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豐傳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武者也。
離為兵,伏坎為弓,伏艮為手,兵加之弓,上矢也。
矢者,射雉之器,五動,弓矢發,離坎毀而雉亡,一矢亡之也。
一矢亡雉者,五得中道,動而心中乎理之象。
然六五未當位,雖有文明之德,未可以動,上九屈體逮之,則令譽升聞而爵命之矣。
兌口在下,與之譽也。
巽為命,上卦之終,由譽而後命之始也。
未當位,終也譽命,故曰終以譽命。
五進上,其在賓師之位,乾西北賓之位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号,啕,喪牛于易,兇。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
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上九,離為飛鳥,九動變六成震巽,巽為木,震為竹葦,鳥隐其中,巢也。
上九極剛,以高亢居上,非旅人之宜。
巽木離火,鳥焚其巢,失其所也。
離目動震有聲,笑也。
樂其未焚之前,柔順謙下時也。
兌澤流于目,巽号出于口,哀于既焚之後,悔其先之時也。
上與三相應之地,上六變而正成坤,坤為牛。
九三應而上降三,二成坎,坎為耳。
上九高亢不變坤象隐,喪牛也。
易,輕易也。
火性剽疾,上九極剛,輕易也,故曰喪牛于易。
九喪柔順,三不往應,坎耳伏矣。
輕易者,自塞其耳而聰不明也。
陸機羁旅:處群士之上,而不聞牽秀、孟玖之毀,其以高亢輕易而緻禍乎,?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柔在下而承二剛,巽也。
巽為風,風者,天之号令,命者,天之令也,故巽為命。
内巽者,命之始,外巽者巽而達乎外,申前之命也。
重巽之象,唯可施之于申命。
先儒謂上下皆巽,不違其令,命乃行也。
若施之于佗,則巽已甚矣,故曰重巽以申命。
此以兩體而言巽也。
巽自遁來,訟之變,六三之四,上下皆巽。
九二之剛,巽乎中也;九五之剛,巽乎中正也。
巽乎中正,則其剛不過,而所施當乎人心,是以志行乎上下,故曰剛中正而志行。
此以三、四相易而言九二、九五之巽也。
九二之剛巽乎正,則初六之柔順之;九五之剛巽乎中正,則六四之柔順之。
上下之柔皆順乎剛,則物無違者而也。
二、九五之志行,故曰柔皆順乎剛。
此以初六、六四言,大者巽,則小者無不順也。
柔皆順乎剛,雖無違者,然順乎中正乃善,不然,失所從矣。
六四離目為見大人者,九五剛而巽乎中正者也。
剛巽乎中正而柔順之,則柔者亦得其正,而小者亨矣,豈非小者之利乎。
故曰利見大人。
此以九五言巽之利也。
小者亨矣,故六四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而其道上行,故曰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徐氏王昭素考王弼注有命乃行也四字,當在重巽以申命之下,疑象或脫文,理若有之,在卦氣為七月,故大玄準之以翕。
象曰:随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為風,風巽而入者也。
前後相随而至,則歲事行矣,故巽又有事之象。
傳言八風之至,各以四十五日而成一歲是也。
君子申命諄諄者,行事也。
行事莫如巽,巽則易入。
初六進退科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
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巽初,行事之始也。
居卑體柔,不能自立,過于巽者也。
退則不安,進則無應,又二剛據之,莫知所從,巽為不果,故曰進退志疑也。
六變九巽成乾,應兌,乾為健,兌為決疑,志去矣。
健決者,武人之貞。
天道尚右,故兌為武人。
志疑者,不先治其志也。
君子自治其動以正,行之以健決,确乎不可移,雖千萬人必往,孰能奪其志哉。
故曰利武人之貞。
志治也。
巽為工,有治之意。
易傳曰:治謂修立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
無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巽初,坤變乾也。
