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面圖形十五症

關燈
面圖形十五症(圖缺) 1。

    上眼丹2。

    下眼丹3。

    白面疔4。

    須毒5。

    乳癰6。

    心腹肚癰8。

    肚便癰(在小腹之側)9。

    手心毒10。

    手腕毒11。

    便毒(即魚口在馬胯眼内)12。

    鯉魚便毒(在内胯之側)13。

    鶴膝風14。

    膝腿毒15。

    腳拐毒(在踝骨之上)
上、下眼丹 上眼丹生于眼胞之上,下丹生于眼胞之下,赤腫而痛癢不一,若不治,恐成膿流壞眼目,乃心肝積熱,毒氣上沖,血壅而成也。

    宜鹽炒菊花隔紙熨之,或鹽炒隔紙貼之,内服清肝流氣飲、清心黃連丸治之。

     十六味清肝流氣飲 羌活、防風、茯苓、甘草、柴胡、川芎、當歸、青皮、荊芥、紫蘇、蔓荊子、赤芍、麥冬、連翹、蒙花、石膏。

     食後服頭湯,二湯洗丹。

     七味清心黃連丸 甘草、黃連、防風、連翹、羌活、細辛、菊花。

     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粒,空心服,茶湯送下。

     白面疔 白面疔生于兩頤之間,正面之上,由寒積久生風,風生熱,熱生氣,上沖于面,而生斯毒。

    先宜鐵箍散(方見前)後用追毒托裡飲或狗寶丸更妙。

     十八味追毒托裡飲 紫蘇、桔梗、枳殼、甘草、防風、柴胡、川芎、羌活、白芷、白芍、連翹、當歸、犀角、乳香、沒藥、黃連、二花、雄黃。

    姜棗引。

     空心服。

     四味狗寶丸 蟾酥一錢,片腦一錢,狗寶二錢,乳香二錢。

     共為末,酒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粒蔥三根和藥咽之,以熱送下,汗出為度。

     須毒 須毒生于上唇有須之處,乃脾肺有熱,毒氣結聚而生。

    初宜用鐵箍散,潰用生肌散。

    内服清肝流氣飲(方見眼丹)。

     乳癰 乳癰生于正乳之上,乃厥陰陽明經之所屬也。

    初起必癢,用艾灸十餘壯可消。

    若成大毒,法同乳吹。

    何謂乳癖,蓋硬而不痛,如頑石之類,經三、四月而成。

     挾脅 挾脅生于兩脅之下,乃肝經積熱,氣血不行而生。

    初覺用一掃丹、失笑餅,若内消稍遲,則不可也,隻用清肝流氣飲(方俱見前)。

    外用敷藥。

     三味敷方 過山龍、山芋頭、山藥。

     酒搗爛,青布包之。

     心腹肚癰 心腹肚癰生于正肚之側,去臍一掌,乃心脾經,風熱愈甚,氣血壅聚而生,宜三香追毒飲、清心追毒湯,潰後用萬靈膏,膿盡則用生肌散。

     十九味三香追毒飲 羌活、連翹、甘草、花粉、紫蘇、白芷、防風、二花、肉桂、黃、茯苓、乳香、木香、沉香、芍藥、郁金、生地、枳殼、前胡。

     食後服。

     十四味清心黃連湯 黃連、麥冬、肉桂、香附、白芷、桔梗、枳殼、連翹、當歸、川芎、紫蘇、羌活、黃柏、忍冬草。

     食後服。

     肚便癰 肚便癰生于小腹之側,乃肝腎二經之所司也。

    緣飲酒貪色,腎水不足,相火内動,郁熱不伸,下流小腹,故壅結而成也。

    初起,用神仙失笑餅,潰後,用萬靈膏,膿盡,上生肌散,内多服清熱追毒飲,滋腎消毒湯。

     十五味清熱追毒飲 羌活、幹葛、黃芩、白芍、當歸、赤芍、花粉、生地、連翹、紫蘇、黃柏、知母、甘草、二花、車前草。

     空心服。

     二十味滋腎消毒飲 人參、黃、當歸、柴胡、青皮、前胡、黃柏、知母、黃連、栀子、連翹、骨皮、腹皮、五味子、二花、幹葛、生地、白芍、枳殼、陳皮。

     空心服。

     手心毒 手心毒生于兩手掌心,乃厥陰心經之所司也。

    治之不善,去死不遠,蓋由心經燥甚,血熱妄行,肝風鼓舞,毒長四肢,加以憂思,酒色過度,遂使毒流骨髓,侵入勞宮。

    治宜定痛消毒飲、内托流氣飲、千金追毒飲,乳香反魂湯。

    外敷以萬靈膏,後用生肌散收功,不然見筋骨斷而斃矣。

     十三味定痛消毒飲 紫蘇、白芍藥、川芎、甘草、桔根、烏藥、白芷、防風、羌活、獨活、茯苓、連翹、桂枝。

    姜棗引。

     食後服。

     十八味内托流氣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