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序卦傳第十

關燈
之以離。

    離,麗也。

    一本雲:麗必有所感,故次之以鹹。

    鹹,感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

    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遁者,退也,故受之以大壯。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

    晉者,進也。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

    夷者,傷也。

    傷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

    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睽。

    聧者,乖也。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

    蹇者,難也。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

    解者,緩也。

    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

    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

    益而不巳,必決,故受之以決。

    決者,決也。

    決必有遇,故受之以姤。

    姤者,遇也。

    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

    萃者,聚也。

    聚而上者謂之升,故受之以升。

    升而不巳必困,故受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

    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

    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

    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

    震者,動也。

    物不可以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

    艮者,止也。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

    漸者,進也。

    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

    妹得其所歸者必大,故受之以豐。

    豐者,大也。

    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

    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

    巽者,入也。

    入而後說之,故受之以兌。

    兌者,說也。

    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

    渙者,離也。

    物不可以終離,故受之以節。

    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

    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

    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

    濟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久于其道而後化,故次之以恒。

    恒,久也。

    進退升降,與時消息,不可久居其所而不去,故次之以遁。

    君子,萬物之主,終遁而不反,天地閉塞,故次之以大壯。

    大者壯則小者羸,可進之時也,故次之以晉。

    晉,日出地而進于晝也,進而不巳,傷之者至,故次之以明夷。

    明夷,日在地中,明有所傷也。

    物無不反其本者,疾痛則呼其父母,傷于外者,未有不反于内,故次之以家人。

    家人,内也。

    治家者剛柔有節,過剛則厲,過柔則渎,無節則道窮而親族乖離,故次之以聧。

    聧者,水火乖也。

    乖離則情不通而難生,故次之以蹇。

    蹇者,行有難也。

    難極必解,無終難之理,故次之以解。

    解蹇,難解也。

    難解則舒緩。

    解者,蹇之反五,退而居二,緩也。

    緩則寬弛,必有所失,故次之以損。

    損,減也。

    減下而益上,有失之象。

    消久則息,損而不巳者必益,損益相反也,故次之以益。

    益久則盈,盈則必決,堤防是巳,故次之以決。

    決者,陽決陰也。

    決則分,分則相遇,故次之以姤。

    姤者,陰出而與陽相遇也。

    物以類相從,遇而後聚,非其類,雖同居不相遇,故次之以萃。

    萃,二陽聚也。

    物相崇聚,其勢必升,積土是已,故次之以升。

    升者,聚而上之謂也。

    升而不知反,則力窮而困,故次之以困。

    困乎上者,必反乎下,山剝是巳,故次之以井。

    井,在下者也。

    井久則穢濁不食。

    治井之道,革去其害井者而己。

    三代之革,其禮相困,損益可知也,故次之以革。

    鼎之革物,以水濟火而熟之。

    革物者莫如鼎,故次之以鼎。

    鼎,器也。

    主宗廟之器者莫如長子。

    震,長子也,故次之以震。

    震者,陽動于下也。

    物不可以終動,動極則止,故止之。

    艮者,一陽止于上也,故次之以艮。

    物不可以終止,止極則動,故次之以漸。

    漸者,進有序也,進必有所歸,盈科之水是也,故次之以歸妹。

    歸妹者,女之歸也。

    得其所歸者必大,海善下是也,故次之以豐。

    豐,大也。

    前曰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此曰得其歸者必大,大有次同人者,處大之道也。

    豐次歸妹者,緻大之道也。

    巳大矣,而又窮之,必至于無所寄托而失其所居之常,非特大名大位然也。

    學亦如是,故次之以旅。

    旅者,君子之窮也。

    旅卦以柔順謙下為吉,否則無所容矣,故次之以巽。

    巽者,陰入于陽之下也。

    天地之澤,萬物禮義之說,人心不入則不說,故次之以兌。

    兌者,說見于外也。

    說之而後散之,則說道不勞,無所不說矣,故次之以渙。

    渙者,險難離散也。

    離者必聚,散者必合,物無終離者也。

    聚者離之節,合者,散之節。

    節之則無離散,故次之以節。

    天地之節,不可以不信,不信則無以成萬物,而況于人乎?飲食起居,身之節也。

    不信則緻疾。

    尊卑長幼,家之節也,不信則召亂,故次之以中孚。

    中孚,信也。

    行者,足相過也。

    小過以陰過,陽有行之象,有其信者,必行中無所疑也,故次之以小過。

    物各有量,不過則不能相濟,所過大則其濟亦大,是以智周萬物,然後道濟天下,故次之以既濟,而止複入于未濟。

    物之相生,終不可窮,故以未濟終篇焉。

    周易序卦傳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