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說卦傳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何以陰麗陽乎?曰:束蘊而吹,煙氣郁然,及其外明,煙即是火,火動而薪止,火滅而燼留,非陰麗陽乎?然坎離不相離也。
坎中有離,故有溫泉,有火井。
離中有坎,故有火鼠,有火龜。
離在地為火,在天為日,乾體也。
其中畫乃坤之二五,橫渠所謂陰陽之精,互藏其宅。
欤行遲者,陰麗乎陽也。
晉曰晝者,日出地上,進而中也。
豐曰宜日中者,九四之五也。
離九三豐彖曰日昃者,日中而又西也。
乾九三既齊曰終曰者,日在下也。
豫六二曰不終日者,二動之五成離,日在上也。
決九二曰暮夜者,動成離,日在西方之下,日薄于虞淵之時也。
或曰夕,日入為夕。
大畜曰日新者,大壯一變,需坎月,離曰合照也,再變大畜,艮終複始,日新也。
益曰日進者,初九自下而進也。
蔔丘楚論十日,其說源于易之晝夜。
又為大明者,懸象著明,莫大于日月,而月受明于日,陽為太,陰為小,故曰大明。
乾大明終始,晉進而麗乎大明,皆日也。
又為明者,日月相推而生明。
屯九五求四,四往之五,訟初往四,皆坎月在東,月之明也。
大有九四離動,井九五旅上體,日在上,日之明也。
因初六、豐九四曰幽不明者,日在西而隐伏也。
大有、贲、同人、明夷曰文明者,離居二五也。
坤為文,又為光者,日月之明無所不及也。
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
管辂曰:日中為光。
易九言光者,皆明之所及也。
坤之化光者,舍坎離也。
觀之觀光者,四五交也。
頤之光者,四施初也。
決之光者,離自下升也。
未濟之光者,二五易也。
需光亨者,大壯四之五,日西月東,四五得位也。
凡言未光者,皆未能行也。
屯九五,未之二也。
噬嗑九四,噬六五而後光也。
晉上九反三自治而後光也。
決九五,中行上決而後光也。
萃九五之二而後光也。
凡言光明者,兼體用也。
老子曰:用其光,複歸于明。
體用合一,光明無盡,履剛中正而不倚,故離目下升,光明不疚。
言無私照也。
謙以剛濟柔,故坎自上降,萬物化光,言皆相見也。
艮行止動靜,不失其時,故坎離下濟,其道光明,言久不息也。
凡言光大者,其象與光明同。
曰大者,指陽爻也。
坤曰光大者,初三五也。
渙六四曰光大者,二從四也。
鹹九四可以光大者,九也。
四來初往則離坎成,四往初來則離坎毀,未光大也。
益自否之九四,三變離坎而成益,大者,光也。
言光輝者,日月之光揮散也。
言晖者,主離日也。
管辂曰:朝日為晖。
或曰:星辰何象也?曰:艮離也。
邵雍曰:離為星。
贲艮上離下。
彖曰:柔來文剛,又曰:分剛上而文柔,天文也。
班固曰:陰陽之精,其本在地。
張衡曰:地有山嶽,精鐘為星。
蓋星辰者,地之精氣,上發乎天而有光耀者也。
星,日之餘也;辰,月之餘也。
月生于日之所照也。
衆星被耀,因水轉光,三辰同形,陰陽相配,其體則艮也。
河洛篇曰:天中極星,昆侖之墟。
天門明堂,太山之精。
中挺,三台也。
五靈,諸侯也。
岍??、荊山、壺口、雷首、太嶽、砥枉,東方之宿也。
析城、王屋、太行、恒山、碣石、西傾、朱圉,北方之宿也。
鳥鼠、太華、熊耳、外方、桐柏、嶓蒙、陪尾,西方之宿也。
荊山,内方、大别、岷山、衡山、九江、敷淺原,南方之宿也。
九隘之險,九河之曲,漾水三危,汶江九折,上為列星。
諸賢之論,不詭于經矣。
故精??氣歇,坎極離見,乃有隕星,其光燭地者,離也。
隕而成石,或為阜堆塵沙者,艮也。
電,陽光,雷,陽聲。
陽自子息而至春分,四陽成大壯,雷乃發聲,後五日始電。
陰自午消而至秋分,四陰成觀,雷乃收聲。
