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經豐傳第六

關燈
翰林學士、左朝奉大夫知制诰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長林縣開國男、食邑三佰戶、賜紫金魚袋朱震集傅?離下,震上。

    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彖曰:豐,大也。

    明以動,故豐。

    王假之,尚大也。

    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豐,泰九二之四也。

    乾變離明,坤易震動,明以動則亨,亨則大,豐大也,故曰豐亨。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

    此合兩體言緻豐之道也。

    假,至也。

    乾在上之象。

    王者明以動,其道亨,乃能至于豐大。

    九二上行至四,王假之也。

    王假之者,尚大也。

    四海之廣,萬物之衆,無一物不得其所,無一夫不獲自盡,非小道之所能至,故曰王假之,尚大也。

    此以九四言乎豐之才也。

    二四失位為憂,離下有伏坎為加憂。

    離見坎伏,勿憂也。

    然明以動勿憂,其至于大也。

    進而至于五,則得位矣,故曰勿憂。

    此以九二之四言乎豐之才也。

    離日震動,日當五為中,曰動于下,升于東方,明動不巳,九四進五,何憂乎不至于中而無所不照哉。

    日之大明,萬物鹹睹,宜,照天下也。

    乾為天,五離應二,照天下也。

    太玄曰:日正于天,何為也?曰:君子乘位,為車為馬,車齡馬??,可以周天下,故利其為主也。

    宜日中則正于天,利其為主之謂也。

    故曰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

    此以九二進而至五,言乎豐之才也。

    五複降四,坎離象變,離成兌,日在西,日中則昃也。

    坎成兌,巽兌為口,月阙于巽辛,月盈則食也。

    四乾陽長于震,二坤陰生于離,陽長,盈也,息也。

    陰生則盈者虛,消者息矣。

    有天地,然後有人,有鬼神。

    鬼神往來于天地之間者也。

    豐大之時,所宜憂者,不在乎未中,而常在乎日之既中也。

    何則?日中俄且昃矣,月盈俄且食矣。

    盈者必虛,息者必消。

    天地之所不能違者,時也。

    而況天地之間,聚而為人,散而為鬼神乎?明動不巳,未有能保其大者也。

    保此道者,其唯中乎!故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此複以坎離升降明豐之戒也。

    在卦氣為六月,故太玄準之以大廓。

     象曰: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緻刑。

     雷電皆至,萬物豐大之時,豐則生訟,故君子法其威明,并用以治刑獄。

    電明照也,所以折獄。

    雷,威怒也,所以緻刑。

    折獄者,以正折其不正。

    初二三正也,而二有伏,坎為獄不明,則枉者不伸。

    緻刑者,刑其不正而巳。

    四五不正也。

    兌為刑殺不威,則小人不懼。

    噬嗑其明在上,君子在上之事也,故為明罰饬法。

    豐用明在下,君子在下之事也,故為折獄緻刑。

     初九,遇其配主,雖旬無咎,往有尚。

    象曰:雖旬無咎,過旬災也。

     泰九二之四成豐,故九四為豐之主。

    配者陰陽相匹,孟氏、鄭氏本作妃,嘉耦曰妃。

    妃,嫓也,亦匹配之意。

    初九,九四,陽也;六五,陰也。

    初與四不應,六五亦無應,四雖不應,初可因四為主而配五,陰陽相配,故九四為配主。

