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升陷湯
關燈
小
中
大
),有咽幹作渴者,有常常呵欠者,有肢體痿廢者,有食後易饑者,有二便不禁者,有癃閉身腫者,有張口呼氣外出而氣不上達,肛門突出者,在女子有下血不止者,更有經水逆行者(證因氣逆者多,若因氣陷緻經水逆行者曾見有兩人,皆投以升陷湯治愈),種種病狀實難悉數。
其案亦不勝錄。
治愈大氣下陷之案,略登數則于下,以備考征。
有兄弟二人,其兄年近六旬,弟五十餘。
冬日畏寒,共處一小室中,熾其煤火,複嚴其戶牖。
至春初,二人皆覺胸中滿悶,呼吸短氣。
蓋因戶牖不通外氣,屋中氧氣全被煤火着盡,胸中大氣既乏氧氣之助,又兼受炭氣之傷,日久必然虛陷,所以呼吸短氣也。
因自覺滿悶,醫者不知病因,竟投以開破之藥。
迨開破益覺滿悶,轉以為藥力未到,而益開破之。
數劑之後,其兄因誤治,竟至不起。
其弟服藥亦增劇,而猶可支持,遂延愚診視。
其脈微弱而遲,右部尤甚,自言心中發涼,少腹下墜作疼,呼吸甚覺努力。
知其胸中大氣下陷已劇,遂投以升陷湯,升麻改用二錢,去知母,加幹姜三錢。
兩劑,少腹即不下墜,呼吸亦順。
将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改用一錢,連服數劑而愈。
一人,年四十八。
素有喘病,薄受外感即發,每歲反複兩三次,醫者投以小青龍加石膏湯辄效。
一日反複甚劇,大喘晝夜不止。
醫者投以從前方兩劑,分毫無效。
延愚診視,其脈數至六至,兼有沉濡之象。
疑其陰虛不能納氣,故氣上逆而作喘也。
因其脈兼沉濡,不敢用降氣之品。
遂用熟地黃、生山藥、枸杞、玄參、大滋真陰之品,大劑煎湯,送服人參小塊二錢。
連服三劑,喘雖見輕,仍不能止。
複診視時,見令人為其椎背,言背常發緊,椎之則稍輕,呼吸亦稍舒暢。
此時,其脈已不數,仍然沉濡。
因細詢,此次反複之由,言曾努力搬運重物,當時即覺氣分不舒,遲兩三日遂發喘。
乃恍悟,此證因陰虛不能納氣,故難于吸。
因用力太過,大氣下陷,故難于呼。
其呼吸皆須努力,故呼吸倍形迫促。
但用納氣法治之,止治其病因之半,是以其喘亦止愈其半也。
遂改用升陷湯,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不敢用,以桂枝尖三錢代之。
又将知母加倍,再加玄參四錢,連服數劑全愈。
按:此證雖大氣下陷,而初則實兼不納氣也。
升麻、柴胡、桔梗,雖能升氣,實與不納氣之證有礙,用之恐其證仍反複。
惟桂枝性本條達,能引髒腑之真氣上行,而又善降逆氣。
仲景苓桂術甘湯,用之以治短氣,取其能升真氣也。
桂枝加桂湯,用之以治奔豚,取其能降逆氣也。
且治咳逆上氣吐吸(喘也)《神農本草經》原有明文。
既善升陷,又善降逆,用于此證之中,固有一無二之良藥也。
或問:桂枝一物耳,何以既能升陷又能降逆?答曰:其能升陷者,以其枝直上而不下垂,且色赤屬火,而性又溫也。
其能降逆者,以其味辛,得金氣而善平肝木,凡逆氣之緣肝而上者(逆氣上升者多由于肝),桂枝皆能鎮之。
大抵最良之藥,其妙用恒令人不測。
拙拟參赭鎮氣湯後,有單用桂枝治一奇病之案,可以參觀。
一人,年二十餘。
動則作喘,時或咳嗽。
醫治數年,病轉增劇,皆以為勞疾不可治。
其脈非微細,而指下若不覺其動。
知其大氣下陷,不能鼓脈外出,以成起伏之勢也。
投以升陷湯,加人參、天冬各三錢,連服數劑而愈。
因其病久,俾于原方中減去升麻,為末煉蜜作丸藥,徐服月餘,以善其後。
一人,年二十四。
