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說卦傳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翰林學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長林縣開國男食邑三佰戶。
賜紫金魚袋。
朱震集傅。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叁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叁天兩地而倚數。
說,策,數也,觀變于陰陽而立卦。
說、揲、蓍,分卦也,發揮于剛柔而生爻,說爻有變動也,和順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所系爻彖之辭也。
神明,天地也。
聖人贊天地以立人道,于是生蓍之法以起數,其用起于一,及其究也,上下與天地同流而無迹,故曰幽贊。
太玄曰:昆侖天地而産蓍。
一者何?氣之始也。
叁天者一,太極兩儀也。
兩地者,分陰陽剛柔也。
叁天兩地,五也。
五,小衍也。
天地五十有五之數具,而河圖、洛書大衍之數實倚其中。
一與五為六,二與五為七,三與五為八,四與五為九,九與一為十。
五十者,河圖數也。
五十五者,洛書數也。
五十有五即五十數,五十即大衍四十有九數。
倚言數立其中而未動也。
馬融曰:倚,立也。
蓍四十有九,總而為一,三天也。
分而為二,兩地也。
挂一者,三天也。
揲之四者,兩地也。
歸奇于材者,兩地而又三天也。
四者,六七八九。
七者少陽,九者老陽。
八者少陰,六者老陰。
三變成爻,十有八變而卦立。
三變者,三天也。
五變者,叁天而又兩地也。
變而上者,三變而兩。
變而下者,兩變而三。
九八卦之位,六十四卦之名,皆以陰陽之變定之,而不離乎叁伍之神。
王洙曰:發越揮散也。
陰陽有變,故九六七八以立卦。
剛柔有體,故發越揮散以生爻。
變剛生柔,變柔生剛,四象疊相為用,生生而不窮,故曰生陰。
陽,氣也。
剛柔者,氣聚而有體也。
由推行言之謂之道,由得于道言之謂之德。
性者,萬物之一源。
命者,剛柔不齊,禀于有氣之初者也。
理者,通乎道德性命而一之者也。
義者,道德所施之宜也。
生蓍起數,立卦生爻,凡以為道德而已。
聖人系之以辭,和之使不乖,順之使不違,通天地人而貫之以一理,施之各得其宜焉。
窮易之理,則知萬物一源,兼體而不偏滞。
及其至也,通極乎一氣之外,所不可變者,唯生死壽夭爾。
故順受吉兇之正,不回以求福,不幸以免禍,此作易之本旨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将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分陰分陽,疊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說位畫有六,而後有變動也。
易有太極,太虛也。
陰陽者,太虛聚而有氣也。
柔剛者,氣聚而有體也。
仁義根于太虛,見于氣體而動于知覺者也。
自萬物一源觀之謂之性,自禀賦觀之謂之命,自通天地人觀之謂之理。
三者一也。
聖人将以順性命之理,故分一而為三,曰陰陽,曰柔剛,曰仁義,以立天地人之道,蓋互見也。
易兼三才而兩之,六畫而成卦,成卦則三才合而為一。
知陰陽、剛柔、仁義同源于太虛,則知性。
知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則知命。
知仁義即天之陰陽,地之柔剛,則知性命之理。
不順乎性命之理而行之,将何所逃于天地之間乎?然道有變動,故分陰分陽,疊用柔剛,以位分之,一三五,陽也。
二四六,陰也。
