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修身要事經
關燈
小
中
大
訾三七過,叩齒三七通,乃卧也。
凡道士暮卧,當以左手按鼻兩孔三七過,叩齒三七通,乃卧也。
太上黃素道士安眠祝法五 道士臨眠,手撫心三過,閉目祝曰: 太靈九宮,太一守房,百神參位,魂魄和同,長生不死,塞滅邪兇。
畢而寝。
玉清消魔制祝鬼魅法六 凡道士行來獨宿有魔精惡鬼之地,當叩左齒三十六通,閉氣微祝曰: 太帝陽元,四羅幽關,千祆萬毒,敢當吾前,巨獸重吻,刳腹屠肝,神公使者,守衛營番,黃衣師兵,斬伐祆魂,馘滅千魔,摧落兇奸,絕種滅類,取令枭殘,玉帝上命,清蕩三元。
畢,又叩齒三十六通,名為太帝揮神内祝塞滅萬魔之法。
太上黃素齋見不祥之物法七 道士齋入室,有不祥之物者,當行北帝祝鬼方,先叩左齒三十六通,祝曰: 二象回傾,玄一之旌,七靈護命,上詣三清,雙皇驅除,吓伯羅兵,三十萬人,侍衛神營,巨獸百丈。
吐威攝精,揮劍逐邪,馘落魔靈,神伯所祝,千祆滅形。
畢,又叩齒三十六通。
青腰紫書煉祝死屍法八 凡修上清之道,兆身父母伯叔兄弟於世上死亡,兆身未得絕迹,故在人中身履死殗者,三日當取清水一瓫,真朱一兩,投於水中,兆於中庭南向臨水上,叩齒九通,祝曰: 氣化成神,屍變入玄,三化五煉,升入九天,九天之劫,更度甲身,甲身更化,得為真人。
畢,男死思玉童三人,女死思玉女七人,盛瓫水以灌死人之屍,畢,取水自洗手面,仰天漱畢。
又陰祝曰: 天氣已清,人化已生,得生上天,九變更形,五苦三塗,斷落死名,超度窮魂,還反南庭。
止,如此亡人即更受化,生於九天之上,九年得升玉清之宮。
其法妙於大洞度七祖之法,玉帝所秘,不傳非真,有金名帝圖綠字紫文,得見此文,勿輕施用,妄告於人,七祖父母長閉鬼官,三塗五苦,萬劫不原。
四極明科七百有年,真人聽傳。
青腰紫書行道見他死屍法九 凡上學之士,遊更世路,忽於道次遇見死屍,穢氣幹身,兆當行二十四步止,北向叩齒九通,男屍思玉童三人,女屍思玉女七人,來請兆玉谷之中黃芝素水,以灌彼死屍之上,須臾存死屍化生成人,便陰祝曰: 已枯複榮,已滅複生,得生上天,更禀太靈,九天之劫,反覆胎嬰,穢累蕩滅,白屍反生。
畢,以手拭目二七過止。
如此穢氣即解,死人即更受化,後為靈人。
兆遇二十四過,行此煉祝,功滿德加,名标上清,二十四年,克乘靈輪,飛行九玄也。
外國放品占居山宅吉兇法十 洞淵九地三十六音内銘: 第一壘,色潤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各一。
第二壘,剛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亦各一,下同。
第三壘音,石脂色澤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四壘音,潤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五壘音,金粟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六壘音,金剛鐵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七壘音,水制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八壘音,大風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九壘音,洞淵無色剛維地氣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欲登山住止及安居宅,審地吉兇,當以戊己之日,黃書九地三十六音文白紙上,置所住中央,以瓫覆之,三宿開看。
