱邪灼津,陰液虧虛就會出現小便短少。

    氣血虧乏,不能滋潤周身,就會出現身體枯燥、僅頭部出汗、到頸部為止。

    陽盛而陰虧,則腹部脹滿,微微氣喘,口幹咽喉潰爛,或者大便不通,時間久了就會出現谵語,嚴重的會出現呃逆、手足躁擾不甯、撚衣摸床等征象,如果小便尚通暢,示津液猶存,病人還可救治。

     太陽傷寒證,脈象浮,本應當發汗解表,醫生卻用火治法強迫發汗,導緻心陽外亡、神氣浮越,出現驚恐狂亂、坐卧不安的,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主治。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剖開牡蛎五兩,炒蜀漆三兩,用水洗去腥味龍骨四兩以上七味藥,用水一鬥二升,先加入蜀漆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

    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

     病的表現象太陽傷寒證,但脈搏不弦緊反而弱,并且出現口渴,這是溫病而不是太陽傷寒證。

    如果誤用火攻,火邪内迫,就一定會出現谵語等變證。

    溫病初起脈弱,一般并見發熱脈浮,用辛涼發汗解表法治療,汗出邪散,則疾病可愈。

     太陽表證,用火熏法強使發汗而汗不出,火邪内攻,邪熱内擾,病人必煩躁不安,如果病至第七天,邪氣在太陽經當行盡,病當痊愈而仍不痊愈的,就一定會出現大便下血的變證。

    由于這是誤火所緻,所以叫做火邪。

     脈象浮,發熱甚,這是太陽表實證,當用發汗解表法治療,卻反用溫灸法治療,這是把實證當作虛證來治療,火邪内攻,耗血傷陰,一定會出現咽喉幹燥、吐血的變證。

     病人脈象微數,屬陰虛内熱,千萬不可用灸法治療,如果誤用溫灸,就成為火邪,火邪内迫,邪熱内擾,就會出現煩亂不安的變證。

    陰血本虛反用灸法,使陰更傷;熱本屬實,用火法更增裡熱,血液流散于脈中,運行失其常度,灸火雖然微弱,但内攻非常有力,耗傷津液,損傷筋骨,血液難以恢複。

    脈象浮,主病在表,當用發汗解表法治療,如果用灸法治療,表邪不能從汗解,邪熱反而因火治法而更加熾盛,出現從腰以下沉重而麻痹,這就叫火逆。

    如果病将自行痊愈的,一定會先出現心煩不安,而後汗出病解。

    根據什麼知道的呢?因為脈浮,浮主正氣浮盛于外,所以知道汗出而病解。

     用燒針的方法強使病人出汗,緻心陽損傷、下寒上逆,一定會發作奔豚,出現氣從少腹上沖心胸、時作時止的症狀。

    同時,由于針刺的部位被寒邪侵襲,腫起紅包塊。

    在治療上,可内服湯藥,用桂枝加桂湯;外用灸法,在腫起的包塊上各灸一艾柱。

     桂枝加桂湯方 桂枝五兩,去皮芍藥三兩生姜三兩,切片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五味藥,加水七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

    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加桂枝達到五兩,加桂枝的原因,是因為桂枝能降奔豚氣。

     誤用火攻而又行攻下,因火攻發汗緻心陽損傷,出現煩躁不安的,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主治。

     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方 桂枝一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牡蛎二兩,炒龍骨二兩以上四味藥,用水五升,煎煮成二升半,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八合,每日服三次。

     太陽傷寒證,如果用溫針進行治療,往往會導緻驚惕不安的變證。

     太陽表證,應當有畏寒發熱的症狀,現病人出現自汗,反而不見畏寒發熱,關脈細數,這是醫生誤用吐法所引起的變證。

    在得病一、二天誤用吐法的,就會出現腹中饑餓,卻不能食;得病三、四天誤吐的,就會出現不喜歡吃稀弱,想吃冷的食物,早晨吃進的東西,晚上就吐出來。

    這是醫生誤用吐法所緻的變證,其病變尚輕,所以叫做“小逆”。

     太陽表證,應當有畏寒的見症,治療當用汗法以解表,現卻使用吐法,吐後病人反而出現不怕冷、不想穿衣服的,這是誤用吐法所緻的内熱的變證。

     病人脈象數,脈數一般為邪熱所緻,熱能消化水谷,應當出現能食的症狀,卻反而出現不能食而嘔吐的,這是發汗不當,導緻陽氣衰微,胃陽虛躁,因而出現脈數。

    這種脈數是假熱的表現,不能消化水谷,所以不能食;因為胃中本虛冷、虛氣上逆,所以出現嘔吐。

     太陽病,病傳陽明已經十餘天,病人胃脘部煩悶不适,泛泛欲嘔,胸部疼痛,大便反而稀溏,腹部微有脹滿,心中郁悶煩躁,如果是誤用峻猛湧吐或瀉下藥所緻的,可用調胃承氣湯治療;如果不是吐下所緻的,就不能用調胃承氣湯。

    此證雖有隻想嘔吐,胸部疼痛,大便稍溏洩的症狀,但不是柴胡湯證。

    因為病人泛泛想吐,所以可以推知是峻吐峻下所緻的。

     太陽病,經六七天,表證仍然存在,脈象沉滞不起,沒有結胸的見症,神志發狂的,這是邪熱與瘀血互結于下焦的緣故,當有小腹部堅硬脹滿、小便通暢等症,攻下瘀血就可痊愈。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太陽之邪随經入裡,邪熱與瘀血互結于下焦的緣故。

    用抵當湯主治。

     抵當湯方 水蛭炒虻蟲各三十個,去翅足,炒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用酒洗以上四味藥,用水五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後不下血的,可以繼續服。

     太陽病,症見皮膚發黃,脈象沉結,小腹堅硬,如果小便不通暢的,則不是蓄血證,而是濕熱發黃證;如果小便通暢,并有狂亂征兆的,則是蓄血發黃證無疑,用抵當湯主治。

     外感病,發熱,小腹部脹滿,如果水飲内蓄的,應當小便不通暢,現小便反而通暢的,是下焦蓄血證,應當攻下瘀血,不可用其它藥物,适宜用抵當丸。

     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個,炒虻蟲二十個,去翅足,炒桃仁二十五個,去皮尖大黃三兩以上四味藥,共搗成細末,分作成四個藥丸,用水一升,取一個丸藥煎煮,煮至七合,連藥渣一起服下。

    服後24小時應當下血,如果不下血的,可以再服。

     太陽病,因為飲水過多,緻水飲内停,如果小便通利的,是水停中焦,一定會出現心悸不甯的見症;如果小便短少不通暢的,是水停下焦,一定會出現小腹部脹滿急迫不舒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