    遇者不期而會,四不應初,而初九主之,不期于會而會,故曰遇其配主。

    旬,均也。

    初九、九四,均也。

    然明動相資,緻豐之道,非明則動無所之,非動則明無所用,是以均而無咎。

    無咎者,初九以正相資也。

    初九遇四,往而相易以緻用,則初得尚于五,而豐之道上行矣。

    尚亦配也,與尚于中行之尚同,故曰往有尚也。

    夫初九遇九四,所以得尚于五者,以正相資而成豐。

    譬之共難,則仇怨勰力,勢使之然。

    若妄動不正,過四而有其位,明動不相為用,過旬也。

    過旬則失其配主,往而無所尚,與坎險相會,災至矣。

    豐道亡,所以災也,故曰過旬災也。

    初動有小過象,故曰過旬。

    謂之均者,六甲周行乘八節,其數四百八十而成鈞。

    鈞,勻也。

    初九,離納巳,九四震納庚。

    自巳至庚凡十日,十日周而複始,故訓勻。

     六二,豐其蔀,日中見鬥,往,得疑疾,有孚發若,吉。

    象曰:有孚發若,信以發志也。

     震巽為草,二在草中,有周匝掩蔽之意,故曰蔀。

    陸震曰:曆法凡十九年,閏分盡為一章,四章凡七十六年為一蔀,五蔀周六甲,凡三百八十年而曆象小成。

    豐蔀之名,蓋寓此意。

    離目為見,豐為日中,五兌伏艮,艮離為天文,贲之象也。

    震少陽,其策七。

    震為動,有星在上,動于中而其數七,鬥之象也。

    二有至明中正之才,以豐時遇暗弱不正之君,猶當晝而夜,至于見鬥,其昏甚矣。

    坤為冥,晦暗之象。

    五既不能下賢,二自往見,反得疑疾。

    自往者,亦取疑之道。

    巽為不果,六五陰失位,疾也。

    然二五相應之地,有孚之理,二積中正,不巳盡其誠信以感發其志,則五動而應之乃吉。

    易傳曰:苟誠意能動,雖昏蒙可開也。

    雖柔弱可輔也。

    雖不正可正也。

    古之人事庸君常主而克行其道者,巳之誠上達而君見信之笃耳。

     九三,豐其沛,日中見沬,折其右肱,無咎。

    象曰:豐其沛,不可大事也。

    折其右肱,終不可用也。

     沛,古本作旆,正弼以為幡幔,震為玄黃,兌,金斷之旆也。

    幡幔圍蔽于内,故豐其旆。

    沬,鬥後小星,微昧之光,子夏傳及字林作昧。

    三之上成艮,艮離為天文。

    星在鬥之後,随鬥而動者。

    昧也。

    三明極而剛正,處豐之昧。

    上六暗極矣。

    猶日中當明,而反見鬥後之星,其暗尤甚。

    巽為事,陽為大,伏坎為可。

    豐尚大也。

    豐其旆,往見則不明,故退而守正,以不可大事故也。

    兌為右,伏艮為肱。

    兌折之。

    折右肱也。

    上六暗極,不可用之,以有為從之,必罹其咎,故自折其右肱,示終不可用則無咎。

     九四,豐其蔀,日中見鬥,遁其夷主,吉。

    象曰:豐其蔀,位不當也;日中見鬥,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四動成坎離,光明也;不動成震巽,震巽為草,掩蔽周匝,蔀也。

    四在蔀中,處不當位,自蔽其光明,故曰豐其蔀。

    兌有伏艮,四應離初,艮離為天文,震,動也。

    其策七,有星動于上而其數七之象。

    離目為見,四處不常位,又不能變,若動而交初,則幽者明矣。

    坎為隐伏故也。

    以此處豐,猶日中之時而反見鬥,處幽暗而巳不明,故曰幽不明也。

    九四不正,其不明自取之,異于二三矣。

    夷主者,謂初也。

    九四與初九均為陽,而上下不敵,四忘其勢,下夷于初。

    四者,初之所主也,故曰夷主初正,正則吉。

    初九助四而上行,以資其明,吉行也。

    易傳曰:居大臣之位,得在下之賢,同德相輔,其助豈小也哉! 六五,來章,有慶譽,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六五屈體,來下于四,與之共天位。