巽為木,坤西南方,乾為人,設木于西南之奧而人即安焉者,床也。
巽股變艮股,見手伏蒲,伏于床下之象。
九二不正,卑巽如此,宜有咎。
然九二剛中,其動也正,卑巽者,非為利也,将以誠意感動九五而巳,故用史巫紛若吉。
吉者,正也。
九二之動,上之五成震,震為聲。
五之二成兌,兌為言。
上九宗廟,兌口出聲,祝史道人之意,以達于鬼神之象。
六降于二,巫以鬼神之意告于人之象。
史巫皆尚口而巽故也。
四巽離為絲,二五升降,史巫紛若,則卑巽之意達于上下,巽在床下,何咎之有?此子遊重服,立諸臣之位,以感悟文子之道也。
二五,中也,九五未應,則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乃為得中。
九三,頻巽,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頻水崖與複九三頻複之頻同。
兌,水澤。
三,水澤之際。
九三重剛不中,在下體之上,巽極而決躁,不能巽者也。
将遂其剛亢欤,則上臨之以巽,四以柔相親,九二之剛近而不相得。
将變而為柔欤,則安其所處,憚于改過,有吝之意。
然志已窮,不得已而巽,猶人行至于水之崖,欲前得乎?故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易傳曰:雖欲不巽,得乎哉!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四無應,乘承皆剛,宜有悔。
四本遁之六二,自二之四,一變訟,二變巽,二田也。
艮為手,柔道上行,之四得位,處二陽之際,上巽于五,下巽于三,三爻皆正而相得,故田獲三品。
古之田者,上殺、中殺、下殺。
為三品,三品則遍及于上下兌有刑殺之意,而又伏艮為黔喙之屬。
巽為雞,離為雉,為三品,以巽事上臨下,上下與之巽而有功,雖無應也,乘承皆剛也,其悔亡矣,故曰有功也。
易傳曰:天下之事,苟善處則悔,可以有功矣。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君位而正中,巽為号令,有申命之象,故舉全卦以盡一爻之義。
五無應,宜有悔正,故悔亡。
動則二應之,二五皆正,故無不利。
初二不正,始未善也,五正善而有終也。
無初故申命,申命則有終,初未善也,故巽以命之。
先庚三日,變家人變益之時也。
下三爻震,震納庚,離為日先,于此庚之使善也。
後庚三日,變噬嗑變震之時也。
震納庚,離為日後,于此庚之,慮其未盡善也。
先庚後庚,主于中正也。
十日之次,以戊已為中,過中則變,故庚謂之更。
更而正中正則吉,此九五之所以吉欤?蠱卦六五柔,故為蠱。
巽九五剛,乃有更變之善。
更天下之弊,其唯剛中乎!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兇也。
上九以巽而居高位,處之不當,窮則變而反下。
三以重剛乘之,巽股變艮手,有恐懼自失而蒲伏于床下之象,故曰巽在床下。
離兌為蠃,具為資,所以利也。
離為兵,巽為木,貫之為斧,所以斷也。
上窮反三,離兌巽毀,故曰喪其資斧。
喪其所以利,則莫或愛之。
喪其所以斷,則莫或畏之,正乎兇矣。
上複位遇坎險,正兇也。
魯自襄公三家分其民,其君四世從之,至昭公失國,無所竄伏。
蓋處上極巽,盡亡其資斧,乃正兇也。
方自失之初,告之以兇,讵肯信乎?兌下,兌上。
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
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說之大,民勸矣哉。
兌以一陰居二陽之上,陰說于陽而見乎外者也。
兌,巽之反,初六之上,六四之三,柔說于外,二五不失其中,以說行剛,而剛柔皆亨,故曰兌亨。
彖曰:兌,說也。
此合兩體卦變而言兌也。
剛中則實,柔外則接物以和,說而正,則和而不流。
卦九五剛中而正,九二剛中,而又戒之以利貞者,二、三、四不正,不正則陷于邪謟,悔吝将至,故說道利正,非道求說不利也,亦何由亨哉?故曰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
此以兩體六爻言兌也。
乾,天也;上五,天位也。
坤,順也。
初六之上而說,順乎天也。
三四,人位也。
六四、九三相易而說,應乎人也。
天人殊位,順乎天者,而在于應乎人而巳。
天之說萬物,陰陽相說,降而為澤,說之非其時,則亦不能說矣。
湯武之征伐,出其民于水火之中,而民大說,是所以順天也。