以卦分之,乾震坎艮,陽也。
坤巽離兌,陰也。
以十曰分之,甲丙、戌庚壬,陽也。
乙丁已辛癸,陰也。
所謂分陰分陽也。
八卦相蕩,五行更王。
上下無常,周流六虛,所謂疊用柔剛也。
分陰陽用柔剛者,仁義也。
以人而用,天地也。
誠知乎此,則德勝于氣,性命于德,氣之昏明不足以蔽之,至于盡性而配天地矣。
太玄曰:立天之經,曰陰與陽,形地之緯,曰從與橫,表人之行,曰晦與明。
準卦之三才六畫也。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天地定位,乾上坤下也。
山澤通氣,艮兌以三相易也。
雷風相薄,震巽以初相易也。
日月不相射,坎離以中相易也。
虞翻曰:射,厭也。
坎、離水火不相厭。
坎戊離巳月三十日一會于壬,故不相厭也。
伏羲氏之畫卦也。
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
震與巽為偶,艮與兌相配。
震、離、兌,乾,天之四象也。
巽、坎、艮、坤,地之四象也。
八卦相錯,乾坤相易,生六十四卦。
乾自震而左行,坤自巽而右行。
數往者以順而數,知來者以逆而知。
邵雍曰:數往者順,順天而行。
左旋也。
皆巳生之卦也。
知來者逆,逆天而行。
右行也。
皆未生之卦也。
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
逆者猶逆四時之比。
蓋聖人将言易,故先說易之本。
易,逆數也。
故六爻自下而起。
太玄曰:南北定位,東西通氣,萬物錯乎其中。
準八卦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
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
離也者,明也。
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緻養焉,故曰緻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
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桡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焊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終萬物始萬物者。
莫盛乎艮。
故水火相逮。
雷風不相悖。
山澤通氣。
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陽聚而動。
動極則散之。
散則複聚。
陰積而潤。
潤極則烜之。
烜則複潤。
此雷霆風雨日月寒暑。
所以屈信相感而成萬物也。
艮則動者。
靜而止入于坤也。
兌則止者說而行。
出乎乾也。
乾以君之、則萬物睹。
坤以藏之、則天地閉。
前說乾坤而至六子。
無形者、聚而有形也。
此說六子而歸乾坤。
有形者、散而入于無形也。
終始循環、不見首尾、易之道也。
此以下言文王之八卦。
連山首艮、歸藏首坤。
艮震巽離坤兌乾坎,連山之序也。
而易兼用之。
此太玄所以作欤玄。
謂神戰于玄,龍出于中,雷風炫煥,與物時行,天根還向,成氣收精,皆準乾坤震巽也。
鄭康成曰:萬物出于震,雷發聲以生之也。
齊于巽,相見于離。
風搖長以齊之。
潔猶新。
萬物皆相見,日照之使光大。
萬物皆緻養焉。
地氣含養,使有秀實,萬物之所說。
草木皆老,猶以澤氣說成之戰,言陰陽相薄,西北陰也,而乾以純陽臨之,猶君臣對合也。
坎,勞卦也。
水性勞而不倦,萬物之所歸也。
萬物自春出生于地,冬氣閉藏,還皆入地,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言萬物。