電亦不作,震動也。
不動則聲光何由而發?笑者目動,怒者目光, 發而鳴者有光,振衣有聲者有光。
離震交也。
噬嗑豐,離震合也。
戛竹鑽木,兩石相擊,其火必出,動極也。
子雲曰:觀雷觀火,為盈為實,天收其聲,地藏其熱。
盈實者,陽息也。
震與兌交,離與坎交,故雷電而雨降。
為中女為甲胄者,離外實中虛,有甲之象。
在上為胄,在下為甲。
先儒謂巽為繩,繕甲也。
為戈兵者,乾為金,離火煆之火銳上戈兵也。
兵有五,言兵則五兵具矣。
同人解決萃曰:戎者,戈兵戎器也。
噬嗑旅言矢,乾金火煅,銳上為镞,巽木為幹,加于坎弓之上矢也。
旅巽言斧者,兌為決斷也。
歸妹言刲者,交兌金為刀兵也。
小過言戕者,外殺也。
謙既濟未濟言伐者,自上伐下,入其險阻也。
謙又言侵伐者,侵削其地而後伐也。
子曰:萃無離也,何以除戎器?曰:原其始也,臨變明夷大過,萃自小過,離變坎兌巽,坎為?,有簡治弊惡,修繕戎兵之象。
或曰:制器者尚象,蚩尤鑄兵,亦知取象乎?曰:蚩尢不能也。
夫子曰:蚩尤,惛欲無厭者也,何器之能作?蜂虿挾螫而生,見害而校,以衛厥身者也。
人生有喜怒,故兵之作,與民俱生。
為大腹者,坤為腹,有容也。
坤二五易乾成離,陽為大,故為大腹。
内虛外堅實,大腹之象。
大有九四動,非大腹也。
曰匪其彭。
明夷九四之三,震為左,曰左腹。
井九二坤腹,器有兌口。
離大腹曰甕。
漸九三,坎夫離婦,與四相易。
坎往離毀,曰婦孕不育。
離燥,故為乾卦。
于日為烜,于木為槁。
漸初六艮動成離之二,坎水之傍乾而可止崖也。
崖謂之幹,震其究為乾,故曰其?為健。
巽其究為震,故曰其究為燥卦。
卦變也。
觀此二卦,則知乾、坤、坎、離、艮、兌其究皆變,乾健,獨不言卦者,無非乾也。
為鼈,為蟹,為蠃,為蚌,為龜,五者皆大腹,離也。
為鼈者,離交巽也。
巽位巳,巳為蛇,故蛇或化鼈,蛇鳴而鼈應。
為鼋者,交乾也。
郭璞筮遇需之複,曰:鼍也。
為蟹者,巽交離也。
蟹連兩目,重離也。
托于蛇??之穴,亦巽也。
鼈蟹其中皆黃。
坤之二五乎。
璞筮遇鹹之井,曰:東方當有蟹食稼。
鹹巽井離坎,兌變震也。
為蠃者,兌交離也。
附蠃生于池澤,蝸生于暑雨,螺生于月旋,震六二、旅六二、九四、巽上九、兌九四、噬嗑六二變,皆兌交離也。
為蚌者,離交坎也。
千歲之燕為蛤,雀為蛤,伏翼為蛤,雉為蜃,雕為蛎。
方諸泣月,??胎含珠,離坎也。
為龜者,坎交離也。
北方玄枵之次為龜蛇,故龜遊山澤,出入水火,含神負智,得坎離之正乎。
頤損益三卦皆然。
其于木也,為科上槁。
康節論木曰:枝幹土石也,故歲不易。
葉花水火也,故歲易。
橫渠曰:離為乾卦,其于木也,為科上槁,附而燥也。
然則橫渠所謂附而燥,即康節所謂葉花也。
鄭康成曰:科上者,陰在内為疾。
虞翻曰:巽蟲食心,故上槁。
宋衷孔穎達以科為空中,然則諸儒又以科上蟲病為槁矣。
為牧牛者,坤為牛,艮為小子,艮坤變離,牧牛也。
謙初六變九是巳。
坤變離,柔麗中正,畜之以剛正畜牛也。
離六二、六五是巳。
牧者以柔養剛,畜者以剛制柔。
王洙本作牝牛。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阙,為果蓏,為阍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
其于木也,為堅多節。
艮積于下,止于上。
二陰含陽,土石聚焉。
蒙、贲、剝、大畜、頤、艮、鹹、遁、蹇、漸、旅皆曰山,以三畫卦言也。
為丘,為陵、為陸者,以重卦言也。
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
而丘有一成、再成、三成,如昆侖亦曰丘。
故重艮以三為陸,四為陵,五為丘,上為山。
