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法

關燈
一生病脈搏就會發生變化,或見脈搏跳的快,或見脈搏跳的慢,或見脈浮,或見脈沉。

    這些都容易使人心迷意惑,動辄就丢掉綱領,請老師詳加陳述,以便清楚明白。

    老師答:你所問的,正是醫道中的根本問題。

    脈有三部,就是寸關尺。

    營衛氣血的流行,如尺之量長短,秤之稱輕重,準确無誤。

    所以腎脈沉,心脈洪,肺脈浮,肝脈弦,這是各髒正常的本脈,不會有絲毫差錯。

    随呼吸出入,人體營衛之氣流行,按漏刻時間循環周身。

    漏刻中水下二刻,則循環一周。

    因此,按寸口之脈,就可察人體虛實,觀病情的變化,明陰陽的偏盛偏衰。

    如果感受風邪,則脈象浮虛,感受寒邪則脈象牢堅,沉伏之脈主水飲停蓄,急弦之脈是支飲為害,動脈主痛,數脈主熱甚。

    假如脈與病症不相對應,必須了解變化的根源。

    寸關尺三部的脈象不同,疾病也就相異。

    脈搏太過是病态,不及也是病态。

    總之,邪氣不是空無所見的,如果窮究其源,必能找到病變根本。

    因此,必須審查病在表在裡,分辨在上焦、中焦、還是下焦,明确邪氣所侵犯的部位,診查推斷髒腑的盛衰。

    如果掌握這些,就會有獨到、高超的見解。

    為此,分條記述如後,以傳給有知識的人。

     老師說:脈随呼吸之氣的出入而行。

    初按脈搏時,其脈來的快,去的慢,這是因為呼吸之氣呼出的快吸進的慢,叫做内虛外實。

    初按脈時,其脈來的慢,去的快,這是因為呼吸之氣呼出的慢吸進的快,名叫内實外虛,。

     問:高明的醫生,通過察顔觀色就能知道病情,一般的醫生,通過問診就能知道病情,水平低下的醫生通過診脈才能知道病情,請老師給以指教。

    老師答:假如病人家屬來請醫生時說,病人發熱厲害,身體疼痛,卻能自然安睡。

    到病家後診病人的脈為沉而遲,知道疾病将要痊愈。

    根據什麼知道的呢?這是因為,患者發熱、身體疼痛,是表證之見症,表證脈應浮大,現在脈反見沉遲,為表證而得裡脈,由此可知邪氣已衰,疾病将要痊愈。

    假如病人訴腹部突然疼痛,卻能安然自坐,切其脈為浮大,也可知道疾病将愈。

    根據什麼知道的呢?這是因為,患者腹内疼痛,是病在裡,裡有病脈應當沉而細,現脈浮大,是陰證而見陽脈,為正複邪退之兆,所以知道疾病将愈。

     老師說:病人家屬來請醫生時說,病人發熱很厲害。

    第二天醫生到了病家,見病人朝牆安然入睡,這是熱已經退了。

    此時,即使脈象還未趨調和,也可以斷言疾病已經痊愈。

    假如病人朝牆而睡,醫生來後,并不驚坐而起,卻盯着醫生,說話吞吐支吾、欲言又止,給他診查時,卻吞咽唾液,這是病人假裝生病。

    假如病人的脈象正常,醫生就可故意說這個病很重,應當服湧吐藥及瀉下藥,并須針刺、艾灸數十、數百個穴位,以吓唬病人,這樣才能痊愈。

     醫生診脈時,病人打哈欠的,這是沒有病。

    醫生診脈時,病人呻吟的,這是有病。

    如果說話遲鈍不靈活的,是風病;搖頭說話的,是裡有疼痛的病症;行動遲緩的,是筋脈強急的病變;俯伏而坐的,是短氣;不能正坐的,是腰痛;雙手護腹,好象懷抱雞蛋不肯放手,懼怕人觸碰的,這是脘腹疼痛。

     老師說:伏氣這種病,必須時時留意觀察,注意及時發現病人,以便盡早治療。

    假如過去确有邪氣内伏,就應該及早診查。

    如果脈象微弱的,就會出現咽喉疼痛劇烈,好象創傷一樣,這不是喉痹證。

    病人說:咽喉的确疼痛。

    雖然如此,現在又想腹瀉。

     問:人在恐懼驚怕的時候,脈的形态怎麼樣?老師答:脈形好象用手指按絲線,纖細而連貫,同時,病人的面部失色而顯蒼白。

     問:人如果不飲水,以緻津液虧虛,脈的表現怎麼樣?老師答;脈象澀,并見唇、口幹燥。

     問:人羞愧時,脈的表現怎麼樣?老師答:脈象浮,并見面色忽紅忽白。

     問:《難經》說:脈有三菽重、六菽重的,是怎麼回事?老師答:醫生用手指按脈,如三粒小豆一樣的重量就能切得脈搏的,是肺氣之脈;如六粒小豆一樣的重量而切得脈搏的,是心氣之脈;如九粒小豆一樣的重量而切得脈搏的,是脾氣之脈;如十二粒小豆的重量而切得脈搏的,是肝氣之脈;重按至骨始得脈搏的,是腎氣之脈。

    假如病人腹瀉,寸關尺均摸不到脈搏,但尺部時而出現脈微微搏動,随呼吸而至的,這是腎氣尚未竭絕;如果出現一息而脈二至的損脈,則是難治之證。

     問:脈象有相互乘侮、有縱橫、有順逆,講的是什麼呢?老師答:四時各有平脈,五髒之氣與之相應,所以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之脈。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