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全育真湯
關燈
小
中
大
傷也;又嘗用熟地、阿膠大滋真陰之類,治溫病脈陽浮而陰不應,不能作汗,一日連服二劑,濟陰以應其陽,使之自汗(詳案在寒解湯下);并一切傷寒外感,因下元虛憊而邪深陷者,莫不重用熟地,補其下元,即以托邪外出。
惟用以治陰虛勞熱之證,輕者可效,若脈數至七八至鮮有效者。
彼時猶不知改圖,且以為地黃丸,即《金匮》之腎氣丸,自古推為良方,此而不效,則他方更無論矣,不知腎氣丸原用幹地黃,即藥坊間之生地也,其桂用桂枝,即《神農本草經》之牡桂也,與今之地黃丸迥不侔矣。
其方《金匮》凡五見,一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一治“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一治“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一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鬥,小便一鬥”;一治“婦人轉胞,胞系了戾,不得溺”。
統觀五條,原治少腹膀胱之疾居多,非正治勞瘵之藥,況後世之修制,又失其本然乎。
後治一婦人,年近五旬。
身熱勞嗽,脈數幾至八至。
先用六味地黃丸加減作湯服不效,繼用左歸飲加減亦不效。
愚忽有會悟,改用生黃六錢、知母八錢為方,數劑見輕,又加丹參、當歸各三錢,連服十劑全愈。
以後凡遇陰虛有熱之證,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于方中重用黃、知母,莫不随手奏效。
始知叔和脈法謂數至七八至為不治之脈者,非确論也。
蓋人禀天地之氣以生,人身之氣化即天地之氣化,天地将雨之時,必陽氣溫暖上升,而後陰雲會合大雨随之。
黃溫升補氣,乃将雨時上升之陽氣也;知母寒潤滋陰,乃将雨時四合之陰雲也。
二藥并用,大具陽升陰應雲行雨施之妙。
膏澤優渥煩熱自退,此不治之治也。
況勞瘵者多損腎,黃能大補肺氣,以益腎水之源,使氣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陰陽不至偏勝,即肺髒調和,而生水之功益普也(黃、知母雖可并用以退虛熱,然遇陰虛熱甚者,又必須加生地黃八錢或至一兩,方能服之有效)。
或又問:腎氣丸雖非專治虛勞之藥,而《金匮》虛勞門,明載其治虛勞腰疼,似虛者皆可服之,子獨謂無甚效驗,豈古方不可遵欤?答曰:腎氣丸若果按古方修制,地黃用幹地黃,桂用桂枝,且止為丸劑,而不作湯劑,用之得當,誠有效驗。
蓋生地能逐血痹(《神農本草經》),而熟地無斯效也。
桂枝能調營衛,而肉桂無斯效也。
血痹逐,則瘀血自消,營衛調,則氣血自理。
至于山萸肉之酸溫,亦能逐痹(《神龍本草經》山茱萸逐寒濕痹)。
牡丹皮之辛涼,亦能破血。
附子之大辛大溫,又能溫通血脈,與地黃之寒涼相濟,以共成逐血痹之功。
是腎氣丸為補腎之藥,實兼為開瘀血之藥,故列于《金匮》虛勞門,而為要方也。
其止為丸劑,而不作湯劑者,誠以地黃經水火煎熬,則汁漿稠粘、性近熟地,其逐血痹之力必減,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地黃生者尤良也。
後賢徐靈胎曾治一人,上盛下虛,胸次痰火壅滞,喘不能卧,将人參切作小塊,用清水理痰之藥煎湯,送服而愈。
後其病複發,病家自用原方,并人參亦煎服,病益甚,靈胎仍教以根據從前,可以悟古人制腎氣丸之精義矣。
或又問:腎氣丸既按古方修制,可以有效,而《金匮》虛勞門,腎氣丸與大黃蟲丸之外,又有七方,皆可随證采擇,則子之十全育真湯,似亦可以不拟欤?答曰:《金匮》虛勞門諸方,雖皆有效,而一方專治虛勞門一證。
若拙拟十全育真湯,實兼治虛勞門諸證。
如方中用黃以補氣,而即用人參以培元氣之根本。
