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辭下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翰林學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長林縣開國男食邑三佰戶。
賜紫金魚袋。
朱震集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大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伏羲始晝八卦,八卦成列,而乾坤定位。
震巽一交也,坎離艮兌二交也。
兌以一陽與艮,坎以一陰奉離,震巽以二相易,六十四卦之象在其中矣。
三晝,天地人也。
伏羲因而重之,六位成章,兼三才而兩之,則三百八十四爻在其中矣。
歸藏初經八卦六爻,則知因而重之者伏羲也。
姚信曰:連山氏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歸藏氏得河圖,摘人因之曰歸藏。
伏羲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
連山,神農氏也。
歸藏,黃帝氏也。
其經卦皆八,本伏羲也。
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因八卦也。
六爻剛柔互相推蕩,六十四卦之變在其中矣。
鄭康成曰:虙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無文字謂之易。
乃知周易系辭于卦下者,文王也。
文王系辭,指其象而命之以名,則周公之爻辭所以鼓天下之動者在其中矣。
彖辭曰吉兇而巳。
吉兇悔吝者,爻辭也。
是亦生乎卦之動也。
爻動靜當則吉,當靜而動,當動而靜,則兇悔吝矣。
言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主動爻言之也。
自神農氏而下,演為三易,贊為十翼,非聖人能為是也。
引而伸之,不外是也。
爻有剛柔,不有兩則一不立,所以立本也。
剛柔相變,通其變以盡利者,趣時也。
趣時者,時中也。
故曰:乾坤毀,則無以見易矣。
剛柔相錯,有當有否,則吉兇生。
又曰:吉兇者,貞勝也。
何謂邪?此于動中明乎不動者也。
韓康伯謂不累乎吉兇是巳。
張載曰:有義命當吉當兇、當否當亨者,聖人不使避兇趣吉,一以貞勝而不顧。
如大人否亨,有隕自天,過涉減頂,兇無咎。
損益龜不克違,及其命亂也之類。
天地之道有升降,然上下之觀不動也。
故曰天地之道貞觀也。
日月之道有往來,然晝夜之明不動也,故曰日月之道貞明也。
天下之動,吉兇之變多矣,而君子安其義命,一以貞勝,吉兇不能動,何累之有?故曰天下之動,貞夫一也。
一者,貞也。
貞所以一天下之動,此彖辭、爻辭所以貴夫貞也。
吉兇以貞勝,故能立天下之本,趣天下之時。
八卦本乾坤者也。
夫乾陽至剛,确然不易,示人為君為父為夫之道,不亦易乎。
夫坤陰至柔,??然而順,示人為子為臣為婦之道,不亦簡乎?乾剛坤柔,以立本者也。
爻也者,效乾坤之動者也。
天道下濟,地道上行,剛柔相推,變通以趣時者也。
象者,像乾坤之象者也。
爻有變動,象亦像之。
爻象動乎内者,有當有否,則人事之見于外者,有吉有兇。
人與乾坤一也。
吉兇之變,有術通之,兇者反之,吉則功業不期于見而見矣。
觀此,則乾坤示人足矣。
聖人必以彖言乎象,爻言乎變。
系辭以言吉兇者,聖人之情,愛人無巳也。
恐其陷于兇咎,是以指其所之,故考乎其辭,則聖人之情見矣。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卦不樹,喪期無數,後世。
聖人易之以棺椁,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
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決。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胡旦分天地之大德曰生為一章,陽卦多陰為一章,考之文義,當從旦。
