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生湯

關燈
腑有病,即不能飲食,此又人人皆知。

    然其所以不能飲食之故,人多不能知也。

    故發端不言其病狀,而先發明其得病之由來也。

     或又問:胃與大腸皆為二陽,經文既渾曰二陽,何以知其所指者專在于胃、答曰:胃為足陽明,大腸為手陽明,人之足經長、手經短,足經原可以統手經,論六經者原當以足經為主。

     故凡《内經》但曰某經,而不别其為手與足者,皆指足經而言,或言足經而手經亦統其中。

    若但言手經,則必别之曰手某經矣。

    經文俱在,可取而細閱也。

     一九一三年,客居大名。

    治一室女,勞瘵年餘,月信不見,羸弱不起。

    詢方于愚,為拟此湯。

    連服數劑,飲食增多。

    身猶發熱,加生地黃五錢,五六劑後熱退,漸能起床,而腿疼不能行動。

    又加丹參、當歸各三錢,服至十劑腿愈,月信亦見。

    又言有白帶甚劇,向忘言及。

    遂去丹參加生牡蛎六錢,又将于術加倍,連服十劑帶證亦愈。

    遂将此方郵寄家中,月餘門人高促異常,飲食減少,脈甚虛數,投以資生湯十劑全愈。

    ”審斯則知此方治勞瘵,無論男女,服之皆有捷效也。

     女子月信,若日久不見,其血海必有堅結之血。

    治此等證者,但知用破血通血之藥,往往病猶未去,而人已先受其傷。

    雞内金性甚和平,而善消有形郁積,服之既久,瘀血之堅結者,自然融化。

    矧此方與健脾滋陰之藥同用,新血活潑滋長,生新自能化瘀也。

     附錄: 直隸青縣張××來函: 津埠宋氏婦,年将四旬,身體羸弱,前二年即咳嗽吐痰,因不以為事未嘗調治。

    今春證浸加劇,屢次服藥無效。

    診其脈,左部弦細,右部微弱,數近六至。

    咳嗽,吐痰白色,氣腥臭,喘促自汗,午後發熱,夜間尤甚,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大便秘結,知其已成痨瘵而兼肺病也。

    從前所服藥十餘紙,但以止嗽藥治其肺病,而不知子虛補母之義,所以無效。

    為疏方用資生湯加減,生山藥八錢,玄參、大生地、淨萸肉各六錢,生牡蛎、生杭芍、生赭石各四錢,于術、生雞内金、甘草各二錢。

    煎服二劑,汗止喘輕,發熱咳嗽稍愈。

    遂将前方去牡蛎,加蒌仁、地骨皮各三錢,山藥改用一兩,赭石改用六錢。

    連服十劑,諸病皆愈,為善後計,用生山藥細末八錢煮粥,調白糖服之,早晚各一次。

    後月餘。

    與介紹人晤面,言此時宋氏婦飲食甚多,身體較前健壯多矣。

     又:族嫂年三十五歲,初患風寒咳嗽,因懶于服藥,不以為事。

    後漸至病重,始延醫延醫。

    所服之藥,皆溫散燥烈之品,不知風寒久而化熱,故越治越劇,幾至不起。

    後生于臘底回裡,族兄邀為診視。

    脈象虛而無力,身瘦如柴,咳嗽微喘,飲食減少,大便洩瀉,或兼白帶,午後身熱,顴紅,确系痨瘵已成。

    授以資生湯,加炒薏仁、茯苓片、生龍骨、生牡蛎各三錢,茵陳、炙甘草各錢半。

    服二劑,身熱、顴紅皆退,咳嗽洩瀉亦見愈。

    後仍按此方加減,又服六劑,諸病皆痊。

    囑其每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粥,調以白糖服之,以善其後。

     四川泾南周××來函: 楊姓女,年十九歲。

    出嫁二載,月事猶未見,身體羸瘦,飲食減少,幹咳無痰,五心煩熱,診其脈細數有力。

    仿用資生湯方,用生山藥一兩,于術二錢,牛蒡子三錢,玄參五錢,生地黃四錢,生雞内金一錢。

    連服五劑,熱退咳減,食欲增加。

    遂于原方中去生地,倍于術。

    又服三劑,潮忽至。

    共服二十劑全愈。

     奉天法庫縣萬××來函: 族弟婦産後虛羸少食,遷延月餘,漸至發灼、自汗、消瘦、乏氣、幹嘔、頭暈等證,此方書所謂蓐勞也。

    經醫四人治不效,并添顴紅作瀉。

    适生自安東歸,為之診視,六脈虛數。

    檢閱所服之方,有遵《醫宗金鑒》三合飲者,有守用養榮湯者,要皆平淡無奇。

    然病勢至此,誠難入手,幸脈雖虛數,未至無神,顴雖紅,猶不抟聚(若抟聚則陰陽離矣,不抟聚是其陰陽猶未離),似尚可治。

    此蓋素即陰虛,又經産後亡血,氣亦随之,陰不中守,陽不外固,故汗出氣乏;其陰陽不相維系,陰愈虧而陽愈浮,故發燒咳嗽頭暈;其顴紅者,因其部位應腎,腎中真陽上浮,故發現于此,而紅且熱也;其消瘦作瀉者,以二陽不納,無以充肌肉,更不特腎陰虛,而脾陰胃液均虛,中權失司,下陷不固,所必然者。

    此是病之原委欤?再四思維,遂處方,用生懷山藥二兩,于術三錢,玄參四錢,雞内金、牛蒡子各二錢(此系資生湯原方稍加重),外加淨萸肉、龍骨、牡蛎各五錢,止汗并以止瀉。

    五劑後,汗與瀉均止,飲食稍進,惟幹咳與發熱僅去十之二三。

    又照原方加粉甘草、天冬、生地等味,連服七劑。

    再照方減萸肉,加黨參二錢,服四劑後,飲食大進,并能起坐矣,惟經尚未行。

    更按資生湯原方,加當歸四錢。

    服數劑後,又複少有加減,一月經脈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