陰氣終,陽氣始,皆艮之用事。
坤不言方,坤之養物不專此時也。
兌不言方而言正秋者,臣曰:兌言正秋,秋分也。
于兌言秋分,則震為春分,坎為冬至,離為夏至。
乾為立冬,艮為立春,巽為立夏,坤為立秋可知。
言正秋者,正時也。
離言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則餘卦亦可以類推矣。
戰乎乾,言陰陽相薄而乾勝也。
上說天地定位,六子緻用,此說六子合而為乾坤,乾坤合而生神,妙萬物而為言者,物物自妙也。
鄭康成曰:共成萬物,物不可得而分,故合謂之神。
張載曰:一則神,兩則化。
妙萬物者,一則神也。
且動撓燥說潤終始萬物者,孰若六子。
然不能以獨化,故必相逮也,不相悖也。
通氣也,然後能變化。
既成萬物,合則化,化則神。
康成之學進于是矣。
乾,健也。
坤,順也。
震,動也。
巽,入也。
坎,陷也。
離,麗也。
艮,止也。
兌,說也。
上說坎兌,合以緻用。
今複以八卦别而言之。
動陷止皆健之屬也。
入麗記皆順之屬也。
不離乎乾坤也。
乾為馬,坤為牛。
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
離為雉。
艮為狗。
兌為羊。
說八卦本象也。
乾為馬。
健也。
乾變震為龍,純乾為馬。
故馬或龍種。
而馬八尺以上為龍。
九則變也。
房為天驷,為蒼龍之次,七星為馬,于辰為午,故馬又為火畜。
乾為金,午為火,馬生角,金勝也,故于五行為兵。
蠶,馬首,龍星之精,故馬蠶同氣。
屯大畜中孚之震,屯贲晉明夷睽中孚之坎,皆乾也。
或曰:鳥飛龍行,不健于馬乎?曰:鳥飛極而息,龍升降有時。
健者唯馬而巳。
坤順也。
牡者坤之陽,牝者坤之陰,老其究也。
故離為牝牛而既濟初九變艮,京房以為博牛。
坤極生乾,故角剛而善觸。
牽牛在醜,醜土也,土亦坤也。
離六二己醜土也。
牛有黃者,離之六二也。
離為飛鳥,為蟹為鼈,為龜鲲,皆有黃。
震動于重陰之下而善變者,龍也。
震,東方卦,直春分以後,辰亦為龍,蒼龍之次也。
動極必反,故龍以春分升,以秋分降。
升者,豫也。
降者,歸妹也。
盛夏疾雷,木抜而龍起,震為木也。
王充曰:龍雷同類,其知震之為乎?震位在夘,其日甲乙,其數三八,故玄之中以兌三為龍。
占家以甲乙寅卯為龍。
或曰:龍之類多矣,皆震乎?曰:氣之散也。
天文角為蛟,亢為龍,翼為蚓,轸為蛇。
角,亢辰也。
翼,轸已也。
東方朔占守宮蜴蜥,以龍蛇推之。
金匮書以饴治蛟龍病,出蜴蜥而愈,皆龍類也。
自春分至芒種,震治也。
而辰巳為巽,故曰氣之散也。
巽入也,為風,風主号令,故雞号知時。
先儒以雞為火之精者,巽木含火,火生風,火炎上,故雄雞有冠乃鳴。
南越志曰:雞冠如華,其聲清徹。
巽位在巳,金所生也。
王于酉,上直于, 故雞又為金畜。
洞林曰:巽為大雞,酉為小雞。
素問以雞為木畜者,巽也。
離者,巽之再變,兌者,離之變,故雞雉皆耿介,而雞将号動股擊羽翰而後有聲。
又曰:玉衡星散為雞者,坎至四月成乾,其方為巽。
玉衡,鬥也。
坎之位,坎,陷也,水畜也。
美脊剛鬣,坎中陽也。
垂耳俯首而尾不足,本末陰也。
卑而處穢。
陰也。
突蕩難制。
陽也。
豚者。
豕之初也。
故訟初之四為中孚之豚。
豮者。
劇豬也。
故大畜之三兌金制之為豮。
坎再變成艮。
故豕用??。
壯豕有牙者。
乾之剛也。
象亦豕類。
故運鬥樞曰瑤光。
散而為象。
坎離相納。
故象齒有文。
又為羸。
豕者。
陰也。
豕豭強而牝弱。
亥為豕者,直室也,坎之所自生也。
傳言鬥星散精為彘,鬥星,坎也。
又曰:瑤光不明,彘生鹿。
張宿為鹿。
坎離反也。
離,附麗也。
美,麗也。
鹑雉之屬,飛必附草,附麗也。
五色成章。
離,日也。
雉方伏時,東西風則複,南北風則去而不複,坎勝離也。
坤方之雉,嘔文如繡,離變而兌乎小寒,雉始雊。
臨之六三,離變兌也。
