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樓玉鑰續編
關燈
小
中
大
吸法,宜刺出惡血,以百草霜、好鹽各半兩,同研,表裡塗之;或用蒲黃末糁之;或取蚯蚓數條,以鹽水塗咽喉、舌上,皆立效如神。
舌此症卒然舌大而硬,喉腫,呼吸不通,實時氣絕破棺而治,無不立驗。
用皂、礬不拘多少,新瓦紅色,放地上,候冷,研細,用鐵鉗拗開喉關,以此藥擦其舌,立蘇。
重舌、木舌亦皆治之。
岫雲山人曰:木舌、舌腫、舌,此三種大同而小異。
但木舌漸漸腫硬,然不至于塞滿口中。
舌腫其勢固疾,猶可稍緩。
惟舌,倏然脹大,頃刻殺人,其症最急。
然其病源,皆心脾郁熱所緻,故其刺法用藥不甚相遠,并可通用。
舌上出血不止又名舌衄,心火郁也。
用槐花摻之,烏賊骨、蒲黃末亦佳。
若但心破而不出血,屬心火極盛,宜服犀角地黃湯加童便。
舌出不收名陽強,宜補陽。
以蒲黃末摻之;或用珍珠冰片等分,為末,敷之,或以萆麻子油撚紙燒煙熏之,皆立收。
凡舌出數寸,須要分辨傷寒、産後、中毒、大驚四種傷寒。
用冰片摻之,或紙卷巴豆一粒,納鼻中,自收。
産後者,用丹砂敷舌,仍令作産子狀,以二女掖之而于壁,外突擲盆盎作聲驚之,舌立上矣。
餘者,用雄雞冠血浸之;或冬青濃汁浸之,即縮入。
舌縮不能言此名陰強宜補陰。
舌黑有大孔流血,以青鹽、芩、柏、大黃各一錢,人參、甘草、桂心各五分,煎服。
外燒熱鐵,烙孔上。
舌瘡久蝕成穴屢用涼劑不效者,上盛下虛也,服黑錫丹,可漸愈,十全大補養榮湯,皆可酌用。
舌根癰舌根生癰紅而且腫,用金碧各半吹之;煎劑,黃連、犀角、丹皮、生地黃、生甘草、赤芍、山栀、麥冬、連翹、木通。
連珠疳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枚,漸至七八枚者是也。
吹口疳藥以治之。
舌菌生舌上隆起如菌,或如木耳,色紅紫,心火郁熾也。
治同口菌,煎劑用導赤散加減。
齧舌,齧唇齧頰心脾之氣恒通于舌陽明之經直入齒縫,故邪入心脾,則舌自挺;邪入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
治宜清其風火,則病自愈。
按《靈樞》曰:齧舌者,厥逆走上脈氣,皆至也。
少陰氣至為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視至病者補之。
懸雍垂長咽中妨悶,用枯礬、鹽花等分,研細,以箸點之。
走馬牙疳牙龈腐爛,或胎毒痘毒殺人最速,色如幹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走馬喻其速也。
若鼻梁發紅點如珠者,不治。
上唇龍門牙落者,必死。
用口疳藥加牛黃吹之,聖功丹妙極。
岫雲山人曰:走馬牙疳,人皆知為火毒,而不知痘疹。
雜症過服寒涼,亦能緻此,蓋寒涼傷胃,火土衰微,則邪火大肆而成牙疳矣。
譬如太陽所不照之處,其物為濕熱所蒸,必腐爛生蟲,此理之顯然者也。
茲時惟以大劑八珍、六君養營等湯裁酌與之,外則敷以人中白散,庶幾可活。
而醫者不悟,益進苦寒之藥,緻死者多矣,可不憫哉!此義古人所未發,自餘發之聞者,多不信。
時有程一士者,在座,怃然曰:吾子今春患痘,幼科肆用寒涼,且令粥茗菜羹皆煎石膏水烹之,竟變成牙疳而不起。
以此觀之,君言豈不信而有征乎!齒痛連腦欲死此腎經犯風寒也。
不問冬夏,腎虛人常有之,緩則不救,急用羌活附子湯,羌活、附子、麻黃、蒼術、炙黃、防風、甘草、升麻、僵蠶、白芷、黃柏。
或用白芷散亦妙。
白芷、麻黃、草豆蔻、炙黃、吳茱萸、熟地黃、當歸、升麻、本、桂枝、羌活。