太玄九地,七為下山,八為中山,九為上山。
準易也。
漸九三艮漸坤。
高者平矣。
高平曰陸。
上九動成六六。
降九升亦高者平也。
同人九三動以四為陵。
震六二以四為陵。
漸五應二而曆四三亦曰陵。
贲六五。
頤六二。
拂五。
渙四以五皆曰丘。
随上六。
升六四。
以九三升而之上。
皆曰山。
坎五艮言丘陵足矣。
又曰山川丘陵者。
坎變則蒙。
極其險言之。
五行以艮為土。
太玄以山為金者。
山土石也。
石者土之實。
故為土石金類也。
故又為金。
震為大途。
動而行。
莫之止也。
交艮為徑路。
止而行。
行而止也。
艮者震之反。
山徑之蹊。
則行者改步矣。
又為巷者,通乎家,以達内外二為家。
山,土石也。
水流山則土去而石見。
故艮坎為石。
為小石。
豫六二以四為石是也。
困六二否艮交坎,故困于石。
漸六二曰磐者,二五相易,坎變巽,艮艮為石也。
辟乾為門。
阖坤為戶。
艮土東北,當啟閉之際。
門阙也。
艮為宗廟者,六也。
一六坎也。
坎者,鬼之所歸。
太玄以一六為廟,故艮為門阙,在宗廟之位為廟,萃、震、渙、損是也。
為宮者,止于中也。
太一出陽入陰,息于中宮。
坎艮坤為宮,在旅為次,在野為廬。
又為牗者,宮之戶,坎其傍以通明也。
故艮坤坎離為牗,巽為草木,艮陽止也。
止于上為果,止于下為蓏。
蓏,瓜瓠之屬。
乾為圜,為阍。
寺者,阍,守門者也。
寺,守巷者也。
郭璞筮遇豫之小過曰:當有群魚入州城寺舍。
言小過艮也。
艮為手,又為指者,在上體為手指,止者動也。
在下體為足指者,動者止也。
震動艮止相反也。
曰趾者,趾在下體之下,鼎足亦謂之趾。
噬嗑初九、贲初九,鼎初六,艮初六,三爻以初應四,皆艮止震動而在下體之下,故曰趾。
或曰:大壯決初九,何取于艮?曰:大壯,遁之反也。
遁艮為指,反而成震,為足指。
決即大壯,積而成剛,故曰壯于前趾。
前趾謂大壯也。
趾又謂之拇者。
拇。
足大指也。
拇,手大指也。
陽為大鹹。
初六感九四。
解九四應初六。
皆以陰變陽。
而解者。
蹇之反解震即蹇艮也。
為狗。
上言艮為狗者。
狗馬之狗也。
此言為狗者。
熊虎子字當作狗。
爾雅曰:熊虎醜。
其子狗。
蓋虎子未有文。
猶狗也。
虞翻馬融、郭璞以兌艮為虎。
艮者。
寅位也。
艮?成兌。
故艮為虎子。
又為黔喙之屬成兌。
則坤交乾而有文矣。
為鼠者,艮交坎也。
天文虛為鼠。
玉衡之星為鼠。
其艮之九三爻乎。
晉九四是也。
郭璞筮遇鹹之井曰。
東方當有蟹鼠為災。
亦艮坎也。
坎虛在子,故子為鼠。
晝止者艮也,夜動者坎也。
穴土者艮也,隐伏而竊者坎也。
蟹或化鼠,焚蟹緻鼠。
坎離交也。
艮反為震,故有緣木之鼠。
坎極成離,故有飛鼠火鼠。
豹文之鼠。
鳥鼠同穴者,坎離之合乎。
鼷鼠食牛者,水土相傷乎。
傳曰:曾谿之鼠,冰下出焉。
是亦艮坎而已。
為黔喙之屬者。
坎為玄。
坎變艮則玄在前。
故鄭康成曰。
取其為山獸。
寅為虎狸亦是也。
寅即艮也。
屯九三艮震為鹿。
角者艮之陽。
蹄者震之陽。
躁者震也。
止而伏者艮也。
陰生而鹿角解。
震反巽也。
陽生而麋角解。
巽反震也。
麋鹿類也。
故麋與鹿遊。
龍,震也,故鹿與龍遊。
劉牧曰:鹿性決躁,其角反生,震象也。
頤九四,革九五,兌艮為虎,上六為豹。
解九二,未濟,艮坎為狐。
或曰:艮兌一也。
革上六何以為豹?曰:上六陰爻,離九三,文之過也。
天文箕為豹,尾為虎,同在艮履,何取于艮乎?曰:伏艮也。
其于木也,為堅多節者,坤為衆多堅節。
乾剛也。
三索故多節。
否九五堅多節之木在田上上玄下黃桑也。
郭璞筮遇家人之蒙,巽變艮為高松松,堅多節也。
為鼻者,傳曰:鼻者面之山,兌為口,山澤通氣,故鼻口相為用。
噬嗑六二動,故噬膚滅鼻。
睽六三艮成兌,形其鼻也,故其人天且劓。
或為膚,為皮革者,皮兼肌言之曰膚。
