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辭下傳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也。
以坤交乾,交易也。
乾五退初而得位,各得其所也。
佃漁不言利于耒耜,言利佃漁,非聖人本心也。
佃有猛虎之害,漁有蛟龍之害,不若耒耜之利。
為市不言利者,聚天下之貨,利在其中矣。
唐虞氏時,洪水之患,庶民鮮食,然後教民稼穑,懋遷有無,化居其道,萬世一揆。
神農氏沒,民情巳厭。
黃帝堯舜作,因其可變,變而通之,使民日用其道而不倦,而又微妙入神,化而無迹,天下各得其宜。
蓋易道陽極變陰,陰極變陽,變則不窮,不窮則可久而不息,善乎變通以趣時也。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聖人先後天故也。
神農氏時,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正是尊卑定位,君逸臣勞,乾坤無為,六子自用,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乾在上為衣,坤在下為裳。
上古山無蹊,澤無梁,至是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蓋取渙。
渙,否四之二也。
乾金刳巽木浮于坎上,刳木為舟也。
離火上銳,剡木為楫也。
否塞者,渙散濟不通也。
上古牛未穿,馬未絡,至是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
随,否上九之初也。
坤牛而震足驅之,服牛也。
震作足馬,而巽股據之,乘馬也。
坤輿震輹,上六引之,引重也。
内卦近外卦遠,上六在外卦之外,緻遠也。
牛馬随人而動,否不通也。
上之初,濟不通也。
上古外戶不閉,禦風氣而巳,至是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豫,謙之反也。
謙艮為門,九三之四又為門,重門也。
艮為手,坎為堅木,震為聲,手擊堅木而有聲,擊柝也。
坤為阖戶,而坎盜逼之,暴客也。
知耒耜而不知杵臼之利,則利天下者有未盡,故教之以杵臼之利,蓋取諸小過。
小過,明夷,初之四也。
兌金斷巽木,斷木為杵也。
巽木入坤土,掘地為臼也。
坎,陷也。
曰之象,杵動于上,臼止于下,四應初,三應上,上下相應,杵臼之利也。
坎變巽股,萬民濟也。
知門柝而不知弧矢之利,則威天下者有未盡,故教之以弧矢之利,蓋取諸睽。
睽,家人反也。
家人巽為木,巽離為絲,坎為弓,弦木為弓也。
兌金剡木而銳之,剡木為矢也。
兌決乾剛,鹹天下也。
聖人以百姓心為心,民之所欲,不以強去;民之所惡,不以強留。
然變而通之者,亦因其典禮以損益之而已。
且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自黃帝而來、夏後氏之世室、商人之重屋、周人之明堂。
宮室之制有不同。
而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取諸大壯者同也。
大壯自遁來、三複三變也。
一變中孚、艮為居、兌為口、穴之象。
穴居也。
再變大畜、乾在上、天際也。
野之象。
巽入變艮而止,野處也。
三變大壯,震木在上,棟也。
乾天在下,宇也。
巽風隐,兌澤流,待風雨也。
大壯則不撓矣。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
自堯舜以來,有虞氏之瓦棺,夏後氏之垐周,商人之梓,棺椁之制,有不同,而取諸大過者同也。
大過自遁四變,一變訟,乾見坤,隐不封也。
再變巽木而兌金,毀之不樹也。
三變鼎,離為目,兌澤流喪也。
上九變而應三,坎兌為節,不變,喪期無數也。
木在澤下,中有乾人,棺椁也。
葬則棺周于身,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大過也。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書契之制有不同,而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取諸決者,同也。
決自姤五變,一變同人,二變履,三變小畜,四變大有。
姤巽為繩,結繩也。
巽變成離,坤離為文書也。
兌金刻木契也。
乾為君,坤為臣民。
坤居二四上,百官以治也。
離明上達,萬民以察也。
以是決天下疑者,決也。
以是推之,後世畋獵捕魚之器雖不同,而取于離則同也。
井收溝洫之事雖不同,而取于益則同也。
胡中夕市雖不同,而取于噬嗑則同也。
餘卦可以類推矣。
蓋動于人情,見于風氣,有是時必有是象。
易者,象也。
易之有象,拟諸其形容而巳,猶繪畫之事,雕刻之工,一毫損益則不相似矣。
象之辭又謂之彖者,言乎其才也。
卦有剛柔,才也。
有是時,有是象,必有是才以濟人,才與時會,斯足以成務矣。
然天下之動,其微難知,有同是一時,同處一事,所當之位有不同焉,則趨舍進退殊途矣。
故曰:爻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以卦同爻異,趣時之變不得而同,然所歸則若合符節。
故自伏犧、神農、黃帝堯舜凡六萬一千四百有餘歲而行十卦而巳。
夫爻動則有吉兇悔吝,吉兇者,所以生大業也。
吉兇生而悔吝著,其動可不慎乎?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緻而百慮。
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緻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入于其宮,不見其妻?。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見邪?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屦校滅趾,無咎。
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何校滅耳。
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兇。
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介如石焉,甯用終日,斷可識矣。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複行也。
易曰:不遠複,無祗悔,元吉。
天地??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言緻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
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凡得乎乾者為陽卦,震、坎、艮是也。
凡得乎坤者為陰卦
以坤交乾,交易也。
乾五退初而得位,各得其所也。
佃漁不言利于耒耜,言利佃漁,非聖人本心也。
佃有猛虎之害,漁有蛟龍之害,不若耒耜之利。
為市不言利者,聚天下之貨,利在其中矣。
唐虞氏時,洪水之患,庶民鮮食,然後教民稼穑,懋遷有無,化居其道,萬世一揆。
神農氏沒,民情巳厭。
黃帝堯舜作,因其可變,變而通之,使民日用其道而不倦,而又微妙入神,化而無迹,天下各得其宜。