牙槽風齒痛不已,龈肉浮腫,紫黑色出血,久則腐爛,屬腎,虛兼胃火,用口疳藥加牛黃,倍珍珠、兒茶吹之。
牙漏即牙槽風,延久不愈。
齒縫出膿,甚則齒落。
若上邊龍門牙落者,不治。
宜外吹口疳藥,并内服滋陰降火之劑。
牙咬生于牙盡咬中,牙關緊閉,初起勢甚,急夜尤甚,然不難愈,先用金碧二丹吹于牙龈,再用黃熟香削一釘漸漸擠進牙門,自然漸開,然後将金碧丹吹患處。
牙此症屬胃火,形如豆大,或内外無定處。
先用金丹,後用口疳藥煎劑,用六味多加石膏。
牙癰(再見)又名牙風初起有小塊生龈肉上,或上下,或内外,其狀高硬,用口疳藥吹之。
穿牙疔穿牙毒先二日,牙痛發寒熱,後痛更甚,龈上發一紫塊,龈肉皆紫黑者是也。
已破曰穿牙毒,色紅可治,青色、黑色不治,用金丹加碧丹吹之,内服涼血清火解毒之劑。
破者,口疳藥加牛黃,妙。
牙宣龈癢滿口牙出血,牙龈肉赤齒縫出血味酸,此實火上攻,宜清胃散加側柏葉。
淡血常滲不已者,胃虛火動也,宜消風清火滋陰涼血之劑,外用珍珠散敷之。
海螵蛸一錢,龍骨二錢,珍珠三厘,辰砂、象皮、乳香、沒藥、冰片各五分,研細,棉花團指大,水濕蘸藥,擦患處,以指抵實一二次,即愈。
若龈癢者,血虛也。
補血藥中加白芷。
牙宣不止,以絲綿燒灰,存性,加冰硼少許,搽之,立效。
滿口牙出血,枸杞為末,煎湯漱之,然後吞下,立止。
齒縫作脹不能齧物,元氣虛也,補中益氣、十全大補酌用。
牙黃如金糯稻糠燒灰,擦之即潔白如玉。
牙龈常出臭汗此陽明風熱郁積,用桃仁十五個,桂枝、芒硝、炙甘草各一錢,大黃兩錢,水煎服。
小兒馬牙牙龈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将發此毒,即打噴嚏,須日日以針挑之,頻吹口疳藥自瘳。
風火牙痛用輕粉、大蒜各少許,研爛,男左女右,手按寸關上,青布紮定,立效。
或起小泡無害。
齲齒用五靈脂米許,咬痛處,少頃,溫水漱出,有蟲可見。
雄黃、川椒、槟榔等分,加真蟾酥、麝香各少許,棗肉為丸,塞蛀孔中,蟲化為水,痛當立止(一方無槟榔亦甚神效)。
髓溢奇疾日見牙齒漸長,艱于納食,此名髓溢,用白術一味,煎湯,漱服。
出《夏子益奇疾方》。
舌此症卒然舌大而硬,喉腫,呼吸不通,實時氣絕破棺而治,無不立驗。
用皂、礬不拘多少,新瓦紅色,放地上,候冷,研細,用鐵鉗拗開喉關,以此藥擦其舌,立蘇。
重舌、木舌亦皆治之。
岫雲山人曰:木舌、舌腫、舌,此三種大同而小異。
但木舌漸漸腫硬,然不至于塞滿口中。
舌腫其勢固疾,猶可稍緩。
惟舌,倏然脹大,頃刻殺人,其症最急。
然其病源,皆心脾郁熱所緻,故其刺法用藥不甚相遠,并可通用。
舌上出血不止又名舌衄,心火郁也。
用槐花摻之,烏賊骨、蒲黃末亦佳。
若但心破而不出血,屬心火極盛,宜服犀角地黃湯加童便。
舌出不收名陽強,宜補陽。
以蒲黃末摻之;或用珍珠冰片等分,為末,敷之,或以萆麻子油撚紙燒煙熏之,皆立收。
凡舌出數寸,須要分辨傷寒、産後、中毒、大驚四種傷寒。
用冰片摻之,或紙卷巴豆一粒,納鼻中,自收。
産後者,用丹砂敷舌,仍令作産子狀,以二女掖之而于壁,外突擲盆盎作聲驚之,舌立上矣。
餘者,用雄雞冠血浸之;或冬青濃汁浸之,即縮入。
舌縮不能言此名陰強宜補陰。
舌黑有大孔流血,以青鹽、芩、柏、大黃各一錢,人參、甘草、桂心各五分,煎服。
外燒熱鐵,烙孔上。
舌瘡久蝕成穴屢用涼劑不效者,上盛下虛也,服黑錫丹,可漸愈,十全大補養榮湯,皆可酌用。
舌根癰舌根生癰紅而且腫,用金碧各半吹之;煎劑,黃連、犀角、丹皮、生地黃、生甘草、赤芍、山栀、麥冬、連翹、木通。
連珠疳舌下生水泡,初起一枚,漸至七八枚者是也。
吹口疳藥以治之。
舌菌生舌上隆起如菌,或如木耳,色紅紫,心火郁熾也。
治同口菌,煎劑用導赤散加減。