知人則知天,知天則知說之道。
故曰順乎天而應乎人。
此以上六六三兩爻而言兌也。
坤為衆民也。
坎為勞。
兌決。
坎為大川。
險難也。
坤為死。
以内卦言。
兌先于坤。
說以先民也。
坤衆從之。
兌見坎伏、民忘其勞也。
以外卦言之。
巽股而涉大川之險。
坤化為兌、民忘其死也。
夫就佚辭勞,好生惡死,民之常情。
用之以說,乃忘四體之勤,決一旦之命而不顧,非說之以道,能如是乎?古之人有行之者,周公之東征是也。
故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民和則氣和,氣和則天地之和應。
說之大,天地不能違,而況于民乎?故曰民勸矣哉。
此再合兩體,兼伏爻而言兌也。
在卦氣為秋分,故太玄準之以沈。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麗,連比也。
澤水所鐘,兩澤相麗,重說也,說之大者也。
天下之可說而無??者,無若朋友講習之為大也。
易傳曰:兩澤相麗,玄有滋益。
朋友講習,玄相益也。
兌與兌同,類為朋初,上五始終以正相助為友,兌為口為講,兩兌為習。
九五初九之君子,以朋友講其所知,習其所行,相滋相益,體麗澤之象。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初九剛而處說,無偏系之私,能可否相濟者也,故曰和兌。
九四疾惡六三小人,然體巽不果。
不果,疑也。
初九動而上行,以濟其決,而巽毀九四相易,六亦得位而正,正則吉,故曰和兌吉。
初九遠于六三,無嫌于說。
小人九四未疑也,是以能濟其決否,則四疑矣。
晉訾佑實直而博。
範宣子朝夕顧之以問國事,不正其身,未有能決人之疑者,故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小人非道來說,九二比之以陽說陰宜,有悔且兇。
九二誠實自信于中,動則九五應之,信孚于人久矣。
雖比于小人,和而不同矣,何疑于相比哉?始雖未孚,終必相說,二動而正,正則吉而悔亡,故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夫石碏、石厚,父子也,叔向、叔魚,兄弟也,子産、伯有,同族也,雖比也,豈能說之?易傳曰志存誠信,豈至說小人而自失乎? 六三,來兌,兇。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兌,巽之反。
初。
二三皆自外來,柔不當位而乘剛來說于二,說之不以道者也,故曰來兌。
三,高位也。
柔邪而說,高位兇矣,故曰來兌,兇。
楚費無忘,漢息夫躬,唐伾文乎! 九四,摘兌未甯,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離兌為羸,具貨财也。
四動離為震,噬嗑為市之象。
巽變之,其于市也,為利三倍,摘賈之象。
摘賈度利而動,故又為摘度之象。
動承坎,坎,勞卦,勞未甯也。
摘兌未甯者,拟議所從,度利而未定者乎。
介者,陽剛介于三五之間也。
從五,正也。
從三,不正也。
陰陽失位為疾。
九四陽失位,六二陰失位。
九四以君子疾小人,六三以小人疾君子。
九四宜有憂矣而有喜。
九五陽得位為喜,四疾六三不與之交,動而正上從于五,則君臣相說而有喜矣。
夫唐、虞、文、武之際,得人為盛,而四族、三叔未嘗,不疾君子,然不害為治者,從君子而不從小人,可不慎其所從乎!易傳曰:若剛介守正,疾遠邪惡,将得君行道,福慶及物,為有喜也。
若四者得失未有定,系所從耳。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陰,消陽也。
六三在下,進而上則四五消,有剝床之象,故六三謂之剝。
九五正天位,有剛健中正之德當乎位,位與德非不足也,然孚于六三之小人,則九五危矣。
六三取說而巳,無獻可替否之義,小人道長,則君子之道曰消,安得不危!易傳曰:巧言令色孔壬,舜且畏之,其可忽諸!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上說道之成,六正巳輔九五剛健中正之君,宜有膏澤下于民而未光,何也?以引六三之小人也。
三巽為繩,離為光,上六之說,三相引之,如舉繩然,為山一篑之虧也。
此所以未光。
欤六三,兌之小人也。
故初九剛正者,不疑于三而行也。
九二剛中,不比于三也而悔士。
