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雜卦傳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雜卦專以剛柔升降反複取義,又揉雜衆卦以暢無窮之用。
而歸藏、連山,三代之易皆在其中。
百世之後,有聖人作,不外是也。
康節曰:乾坤三變,坎離不動,故太玄準之以玄沖、玄錯,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
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
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
贲無色也。
兌見而巽伏也。
随無故也。
蠱則饬也。
剝爛也。
複反也。
晉晝也。
明夷誅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鹹速也。
恒久也。
渙離也。
節止也。
解緩也。
蹇難也。
睽外也。
家人内也。
否泰反其類也。
大壯則止。
遁則退也。
大有,衆也。
同人,親也。
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
小過,過也。
中孚,信也。
豐,多故也。
親寡。
旅也。
離上而坎下也。
小畜,寡也。
履,不處也。
需,不進也。
訟,不親也。
大過,颠也。
遘,遇也。
柔遇剛也。
漸,女歸待男行也。
頤,養正也。
既濟,定也。
歸妹,女之終也。
未濟,男之窮也。
決,決也。
剛決柔也。
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乾坤,易之門。
凡剛皆乾也,凡柔皆坤也。
剛柔相雜,乃成諸卦,故曰乾剛坤柔。
比得位而衆比之,故樂。
師犯難而衆從之,故憂。
憂樂以天下也。
臨之九二在下,四陰與之,故能以大臨小。
觀之九五在上,四陰求之,故能以上觀下。
或與或求,乃成臨觀之義。
屯自震變四之五雖見于屯也,而不失其所居,所以大亨。
欤蒙自坎變,五之上陰陽相雜,雖雜也,而九自著見,陰豈能蒙之所以蒙亨。
欤。
陽起于坤而出震,則靜者動。
陽止于艮而入坤,則動者靜。
故起莫如震,止莫如艮也。
損以九三為上,由泰而損始衰者也。
益以九四益初,由否而益始盛者也。
故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以四五之柔而畜三陽,時也。
無妄九五六二中正,而三四上爻為無妄之疾災也。
關子明曰:無妄而災者,災也。
有妄而災者,其所宜也,非災之者也。
萃,二陽萃于上,升,二陽升于下。
升者,往也。
升往則不來矣。
不來者,必聚于上也。
氣之方升,誰能遏之?故曰萃聚而升不來也。
謙自上降三,豫自初升四,謙故降也。
輕豫故怠而止,故曰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除間者也。
四為頤,中有物,故曰噬嗑食也。
贲自泰來,本無色也。
剛柔交錯,然後有文,故曰贲無色也。
陰随陽升,說而見乎外,故曰兌見也。
陽随陰降,巽而伏乎内,故曰巽伏也。
施說之道,小者亦伸,處巽之時,大者亦屈,無非天也。
随,随時也,以是為正,故曰随無故也。
蠱,壞也。
二往之五,饬蠱之道,故曰蠱則饬也。
剝,爛也。
五陰潰于内也。
複,反也。
剝,上反于下也。
晉之明進而至于晝,明夷之明降而至于誅。
夷,誅也。
其明熄矣,非誅
而歸藏、連山,三代之易皆在其中。
百世之後,有聖人作,不外是也。
康節曰:乾坤三變,坎離不動,故太玄準之以玄沖、玄錯,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震,起也;艮,止也。
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時也,無妄災也。
萃聚而升不來也。
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
贲無色也。
兌見而巽伏也。
随無故也。
蠱則饬也。
剝爛也。
複反也。
晉晝也。
明夷誅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鹹速也。
恒久也。
渙離也。
節止也。
解緩也。
蹇難也。
睽外也。
家人内也。
否泰反其類也。
大壯則止。
遁則退也。
大有,衆也。
同人,親也。
革,去故也。
鼎,取新也。
小過,過也。
中孚,信也。
豐,多故也。
親寡。
旅也。
離上而坎下也。
小畜,寡也。
履,不處也。
需,不進也。
訟,不親也。
大過,颠也。
遘,遇也。
柔遇剛也。
漸,女歸待男行也。
頤,養正也。
既濟,定也。
歸妹,女之終也。
未濟,男之窮也。
決,決也。
剛決柔也。
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乾坤,易之門。
凡剛皆乾也,凡柔皆坤也。
剛柔相雜,乃成諸卦,故曰乾剛坤柔。
比得位而衆比之,故樂。
師犯難而衆從之,故憂。
憂樂以天下也。
臨之九二在下,四陰與之,故能以大臨小。
觀之九五在上,四陰求之,故能以上觀下。
或與或求,乃成臨觀之義。
屯自震變四之五雖見于屯也,而不失其所居,所以大亨。
欤蒙自坎變,五之上陰陽相雜,雖雜也,而九自著見,陰豈能蒙之所以蒙亨。
欤。
陽起于坤而出震,則靜者動。
陽止于艮而入坤,則動者靜。
故起莫如震,止莫如艮也。
損以九三為上,由泰而損始衰者也。
益以九四益初,由否而益始盛者也。
故損益盛衰之始也。
大畜以四五之柔而畜三陽,時也。
無妄九五六二中正,而三四上爻為無妄之疾災也。
關子明曰:無妄而災者,災也。
有妄而災者,其所宜也,非災之者也。
萃,二陽萃于上,升,二陽升于下。
升者,往也。
升往則不來矣。
不來者,必聚于上也。
氣之方升,誰能遏之?故曰萃聚而升不來也。
謙自上降三,豫自初升四,謙故降也。
輕豫故怠而止,故曰謙輕而豫怠也。
噬嗑,除間者也。
四為頤,中有物,故曰噬嗑食也。
贲自泰來,本無色也。
剛柔交錯,然後有文,故曰贲無色也。
陰随陽升,說而見乎外,故曰兌見也。
陽随陰降,巽而伏乎内,故曰巽伏也。
施說之道,小者亦伸,處巽之時,大者亦屈,無非天也。
随,随時也,以是為正,故曰随無故也。
蠱,壞也。
二往之五,饬蠱之道,故曰蠱則饬也。
剝,爛也。
五陰潰于内也。
複,反也。
剝,上反于下也。
晉之明進而至于晝,明夷之明降而至于誅。
夷,誅也。
其明熄矣,非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