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系辭下傳第八

關燈
三畫非無本末也,聖人何為重卦?曰,理具乎中,其事則未也。

    若夫糅雜八卦之物,撰定六爻之德,辨得失是非,則非中爻不備中爻,崔憬所謂二三四五,京房所謂玄體是也。

    蓋物無常是,亦無常非,施于彼者或不可施于此,用于古者或不可行于今。

    蒙以九二納婦而六三取女則不利,節以初九不出而九二不出則失時,得失是非不可不辨也。

    噫重卦六爻之意,亦要諸吉兇存亡之辭而巳。

    有同位而異物,同物而異象,同象而異辭,要諸辭則四者不同,居然易見,可指掌而知矣。

    六爻者、變動相錯而有吉兇存亡者也。

    彖辭者、合内外二體。

    以一爻相變而有者也。

    知者明于理、則觀諸彖辭,而爻義已知其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

    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

    其柔危,其剛勝邪?龔氏合易之為書也為一章,誤矣。

    今從故本。

    此章再明中爻之義。

    二四耦也,同為陰之功,内外異位,有不同焉。

    二多譽,四多懼,何也?四近五,五尊位,近尊位則多懼。

    月望日則食,禮近君則屈。

    然柔之為道不利。

    遠者,坤從乾也。

    二遠于五,所以多譽者,其要在于雖柔而無咎,以其用柔中也。

    用柔而失中,其能無咎乎?三、五奇也,同為陽之功,内外異位,有不同焉。

    三多兇,五多功,何也?五貴三賤,其等不同也。

    三處下位之極,其柔居之,則危不勝任矣。

    其剛居之,将以為勝邪?以剛居剛,有時乎過剛矣。

    危則疾颠,過則易敗,此三所以多兇也。

    若五不然,以剛居之,得尊位大中,宜處貴者也。

    以柔居之,有處謙執柔以貴下賤之美,二為五用矣,此五所以多功也。

    夫二、五,中也,二、三、四、五皆曰中爻,何也?曰:以三數之,自一至三,以二為中;自四至上,以五為中。

    以五數之,自二至上,以四為中;以四數之,自二至五,以三四為中。

    複之九四曰中行,獨複中孚,以二柔在内名卦。

    卦言德,爻言善者,積善成德也。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材而兩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

    物相雜,故曰文。

    文不當,故吉兇生焉。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當文王與纣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

    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此章再明六爻雜物之義。

    易之為書,廣大而無外,語天地之間,則無乎不備矣。

    有天道焉,陰與陽也。

    有人道焉,仁與義也。

    有地道焉,柔與剛也。

    此三者一物而兩體。

    陰陽也,而謂之天;仁義也,而謂之人。

    剛柔也而謂之地,故曰三材。

    兼三材而兩之,故六。

    兼之者,天之道兼陰與陽也,人之道兼仁與義也,地之道兼柔與剛也。

    六者非它,即三材之道也。

    是故三畫而有重卦,六即三也,三即一也。

    道有變,易有流動,爻則效之,故曰爻。

    天地相函,精氣所聚,其等有六,曰物。

    八物相錯而成文,故曰文。

    文當其位則吉,文不當其位則兇,故吉兇生焉。

    易之興也,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何系之辭而告其吉兇者如是乎?又纣與文王之事邪?何君子處小人之間而其辭危乎?是故危懼者使知可平,慢易者使知必傾。

    所以長君子消小人也。

    其道甚大。

    君子小人無所不容。

    不容則不足以準天地百物不廢者。

    所以形容其道。

    所謂悉備也。

    初辭拟之。

    卒成之終。

    使知善不善之積。

    成名滅身。

    非一朝夕之漸。

    故原始要終而懼焉。

    其大要歸之無咎而巳。

    此之謂易之道。

    易之道,立人道以貫天地而為一者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

     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

    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

    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

    天地設位,聖人成能。

    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

    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

    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

    情僞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兇。

    或害之,悔且吝。

    将叛者。

    其辭慚。

    中心疑者其辭枝。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誣善之人其辭遊、失其守者其辭屈。

     此章論六爻而歸之于簡易。

    乾健而為萬物先、莫或禦之、故其德行恒易。

    坤順以從乾、無二适也、故其德行恒簡、以易也、故知險之為難。

    以簡也、故知阻之可疑。

    簡生于易、阻生于險。

    簡易也,故能說諸心;知險阻也,故能研諸慮。

    簡易者,我心之所固有,反而得之,能無說乎?以我所有,慮其不然,反複不舍,能無研乎?曰研諸侯之慮者,衍侯之二字。

    王弼略例曰:能研諸慮,則衍文可知。

    天下之吉兇,藏于無形,至難定也。

    天下之亹亹,來而不巳,至難成也。

    定之成之者,簡易而巳。

    乾坤變化,有雲有為。

    雲者,言也;為者,動也。

    吉事有祥,祥者,吉之先見,有祥,必先知之,兼言動也。

    制器者尚象,知器則知成器之為天下利而可動也。

    蔔筮者尚占,知來則知來物而言動審矣,是以能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非知險知阻者能之乎?天尊地卑,乾坤設位,聖人配天地而立,合乾坤之德以成能事。

    能說諸心,能研諸慮者,明以盡人謀也。

    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幽以盡鬼謀也。

    人謀鬼謀,幽顯合一,天下樂推而不厭。

    百姓之愚、與之以能矣。

    成能故也。

    伏羲氏始畫八卦、不言而告之以象者、至簡易也。

    後世聖人演之為六十四卦、有爻有彖、以人情變動言之、于辭知險阻也。

    且八卦成列、剛柔雜居、吉兇巳可見矣。

    然道有變動。

    變則通。

    通則其用不窮、所以盡利者,不可不言也。

    故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而遷,巧曆之所不能計也。

    聖人唯恐遷之而失其正矣,故爻彖以情言。

    變動者何?情僞之所為也。

    人之情僞難知矣,以情相感則利生,以僞相感則害生。

    近不必取,遠不必舍,則悔吝生。

    愛惡不一起而相攻,則吉兇生。

    吉兇生而悔吝著,情僞其能掩乎?是則情僞相感也,遠近相取也,愛惡相攻也,爻有變動也。

    有利害斯有悔吝,有悔吝斯有吉兇,吉兇以情遷也。

    悔吝者何?凡易之情,陰陽相求,内外相應,近而不相得,則僞不可久。

    物或害之,害之則兇将至矣。

    悔吝者,利害吉兇之界乎。

    害之而悔,則吉且利矣。

    吝而不悔則兇,聖人不得不以利言之,而使之遠害也。

    故曰聖人之情見乎辭。

    然則何以知情僞邪?考其辭可矣。

    将叛者,其心慚負,故其辭愧;中心疑者,其心惑亂,故其辭枝。

    吉人守約,故其辭寡。

    躁人欲速,故其辭多。

    誣善之人妄,故其辭遊。

    失其守者窮,故其辭屈。

    吉人辭寡,以簡易知也。

    五者反是,以知險知阻而知也。

    簡易則吉,險阻則兇。

    其辭雖六,其别則二,情僞而巳矣。

    上系言易簡而天下之理得,下系終之以易簡而知險阻,故曰殊塗而同歸,一緻而百慮。

    周易系辭下傳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