兌交震,故雉不雊,則雷不發聲,陳倉之聲,隐然如雷,野雉皆雊。
星有墜而雉雊者,震兌相感也。
蛇化雉者,巽成離也。
竹化蛇者,震巽易也。
雉入大水為蜃,而老鹜為蝙蛎蝠雀類為蛤,離成坎也。
八卦獨巽離為飛鳥者,何也?曰:南方七宿,朱鳥也。
午為鹑火之次,未為鹑首,巳為鹑尾,其嚅在柳,其翼在翼。
柳,午也,離也。
翼,巳也,巽也。
蔔楚丘論明夷之謙曰:當鳥所謂鳥者,朱鳥也。
故曰明夷于飛。
歸藏初巽曰:有鳥将來,而垂其翼。
薛貞曰:巽值鹑尾,故稱飛鳥。
離,火也。
巽,木風也。
木中有火,風者,火氣之動也。
得乎風者為飛之類,得乎火者得乎風。
離為目,動為多白眼。
觀眼目之變,可以知風火矣。
故驚飚奮發,火勢熾然,雷行電照,草木怒張,火木同類乎。
或曰:騰蛇無翼而飛,何也?曰:亦巳巽也。
八荒之外,有以首飛者,背飛者,尾飛者,觸象成形,豈特騰蛇乎?或曰:海水群飛,無情而飛,何也?曰:坎極成離也。
火光起于洲灘,烈熖生于積油,坎極故也。
或曰:飛類決起,朝發而暮栖,何也?曰:離在天為日,在地為火,日為晝,火生風,故飛者屬乎晝,化乎風。
晝翔而瞑息,風骞而木飛。
艮,止也。
搏噬者,前剛也。
戍為狗者,直婁也。
火墓于戍,生于寅,寅為虎,而其子亦曰狗。
考異郵曰:鬥運生狗者,星艮離也。
鬥止而動,亦狗也。
兌,說也。
羊内很者,二陽伏于一陰之下也。
羝者,交乎震,震為反生也。
兌極成艮,故羚羊以角息。
艮反成兌,故墳羊為土怪。
夫子曰:地反物為妖。
或曰:史言開皇大曆,羝或??于雲中,羖或墜于雷震,何也?曰:乾變坤則陽附陰而為走,坤變乾則陰附陽而為飛,其震兌之交乎?或曰:号物者有萬八,物能盡之乎?曰:其變不可勝言也。
張載有言曰:遊氣紛擾,合而成筫者,生人物之萬殊。
其陰陽兩端,循環不巳者,立天地之大義。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說八卦合而成體也。
鄭本此章在乾為馬之前。
乾為天尊,而在上為首,在下亦為首,如木根草荄之類乾,無往而不為萬物先也。
乾首出庶物者,震交乾也。
觀有孚颙若者,乾首肅也。
明夷九三得其大首,乾三之上也。
三本臨乾,故曰大首。
既濟上六之濡首者,上六反三乾也。
未濟上九之濡首者,上九反三乾也。
乾又為頂者,首之上也。
大過上六過涉滅頂是也。
又為輔者,在首而止于上也,鹹之上六、艮之六五是也。
輔,上颔也,與頤卦上體同象。
又為面者,在首而說見于外也,革上六是也。
又為頰者,止于上而有面之象也,鹹上六是也。
又為??者,面之上益之以剛也。
決九三之壯上六是也。
??,面顴也。
骨剛而肉柔。
玄九體。
八為面,九為颡。
八九上體也。
京房以上爻為頭目,亦上體也。
腹虛而有容也。
又為釡者,腹器也。
有水火爻則為釡。
故郭璞筮豫之解曰:有釡之象。
瓶甕缶皆腹器也。
太玄土為腹器,又為尊。
壺者,交乎震坎也。
坎震為酒,震為足,艮為??。
腹器有足,有??有酒尊壺也。
禮少儀曰:尊壺者面其??。
又為簋者,交震艮也。
有尊壺象而無酒焉者也。
禮少牢。
敦皆南首。
首者,敦器之蓋飾。
首有面,面有??。
坤又為身,身亦謂之中。
又為躬,折其身也。
震,動也。
一陽動于二陰之下也。
艮為止者、動極而止也。
一陽止于二陰之上也。
人之經脈十有二。
其六動于足、其六動于手。
動于足者震之陽、故自下而生。
動于上者艮之陽、故自上而止。
震艮相反、故行者必止、止者必行。
疾走者掉臂、束手者緩行。
震又為趾者、通乎物言之也。
足趾,下體之下也。
手,上體之下也。
故太玄九體,一為手足,言其位也。
甲剛乾陽也。
在足者艮交震,在手者震交艮。
震交艮則動者止,艮交震則止者動。
震艮又為拇者,足之指也。
拇,手大指也。
手足所以能動也。
故動乎下體之下而應乎足者,拇也。
指在下而動者,亦拇也。
艮又為肱者,自
賜紫金魚袋。