蓋易道陽極變陰,陰極變陽,變則不窮,不窮則可久而不息,善乎變通以趣時也。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聖人先後天故也。
神農氏時,與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正是尊卑定位,君逸臣勞,乾坤無為,六子自用,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乾在上為衣,坤在下為裳。
上古山無蹊,澤無梁,至是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蓋取渙。
渙,否四之二也。
乾金刳巽木浮于坎上,刳木為舟也。
離火上銳,剡木為楫也。
否塞者,渙散濟不通也。
上古牛未穿,馬未絡,至是服牛乘馬,引重緻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随。
随,否上九之初也。
坤牛而震足驅之,服牛也。
震作足馬,而巽股據之,乘馬也。
坤輿震輹,上六引之,引重也。
内卦近外卦遠,上六在外卦之外,緻遠也。
牛馬随人而動,否不通也。
上之初,濟不通也。
上古外戶不閉,禦風氣而巳,至是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豫,謙之反也。
謙艮為門,九三之四又為門,重門也。
艮為手,坎為堅木,震為聲,手擊堅木而有聲,擊柝也。
坤為阖戶,而坎盜逼之,暴客也。
知耒耜而不知杵臼之利,則利天下者有未盡,故教之以杵臼之利,蓋取諸小過。
小過,明夷,初之四也。
兌金斷巽木,斷木為杵也。
巽木入坤土,掘地為臼也。
坎,陷也。
曰之象,杵動于上,臼止于下,四應初,三應上,上下相應,杵臼之利也。
坎變巽股,萬民濟也。
知門柝而不知弧矢之利,則威天下者有未盡,故教之以弧矢之利,蓋取諸睽。
睽,家人反也。
家人巽為木,巽離為絲,坎為弓,弦木為弓也。
兌金剡木而銳之,剡木為矢也。
兌決乾剛,鹹天下也。
聖人以百姓心為心,民之所欲,不以強去;民之所惡,不以強留。
然變而通之者,亦因其典禮以損益之而已。
且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自黃帝而來、夏後氏之世室、商人之重屋、周人之明堂。
宮室之制有不同。
而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取諸大壯者同也。
大壯自遁來、三複三變也。
一變中孚、艮為居、兌為口、穴之象。
穴居也。
再變大畜、乾在上、天際也。
野之象。
巽入變艮而止,野處也。
三變大壯,震木在上,棟也。
乾天在下,宇也。
巽風隐,兌澤流,待風雨也。
大壯則不撓矣。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
自堯舜以來,有虞氏之瓦棺,夏後氏之垐周,商人之梓,棺椁之制,有不同,而取諸大過者同也。
大過自遁四變,一變訟,乾見坤,隐不封也。
再變巽木而兌金,毀之不樹也。
三變鼎,離為目,兌澤流喪也。
上九變而應三,坎兌為節,不變,喪期無數也。
木在澤下,中有乾人,棺椁也。
葬則棺周于身,椁周于棺,土周于椁,大過也。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
書契之制有不同,而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取諸決者,同也。
決自姤五變,一變同人,二變履,三變小畜,四變大有。
姤巽為繩,結繩也。
巽變成離,坤離為文書也。
兌金刻木契也。
乾為君,坤為臣民。
坤居二四上,百官以治也。
離明上達,萬民以察也。
以是決天下疑者,決也。
以是推之,後世畋獵捕魚之器雖不同,而取于離則同也。
井收溝洫之事雖不同,而取于益則同也。
胡中夕市雖不同,而取于噬嗑則同也。
餘卦可以類推矣。
蓋動于人情,見于風氣,有是時必有是象。
易者,象也。
易之有象,拟諸其形容而巳,猶繪畫之事,雕刻之工,一毫損益則不相似矣。
象之辭又謂之彖者,言乎其才也。
卦有剛柔,才也。
有是時,有是象,必有是才以濟人,才與時會,斯足以成務矣。
然天下之動,其微難知,有同是一時,同處一事,所當之位有不同焉,則趨舍進退殊途矣。
故曰:爻者,效天下之動也。
是以卦同爻異,趣時之變不得而同,然所歸則若合符節。
故自伏犧、神農、黃帝堯舜凡六萬一千四百有餘歲而行十卦而巳。
夫爻動則有吉兇悔吝,吉兇者,所以生大業也。
吉兇生而悔吝著,其動可不慎乎?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緻而百慮。
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緻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據于蒺?,入于其宮,不見其妻?。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據而據焉,身必危。
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見邪?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
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是以出而有獲,語成器而動者也。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
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屦校滅趾,無咎。
此之謂也。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何校滅耳。
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兇。
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渎,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
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易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介如石焉,甯用終日,斷可識矣。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顔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複行也。
易曰:不遠複,無祗悔,元吉。
天地??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言緻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語,則民不應也。
無交而求,則民不與也。
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兇。
凡得乎乾者為陽卦,震、坎、艮是也。
凡得乎坤者為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