九四以三為疾,九五孚于三而厲,上六引三而一未光,小人以說進而為害,其可不慮乎?坎下,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 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五假有廟,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渙,否九四之變也。
險難離散,否塞解釋,剛柔皆亨,故曰渙
離為兵,伏坎為弓,伏艮為手,兵加之弓,上矢也。
矢者,射雉之器,五動,弓矢發,離坎毀而雉亡,一矢亡之也。
一矢亡雉者,五得中道,動而心中乎理之象。
然六五未當位,雖有文明之德,未可以動,上九屈體逮之,則令譽升聞而爵命之矣。
兌口在下,與之譽也。
巽為命,上卦之終,由譽而後命之始也。
未當位,終也譽命,故曰終以譽命。
五進上,其在賓師之位,乾西北賓之位也。
上九,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号,啕,喪牛于易,兇。
象曰:以旅在上,其義焚也。
喪牛于易,終莫之聞也。
上九,離為飛鳥,九動變六成震巽,巽為木,震為竹葦,鳥隐其中,巢也。
上九極剛,以高亢居上,非旅人之宜。
巽木離火,鳥焚其巢,失其所也。
離目動震有聲,笑也。
樂其未焚之前,柔順謙下時也。
兌澤流于目,巽号出于口,哀于既焚之後,悔其先之時也。
上與三相應之地,上六變而正成坤,坤為牛。
九三應而上降三,二成坎,坎為耳。
上九高亢不變坤象隐,喪牛也。
易,輕易也。
火性剽疾,上九極剛,輕易也,故曰喪牛于易。
九喪柔順,三不往應,坎耳伏矣。
輕易者,自塞其耳而聰不明也。
陸機羁旅:處群士之上,而不聞牽秀、孟玖之毀,其以高亢輕易而緻禍乎,?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柔在下而承二剛,巽也。
巽為風,風者,天之号令,命者,天之令也,故巽為命。
内巽者,命之始,外巽者巽而達乎外,申前之命也。
重巽之象,唯可施之于申命。
先儒謂上下皆巽,不違其令,命乃行也。
若施之于佗,則巽已甚矣,故曰重巽以申命。
此以兩體而言巽也。
巽自遁來,訟之變,六三之四,上下皆巽。
九二之剛,巽乎中也;九五之剛,巽乎中正也。
巽乎中正,則其剛不過,而所施當乎人心,是以志行乎上下,故曰剛中正而志行。
此以三、四相易而言九二、九五之巽也。
九二之剛巽乎正,則初六之柔順之;九五之剛巽乎中正,則六四之柔順之。
上下之柔皆順乎剛,則物無違者而也。
二、九五之志行,故曰柔皆順乎剛。
此以初六、六四言,大者巽,則小者無不順也。
柔皆順乎剛,雖無違者,然順乎中正乃善,不然,失所從矣。
六四離目為見大人者,九五剛而巽乎中正者也。
剛巽乎中正而柔順之,則柔者亦得其正,而小者亨矣,豈非小者之利乎。
故曰利見大人。
此以九五言巽之利也。
小者亨矣,故六四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而其道上行,故曰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見大人。
徐氏王昭素考王弼注有命乃行也四字,當在重巽以申命之下,疑象或脫文,理若有之,在卦氣為七月,故大玄準之以翕。
象曰:随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巽為風,風巽而入者也。
前後相随而至,則歲事行矣,故巽又有事之象。
傳言八風之至,各以四十五日而成一歲是也。
君子申命諄諄者,行事也。
行事莫如巽,巽則易入。
初六進退科武人之貞。
象曰:進退,志疑也。
利武人之貞,志治也。
巽初,行事之始也。
居卑體柔,不能自立,過于巽者也。
退則不安,進則無應,又二剛據之,莫知所從,巽為不果,故曰進退志疑也。
六變九巽成乾,應兌,乾為健,兌為決疑,志去矣。
健決者,武人之貞。
天道尚右,故兌為武人。
志疑者,不先治其志也。
君子自治其動以正,行之以健決,确乎不可移,雖千萬人必往,孰能奪其志哉。
故曰利武人之貞。
志治也。
巽為工,有治之意。
易傳曰:治謂修立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吉。
無咎。
象曰:紛若之吉,得中也。
巽初,坤變乾也。
巽為木,坤西南方,乾為人,設木于西南之奧而人即安焉者,床也。
巽股變艮股,見手伏蒲,伏于床下之象。
九二不正,卑巽如此,宜有咎。
然九二剛中,其動也正,卑巽者,非為利也,将以誠意感動九五而巳,故用史巫紛若吉。