朱震集傅。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叁天兩地而倚數,觀變于陰陽而立卦,發揮于剛柔而生爻,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于神明而生蓍,叁天兩地而倚數。
說,策,數也,觀變于陰陽而立卦。
說、揲、蓍,分卦也,發揮于剛柔而生爻,說爻有變動也,和順道德而理于義,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所系爻彖之辭也。
神明,天地也。
聖人贊天地以立人道,于是生蓍之法以起數,其用起于一,及其究也,上下與天地同流而無迹,故曰幽贊。
太玄曰:昆侖天地而産蓍。
一者何?氣之始也。
叁天者一,太極兩儀也。
兩地者,分陰陽剛柔也。
叁天兩地,五也。
五,小衍也。
天地五十有五之數具,而河圖、洛書大衍之數實倚其中。
一與五為六,二與五為七,三與五為八,四與五為九,九與一為十。
五十者,河圖數也。
五十五者,洛書數也。
五十有五即五十數,五十即大衍四十有九數。
倚言數立其中而未動也。
馬融曰:倚,立也。
蓍四十有九,總而為一,三天也。
分而為二,兩地也。
挂一者,三天也。
揲之四者,兩地也。
歸奇于材者,兩地而又三天也。
四者,六七八九。
七者少陽,九者老陽。
八者少陰,六者老陰。
三變成爻,十有八變而卦立。
三變者,三天也。
五變者,叁天而又兩地也。
變而上者,三變而兩。
變而下者,兩變而三。
九八卦之位,六十四卦之名,皆以陰陽之變定之,而不離乎叁伍之神。
王洙曰:發越揮散也。
陰陽有變,故九六七八以立卦。
剛柔有體,故發越揮散以生爻。
變剛生柔,變柔生剛,四象疊相為用,生生而不窮,故曰生陰。
陽,氣也。
剛柔者,氣聚而有體也。
由推行言之謂之道,由得于道言之謂之德。
性者,萬物之一源。
命者,剛柔不齊,禀于有氣之初者也。
理者,通乎道德性命而一之者也。
義者,道德所施之宜也。
生蓍起數,立卦生爻,凡以為道德而已。
聖人系之以辭,和之使不乖,順之使不違,通天地人而貫之以一理,施之各得其宜焉。
窮易之理,則知萬物一源,兼體而不偏滞。
及其至也,通極乎一氣之外,所不可變者,唯生死壽夭爾。
故順受吉兇之正,不回以求福,不幸以免禍,此作易之本旨也。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将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分陰分陽,疊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說位畫有六,而後有變動也。
易有太極,太虛也。
陰陽者,太虛聚而有氣也。
柔剛者,氣聚而有體也。
仁義根于太虛,見于氣體而動于知覺者也。
自萬物一源觀之謂之性,自禀賦觀之謂之命,自通天地人觀之謂之理。
三者一也。
聖人将以順性命之理,故分一而為三,曰陰陽,曰柔剛,曰仁義,以立天地人之道,蓋互見也。
易兼三才而兩之,六畫而成卦,成卦則三才合而為一。
知陰陽、剛柔、仁義同源于太虛,則知性。
知天道曰陰陽,地道曰柔剛,人道曰仁義,則知命。
知仁義即天之陰陽,地之柔剛,則知性命之理。
不順乎性命之理而行之,将何所逃于天地之間乎?然道有變動,故分陰分陽,疊用柔剛,以位分之,一三五,陽也。
二四六,陰也。
以卦分之,乾震坎艮,陽也。
坤巽離兌,陰也。
以十曰分之,甲丙、戌庚壬,陽也。
乙丁已辛癸,陰也。
所謂分陰分陽也。
八卦相蕩,五行更王。
上下無常,周流六虛,所謂疊用柔剛也。
分陰陽用柔剛者,仁義也。
以人而用,天地也。
誠知乎此,則德勝于氣,性命于德,氣之昏明不足以蔽之,至于盡性而配天地矣。
太玄曰:立天之經,曰陰與陽,形地之緯,曰從與橫,表人之行,曰晦與明。