肌其陰也。
肉為陰,充其膚者,陽氣也。
馬融曰:柔脆肥美曰膚。
皮者,舍肉而言,革則堅矣。
通鳥獸言之,艮之陽也。
為虎,為狐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
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澤者,水之聚。
二陽沈于下,一陰見于上,乾陽為美,陽沈于下,鐘美矣。
太玄之沈曰:陰懷于陽,陽懷于陰,在志玄宮。
然坎兌一也,故坎壅成澤,澤決成川。
為少女,為巫者,兌變巽兌為口,尚口而巽進且退者,巫也。
巽九二是也。
或為史,升而為史,降而為巫,尚口則一也。
為口者,說見于外也。
為舌者,動于内也。
口為言,太玄四八為金,于五事為言。
為辭者,言成文也。
乾三動成兌,離是也。
笑者,目動而聲出于口,故兌離又為笑為嘻。
嘻者,笑無節也。
嗟者,憂而發于聲也。
笑者,得位得應,喜而後笑也。
嗟者,失位失應,憂而後嗟也。
号者,大聲出于口也。
故兌。
巽為号,巽為風。
風者,天之号令。
風鳴竅穴,有号呼之象。
号啕者,号哭之聲。
号呼而又有哭象也。
告者,決之也。
或取決于彼。
戒者,告戒也。
問者,有所疑也。
允者,口順從也。
訴者,恐懼而訴也。
食者口就之也。
不食者口不應也。
明夷初六可食而不食者,義不食也。
頤為求口實者,兌變臨也。
鹹九五曰:脢者口之下心之上也。
為毀折者,陰見則陽毀,陰升則陽折,物極而窮。
噬嗑六二、上九為減,離九四為棄毀也。
豐大象九三離上九之五。
鼎四之初為折?兌變贲之離坎艮為無敢折獄。
又為刑殺者。
兌正秋也。
變坎為刑。
自決有罪言之。
坎為獄。
自屠畜言之。
坎為血。
故蒙初六曰刑人。
豐曰緻刑,歸妺曰刲既。
濟曰殺。
萃獨曰用大牲者。
有殺牛之象。
無坎血也。
為附者兌反艮也。
為決者,兌也。
陰盛陽微則陽附陰,陽盛陰微則陽決陰。
剝一陽五陰,故曰山附于地。
決一陰五陽,故曰剛決柔也。
或附或決,時也。
其于地也為剛鹵者,水動而往,剛留于澤為鹵,剛而柔為沙,需之九二是也。
水畜于澤下為鹹,鹹無水亦為鹵,困之大象是也。
主父偃所謂地固澤鹹。
鹵不生五榖。
鹹亦謂之鹵。
鹹生鹵也。
鹹澤之下成玄精。
洞穴中水凝為鐘乳。
黃帝書曰。
濕化生金石。
虞翻曰。
乾二陽在下。
故剛。
澤水潤下。
故鹹。
沙水中之陽。
陽動而水泉動。
水動生沙。
剛其陽也。
柔者。
散而未聚也。
沙聚成石,沙石生金。
兌反為艮,艮兌之陽皆乾。
醫書,寒入水府為沙石,寒亦乾也。
為妾者,遁九三兌女伏于下,與艮同位。
艮小子,坤為臣。
臣,仆也,故以伏兌為妾。
六四,兌來奔初為妾。
自初言之,得妾也。
傳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巽,離女也。
兌獨為妾者,娶論年德而得妾者。
以其子。
故常少為羊。
鄭康成本作陽。
虞翻本作羔。
今從鄭。
鄭曰。
此陽謂為養無家女。
行賃炊爨。
今時有之。
賤于妾也。
按爾雅。
陽予也。
郭璞引魯詩曰。
陽如之何。
又曰。
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
璞筮遇鹹之漸曰。
兌為賤女。
戲倒陰陽。
蓋鹹兌變巽陰陽颠倒遁九三,鼎初六之四,爻位皆正,鹹漸之變,爻位不正,故為賤妾。
陽,妾之賤者也。
歸妹六三兌女不正為須。
須,賤女。
陽之象平為常,先儒謂西方之神,誤也。
當在坤後,簡編錯亂耳。
易坤為常,以陰從陽,常也。
地從天,子從父,臣從君,婦從夫,少從長,卑從尊,故坤順得常。
又曰後得主而有常也。
六二二五相易十年乃字,為反常。