吉者,正也。
九二之動,上之五成震,震為聲。
五之二成兌,兌為言。
上九宗廟,兌口出聲,祝史道人之意,以達于鬼神之象。
六降于二,巫以鬼神之意告于人之象。
史巫皆尚口而巽故也。
四巽離為絲,二五升降,史巫紛若,則卑巽之意達于上下,巽在床下,何咎之有?此子遊重服,立諸臣之位,以感悟文子之道也。
二五,中也,九五未應,則巽在床下,用史巫紛若,乃為得中。
九三,頻巽,吝。
象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頻水崖與複九三頻複之頻同。
兌,水澤。
三,水澤之際。
九三重剛不中,在下體之上,巽極而決躁,不能巽者也。
将遂其剛亢欤,則上臨之以巽,四以柔相親,九二之剛近而不相得。
将變而為柔欤,則安其所處,憚于改過,有吝之意。
然志已窮,不得已而巽,猶人行至于水之崖,欲前得乎?故曰頻巽之吝,志窮也。
易傳曰:雖欲不巽,得乎哉!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象曰:田獲三品,有功也。
四無應,乘承皆剛,宜有悔。
四本遁之六二,自二之四,一變訟,二變巽,二田也。
艮為手,柔道上行,之四得位,處二陽之際,上巽于五,下巽于三,三爻皆正而相得,故田獲三品。
古之田者,上殺、中殺、下殺。
為三品,三品則遍及于上下兌有刑殺之意,而又伏艮為黔喙之屬。
巽為雞,離為雉,為三品,以巽事上臨下,上下與之巽而有功,雖無應也,乘承皆剛也,其悔亡矣,故曰有功也。
易傳曰:天下之事,苟善處則悔,可以有功矣。
九五,貞吉,悔亡,無不利,無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九五君位而正中,巽為号令,有申命之象,故舉全卦以盡一爻之義。
五無應,宜有悔正,故悔亡。
動則二應之,二五皆正,故無不利。
初二不正,始未善也,五正善而有終也。
無初故申命,申命則有終,初未善也,故巽以命之。
先庚三日,變家人變益之時也。
下三爻震,震納庚,離為日先,于此庚之使善也。
後庚三日,變噬嗑變震之時也。
震納庚,離為日後,于此庚之,慮其未盡善也。
先庚後庚,主于中正也。
十日之次,以戊已為中,過中則變,故庚謂之更。
更而正中正則吉,此九五之所以吉欤?蠱卦六五柔,故為蠱。
巽九五剛,乃有更變之善。
更天下之弊,其唯剛中乎! 上九,巽在床下,喪其資斧,貞兇。
象曰:巽在床下,上窮也;喪其資斧,正乎兇也。
上九以巽而居高位,處之不當,窮則變而反下。
三以重剛乘之,巽股變艮手,有恐懼自失而蒲伏于床下之象,故曰巽在床下。
離兌為蠃,具為資,所以利也。
離為兵,巽為木,貫之為斧,所以斷也。
上窮反三,離兌巽毀,故曰喪其資斧。
喪其所以利,則莫或愛之。
喪其所以斷,則莫或畏之,正乎兇矣。
上複位遇坎險,正兇也。
魯自襄公三家分其民,其君四世從之,至昭公失國,無所竄伏。
蓋處上極巽,盡亡其資斧,乃正兇也。
方自失之初,告之以兇,讵肯信乎?兌下,兌上。
兌,亨利貞。
彖曰:兌,說也,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是以順乎天而應乎人。
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說之大,民勸矣哉。
兌以一陰居二陽之上,陰說于陽而見乎外者也。
兌,巽之反,初六之上,六四之三,柔說于外,二五不失其中,以說行剛,而剛柔皆亨,故曰兌亨。
彖曰:兌,說也。
此合兩體卦變而言兌也。
剛中則實,柔外則接物以和,說而正,則和而不流。
卦九五剛中而正,九二剛中,而又戒之以利貞者,二、三、四不正,不正則陷于邪謟,悔吝将至,故說道利正,非道求說不利也,亦何由亨哉?故曰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
此以兩體六爻言兌也。
乾,天也;上五,天位也。
坤,順也。
初六之上而說,順乎天也。
三四,人位也。
六四、九三相易而說,應乎人也。
天人殊位,順乎天者,而在于應乎人而巳。
天之說萬物,陰陽相說,降而為澤,說之非其時,則亦不能說矣。
湯武之征伐,出其民于水火之中,而民大說,是所以順天也。
知人則知天,知天則知說之道。
故曰順乎天而應乎人。
此以上六六三兩爻而言兌也。
坤為衆民也。
坎為勞。
兌決。
坎為大川。
險難也。
坤為死。
以内卦言。
兌先于坤。
說以先民也。
坤衆從之。
兌見坎伏、民忘其勞也。
以外卦言之。
巽股而涉大川之險。
坤化為兌、民忘其死也。