準卦之三才六畫也。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天地定位,乾上坤下也。
山澤通氣,艮兌以三相易也。
雷風相薄,震巽以初相易也。
日月不相射,坎離以中相易也。
虞翻曰:射,厭也。
坎、離水火不相厭。
坎戊離巳月三十日一會于壬,故不相厭也。
伏羲氏之畫卦也。
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
震與巽為偶,艮與兌相配。
震、離、兌,乾,天之四象也。
巽、坎、艮、坤,地之四象也。
八卦相錯,乾坤相易,生六十四卦。
乾自震而左行,坤自巽而右行。
數往者以順而數,知來者以逆而知。
邵雍曰:數往者順,順天而行。
左旋也。
皆巳生之卦也。
知來者逆,逆天而行。
右行也。
皆未生之卦也。
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
逆者猶逆四時之比。
蓋聖人将言易,故先說易之本。
易,逆數也。
故六爻自下而起。
太玄曰:南北定位,東西通氣,萬物錯乎其中。
準八卦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
震,東方也。
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
離也者,明也。
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蓋取諸此也。
坤也者,地也,萬物皆緻養焉,故曰緻役乎坤。
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
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
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
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桡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焊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
終萬物始萬物者。
莫盛乎艮。
故水火相逮。
雷風不相悖。
山澤通氣。
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陽聚而動。
動極則散之。
散則複聚。
陰積而潤。
潤極則烜之。
烜則複潤。
此雷霆風雨日月寒暑。
所以屈信相感而成萬物也。
艮則動者。
靜而止入于坤也。
兌則止者說而行。
出乎乾也。
乾以君之、則萬物睹。
坤以藏之、則天地閉。
前說乾坤而至六子。
無形者、聚而有形也。
此說六子而歸乾坤。
有形者、散而入于無形也。
終始循環、不見首尾、易之道也。
此以下言文王之八卦。
連山首艮、歸藏首坤。
艮震巽離坤兌乾坎,連山之序也。
而易兼用之。
此太玄所以作欤玄。
謂神戰于玄,龍出于中,雷風炫煥,與物時行,天根還向,成氣收精,皆準乾坤震巽也。
鄭康成曰:萬物出于震,雷發聲以生之也。
齊于巽,相見于離。
風搖長以齊之。
潔猶新。
萬物皆相見,日照之使光大。
萬物皆緻養焉。
地氣含養,使有秀實,萬物之所說。
草木皆老,猶以澤氣說成之戰,言陰陽相薄,西北陰也,而乾以純陽臨之,猶君臣對合也。
坎,勞卦也。
水性勞而不倦,萬物之所歸也。
萬物自春出生于地,冬氣閉藏,還皆入地,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言萬物。
陰氣終,陽氣始,皆艮之用事。
坤不言方,坤之養物不專此時也。
