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側圖形十二症
關燈
小
中
大
側圖形十二症(圖缺)
1。
結喉風癰2。
鬓疽3。
赤面疔4。
挑針6。
馬刀瘡8。
上脅癰9。
下脅癰10。
腿遊毒11。
臀癰12。
指丫刺(指風刺) 結喉風癰 結喉風癰,生于結喉之間,号曰海門第一關。
其毒最危,由心肝脾肺腎火熱上炎,毒氣攻喉。
若喉癰外症,宜服内托流氣飲,外貼萬靈膏、生肌散,切勿用針自取危笃。
如喉風内症,必畏寒,或腫或不腫,必痰涎壅塞痛甚,或湯水略下,即以三棱針于少商穴刺出血,瀉其毒,即服甘桔湯。
如病勢重,即服化毒湯,或研末吹之。
如惡寒腰痛發熱,名喉閉傷寒,宜發散,用内托流氣飲(方見前),或宜下甘桔湯。
甘桔湯 人參、桔根、甘草、射幹、升麻、牛子、荊芥穗、山豆根。
俱以滾水泡,百步峰為引。
治内。
十味化毒湯 桔根五錢,薄荷葉二錢,荊芥三錢半,甘草二錢,山豆根二錢半,牙皂二錢,硼砂二錢,芒硝三錢,辰砂二錢,雄黃二錢。
共研細末,或吹喉,或湯服。
治内。
十五味洗毒散 桃仁(去皮尖為末)、雄黃、穿甲(炒焦)、枳殼(麸炒)、玄參(酒磨)、槟榔(酒磨)、桔梗、紅花(酒炒)、赤芍(生用)、木香(水磨)、甘草(生用)、澤瀉(略炒)、丹皮。
皂角刺為引。
若下,加大黃四錢,再煎一、二沸服之。
内外俱用。
七味吹鼻散 專治急喉風。
小牙皂三分,明雄六分,全蠍梢(焙幹)六個,藜蘆一錢半,牙硝一兩,麝香一分,生礬三分。
共為細末,吹入鼻中,吐出痰涎,自愈。
又方 用水榨刺蟲(名雀不踏),或三五個焙幹青魚膽(臘月取之),酒米為末用三分,冰片五厘,麝香三厘。
速取吹喉中,立效。
此治急喉風之神效也。
外方 治諸骨哽喉方。
用玉簪花根搗汁,以筆管灌入喉中,甚效。
又方 用金鳳仙花根(即紅鳳仙也)搗汁,合醋煮數沸,用有嘴瓶盛之,仰卧而灌之,其骨即出。
又方 用威靈仙根搗汁,和醋煮之,吞法同前。
上二花根不可沾牙。
又方 紅砒三分,糯米為丸,銅綠為衣,姜湯送下,實時吐出。
又方 喉中被骨刺傷,已生血泡,甚至日刻漸長,緊塞喉中,外不能進,内不能出,宜速用牙皂三分,膽礬半分,上片五厘,麝香五厘,為極細末,吹入喉中二、三次,即泡破血出而愈。
又方 凡小兒誤吞谷麥芒刺者,急取鵝口涎吞之,甚效。
取涎,将鵝倒挂的口涎取用。
以上諸方,無論大人、小兒皆可用。
鬓疽 鬓疽生于兩鬓之中,由脾肺心肝積熱而生也。
内服敗毒清氣飲,外用敷藥,膿盡用生肌散,可愈。
十四味敗毒清氣飲 紫蘇、桔梗、枳殼、當歸、甘草、白芍、白芷、川芎、柴胡、羌活、前胡、連翹、升麻、幹葛。
空心服。
五味敷方 白芨、龍泉粉、青木香、乳香、雄黃。
以酒調,捶細敷之。
赤面疔 赤面疔生于正面之上,浮腫而紅,乃心肝血熱、氣壅上沖然也。
宜先服十一味升麻敗毒湯,後服敗毒消氣飲(方見上)。
外敷八味一掃涼敷方、萬靈膏、生肌散可愈。
十一味升麻敗毒湯 升麻、白芷、幹葛、白芍、甘草、桂枝、連翹、當歸、羌活、桔根、荊芥。
食後服。
