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法
關燈
小
中
大
,金來克木,故知至秋死。
他皆仿此。
師曰:脈,肥人責浮,瘦人責沉。
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
此皆不治,決死也。
若計其餘命死生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仆不識人者,短命則死。
人病脈不病,名曰内虛,以無谷神,雖困無苦。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令脈滑。
關尺自平,陽明脈微沉,食飲自可。
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此為陰實,其人必股内汗出,陰下濕也。
問曰: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
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
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寸口衛氣盛,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
衛氣弱,名曰惵;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
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遲緩相搏,名曰沉。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顔光,其聲商,毛發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薄鮮硬。
陰陽相抱,榮衛俱行,剛柔相搏,名曰強也。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
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
在尺為關,在寸為格。
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谷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隐疹,身體為癢。
癢者名洩風,久久為痂癞。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榮中寒。
榮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内饑,饑而虛滿不能食也。
膚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
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于膈上也(一作下)。
趺陽脈緊而浮,浮為氣,緊為寒。
浮為腹滿,緊為絞痛。
浮緊相搏,腸鳴而轉,轉即氣動,隔氣乃下。
少陰脈不出,其陰腫大而虛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榮氣不逮。
榮衛不能相将,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
榮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則惡寒數欠。
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谷。
緊者,病難治。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榮氣不足。
衛氣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
榮為根,衛為葉。
榮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
谷入于胃,脈道乃行,而入于經,其血乃成。
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膚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隔,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
當刺期門、巨阙。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
諸乘寒者,則為厥,郁冒不仁,以胃無谷氣,脾澀不通,口急不能言,戰而栗也。
問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頭?師曰:五藏六府相乘故令十一。
問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師曰:諸陽浮數為乘府,諸陰遲澀為乘藏也。
脈的搏動與營衛氣血及肺氣密切相關。
在人體内,營衛氣血随呼吸出入、氣息的活動而循環上下、敷布周身,故有脈的跳動。
人與天地相應,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勢必産生影響,故脈随四時而有變化,呈現多種多樣的形态。
例如春天脈象弦,秋天脈象浮,冬天脈象沉,夏天脈象洪。
同時,病人的脈象,有大小的區别,即使在一個時間内,也往往變化不定。
此外,尺部和寸部脈象可參差不齊,或見短脈,或見長脈;上部和下部的脈象可以不一,有的有脈搏存在,有的脈搏消失。
并且,人
他皆仿此。
師曰:脈,肥人責浮,瘦人責沉。
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責之。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
此皆不治,決死也。
若計其餘命死生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仆不識人者,短命則死。
人病脈不病,名曰内虛,以無谷神,雖困無苦。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令脈滑。
關尺自平,陽明脈微沉,食飲自可。
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此為陰實,其人必股内汗出,陰下濕也。
問曰:曾為人所難,緊脈從何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
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
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寸口衛氣盛,名曰高;榮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
衛氣弱,名曰惵;榮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
衛氣和,名曰緩;榮氣和,名曰遲;遲緩相搏,名曰沉。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顔光,其聲商,毛發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滿,肌肉緊薄鮮硬。
陰陽相抱,榮衛俱行,剛柔相搏,名曰強也。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
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
寸口脈浮而大,浮為虛,大為實。
在尺為關,在寸為格。
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趺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谷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隐疹,身體為癢。
癢者名洩風,久久為痂癞。
寸口脈弱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榮中寒。
榮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内饑,饑而虛滿不能食也。
膚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
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于膈上也(一作下)。
趺陽脈緊而浮,浮為氣,緊為寒。
浮為腹滿,緊為絞痛。
浮緊相搏,腸鳴而轉,轉即氣動,隔氣乃下。
少陰脈不出,其陰腫大而虛也。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榮氣不逮。
榮衛不能相将,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
榮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則惡寒數欠。
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酢吞;中焦不歸者,不能消谷引食;下焦不歸者,則遺溲。
趺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谷。
緊者,病難治。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榮氣不足。
衛氣衰,面色黃;榮氣不足,面色青。
榮為根,衛為葉。
榮衛俱微,則根葉枯槁,而寒栗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衰,芤者榮氣傷,其身體瘦,肌肉甲錯,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者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
谷入于胃,脈道乃行,而入于經,其血乃成。
榮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
膚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趺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膚硬。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隔,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
當刺期門、巨阙。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寸口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
諸乘寒者,則為厥,郁冒不仁,以胃無谷氣,脾澀不通,口急不能言,戰而栗也。
問曰:濡弱何以反适十一頭?師曰:五藏六府相乘故令十一。
問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師曰:諸陽浮數為乘府,諸陰遲澀為乘藏也。
譯文
問:人的脈象有寸關尺三部,是陰陽相互依存、維系的反映。脈的搏動與營衛氣血及肺氣密切相關。
在人體内,營衛氣血随呼吸出入、氣息的活動而循環上下、敷布周身,故有脈的跳動。
人與天地相應,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勢必産生影響,故脈随四時而有變化,呈現多種多樣的形态。
例如春天脈象弦,秋天脈象浮,冬天脈象沉,夏天脈象洪。
同時,病人的脈象,有大小的區别,即使在一個時間内,也往往變化不定。
此外,尺部和寸部脈象可參差不齊,或見短脈,或見長脈;上部和下部的脈象可以不一,有的有脈搏存在,有的脈搏消失。
并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