兌不言方而言正秋者,臣曰:兌言正秋,秋分也。
于兌言秋分,則震為春分,坎為冬至,離為夏至。
乾為立冬,艮為立春,巽為立夏,坤為立秋可知。
言正秋者,正時也。
離言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則餘卦亦可以類推矣。
戰乎乾,言陰陽相薄而乾勝也。
上說天地定位,六子緻用,此說六子合而為乾坤,乾坤合而生神,妙萬物而為言者,物物自妙也。
鄭康成曰:共成萬物,物不可得而分,故合謂之神。
張載曰:一則神,兩則化。
妙萬物者,一則神也。
且動撓燥說潤終始萬物者,孰若六子。
然不能以獨化,故必相逮也,不相悖也。
通氣也,然後能變化。
既成萬物,合則化,化則神。
康成之學進于是矣。
乾,健也。
坤,順也。
震,動也。
巽,入也。
坎,陷也。
離,麗也。
艮,止也。
兌,說也。
上說坎兌,合以緻用。
今複以八卦别而言之。
動陷止皆健之屬也。
入麗記皆順之屬也。
不離乎乾坤也。
乾為馬,坤為牛。
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
離為雉。
艮為狗。
兌為羊。
說八卦本象也。
乾為馬。
健也。
乾變震為龍,純乾為馬。
故馬或龍種。
而馬八尺以上為龍。
九則變也。
房為天驷,為蒼龍之次,七星為馬,于辰為午,故馬又為火畜。
乾為金,午為火,馬生角,金勝也,故于五行為兵。
蠶,馬首,龍星之精,故馬蠶同氣。
屯大畜中孚之震,屯贲晉明夷睽中孚之坎,皆乾也。
或曰:鳥飛龍行,不健于馬乎?曰:鳥飛極而息,龍升降有時。
健者唯馬而巳。
坤順也。
牡者坤之陽,牝者坤之陰,老其究也。
故離為牝牛而既濟初九變艮,京房以為博牛。
坤極生乾,故角剛而善觸。
牽牛在醜,醜土也,土亦坤也。
離六二己醜土也。
牛有黃者,離之六二也。
離為飛鳥,為蟹為鼈,為龜鲲,皆有黃。
震動于重陰之下而善變者,龍也。
震,東方卦,直春分以後,辰亦為龍,蒼龍之次也。
動極必反,故龍以春分升,以秋分降。
升者,豫也。
降者,歸妹也。
盛夏疾雷,木抜而龍起,震為木也。
王充曰:龍雷同類,其知震之為乎?震位在夘,其日甲乙,其數三八,故玄之中以兌三為龍。
占家以甲乙寅卯為龍。
或曰:龍之類多矣,皆震乎?曰:氣之散也。
天文角為蛟,亢為龍,翼為蚓,轸為蛇。
角,亢辰也。
翼,轸已也。
東方朔占守宮蜴蜥,以龍蛇推之。
金匮書以饴治蛟龍病,出蜴蜥而愈,皆龍類也。
自春分至芒種,震治也。
而辰巳為巽,故曰氣之散也。
巽入也,為風,風主号令,故雞号知時。
先儒以雞為火之精者,巽木含火,火生風,火炎上,故雄雞有冠乃鳴。
南越志曰:雞冠如華,其聲清徹。
巽位在巳,金所生也。
王于酉,上直于, 故雞又為金畜。
洞林曰:巽為大雞,酉為小雞。
素問以雞為木畜者,巽也。
離者,巽之再變,兌者,離之變,故雞雉皆耿介,而雞将号動股擊羽翰而後有聲。
又曰:玉衡星散為雞者,坎至四月成乾,其方為巽。
玉衡,鬥也。
坎之位,坎,陷也,水畜也。
美脊剛鬣,坎中陽也。
垂耳俯首而尾不足,本末陰也。
卑而處穢。
陰也。
突蕩難制。
陽也。
豚者。
豕之初也。
故訟初之四為中孚之豚。
豮者。
劇豬也。
故大畜之三兌金制之為豮。
坎再變成艮。
故豕用??。
壯豕有牙者。
乾之剛也。
象亦豕類。
故運鬥樞曰瑤光。
散而為象。
坎離相納。
故象齒有文。
又為羸。
豕者。
陰也。
豕豭強而牝弱。
亥為豕者,直室也,坎之所自生也。
傳言鬥星散精為彘,鬥星,坎也。
又曰:瑤光不明,彘生鹿。
張宿為鹿。
坎離反也。
離,附麗也。
美,麗也。
鹑雉之屬,飛必附草,附麗也。
五色成章。
離,日也。
雉方伏時,東西風則複,南北風則去而不複,坎勝離也。
坤方之雉,嘔文如繡,離變而兌乎小寒,雉始雊。
臨之六三,離變兌也。
兌交震,故雉不雊,則雷不發聲,陳倉之聲,隐然如雷,野雉皆雊。