需初九:需于郊,不犯難行,須六四下交而後行。
師六四陰從陽,當順九二,知其不可變而反次,皆曰未失常。
為輔頰。
乾艮為輔,乾為首,艮止于上輔也。
又為輔頰者,連兌也,而悅于首。
頰,面頰也。
周易說卦傳第九。
坎中有離,故有溫泉,有火井。
離中有坎,故有火鼠,有火龜。
離在地為火,在天為日,乾體也。
其中畫乃坤之二五,橫渠所謂陰陽之精,互藏其宅。
欤行遲者,陰麗乎陽也。
晉曰晝者,日出地上,進而中也。
豐曰宜日中者,九四之五也。
離九三豐彖曰日昃者,日中而又西也。
乾九三既齊曰終曰者,日在下也。
豫六二曰不終日者,二動之五成離,日在上也。
決九二曰暮夜者,動成離,日在西方之下,日薄于虞淵之時也。
或曰夕,日入為夕。
大畜曰日新者,大壯一變,需坎月,離曰合照也,再變大畜,艮終複始,日新也。
益曰日進者,初九自下而進也。
蔔丘楚論十日,其說源于易之晝夜。
又為大明者,懸象著明,莫大于日月,而月受明于日,陽為太,陰為小,故曰大明。
乾大明終始,晉進而麗乎大明,皆日也。
又為明者,日月相推而生明。
屯九五求四,四往之五,訟初往四,皆坎月在東,月之明也。
大有九四離動,井九五旅上體,日在上,日之明也。
因初六、豐九四曰幽不明者,日在西而隐伏也。
大有、贲、同人、明夷曰文明者,離居二五也。
坤為文,又為光者,日月之明無所不及也。
孟子曰:日月有明,容光必照。
管辂曰:日中為光。
易九言光者,皆明之所及也。
坤之化光者,舍坎離也。
觀之觀光者,四五交也。
頤之光者,四施初也。
決之光者,離自下升也。
未濟之光者,二五易也。
需光亨者,大壯四之五,日西月東,四五得位也。
凡言未光者,皆未能行也。
屯九五,未之二也。
噬嗑九四,噬六五而後光也。
晉上九反三自治而後光也。
決九五,中行上決而後光也。
萃九五之二而後光也。
凡言光明者,兼體用也。
老子曰:用其光,複歸于明。
體用合一,光明無盡,履剛中正而不倚,故離目下升,光明不疚。
言無私照也。
謙以剛濟柔,故坎自上降,萬物化光,言皆相見也。
艮行止動靜,不失其時,故坎離下濟,其道光明,言久不息也。
凡言光大者,其象與光明同。
曰大者,指陽爻也。
坤曰光大者,初三五也。
渙六四曰光大者,二從四也。
鹹九四可以光大者,九也。
四來初往則離坎成,四往初來則離坎毀,未光大也。
益自否之九四,三變離坎而成益,大者,光也。
言光輝者,日月之光揮散也。
言晖者,主離日也。
管辂曰:朝日為晖。
或曰:星辰何象也?曰:艮離也。
邵雍曰:離為星。
贲艮上離下。
彖曰:柔來文剛,又曰:分剛上而文柔,天文也。
班固曰:陰陽之精,其本在地。
張衡曰:地有山嶽,精鐘為星。
蓋星辰者,地之精氣,上發乎天而有光耀者也。
星,日之餘也;辰,月之餘也。
月生于日之所照也。
衆星被耀,因水轉光,三辰同形,陰陽相配,其體則艮也。
河洛篇曰:天中極星,昆侖之墟。
天門明堂,太山之精。
中挺,三台也。
五靈,諸侯也。
岍??、荊山、壺口、雷首、太嶽、砥枉,東方之宿也。
析城、王屋、太行、恒山、碣石、西傾、朱圉,北方之宿也。
鳥鼠、太華、熊耳、外方、桐柏、嶓蒙、陪尾,西方之宿也。
荊山,内方、大别、岷山、衡山、九江、敷淺原,南方之宿也。
九隘之險,九河之曲,漾水三危,汶江九折,上為列星。
諸賢之論,不詭于經矣。
故精??氣歇,坎極離見,乃有隕星,其光燭地者,離也。
隕而成石,或為阜堆塵沙者,艮也。
電,陽光,雷,陽聲。
陽自子息而至春分,四陽成大壯,雷乃發聲,後五日始電。
陰自午消而至秋分,四陰成觀,雷乃收聲。
電亦不作,震動也。
不動則聲光何由而發?笑者目動,怒者目光, 發而鳴者有光,振衣有聲者有光。
離震交也。
噬嗑豐,離震合也。
戛竹鑽木,兩石相擊,其火必出,動極也。
子雲曰:觀雷觀火,為盈為實,天收其聲,地藏其熱。