胸中滿悶,晝夜咳嗽,其咳嗽時,脅下疼甚。
診其脈象和平,重按微弦無力。
因其脅疼,又兼胸滿,疑其氣分不舒,少投以理氣之藥。
為其脈稍弱,又以黃佐之,而咳嗽與滿悶益甚,又兼言語聲顫動。
乃細問病因,知其素勤稼穑,因感冒懶食,猶枵腹力作,以緻如此。
據此病因,且又服理氣之藥不受,其為大氣下陷無疑。
遂投以升陷湯,四劑,其病脫然。
按:此證之形狀,似甚難辨,因初次未細诘問,緻用藥少有差錯,猶幸迷途未遠,即能醒悟,而病亦旋愈。
由斯觀之,臨證者,甚勿自矜明察,而不屑瑣瑣細問也。
一人,年四十許。
失音半載,漸覺咽喉發緊,且常潰爛,畏風惡寒,冬日所着衣服,至孟夏猶未換。
飲食減少,浸成虛勞,多方治療,病轉增劇。
診其脈,兩寸微弱,毫無軒起之象,知其胸中大氣下陷也。
投以升陷湯,加玄參四錢,兩劑,咽喉即不發緊。
遂減去升麻,又連服十餘劑,諸病皆愈。
西豐縣張××,年十八九,患病數年不愈,來院延醫。
其證夜不能寐,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常覺短氣。
其脈關前微弱不起。
知系胸中大氣下陷,故現種種諸證。
投以升陷湯,為其不寐,加熟棗仁、龍眼肉各四錢,數劑全愈。
奉天于氏女,出嫁而孀,根據居娘門。
因病還家中,夜忽不能言,并不能息。
其同院住者王××,系愚門生,急來院扣門,求為援救。
原素為診脈調藥,知其大氣虛損,此次之證,确知其為大氣下陷,遂為疏方,用生箭一兩,當歸四錢,升麻二錢,煎服,須臾即能言語。
翌晨舁至院中,診其脈沉遲微弱,其呼吸仍覺短氣。
遂将原方減升麻一錢,又加生山藥、知母各三錢,柴胡、桔梗各一錢,連服數劑全愈。
按此證,脈遲而仍用知母者,因大氣下陷之脈大抵皆遲,非因寒涼而遲也,用知母以濟黃之熱,則藥性和平,始能久服無弊。
奉天袁姓少婦,小便處常若火炙,有時覺腹中之氣下墜,則炙熱益甚。
診其脈關前微弱,關後重按又似有力。
其呼吸恒覺短氣,心中時或發熱。
知其素有外感伏邪,久而化熱,又因胸中大氣下陷,伏邪亦随之下陷也。
治以升陷湯加生石膏八錢,後漸加至二兩,服藥旬日全愈。
或疑大氣下陷者,氣不上達也,喘者,氣不下降也,何以曆述大氣下陷之病狀,竟有努力呼吸有似乎喘者? 答曰:此理不易驟解,仍宜以治愈之案證之。
一人,年二十餘。
因力田勞苦過度,緻胸中大氣下陷,四肢懶動,飲食減少,自言胸中滿悶,其實非滿悶乃短氣也,病患不善述病情,往往如此。
醫者不能自審病因,投以開胸理氣之劑,服之增重。
又改用半補半破之劑,服兩劑後,病又增重。
又延他醫,投以桔梗、當歸、木香各數錢,病大見愈,蓋全賴桔梗升提氣分之力也,醫者不知病愈之由,再服時,竟将桔梗易為蘇梗,升降易性,病驟反複。
自此不敢服藥。
遲延二十餘日,病勢垂危,喘不能卧,晝夜倚壁而坐;假寐片時,氣息即停,心下突然脹起,急呼醒之,連連喘息數口,氣息始稍續;倦極偶卧片時,覺腹中重千斤,不能轉側,且不敢仰卧; 其脈乍有乍無,寸關尺或一部獨見,或兩部同見,又皆一再動而止。
此病之危,已至極點。
因确知其為大氣下陷,遂放膽投以生箭一兩,柴胡、升麻、淨萸肉各二錢。
煎服片時,腹中大響一陣,有似昏愦,蘇息片時,恍然醒悟。
自此呼吸複常,可以安卧,轉側輕松。
其六脈皆見,仍有雀啄之象。
自言百病皆除,惟覺胸中煩熱,遂将方中升麻、柴胡皆改用錢半,又加知母、玄參各六錢,服後脈遂複常。
惟左關三五不調,知其氣分之根柢猶未實也,遂用野台參一兩,玄參、天冬、麥冬(帶心)各三錢,兩劑全愈。
蓋人之胸中大氣,實司肺髒之呼吸。