龔原本亦然。
乾,大生也。
坤,廣生也。
乾坤合而成德,生物而巳,故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
聖人之情見乎辭者,亦天地之德也。
聖人成位乎兩間,有其德無其位,不能兼善天下。
于其位也,慎之重之,在卦則尊位也。
故曰聖人之大寶曰位。
天地之大德曰生者,仁也。
聖人成位乎兩間者,仁而巳矣。
不仁不足以參天地聖人者,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不殺者,好生也。
故曰何以守位曰仁,仁被萬物,取财于天地,則财不可勝用其民,養生喪死無憾,可以保四海,守宗廟社稷,故曰何以聚人。
曰财。
理财者,節之以制度也,節之類是也。
正辭者,正邪說也,六辭是也。
禁民為非者,禁其非,歸之于是也。
如是乃得其宜,故曰義。
義所以為仁,非二本也。
故曰立人之道,仁與義莫非義也。
義至于禁民為非,盡矣。
自此以下,明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者,無非有取于易,皆仁也。
曰王天下者,明守位也。
所謂崇高,莫大乎富貴也。
鳥獸之文即天文。
太玄曰:察龍虎之文,觀鳥龜之理,舉鳥獸則龜見矣。
仰觀龍虎鳥龜之文,其形成于地。
俯觀山川原隰之宜,其象見于天。
凡在地者,皆法天者也。
近取諸身,則八卦具于百骸,而身無非物。
遠取諸物,則八卦具于萬物,而物無非我。
故神明之德雖異而可通,萬物之情雖衆而可類,其道至于一以貫之,此包犧氏所以作易。
一者何?仁也。
上古茹毛飲血,故教之以佃魚,蓋取諸重離巽繩,離目罔目謂之罟,兩目相連結繩為之。
罔,罟也。
離,雉佃也。
兌巽為魚,漁也。
觀此則伏犧畫八卦,因而重之明矣。
神農氏時,民厭鮮食,而食草木之實,聖人因是以達其不忍之心,故教以耒耜之利,蓋取諸益。
益,否,乾之初也。
乾金斲巽木,斲木也。
四之三成坎,坎為揉木,初成震,揉木也。
入坤土而巽于前,斲木為耜也。
動于後,揉木為耒也。
耒耜之利,其益無方矣。
是時民甘其食,美其服,至死不相往來,故教之以交易,蓋取諸噬嗑。
噬嗑,否五之初也。
離日在上為日中,坤衆在下為市衆,為民。
離有伏兌為蠃貝。
坤往之乾,緻天
賜紫金魚袋。
朱震集傅。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大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内,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伏羲始晝八卦,八卦成列,而乾坤定位。
震巽一交也,坎離艮兌二交也。
兌以一陽與艮,坎以一陰奉離,震巽以二相易,六十四卦之象在其中矣。
三晝,天地人也。
伏羲因而重之,六位成章,兼三才而兩之,則三百八十四爻在其中矣。
歸藏初經八卦六爻,則知因而重之者伏羲也。
姚信曰:連山氏得河圖,夏人因之曰連山。
歸藏氏得河圖,摘人因之曰歸藏。
伏羲氏得河圖,周人因之曰周易。
連山,神農氏也。
歸藏,黃帝氏也。
其經卦皆八,本伏羲也。
其别卦皆六十有四,因八卦也。
六爻剛柔互相推蕩,六十四卦之變在其中矣。
鄭康成曰:虙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消息無文字謂之易。
乃知周易系辭于卦下者,文王也。
文王系辭,指其象而命之以名,則周公之爻辭所以鼓天下之動者在其中矣。
彖辭曰吉兇而巳。
吉兇悔吝者,爻辭也。
是亦生乎卦之動也。
爻動靜當則吉,當靜而動,當動而靜,則兇悔吝矣。
言吉兇悔吝生乎動者,主動爻言之也。
自神農氏而下,演為三易,贊為十翼,非聖人能為是也。
引而伸之,不外是也。
爻有剛柔,不有兩則一不立,所以立本也。
剛柔相變,通其變以盡利者,趣時也。
趣時者,時中也。
故曰:乾坤毀,則無以見易矣。
剛柔相錯,有當有否,則吉兇生。
又曰:吉兇者,貞勝也。
何謂邪?此于動中明乎不動者也。
韓康伯謂不累乎吉兇是巳。
張載曰:有義命當吉當兇、當否當亨者,聖人不使避兇趣吉,一以貞勝而不顧。