盈實者,陽息也。
震與兌交,離與坎交,故雷電而雨降。
為中女為甲胄者,離外實中虛,有甲之象。
在上為胄,在下為甲。
先儒謂巽為繩,繕甲也。
為戈兵者,乾為金,離火煆之火銳上戈兵也。
兵有五,言兵則五兵具矣。
同人解決萃曰:戎者,戈兵戎器也。
噬嗑旅言矢,乾金火煅,銳上為镞,巽木為幹,加于坎弓之上矢也。
旅巽言斧者,兌為決斷也。
歸妹言刲者,交兌金為刀兵也。
小過言戕者,外殺也。
謙既濟未濟言伐者,自上伐下,入其險阻也。
謙又言侵伐者,侵削其地而後伐也。
子曰:萃無離也,何以除戎器?曰:原其始也,臨變明夷大過,萃自小過,離變坎兌巽,坎為?,有簡治弊惡,修繕戎兵之象。
或曰:制器者尚象,蚩尤鑄兵,亦知取象乎?曰:蚩尢不能也。
夫子曰:蚩尤,惛欲無厭者也,何器之能作?蜂虿挾螫而生,見害而校,以衛厥身者也。
人生有喜怒,故兵之作,與民俱生。
為大腹者,坤為腹,有容也。
坤二五易乾成離,陽為大,故為大腹。
内虛外堅實,大腹之象。
大有九四動,非大腹也。
曰匪其彭。
明夷九四之三,震為左,曰左腹。
井九二坤腹,器有兌口。
離大腹曰甕。
漸九三,坎夫離婦,與四相易。
坎往離毀,曰婦孕不育。
離燥,故為乾卦。
于日為烜,于木為槁。
漸初六艮動成離之二,坎水之傍乾而可止崖也。
崖謂之幹,震其究為乾,故曰其?為健。
巽其究為震,故曰其究為燥卦。
卦變也。
觀此二卦,則知乾、坤、坎、離、艮、兌其究皆變,乾健,獨不言卦者,無非乾也。
為鼈,為蟹,為蠃,為蚌,為龜,五者皆大腹,離也。
為鼈者,離交巽也。
巽位巳,巳為蛇,故蛇或化鼈,蛇鳴而鼈應。
為鼋者,交乾也。
郭璞筮遇需之複,曰:鼍也。
為蟹者,巽交離也。
蟹連兩目,重離也。
托于蛇??之穴,亦巽也。
鼈蟹其中皆黃。
坤之二五乎。
璞筮遇鹹之井,曰:東方當有蟹食稼。
鹹巽井離坎,兌變震也。
為蠃者,兌交離也。
附蠃生于池澤,蝸生于暑雨,螺生于月旋,震六二、旅六二、九四、巽上九、兌九四、噬嗑六二變,皆兌交離也。
為蚌者,離交坎也。
千歲之燕為蛤,雀為蛤,伏翼為蛤,雉為蜃,雕為蛎。
方諸泣月,??胎含珠,離坎也。
為龜者,坎交離也。
北方玄枵之次為龜蛇,故龜遊山澤,出入水火,含神負智,得坎離之正乎。
頤損益三卦皆然。
其于木也,為科上槁。
康節論木曰:枝幹土石也,故歲不易。
葉花水火也,故歲易。
橫渠曰:離為乾卦,其于木也,為科上槁,附而燥也。
然則橫渠所謂附而燥,即康節所謂葉花也。
鄭康成曰:科上者,陰在内為疾。
虞翻曰:巽蟲食心,故上槁。
宋衷孔穎達以科為空中,然則諸儒又以科上蟲病為槁矣。
為牧牛者,坤為牛,艮為小子,艮坤變離,牧牛也。
謙初六變九是巳。
坤變離,柔麗中正,畜之以剛正畜牛也。
離六二、六五是巳。
牧者以柔養剛,畜者以剛制柔。
王洙本作牝牛。
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阙,為果蓏,為阍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
其于木也,為堅多節。
艮積于下,止于上。
二陰含陽,土石聚焉。
蒙、贲、剝、大畜、頤、艮、鹹、遁、蹇、漸、旅皆曰山,以三畫卦言也。
為丘,為陵、為陸者,以重卦言也。
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
而丘有一成、再成、三成,如昆侖亦曰丘。
故重艮以三為陸,四為陵,五為丘,上為山。
太玄九地,七為下山,八為中山,九為上山。
準易也。
漸九三艮漸坤。
高者平矣。
高平曰陸。
上九動成六六。
降九升亦高者平也。
同人九三動以四為陵。
震六二以四為陵。
漸五應二而曆四三亦曰陵。
贲六五。
頤六二。
拂五。