此證因大氣下陷過甚,呼吸之機關将停,遂勉強鼓舞肺氣,努力呼吸以自救,其迫促之形有似乎喘,而實與氣逆之喘有天淵之分。
觀此證假寐片時,肺髒不能努力呼吸,氣息即無,其病情可想也。
設以治氣逆作喘者治此證之喘,以治此證之喘者治氣逆作喘,皆兇
其案亦不勝錄。
治愈大氣下陷之案,略登數則于下,以備考征。
有兄弟二人,其兄年近六旬,弟五十餘。
冬日畏寒,共處一小室中,熾其煤火,複嚴其戶牖。
至春初,二人皆覺胸中滿悶,呼吸短氣。
蓋因戶牖不通外氣,屋中氧氣全被煤火着盡,胸中大氣既乏氧氣之助,又兼受炭氣之傷,日久必然虛陷,所以呼吸短氣也。
因自覺滿悶,醫者不知病因,竟投以開破之藥。
迨開破益覺滿悶,轉以為藥力未到,而益開破之。
數劑之後,其兄因誤治,竟至不起。
其弟服藥亦增劇,而猶可支持,遂延愚診視。
其脈微弱而遲,右部尤甚,自言心中發涼,少腹下墜作疼,呼吸甚覺努力。
知其胸中大氣下陷已劇,遂投以升陷湯,升麻改用二錢,去知母,加幹姜三錢。
兩劑,少腹即不下墜,呼吸亦順。
将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改用一錢,連服數劑而愈。
一人,年四十八。
素有喘病,薄受外感即發,每歲反複兩三次,醫者投以小青龍加石膏湯辄效。
一日反複甚劇,大喘晝夜不止。
醫者投以從前方兩劑,分毫無效。
延愚診視,其脈數至六至,兼有沉濡之象。
疑其陰虛不能納氣,故氣上逆而作喘也。
因其脈兼沉濡,不敢用降氣之品。
遂用熟地黃、生山藥、枸杞、玄參、大滋真陰之品,大劑煎湯,送服人參小塊二錢。
連服三劑,喘雖見輕,仍不能止。
複診視時,見令人為其椎背,言背常發緊,椎之則稍輕,呼吸亦稍舒暢。
此時,其脈已不數,仍然沉濡。
因細詢,此次反複之由,言曾努力搬運重物,當時即覺氣分不舒,遲兩三日遂發喘。
乃恍悟,此證因陰虛不能納氣,故難于吸。
因用力太過,大氣下陷,故難于呼。
其呼吸皆須努力,故呼吸倍形迫促。
但用納氣法治之,止治其病因之半,是以其喘亦止愈其半也。
遂改用升陷湯,方中升麻、柴胡、桔梗,皆不敢用,以桂枝尖三錢代之。
又将知母加倍,再加玄參四錢,連服數劑全愈。
按:此證雖大氣下陷,而初則實兼不納氣也。
升麻、柴胡、桔梗,雖能升氣,實與不納氣之證有礙,用之恐其證仍反複。
惟桂枝性本條達,能引髒腑之真氣上行,而又善降逆氣。
仲景苓桂術甘湯,用之以治短氣,取其能升真氣也。
桂枝加桂湯,用之以治奔豚,取其能降逆氣也。
且治咳逆上氣吐吸(喘也)《神農本草經》原有明文。
既善升陷,又善降逆,用于此證之中,固有一無二之良藥也。
或問:桂枝一物耳,何以既能升陷又能降逆?答曰:其能升陷者,以其枝直上而不下垂,且色赤屬火,而性又溫也。
其能降逆者,以其味辛,得金氣而善平肝木,凡逆氣之緣肝而上者(逆氣上升者多由于肝),桂枝皆能鎮之。
大抵最良之藥,其妙用恒令人不測。
拙拟參赭鎮氣湯後,有單用桂枝治一奇病之案,可以參觀。
一人,年二十餘。
動則作喘,時或咳嗽。
醫治數年,病轉增劇,皆以為勞疾不可治。
其脈非微細,而指下若不覺其動。
知其大氣下陷,不能鼓脈外出,以成起伏之勢也。
投以升陷湯,加人參、天冬各三錢,連服數劑而愈。
因其病久,俾于原方中減去升麻,為末煉蜜作丸藥,徐服月餘,以善其後。
一人,年二十四。
胸中滿悶,晝夜咳嗽,其咳嗽時,脅下疼甚。
診其脈象和平,重按微弦無力。
因其脅疼,又兼胸滿,疑其氣分不舒,少投以理氣之藥。
為其脈稍弱,又以黃佐之,而咳嗽與滿悶益甚,又兼言語聲顫動。
乃細問病因,知其素勤稼穑,因感冒懶食,猶枵腹力作,以緻如此。
據此病因,且又服理氣之藥不受,其為大氣下陷無疑。