用知母以滋陰,而即用山藥、元參以壯真陰之淵源。
用三棱、莪術以消瘀血,而即用丹參以化瘀血之渣滓。
至龍骨、牡蛎,若取其收澀之性,能助黃以固元氣;若取其涼潤
惟用以治陰虛勞熱之證,輕者可效,若脈數至七八至鮮有效者。
彼時猶不知改圖,且以為地黃丸,即《金匮》之腎氣丸,自古推為良方,此而不效,則他方更無論矣,不知腎氣丸原用幹地黃,即藥坊間之生地也,其桂用桂枝,即《神農本草經》之牡桂也,與今之地黃丸迥不侔矣。
其方《金匮》凡五見,一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一治“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一治“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一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飲一鬥,小便一鬥”;一治“婦人轉胞,胞系了戾,不得溺”。
統觀五條,原治少腹膀胱之疾居多,非正治勞瘵之藥,況後世之修制,又失其本然乎。
後治一婦人,年近五旬。
身熱勞嗽,脈數幾至八至。
先用六味地黃丸加減作湯服不效,繼用左歸飲加減亦不效。
愚忽有會悟,改用生黃六錢、知母八錢為方,數劑見輕,又加丹參、當歸各三錢,連服十劑全愈。
以後凡遇陰虛有熱之證,其稍有根柢可挽回者,于方中重用黃、知母,莫不随手奏效。
始知叔和脈法謂數至七八至為不治之脈者,非确論也。
蓋人禀天地之氣以生,人身之氣化即天地之氣化,天地将雨之時,必陽氣溫暖上升,而後陰雲會合大雨随之。
黃溫升補氣,乃将雨時上升之陽氣也;知母寒潤滋陰,乃将雨時四合之陰雲也。
二藥并用,大具陽升陰應雲行雨施之妙。
膏澤優渥煩熱自退,此不治之治也。
況勞瘵者多損腎,黃能大補肺氣,以益腎水之源,使氣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陰陽不至偏勝,即肺髒調和,而生水之功益普也(黃、知母雖可并用以退虛熱,然遇陰虛熱甚者,又必須加生地黃八錢或至一兩,方能服之有效)。
或又問:腎氣丸雖非專治虛勞之藥,而《金匮》虛勞門,明載其治虛勞腰疼,似虛者皆可服之,子獨謂無甚效驗,豈古方不可遵欤?答曰:腎氣丸若果按古方修制,地黃用幹地黃,桂用桂枝,且止為丸劑,而不作湯劑,用之得當,誠有效驗。
蓋生地能逐血痹(《神農本草經》),而熟地無斯效也。
桂枝能調營衛,而肉桂無斯效也。
血痹逐,則瘀血自消,營衛調,則氣血自理。
至于山萸肉之酸溫,亦能逐痹(《神龍本草經》山茱萸逐寒濕痹)。
牡丹皮之辛涼,亦能破血。
附子之大辛大溫,又能溫通血脈,與地黃之寒涼相濟,以共成逐血痹之功。
是腎氣丸為補腎之藥,實兼為開瘀血之藥,故列于《金匮》虛勞門,而為要方也。
其止為丸劑,而不作湯劑者,誠以地黃經水火煎熬,則汁漿稠粘、性近熟地,其逐血痹之力必減,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地黃生者尤良也。
後賢徐靈胎曾治一人,上盛下虛,胸次痰火壅滞,喘不能卧,将人參切作小塊,用清水理痰之藥煎湯,送服而愈。
後其病複發,病家自用原方,并人參亦煎服,病益甚,靈胎仍教以根據從前,可以悟古人制腎氣丸之精義矣。
或又問:腎氣丸既按古方修制,可以有效,而《金匮》虛勞門,腎氣丸與大黃蟲丸之外,又有七方,皆可随證采擇,則子之十全育真湯,似亦可以不拟欤?答曰:《金匮》虛勞門諸方,雖皆有效,而一方專治虛勞門一證。
若拙拟十全育真湯,實兼治虛勞門諸證。
如方中用黃以補氣,而即用人參以培元氣之根本。
用知母以滋陰,而即用山藥、元參以壯真陰之淵源。
用三棱、莪術以消瘀血,而即用丹參以化瘀血之渣滓。
至龍骨、牡蛎,若取其收澀之性,能助黃以固元氣;若取其涼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