星有墜而雉雊者,震兌相感也。
蛇化雉者,巽成離也。
竹化蛇者,震巽易也。
雉入大水為蜃,而老鹜為蝙蛎蝠雀類為蛤,離成坎也。
八卦獨巽離為飛鳥者,何也?曰:南方七宿,朱鳥也。
午為鹑火之次,未為鹑首,巳為鹑尾,其嚅在柳,其翼在翼。
柳,午也,離也。
翼,巳也,巽也。
蔔楚丘論明夷之謙曰:當鳥所謂鳥者,朱鳥也。
故曰明夷于飛。
歸藏初巽曰:有鳥将來,而垂其翼。
薛貞曰:巽值鹑尾,故稱飛鳥。
離,火也。
巽,木風也。
木中有火,風者,火氣之動也。
得乎風者為飛之類,得乎火者得乎風。
離為目,動為多白眼。
觀眼目之變,可以知風火矣。
故驚飚奮發,火勢熾然,雷行電照,草木怒張,火木同類乎。
或曰:騰蛇無翼而飛,何也?曰:亦巳巽也。
八荒之外,有以首飛者,背飛者,尾飛者,觸象成形,豈特騰蛇乎?或曰:海水群飛,無情而飛,何也?曰:坎極成離也。
火光起于洲灘,烈熖生于積油,坎極故也。
或曰:飛類決起,朝發而暮栖,何也?曰:離在天為日,在地為火,日為晝,火生風,故飛者屬乎晝,化乎風。
晝翔而瞑息,風骞而木飛。
艮,止也。
搏噬者,前剛也。
戍為狗者,直婁也。
火墓于戍,生于寅,寅為虎,而其子亦曰狗。
考異郵曰:鬥運生狗者,星艮離也。
鬥止而動,亦狗也。
兌,說也。
羊内很者,二陽伏于一陰之下也。
羝者,交乎震,震為反生也。
兌極成艮,故羚羊以角息。
艮反成兌,故墳羊為土怪。
夫子曰:地反物為妖。
或曰:史言開皇大曆,羝或??于雲中,羖或墜于雷震,何也?曰:乾變坤則陽附陰而為走,坤變乾則陰附陽而為飛,其震兌之交乎?或曰:号物者有萬八,物能盡之乎?曰:其變不可勝言也。
張載有言曰:遊氣紛擾,合而成筫者,生人物之萬殊。
其陰陽兩端,循環不巳者,立天地之大義。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說八卦合而成體也。
鄭本此章在乾為馬之前。
乾為天尊,而在上為首,在下亦為首,如木根草荄之類乾,無往而不為萬物先也。
乾首出庶物者,震交乾也。
觀有孚颙若者,乾首肅也。
明夷九三得其大首,乾三之上也。
三本臨乾,故曰大首。
既濟上六之濡首者,上六反三乾也。
未濟上九之濡首者,上九反三乾也。
乾又為頂者,首之上也。
大過上六過涉滅頂是也。
又為輔者,在首而止于上也,鹹之上六、艮之六五是也。
輔,上颔也,與頤卦上體同象。
又為面者,在首而說見于外也,革上六是也。
又為頰者,止于上而有面之象也,鹹上六是也。
又為??者,面之上益之以剛也。
決九三之壯上六是也。
??,面顴也。
骨剛而肉柔。
玄九體。
八為面,九為颡。
八九上體也。
京房以上爻為頭目,亦上體也。
腹虛而有容也。
又為釡者,腹器也。
有水火爻則為釡。
故郭璞筮豫之解曰:有釡之象。
瓶甕缶皆腹器也。
太玄土為腹器,又為尊。
壺者,交乎震坎也。
坎震為酒,震為足,艮為??。
腹器有足,有??有酒尊壺也。
禮少儀曰:尊壺者面其??。
又為簋者,交震艮也。
有尊壺象而無酒焉者也。
禮少牢。
敦皆南首。
首者,敦器之蓋飾。
首有面,面有??。
坤又為身,身亦謂之中。
又為躬,折其身也。
震,動也。
一陽動于二陰之下也。
艮為止者、動極而止也。
一陽止于二陰之上也。
人之經脈十有二。
其六動于足、其六動于手。
動于足者震之陽、故自下而生。
動于上者艮之陽、故自上而止。
震艮相反、故行者必止、止者必行。
疾走者掉臂、束手者緩行。
震又為趾者、通乎物言之也。
足趾,下體之下也。
手,上體之下也。
故太玄九體,一為手足,言其位也。
甲剛乾陽也。
在足者艮交震,在手者震交艮。
震交艮則動者止,艮交震則止者動。
震艮又為拇者,足之指也。
拇,手大指也。
手足所以能動也。
故動乎下體之下而應乎足者,拇也。
指在下而動者,亦拇也。
艮又為肱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