若有黃色潤紙,大吉;若有青色,則下有死靈之屍;若有白色者,兇;若有赤色者,驚恐;若有黑色者,則有财寶;若有紫色者,得神仙。
都不異則正,可三年安,過此必折傷。
太上靈寶八威施用神策祝法十- 元始太真,五靈高尊,太帝皓映,洞朗八門,五老告命,無幽不聞,上禦九天,中制酆山,下領河海,十二水源,八威神咒,靈策玉文,召龍負水,收氣聚雲,束魔送鬼,掃蕩祆群,萬精摧落,所誅無蠲。
日月五星,北鬥七元,諸天諸地,諸水諸山,玉真所部,冥靈大神,仙王遊宴,五帝杖旛,天丁前驅,金虎後奔,玃天猛獸,羅備四門,所呼立到,所召立前,赤書煥落,風火無間,有所攝驗,金龍驿傳。
畢,叩齒九通,仰天三嘯,引天氣三咽,八威策文指所告之地,閉氣九息而止。
太上靈寶八威施用神杖法十二 道士欲施用神杖法,當叩齒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煥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侍衛杖左右。
微祝曰: 太陽之山,元始上精,開天張地,甘竹通靈,直符守吏,部禦神兵,五色流煥,朱衣金鈴,輔翼上真,出幽入冥,招天天恭,攝地地迎,指鬼鬼滅,祆魔束形,靈符神杖,威制百方,與我俱成,與我俱生,萬劫之後,以代我形,影為五解,神升上清,承符告命,靡不敬聽。
畢,引五方氣二十咽止,以杖指天,天神設禮,指地地祇司迎,以杖指東北,萬鬼束形。
青腰紫書救助日蝕法十三 紫書訣言:是日當露出中庭,以明鏡向日,兆身操大刀一口,南向叩齒三十六通,仰祝曰:日晖童子,陽光赤精,耀羅真人,影中玉靈,曆運乘氣,上下肅清,陰員内謀,上侵日庭。
天鑒操杖,帝臣輔兵,三五正位,陽光洞明。
天地代食,何假敢生,各反其位,無使虧盈,玉帝告命,靡不敬停。
便引氣二十四息止,如此則天地複位,三五齊光,童子感悅,日晖回靈,流光玄注,陶降兆身,列名紫簡,記篇玉清,九年之内,得乘綠軿,乘空駕虛,飛行上清也。
青腰紫書救助月蝕法十四 紫書訣言:月蝕之日,是其夕當出中庭,取清水一瓫,兆身操刀一口,臨水向月叩齒十六通,仰祝曰: 天地離
凡道士暮卧,當以左手按鼻兩孔三七過,叩齒三七通,乃卧也。
太上黃素道士安眠祝法五 道士臨眠,手撫心三過,閉目祝曰: 太靈九宮,太一守房,百神參位,魂魄和同,長生不死,塞滅邪兇。
畢而寝。
玉清消魔制祝鬼魅法六 凡道士行來獨宿有魔精惡鬼之地,當叩左齒三十六通,閉氣微祝曰: 太帝陽元,四羅幽關,千祆萬毒,敢當吾前,巨獸重吻,刳腹屠肝,神公使者,守衛營番,黃衣師兵,斬伐祆魂,馘滅千魔,摧落兇奸,絕種滅類,取令枭殘,玉帝上命,清蕩三元。
畢,又叩齒三十六通,名為太帝揮神内祝塞滅萬魔之法。
太上黃素齋見不祥之物法七 道士齋入室,有不祥之物者,當行北帝祝鬼方,先叩左齒三十六通,祝曰: 二象回傾,玄一之旌,七靈護命,上詣三清,雙皇驅除,吓伯羅兵,三十萬人,侍衛神營,巨獸百丈。
吐威攝精,揮劍逐邪,馘落魔靈,神伯所祝,千祆滅形。
畢,又叩齒三十六通。
青腰紫書煉祝死屍法八 凡修上清之道,兆身父母伯叔兄弟於世上死亡,兆身未得絕迹,故在人中身履死殗者,三日當取清水一瓫,真朱一兩,投於水中,兆於中庭南向臨水上,叩齒九通,祝曰: 氣化成神,屍變入玄,三化五煉,升入九天,九天之劫,更度甲身,甲身更化,得為真人。
畢,男死思玉童三人,女死思玉女七人,盛瓫水以灌死人之屍,畢,取水自洗手面,仰天漱畢。
又陰祝曰: 天氣已清,人化已生,得生上天,九變更形,五苦三塗,斷落死名,超度窮魂,還反南庭。
止,如此亡人即更受化,生於九天之上,九年得升玉清之宮。
其法妙於大洞度七祖之法,玉帝所秘,不傳非真,有金名帝圖綠字紫文,得見此文,勿輕施用,妄告於人,七祖父母長閉鬼官,三塗五苦,萬劫不原。
四極明科七百有年,真人聽傳。