八味一掃涼敷方 熊膽、兒茶、乳香、沒藥、生地、片
結喉風癰2。
鬓疽3。
赤面疔4。
挑針6。
馬刀瘡8。
上脅癰9。
下脅癰10。
腿遊毒11。
臀癰12。
指丫刺(指風刺) 結喉風癰 結喉風癰,生于結喉之間,号曰海門第一關。
其毒最危,由心肝脾肺腎火熱上炎,毒氣攻喉。
若喉癰外症,宜服内托流氣飲,外貼萬靈膏、生肌散,切勿用針自取危笃。
如喉風内症,必畏寒,或腫或不腫,必痰涎壅塞痛甚,或湯水略下,即以三棱針于少商穴刺出血,瀉其毒,即服甘桔湯。
如病勢重,即服化毒湯,或研末吹之。
如惡寒腰痛發熱,名喉閉傷寒,宜發散,用内托流氣飲(方見前),或宜下甘桔湯。
甘桔湯 人參、桔根、甘草、射幹、升麻、牛子、荊芥穗、山豆根。
俱以滾水泡,百步峰為引。
治内。
十味化毒湯 桔根五錢,薄荷葉二錢,荊芥三錢半,甘草二錢,山豆根二錢半,牙皂二錢,硼砂二錢,芒硝三錢,辰砂二錢,雄黃二錢。
共研細末,或吹喉,或湯服。
治内。
十五味洗毒散 桃仁(去皮尖為末)、雄黃、穿甲(炒焦)、枳殼(麸炒)、玄參(酒磨)、槟榔(酒磨)、桔梗、紅花(酒炒)、赤芍(生用)、木香(水磨)、甘草(生用)、澤瀉(略炒)、丹皮。
皂角刺為引。
若下,加大黃四錢,再煎一、二沸服之。
内外俱用。
七味吹鼻散 專治急喉風。
小牙皂三分,明雄六分,全蠍梢(焙幹)六個,藜蘆一錢半,牙硝一兩,麝香一分,生礬三分。
共為細末,吹入鼻中,吐出痰涎,自愈。
又方 用水榨刺蟲(名雀不踏),或三五個焙幹青魚膽(臘月取之),酒米為末用三分,冰片五厘,麝香三厘。
速取吹喉中,立效。
此治急喉風之神效也。
外方 治諸骨哽喉方。
用玉簪花根搗汁,以筆管灌入喉中,甚效。
又方 用金鳳仙花根(即紅鳳仙也)搗汁,合醋煮數沸,用有嘴瓶盛之,仰卧而灌之,其骨即出。
又方 用威靈仙根搗汁,和醋煮之,吞法同前。
上二花根不可沾牙。
又方 紅砒三分,糯米為丸,銅綠為衣,姜湯送下,實時吐出。
又方 喉中被骨刺傷,已生血泡,甚至日刻漸長,緊塞喉中,外不能進,内不能出,宜速用牙皂三分,膽礬半分,上片五厘,麝香五厘,為極細末,吹入喉中二、三次,即泡破血出而愈。
又方 凡小兒誤吞谷麥芒刺者,急取鵝口涎吞之,甚效。
取涎,将鵝倒挂的口涎取用。
以上諸方,無論大人、小兒皆可用。
鬓疽 鬓疽生于兩鬓之中,由脾肺心肝積熱而生也。
内服敗毒清氣飲,外用敷藥,膿盡用生肌散,可愈。
十四味敗毒清氣飲 紫蘇、桔梗、枳殼、當歸、甘草、白芍、白芷、川芎、柴胡、羌活、前胡、連翹、升麻、幹葛。
空心服。
五味敷方 白芨、龍泉粉、青木香、乳香、雄黃。
以酒調,捶細敷之。
赤面疔 赤面疔生于正面之上,浮腫而紅,乃心肝血熱、氣壅上沖然也。
宜先服十一味升麻敗毒湯,後服敗毒消氣飲(方見上)。
外敷八味一掃涼敷方、萬靈膏、生肌散可愈。
十一味升麻敗毒湯 升麻、白芷、幹葛、白芍、甘草、桂枝、連翹、當歸、羌活、桔根、荊芥。
食後服。
八味一掃涼敷方 熊膽、兒茶、乳香、沒藥、生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