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序卦傳第十

關燈
文王作易,以乾、坤、坎、離為上篇之用,以艮、兌、震、巽為下篇之用。

    上篇終于坎、離,下篇終于既、濟、未濟、頤、大過、小過、中孚,為二篇之正。

    乾、坤者,易之本;坎、離者,乾、坤之用。

    離肖乾,坎肖坤,中孚肖乾,小過肖坤,頤肖離,大過肖坎。

    既、濟坎、離之交,未濟坎、離之合。

    坎、離所以為乾、坤用者,得天地之中也。

    斯聖人酬酢不倚,千變萬化不離乎其中欤?康節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至夫子序卦,然後明生生不窮,而天地之蘊盡矣。

    故太玄準之以玄圖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也。

    屯者,物之始生也。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飲食之道也。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

    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

    師者,衆也。

    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比者,比也。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泰者,通也。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蠱者,事也。

    有事而後可大,故受之以臨。

    臨者,大也。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

    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巳,故受之以贲。

    贲者,飾也。

    緻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

    剝者,剝也。

    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複。

    複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

    頤者、養也。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

    坎者、陷也。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

    離者、麗也。

     上篇以乾、坤、坎、離為用,天地之生萬物也,而有艮、兌、震、巽焉,天地萬物具而人道備矣。

    下篇以艮、兌、震、巽為用,有萬物而後男女夫婦也,而有乾、坤、坎、離焉,人道備而天地萬物備矣。

    故曰三才同科,厚薄相靡。

    韓康伯不領此旨,謂豈有天道人事偏于上下哉。

    讀序卦而不察者也。

    雲行雷動,動必滿盈,故曰屯者,盈也。

    震者,物之始生,坎者,難也,故曰屯者物之始生也。

    蒙,冥昧也。

    物生者必始于冥昧,勾萌胎夘是也。

    故次之以蒙。

    蒙,童蒙也。

    物如此稚也,物稚而無以養之,則夭阏不遂。

    蓄德養才者亦然,故次之以需、震、坎為酒,兌為口。

    有飲食之道,飲食所以養也。

    飲食必有訟。

    乾糇以愆,豕酒生禍。

    有血氣者必有争心。

    故次之以訟。

    訟者兩辭,必以衆起,故次之以師。

    師,衆也。

    衆不能以治衆,治衆者至寡也。

    衆之所以比,執一以禦之,則衆治矣。

    故以次之以比。

    比,相親比也。

    彼來比我,我必蓄之,故次之以小畜。

    物畜聚,然後有上下尊卑之等。

    上下尊卑,所謂禮也,故次之以履。

    禮者,履而行之者也。

    所履者,君子大道,則其心泰然而安,故次之以泰。

    泰者,萬物通也。

    物終通則無節,故次之以否。

    否,塞也。

    物終否則乖異不相為用,故次之以同人。

    同人者,與人同也。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

    舜大王是巳,故次之以大有。

    認物之歸為已有者必驕,驕則亢滿,大複為累矣。

    有大者不可盈也,故次之以謙。

    物歸之矣,又持之以謙,猶富而守之以儉,豈不有餘裕哉。

    有大而能謙者,必暇豫也,故次之以豫事。

    豫立則動而不跲,衆必随之,故次之以随。

    好上人者,人之情也。

    以喜随人,必有所事。

    臣事君,子事父,婦事夫,弟子事師,非樂于所事者,其肯随乎?故次之以蠱。

    蠱者,事壞而後有事者也。

    韓康伯曰:可大之業,由事以生。

    臨者,以大臨小也。

    故次之以臨。

    觀者,自下觀上,物大然後可觀,是以王尚大,故次之以觀。

    在上而無可觀,則在下引而去矣。

    非可觀,其能有合乎?故次之以噬嗑。

    噬嗑者,噬而合者也。

    物不可以苟合,苟合者,其終則離,必緻飾焉,故次之以贲。

    贲、陰陽相飾也。

    緻飾然後物亨。

    亨則盡矣。

    無以複加、故次之以剝。

    剝者、剝也。

    此商周之末、所以不勝其弊、文之末流也。

    物窮則反、不可終盡。

    剝陽窮于上而終反于下、故次之以複。

    複天理則無妄。

    無妄則其動也天、故次之以無妄。

    然後物物循理、乃可大畜,故次之以大畜。

    前曰比,必有所畜者,比而後畜,其畜也小,故次之以小畜。

    物能畜止,然後可養,雖養虎不外是也,故次之以頤。

    頤者,觀人之養也,求口實以自養也。

    聖人養賢,賢人養德,不養之則不能動。

    大過者,動而大過乎物也,故次之以大過。

    而大過六爻,皆以居安不動為忌。

    君子之所以過者,時也。

    過而不巳則失中,失中則陷沒。

    坎,陷也。

    陷必有所附麗,乃能出險,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