夫就佚辭勞,好生惡死,民之常情。
用之以說,乃忘四體之勤,決一旦之命而不顧,非說之以道,能如是乎?古之人有行之者,周公之東征是也。
故曰:說以先民,民忘其勞;說以犯難,民忘其死。
民和則氣和,氣和則天地之和應。
說之大,天地不能違,而況于民乎?故曰民勸矣哉。
此再合兩體,兼伏爻而言兌也。
在卦氣為秋分,故太玄準之以沈。
象曰: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
麗,連比也。
澤水所鐘,兩澤相麗,重說也,說之大者也。
天下之可說而無??者,無若朋友講習之為大也。
易傳曰:兩澤相麗,玄有滋益。
朋友講習,玄相益也。
兌與兌同,類為朋初,上五始終以正相助為友,兌為口為講,兩兌為習。
九五初九之君子,以朋友講其所知,習其所行,相滋相益,體麗澤之象。
初九,和兌,吉。
象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初九剛而處說,無偏系之私,能可否相濟者也,故曰和兌。
九四疾惡六三小人,然體巽不果。
不果,疑也。
初九動而上行,以濟其決,而巽毀九四相易,六亦得位而正,正則吉,故曰和兌吉。
初九遠于六三,無嫌于說。
小人九四未疑也,是以能濟其決否,則四疑矣。
晉訾佑實直而博。
範宣子朝夕顧之以問國事,不正其身,未有能決人之疑者,故曰和兌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兌吉,悔亡。
象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六三小人非道來說,九二比之以陽說陰宜,有悔且兇。
九二誠實自信于中,動則九五應之,信孚于人久矣。
雖比于小人,和而不同矣,何疑于相比哉?始雖未孚,終必相說,二動而正,正則吉而悔亡,故曰孚兌之吉,信志也。
夫石碏、石厚,父子也,叔向、叔魚,兄弟也,子産、伯有,同族也,雖比也,豈能說之?易傳曰志存誠信,豈至說小人而自失乎? 六三,來兌,兇。
象曰:來兌之兇,位不當也。
兌,巽之反。
初。
二三皆自外來,柔不當位而乘剛來說于二,說之不以道者也,故曰來兌。
三,高位也。
柔邪而說,高位兇矣,故曰來兌,兇。
楚費無忘,漢息夫躬,唐伾文乎! 九四,摘兌未甯,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慶也。
離兌為羸,具貨财也。
四動離為震,噬嗑為市之象。
巽變之,其于市也,為利三倍,摘賈之象。
摘賈度利而動,故又為摘度之象。
動承坎,坎,勞卦,勞未甯也。
摘兌未甯者,拟議所從,度利而未定者乎。
介者,陽剛介于三五之間也。
從五,正也。
從三,不正也。
陰陽失位為疾。
九四陽失位,六二陰失位。
九四以君子疾小人,六三以小人疾君子。
九四宜有憂矣而有喜。
九五陽得位為喜,四疾六三不與之交,動而正上從于五,則君臣相說而有喜矣。
夫唐、虞、文、武之際,得人為盛,而四族、三叔未嘗,不疾君子,然不害為治者,從君子而不從小人,可不慎其所從乎!易傳曰:若剛介守正,疾遠邪惡,将得君行道,福慶及物,為有喜也。
若四者得失未有定,系所從耳。
九五,孚于剝,有厲。
象曰:孚于剝,位正當也。
陰,消陽也。
六三在下,進而上則四五消,有剝床之象,故六三謂之剝。
九五正天位,有剛健中正之德當乎位,位與德非不足也,然孚于六三之小人,則九五危矣。
六三取說而巳,無獻可替否之義,小人道長,則君子之道曰消,安得不危!易傳曰:巧言令色孔壬,舜且畏之,其可忽諸! 上六,引兌。
象曰:上六引兌,未光也。
上說道之成,六正巳輔九五剛健中正之君,宜有膏澤下于民而未光,何也?以引六三之小人也。
三巽為繩,離為光,上六之說,三相引之,如舉繩然,為山一篑之虧也。
此所以未光。
欤六三,兌之小人也。
故初九剛正者,不疑于三而行也。
九二剛中,不比于三也而悔士。
九四以三為疾,九五孚于三而厲,上六引三而一未光,小人以說進而為害,其可不慮乎?坎下,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 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五假有廟,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渙,否九四之變也。
險難離散,否塞解釋,剛柔皆亨,故曰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