    九四之明,上行之五,相錯成離,坤離為文,章者,文之成也。

    九四上行,則初應四,二應五,三應上,六爻并用,成豐大之慶。

    五屈巳下賢,四志行乎上人,自譽之。

    兌為口譽之者也。

    五得正,吉也。

     上六,豐其屋,蔀其家,窺其戶,阒其無人,三歲不觌,兇。

    象曰:豐其屋,天際翔也。

    窺其戶,阒其無人,自藏也。

     自二至上,體大壯,棟宇之象。

    上六動陰,變陽為大。

    豐其屋,言自處高大也。

    二為家,震巽為草,豐盛周匝以掩蔽之。

    蔀其家,言所居不明也。

    自處高大,所居不明,以高亢自絕于人,如飛鳥務上翔于天際,豈複能降哉?上動成離,離為飛鳥,乾為天,在外卦之際,天際也。

    豐之時,九四忘其敵,巳下資初,九三與上六正應也,其能忘乎?故三自下往,庶幾發其昏暗,知處豐之道。

    九三離目為見往窺之,坤戶阖而不應,阒寂乎其無人聲,太玄所謂外大抗,中無人也。

    三于是退而自藏于坎中。

    乾為歲,三自四曆三爻,三歲不觌也。

    豐其屋,蔀其家,自絕于人也。

    三歲不觌,人絕之也。

    上六動不正,兇也。

    不直曰兇者,有應焉,猶冀乎下交也。

    至于三歲不觌,人亦厭之,而兇至矣。

    窺,小見也。

    觌,私見也。

    自上六言之,謂之窺,陰為小也。

    自九三之上言之,謂之觌,私見也。

    私不正也。

    ?艮下,離上。

    旅小亨旅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旅貞吉也。

    旅之時義大矣哉! 旅,否之變也。

    剛當居上,柔當居下。

    六居五,失其所居而在外,旅也。

    然六居五,柔得中矣。

    得中,則其柔不過,得為旅之中道。

    易傳曰:中非一揆,旅有旅之中也。

    柔得中,則能順乎上下之剛,不為剛所掩而小者亨。

    順乎剛而柔失中,旅道窮矣。

    坤,順也。

    君子入國,問禁興之日,從新國之法,順乎剛也,故曰柔得中而順乎剛。

    此以六五言旅小亨也。

    九居三,未為失其所居也。

    然剛自五而反居于下,猶為旅也。

    居三成艮,屈其剛而止于下,自謙屈之道也。

    雖止乎下矣,然九三正止而不失其正,上麗乎離之明。

    君子之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麗乎明也。

    正然後能麗乎明,不正,人将拒我矣。

    正則吉,故曰止而麗乎明。

    此以九三言旅貞吉也。

    旅,難處也。

    旅如六五,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在我者不失巳矣,乃可以小亨。

    旅如九三,止而麗乎明,在彼者亦不失人矣,乃可以貞吉。

    是以旅一也。

    而再言之。

    易傳曰:旅困之時,非陽剛中正,有助于下,則不能緻大亨。

    如卦之才,則可以小亨,得旅貞而吉也。

    四方固男子之事,居者必有旅也,顧處之如何耳。

    夫子曆國應聘,嘗去父母之邦矣,去他國矣,欲浮于海,居九夷矣,蓋得旅之時義也。

    旅之時不一,而義者時措之宜。

    知其時而不知其宜,不可也。

    非大人孰能盡之?故曰旅之時義大矣哉。

    在卦氣為四月,故太玄準之以裝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

     山上有火,明而止,止而不處,旅也。

    君子之用刑也,雖明而止,故明而慎于用刑;雖止而不處,故亦不留獄。

    明者或不慎,慎者或留獄,失旅之象也。

    離有伏坎為獄兌,為刑殺,艮止慎也。

     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象曰:旅瑣瑣,志窮災也。

    鄭曰:瑣瑣,小也。

    艮為小,動而之四,複成艮,小之又小。

    瑣,瑣也。

    初六,小人之旅,卑柔而不中正,恃應而求于四者,?,其細巳甚,故曰旅瑣。

    瑣四巽極而燥,火性炎上,不能容初。

    艮。

    止也。

    厭止妄動,往而複止,人亦厭之,志窮也。

    坎險災也。

    志窮遇險,斯其所取災也。

    艮為手,有求取之象,楚申侯是巳。

    曰斯曰其者,初四上下皆艮手,取災之象,故指兩爻言之。

     六二,旅即次,懷其資,得童仆貞。

    象曰:得童仆貞,終無尢也。

     艮,止也。

    二得位,止而得位,即次舍也。

    離兌為蠃,貨貝資财之象。

    二巽為入,懷其資也。

    童仆,一本作僮仆,艮為少男,初卑陰賤,二在上,畜之童仆也。

    初于二,得童仆貞也。

    童仆貞,則二親信之而不疑。

    旅在下,柔而中正,即次所遇而安也。

    懷其資,得三、四、五之助也。

    又得童仆貞,貞而下承之,旅如是多助矣。

    故動而之外,終無尢之之者。

    五兌為口,尢之者也。

    初六不正而曰貞者,貞于二也,貞于主人,二巽東南,主人位也。

    歸妹九二利幽人之貞,貞于五也。

    童仆貞,然後次舍可止,資貨可有。

    夫子曰:審其所以從之之謂貞也。

     九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貞厲。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傷矣矣。

    以旅與下其義喪也。

     艮,止也。

    五得位,止而得位。

    次,舍也。

    巽木離火,焚其次也。

    九三在旅而過剛,四五之所不與,則失其所止,有焚其次之象。

    兌為毀傷也。

    旅失其所止,亦可傷也。

    初艮為童仆,九三既失其所止,以旅之故,乃巽而與下,失尊卑之宜。

    初三易位,初失其正,喪其童仆,貞也。

    所以喪者,為旅之義。

    剛柔皆失中,旅如是,寡助,危矣。

    六居三不正,危之道。

     九四,旅于處,得其資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處,未得位也。

    得其資斧,心未快也。

     二三止而得位為次舍,四巽為入而未得位,行者處而巳,入對出言之為處,九四非安處也,故曰旅于處。

    離兌為蠃,具資也。

    離為兵,巽木貫之,斧也。

    得其資以為利,得其斧以為斷。

    上得乎五,下得乎三之助矣。

    九剛明之才,而處四履謙,能下善處乎旅,故得上下之利。

    有資貨焉,有器用焉。

    雖不若六二,亦曰得其所矣。

    然未得位也。

    上不足以發五之志,下不足以緻九二之賢,雖得資斧,未免為旅人,故我心不快。

    兌為決,中為心,四進而上,道行于五而二應,則快矣。

    孟子曰:久于齊,非我志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終以譽命。

    象曰:終以譽命,上逮也。

    五在旅卦,不取君象,君不可旅也。

    離為雉,雉,文明之物。

    文明,人文也,聖人止亂而不以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