渙四以五皆曰丘。
随上六。
升六四。
以九三升而之上。
皆曰山。
坎五艮言丘陵足矣。
又曰山川丘陵者。
坎變則蒙。
極其險言之。
五行以艮為土。
太玄以山為金者。
山土石也。
石者土之實。
故為土石金類也。
故又為金。
震為大途。
動而行。
莫之止也。
交艮為徑路。
止而行。
行而止也。
艮者震之反。
山徑之蹊。
則行者改步矣。
又為巷者,通乎家,以達内外二為家。
山,土石也。
水流山則土去而石見。
故艮坎為石。
為小石。
豫六二以四為石是也。
困六二否艮交坎,故困于石。
漸六二曰磐者,二五相易,坎變巽,艮艮為石也。
辟乾為門。
阖坤為戶。
艮土東北,當啟閉之際。
門阙也。
艮為宗廟者,六也。
一六坎也。
坎者,鬼之所歸。
太玄以一六為廟,故艮為門阙,在宗廟之位為廟,萃、震、渙、損是也。
為宮者,止于中也。
太一出陽入陰,息于中宮。
坎艮坤為宮,在旅為次,在野為廬。
又為牗者,宮之戶,坎其傍以通明也。
故艮坤坎離為牗,巽為草木,艮陽止也。
止于上為果,止于下為蓏。
蓏,瓜瓠之屬。
乾為圜,為阍。
寺者,阍,守門者也。
寺,守巷者也。
郭璞筮遇豫之小過曰:當有群魚入州城寺舍。
言小過艮也。
艮為手,又為指者,在上體為手指,止者動也。
在下體為足指者,動者止也。
震動艮止相反也。
曰趾者,趾在下體之下,鼎足亦謂之趾。
噬嗑初九、贲初九,鼎初六,艮初六,三爻以初應四,皆艮止震動而在下體之下,故曰趾。
或曰:大壯決初九,何取于艮?曰:大壯,遁之反也。
遁艮為指,反而成震,為足指。
決即大壯,積而成剛,故曰壯于前趾。
前趾謂大壯也。
趾又謂之拇者。
拇。
足大指也。
拇,手大指也。
陽為大鹹。
初六感九四。
解九四應初六。
皆以陰變陽。
而解者。
蹇之反解震即蹇艮也。
為狗。
上言艮為狗者。
狗馬之狗也。
此言為狗者。
熊虎子字當作狗。
爾雅曰:熊虎醜。
其子狗。
蓋虎子未有文。
猶狗也。
虞翻馬融、郭璞以兌艮為虎。
艮者。
寅位也。
艮?成兌。
故艮為虎子。
又為黔喙之屬成兌。
則坤交乾而有文矣。
為鼠者,艮交坎也。
天文虛為鼠。
玉衡之星為鼠。
其艮之九三爻乎。
晉九四是也。
郭璞筮遇鹹之井曰。
東方當有蟹鼠為災。
亦艮坎也。
坎虛在子,故子為鼠。
晝止者艮也,夜動者坎也。
穴土者艮也,隐伏而竊者坎也。
蟹或化鼠,焚蟹緻鼠。
坎離交也。
艮反為震,故有緣木之鼠。
坎極成離,故有飛鼠火鼠。
豹文之鼠。
鳥鼠同穴者,坎離之合乎。
鼷鼠食牛者,水土相傷乎。
傳曰:曾谿之鼠,冰下出焉。
是亦艮坎而已。
為黔喙之屬者。
坎為玄。
坎變艮則玄在前。
故鄭康成曰。
取其為山獸。
寅為虎狸亦是也。
寅即艮也。
屯九三艮震為鹿。
角者艮之陽。
蹄者震之陽。
躁者震也。
止而伏者艮也。
陰生而鹿角解。
震反巽也。
陽生而麋角解。
巽反震也。
麋鹿類也。
故麋與鹿遊。
龍,震也,故鹿與龍遊。
劉牧曰:鹿性決躁,其角反生,震象也。
頤九四,革九五,兌艮為虎,上六為豹。
解九二,未濟,艮坎為狐。
或曰:艮兌一也。
革上六何以為豹?曰:上六陰爻,離九三,文之過也。
天文箕為豹,尾為虎,同在艮履,何取于艮乎?曰:伏艮也。
其于木也,為堅多節者,坤為衆多堅節。
乾剛也。
三索故多節。
否九五堅多節之木在田上上玄下黃桑也。
郭璞筮遇家人之蒙,巽變艮為高松松,堅多節也。
為鼻者,傳曰:鼻者面之山,兌為口,山澤通氣,故鼻口相為用。
噬嗑六二動,故噬膚滅鼻。
睽六三艮成兌,形其鼻也,故其人天且劓。
或為膚,為皮革者,皮兼肌言之曰膚。
肌其陰也。
肉為陰,充其膚者,陽氣也。
馬融曰:柔脆肥美曰膚。
皮者,舍肉而言,革則堅矣。
通鳥獸言之,艮之陽也。
為虎,為狐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決。