青腰紫書行道見他死屍法九 凡上學之士,遊更世路,忽於道次遇見死屍,穢氣幹身,兆當行二十四步止,北向叩齒九通,男屍思玉童三人,女屍思玉女七人,來請兆玉谷之中黃芝素水,以灌彼死屍之上,須臾存死屍化生成人,便陰祝曰: 已枯複榮,已滅複生,得生上天,更禀太靈,九天之劫,反覆胎嬰,穢累蕩滅,白屍反生。
畢,以手拭目二七過止。
如此穢氣即解,死人即更受化,後為靈人。
兆遇二十四過,行此煉祝,功滿德加,名标上清,二十四年,克乘靈輪,飛行九玄也。
外國放品占居山宅吉兇法十 洞淵九地三十六音内銘: 第一壘,色潤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各一。
第二壘,剛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亦各一,下同。
第三壘音,石脂色澤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四壘音,潤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五壘音,金粟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六壘音,金剛鐵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七壘音,水制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八壘音,大風澤色地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第九壘音,洞淵無色剛維地氣正音、行音、遊音、梵音。
欲登山住止及安居宅,審地吉兇,當以戊己之日,黃書九地三十六音文白紙上,置所住中央,以瓫覆之,三宿開看。
若有黃色潤紙,大吉;若有青色,則下有死靈之屍;若有白色者,兇;若有赤色者,驚恐;若有黑色者,則有财寶;若有紫色者,得神仙。
都不異則正,可三年安,過此必折傷。
太上靈寶八威施用神策祝法十- 元始太真,五靈高尊,太帝皓映,洞朗八門,五老告命,無幽不聞,上禦九天,中制酆山,下領河海,十二水源,八威神咒,靈策玉文,召龍負水,收氣聚雲,束魔送鬼,掃蕩祆群,萬精摧落,所誅無蠲。
日月五星,北鬥七元,諸天諸地,諸水諸山,玉真所部,冥靈大神,仙王遊宴,五帝杖旛,天丁前驅,金虎後奔,玃天猛獸,羅備四門,所呼立到,所召立前,赤書煥落,風火無間,有所攝驗,金龍驿傳。
畢,叩齒九通,仰天三嘯,引天氣三咽,八威策文指所告之地,閉氣九息而止。
太上靈寶八威施用神杖法十二 道士欲施用神杖法,當叩齒三十六通,思五帝直符吏各一人,衣随方色,有五色之光,流煥杖上,五帝玉女各一人,合侍衛杖左右。
微祝曰: 太陽之山,元始上精,開天張地,甘竹通靈,直符守吏,部禦神兵,五色流煥,朱衣金鈴,輔翼上真,出幽入冥,招天天恭,攝地地迎,指鬼鬼滅,祆魔束形,靈符神杖,威制百方,與我俱成,與我俱生,萬劫之後,以代我形,影為五解,神升上清,承符告命,靡不敬聽。
畢,引五方氣二十咽止,以杖指天,天神設禮,指地地祇司迎,以杖指東北,萬鬼束形。
青腰紫書救助日蝕法十三 紫書訣言:是日當露出中庭,以明鏡向日,兆身操大刀一口,南向叩齒三十六通,仰祝曰:日晖童子,陽光赤精,耀羅真人,影中玉靈,曆運乘氣,上下肅清,陰員内謀,上侵日庭。
天鑒操杖,帝臣輔兵,三五正位,陽光洞明。
天地代食,何假敢生,各反其位,無使虧盈,玉帝告命,靡不敬停。
便引氣二十四息止,如此則天地複位,三五齊光,童子感悅,日晖回靈,流光玄注,陶降兆身,列名紫簡,記篇玉清,九年之内,得乘綠軿,乘空駕虛,飛行上清也。
青腰紫書救助月蝕法十四 紫書訣言:月蝕之日,是其夕當出中庭,取清水一瓫,兆身操刀一口,臨水向月叩齒十六通,仰祝曰: 天地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