遂投以升陷湯,四劑,其病脫然。
按:此證之形狀,似甚難辨,因初次未細诘問,緻用藥少有差錯,猶幸迷途未遠,即能醒悟,而病亦旋愈。
由斯觀之,臨證者,甚勿自矜明察,而不屑瑣瑣細問也。
一人,年四十許。
失音半載,漸覺咽喉發緊,且常潰爛,畏風惡寒,冬日所着衣服,至孟夏猶未換。
飲食減少,浸成虛勞,多方治療,病轉增劇。
診其脈,兩寸微弱,毫無軒起之象,知其胸中大氣下陷也。
投以升陷湯,加玄參四錢,兩劑,咽喉即不發緊。
遂減去升麻,又連服十餘劑,諸病皆愈。
西豐縣張××,年十八九,患病數年不愈,來院延醫。
其證夜不能寐,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常覺短氣。
其脈關前微弱不起。
知系胸中大氣下陷,故現種種諸證。
投以升陷湯,為其不寐,加熟棗仁、龍眼肉各四錢,數劑全愈。
奉天于氏女,出嫁而孀,根據居娘門。
因病還家中,夜忽不能言,并不能息。
其同院住者王××,系愚門生,急來院扣門,求為援救。
原素為診脈調藥,知其大氣虛損,此次之證,确知其為大氣下陷,遂為疏方,用生箭一兩,當歸四錢,升麻二錢,煎服,須臾即能言語。
翌晨舁至院中,診其脈沉遲微弱,其呼吸仍覺短氣。
遂将原方減升麻一錢,又加生山藥、知母各三錢,柴胡、桔梗各一錢,連服數劑全愈。
按此證,脈遲而仍用知母者,因大氣下陷之脈大抵皆遲,非因寒涼而遲也,用知母以濟黃之熱,則藥性和平,始能久服無弊。
奉天袁姓少婦,小便處常若火炙,有時覺腹中之氣下墜,則炙熱益甚。
診其脈關前微弱,關後重按又似有力。
其呼吸恒覺短氣,心中時或發熱。
知其素有外感伏邪,久而化熱,又因胸中大氣下陷,伏邪亦随之下陷也。
治以升陷湯加生石膏八錢,後漸加至二兩,服藥旬日全愈。
或疑大氣下陷者,氣不上達也,喘者,氣不下降也,何以曆述大氣下陷之病狀,竟有努力呼吸有似乎喘者? 答曰:此理不易驟解,仍宜以治愈之案證之。
一人,年二十餘。
因力田勞苦過度,緻胸中大氣下陷,四肢懶動,飲食減少,自言胸中滿悶,其實非滿悶乃短氣也,病患不善述病情,往往如此。
醫者不能自審病因,投以開胸理氣之劑,服之增重。
又改用半補半破之劑,服兩劑後,病又增重。
又延他醫,投以桔梗、當歸、木香各數錢,病大見愈,蓋全賴桔梗升提氣分之力也,醫者不知病愈之由,再服時,竟将桔梗易為蘇梗,升降易性,病驟反複。
自此不敢服藥。
遲延二十餘日,病勢垂危,喘不能卧,晝夜倚壁而坐;假寐片時,氣息即停,心下突然脹起,急呼醒之,連連喘息數口,氣息始稍續;倦極偶卧片時,覺腹中重千斤,不能轉側,且不敢仰卧; 其脈乍有乍無,寸關尺或一部獨見,或兩部同見,又皆一再動而止。
此病之危,已至極點。
因确知其為大氣下陷,遂放膽投以生箭一兩,柴胡、升麻、淨萸肉各二錢。
煎服片時,腹中大響一陣,有似昏愦,蘇息片時,恍然醒悟。
自此呼吸複常,可以安卧,轉側輕松。
其六脈皆見,仍有雀啄之象。
自言百病皆除,惟覺胸中煩熱,遂将方中升麻、柴胡皆改用錢半,又加知母、玄參各六錢,服後脈遂複常。
惟左關三五不調,知其氣分之根柢猶未實也,遂用野台參一兩,玄參、天冬、麥冬(帶心)各三錢,兩劑全愈。
蓋人之胸中大氣,實司肺髒之呼吸。
此證因大氣下陷過甚,呼吸之機關将停,遂勉強鼓舞肺氣,努力呼吸以自救,其迫促之形有似乎喘,而實與氣逆之喘有天淵之分。
觀此證假寐片時,肺髒不能努力呼吸,氣息即無,其病情可想也。
設以治氣逆作喘者治此證之喘,以治此證之喘者治氣逆作喘,皆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