如大人否亨,有隕自天,過涉減頂,兇無咎。
損益龜不克違,及其命亂也之類。
天地之道有升降,然上下之觀不動也。
故曰天地之道貞觀也。
日月之道有往來,然晝夜之明不動也,故曰日月之道貞明也。
天下之動,吉兇之變多矣,而君子安其義命,一以貞勝,吉兇不能動,何累之有?故曰天下之動,貞夫一也。
一者,貞也。
貞所以一天下之動,此彖辭、爻辭所以貴夫貞也。
吉兇以貞勝,故能立天下之本,趣天下之時。
八卦本乾坤者也。
夫乾陽至剛,确然不易,示人為君為父為夫之道,不亦易乎。
夫坤陰至柔,??然而順,示人為子為臣為婦之道,不亦簡乎?乾剛坤柔,以立本者也。
爻也者,效乾坤之動者也。
天道下濟,地道上行,剛柔相推,變通以趣時者也。
象者,像乾坤之象者也。
爻有變動,象亦像之。
爻象動乎内者,有當有否,則人事之見于外者,有吉有兇。
人與乾坤一也。
吉兇之變,有術通之,兇者反之,吉則功業不期于見而見矣。
觀此,則乾坤示人足矣。
聖人必以彖言乎象,爻言乎變。
系辭以言吉兇者,聖人之情,愛人無巳也。
恐其陷于兇咎,是以指其所之,故考乎其辭,則聖人之情見矣。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緻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卦不樹,喪期無數,後世。
聖人易之以棺椁,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
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決。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胡旦分天地之大德曰生為一章,陽卦多陰為一章,考之文義,當從旦。
龔原本亦然。
乾,大生也。
坤,廣生也。
乾坤合而成德,生物而巳,故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
聖人之情見乎辭者,亦天地之德也。
聖人成位乎兩間,有其德無其位,不能兼善天下。
于其位也,慎之重之,在卦則尊位也。
故曰聖人之大寶曰位。
天地之大德曰生者,仁也。
聖人成位乎兩間者,仁而巳矣。
不仁不足以參天地聖人者,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不殺者,好生也。
故曰何以守位曰仁,仁被萬物,取财于天地,則财不可勝用其民,養生喪死無憾,可以保四海,守宗廟社稷,故曰何以聚人。
曰财。
理财者,節之以制度也,節之類是也。
正辭者,正邪說也,六辭是也。
禁民為非者,禁其非,歸之于是也。
如是乃得其宜,故曰義。
義所以為仁,非二本也。
故曰立人之道,仁與義莫非義也。
義至于禁民為非,盡矣。
自此以下,明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者,無非有取于易,皆仁也。
曰王天下者,明守位也。
所謂崇高,莫大乎富貴也。
鳥獸之文即天文。
太玄曰:察龍虎之文,觀鳥龜之理,舉鳥獸則龜見矣。
仰觀龍虎鳥龜之文,其形成于地。
俯觀山川原隰之宜,其象見于天。
凡在地者,皆法天者也。
近取諸身,則八卦具于百骸,而身無非物。
遠取諸物,則八卦具于萬物,而物無非我。
故神明之德雖異而可通,萬物之情雖衆而可類,其道至于一以貫之,此包犧氏所以作易。
一者何?仁也。
上古茹毛飲血,故教之以佃魚,蓋取諸重離巽繩,離目罔目謂之罟,兩目相連結繩為之。
罔,罟也。
離,雉佃也。
兌巽為魚,漁也。
觀此則伏犧畫八卦,因而重之明矣。
神農氏時,民厭鮮食,而食草木之實,聖人因是以達其不忍之心,故教以耒耜之利,蓋取諸益。
益,否,乾之初也。
乾金斲巽木,斲木也。
四之三成坎,坎為揉木,初成震,揉木也。
入坤土而巽于前,斲木為耜也。
動于後,揉木為耒也。
耒耜之利,其益無方矣。
是時民甘其食,美其服,至死不相往來,故教之以交易,蓋取諸噬嗑。
噬嗑,否五之初也。
離日在上為日中,坤衆在下為市衆,為民。
離有伏兌為蠃貝。
坤往之乾,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