齧舌,齧唇齧頰心脾之氣恒通于舌陽明之經直入齒縫,故邪入心脾,則舌自挺;邪入陽明,則口自噤;一挺一噤,故令嚼舌。
治宜清其風火,則病自愈。
按《靈樞》曰:齧舌者,厥逆走上脈氣,皆至也。
少陰氣至為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視至病者補之。
懸雍垂長咽中妨悶,用枯礬、鹽花等分,研細,以箸點之。
走馬牙疳牙龈腐爛,或胎毒痘毒殺人最速,色如幹醬,一日爛一分,二日爛一寸,走馬喻其速也。
若鼻梁發紅點如珠者,不治。
上唇龍門牙落者,必死。
用口疳藥加牛黃吹之,聖功丹妙極。
岫雲山人曰:走馬牙疳,人皆知為火毒,而不知痘疹。
雜症過服寒涼,亦能緻此,蓋寒涼傷胃,火土衰微,則邪火大肆而成牙疳矣。
譬如太陽所不照之處,其物為濕熱所蒸,必腐爛生蟲,此理之顯然者也。
茲時惟以大劑八珍、六君養營等湯裁酌與之,外則敷以人中白散,庶幾可活。
而醫者不悟,益進苦寒之藥,緻死者多矣,可不憫哉!此義古人所未發,自餘發之聞者,多不信。
時有程一士者,在座,怃然曰:吾子今春患痘,幼科肆用寒涼,且令粥茗菜羹皆煎石膏水烹之,竟變成牙疳而不起。
以此觀之,君言豈不信而有征乎!齒痛連腦欲死此腎經犯風寒也。
不問冬夏,腎虛人常有之,緩則不救,急用羌活附子湯,羌活、附子、麻黃、蒼術、炙黃、防風、甘草、升麻、僵蠶、白芷、黃柏。
或用白芷散亦妙。
白芷、麻黃、草豆蔻、炙黃、吳茱萸、熟地黃、當歸、升麻、本、桂枝、羌活。
牙槽風齒痛不已,龈肉浮腫,紫黑色出血,久則腐爛,屬腎,虛兼胃火,用口疳藥加牛黃,倍珍珠、兒茶吹之。
牙漏即牙槽風,延久不愈。
齒縫出膿,甚則齒落。
若上邊龍門牙落者,不治。
宜外吹口疳藥,并内服滋陰降火之劑。
牙咬生于牙盡咬中,牙關緊閉,初起勢甚,急夜尤甚,然不難愈,先用金碧二丹吹于牙龈,再用黃熟香削一釘漸漸擠進牙門,自然漸開,然後将金碧丹吹患處。
牙此症屬胃火,形如豆大,或内外無定處。
先用金丹,後用口疳藥煎劑,用六味多加石膏。
牙癰(再見)又名牙風初起有小塊生龈肉上,或上下,或内外,其狀高硬,用口疳藥吹之。
穿牙疔穿牙毒先二日,牙痛發寒熱,後痛更甚,龈上發一紫塊,龈肉皆紫黑者是也。
已破曰穿牙毒,色紅可治,青色、黑色不治,用金丹加碧丹吹之,内服涼血清火解毒之劑。
破者,口疳藥加牛黃,妙。
牙宣龈癢滿口牙出血,牙龈肉赤齒縫出血味酸,此實火上攻,宜清胃散加側柏葉。
淡血常滲不已者,胃虛火動也,宜消風清火滋陰涼血之劑,外用珍珠散敷之。
海螵蛸一錢,龍骨二錢,珍珠三厘,辰砂、象皮、乳香、沒藥、冰片各五分,研細,棉花團指大,水濕蘸藥,擦患處,以指抵實一二次,即愈。
若龈癢者,血虛也。
補血藥中加白芷。
牙宣不止,以絲綿燒灰,存性,加冰硼少許,搽之,立效。
滿口牙出血,枸杞為末,煎湯漱之,然後吞下,立止。
齒縫作脹不能齧物,元氣虛也,補中益氣、十全大補酌用。
牙黃如金糯稻糠燒灰,擦之即潔白如玉。
牙龈常出臭汗此陽明風熱郁積,用桃仁十五個,桂枝、芒硝、炙甘草各一錢,大黃兩錢,水煎服。
小兒馬牙牙龈上有白色如脆骨者,是将發此毒,即打噴嚏,須日日以針挑之,頻吹口疳藥自瘳。
風火牙痛用輕粉、大蒜各少許,研爛,男左女右,手按寸關上,青布紮定,立效。
或起小泡無害。
齲齒用五靈脂米許,咬痛處,少頃,溫水漱出,有蟲可見。
雄黃、川椒、槟榔等分,加真蟾酥、麝香各少許,棗肉為丸,塞蛀孔中,蟲化為水,痛當立止(一方無槟榔亦甚神效)。
髓溢奇疾日見牙齒漸長,艱于納食,此名髓溢,用白術一味,煎湯,漱服。
出《夏子益奇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