其于地也,為剛鹵,為妾,為羊。
澤者,水之聚。
二陽沈于下,一陰見于上,乾陽為美,陽沈于下,鐘美矣。
太玄之沈曰:陰懷于陽,陽懷于陰,在志玄宮。
然坎兌一也,故坎壅成澤,澤決成川。
為少女,為巫者,兌變巽兌為口,尚口而巽進且退者,巫也。
巽九二是也。
或為史,升而為史,降而為巫,尚口則一也。
為口者,說見于外也。
為舌者,動于内也。
口為言,太玄四八為金,于五事為言。
為辭者,言成文也。
乾三動成兌,離是也。
笑者,目動而聲出于口,故兌離又為笑為嘻。
嘻者,笑無節也。
嗟者,憂而發于聲也。
笑者,得位得應,喜而後笑也。
嗟者,失位失應,憂而後嗟也。
号者,大聲出于口也。
故兌。
巽為号,巽為風。
風者,天之号令。
風鳴竅穴,有号呼之象。
号啕者,号哭之聲。
号呼而又有哭象也。
告者,決之也。
或取決于彼。
戒者,告戒也。
問者,有所疑也。
允者,口順從也。
訴者,恐懼而訴也。
食者口就之也。
不食者口不應也。
明夷初六可食而不食者,義不食也。
頤為求口實者,兌變臨也。
鹹九五曰:脢者口之下心之上也。
為毀折者,陰見則陽毀,陰升則陽折,物極而窮。
噬嗑六二、上九為減,離九四為棄毀也。
豐大象九三離上九之五。
鼎四之初為折?兌變贲之離坎艮為無敢折獄。
又為刑殺者。
兌正秋也。
變坎為刑。
自決有罪言之。
坎為獄。
自屠畜言之。
坎為血。
故蒙初六曰刑人。
豐曰緻刑,歸妺曰刲既。
濟曰殺。
萃獨曰用大牲者。
有殺牛之象。
無坎血也。
為附者兌反艮也。
為決者,兌也。
陰盛陽微則陽附陰,陽盛陰微則陽決陰。
剝一陽五陰,故曰山附于地。
決一陰五陽,故曰剛決柔也。
或附或決,時也。
其于地也為剛鹵者,水動而往,剛留于澤為鹵,剛而柔為沙,需之九二是也。
水畜于澤下為鹹,鹹無水亦為鹵,困之大象是也。
主父偃所謂地固澤鹹。
鹵不生五榖。
鹹亦謂之鹵。
鹹生鹵也。
鹹澤之下成玄精。
洞穴中水凝為鐘乳。
黃帝書曰。
濕化生金石。
虞翻曰。
乾二陽在下。
故剛。
澤水潤下。
故鹹。
沙水中之陽。
陽動而水泉動。
水動生沙。
剛其陽也。
柔者。
散而未聚也。
沙聚成石,沙石生金。
兌反為艮,艮兌之陽皆乾。
醫書,寒入水府為沙石,寒亦乾也。
為妾者,遁九三兌女伏于下,與艮同位。
艮小子,坤為臣。
臣,仆也,故以伏兌為妾。
六四,兌來奔初為妾。
自初言之,得妾也。
傳曰: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巽,離女也。
兌獨為妾者,娶論年德而得妾者。
以其子。
故常少為羊。
鄭康成本作陽。
虞翻本作羔。
今從鄭。
鄭曰。
此陽謂為養無家女。
行賃炊爨。
今時有之。
賤于妾也。
按爾雅。
陽予也。
郭璞引魯詩曰。
陽如之何。
又曰。
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
璞筮遇鹹之漸曰。
兌為賤女。
戲倒陰陽。
蓋鹹兌變巽陰陽颠倒遁九三,鼎初六之四,爻位皆正,鹹漸之變,爻位不正,故為賤妾。
陽,妾之賤者也。
歸妹六三兌女不正為須。
須,賤女。
陽之象平為常,先儒謂西方之神,誤也。
當在坤後,簡編錯亂耳。
易坤為常,以陰從陽,常也。
地從天,子從父,臣從君,婦從夫,少從長,卑從尊,故坤順得常。
又曰後得主而有常也。
六二二五相易十年乃字,為反常。
需初九:需于郊,不犯難行,須六四下交而後行。
師六四陰從陽,當順九二,知其不可變而反次,皆曰未失常。
為輔頰。
乾艮為輔,乾為首,艮止于上輔也。
又為輔頰者,連兌也,而悅于首。
頰,面頰也。
周易說卦傳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