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經噬嗑傳第三

關燈
以剛往,與上合志,志動于中者也。

    茂陵中書武功爵十三級曰閑輿衛,有取于此乎?夫恃應而不知備,銳進而不知戒,鮮不及矣。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坤為牛,坤初為童牛,童牛始角時也。

    六四坤體,四之初為童牛,初剛往,四角觸之象。

    四不來初,屈而不動,童牛牿之也。

    牿,撗角之木,周官謂之楅。

    初之四則二成巽木,初複位則剛伏于木下,牿牛之象。

    六四當位止剛,不以威武,為之以漸,優而柔之,使無犯上之心,剛柔各得其正,故元吉。

    元吉者,自其始吉,吉之至善也。

    喜者陽得位,初九不動而應巳,剛者反為柔用,六四所以有喜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九二犯五,則三成坎,坎為豕,五成巽,巽為白。

    自三至上體頤豕,頤中有剛且白者,豕之牙也。

    六五得尊位柔中。

    二退而受畜。

    三坎毀兌。

    金刻制其下而剛伏。

    豮、豕之牙也。

    牡豕曰豭、攻其特而去之曰豮。

    豮豕則馴擾剛躁自止、牙不能害物矣。

    慶者、三陽受畜而為用。

    陰以陽為慶。

    六五之吉。

    有慶也。

    二應五得正。

    故吉。

    古之善畜天下者、知有血氣,皆有争心,難以力制,務絕其不善之本而巳,猶去豕牙之害而豮之也。

    順民之欲,因民之利,成民之才,率之以柔中,其效至于垂衣拱手而天下服。

    易傳曰:民有欲心,見利則動。

    苟不知教,雖刑殺日施,其能勝億兆欲利之心乎?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畜極則通,止極則動。

    震為大塗,兌為口,上乾為天,天衢也。

    何,大其聲也。

    上動,亨也。

    言何其天衢之亨如是乎?正者,道也,大塗亦道也。

    三陽上進,道大行也。

    ?震下,艮上。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彖曰:頤貞吉,養正則吉也。

    觀頤,觀其所養也。

    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鄭康成曰:頤者,口車之名。

    震動于下,艮止于上,口車動而止,因輔嚼物以養人,故曰頤。

    此合震艮兩體而成頤也。

    頤者,養也。

    養之以正則吉,養不以正則兇,故曰頤貞吉。

    此以初九之正、言頤養之道也。

    頤自臨九二變之。

    一變明夷、離為目觀也。

    自内觀外、觀其人之所養也。

    所養正、欤君子也。

    所養不正、欤小人也。

    觀其所養、是非美惡無所逃矣。

    故曰觀頤。

    此以臨二初變、明在人者養之之道當正也。

    四變頤、自離變艮,艮為手,求也。

    自外觀内,反觀巳之自養,以考正與不正。

    口實者,頤中之物也。

    四爻皆陰,陰為虛,虛則無物,故自求口實。

    無物而求正與不正,未定也。

    二四正,三五上不正,自養者正,欤君子之道也,雖貧賤不去也。

    自養者不正,欤小人之道也,雖富貴不處也。

    故曰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此以上九及頤中四爻,明在巳者養之之道當正也。

    觀人之所養,然後觀吾之自養,則所養正矣。

    養之道甚大,天地之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亦不過震動。

    艮,止也。

    乾,天也。

    坤,地也。

    震,東方,萬物發生,天地之養萬物也。

    上九尚賢,在五位之上。

    坤衆為民,聖人養賢以及萬民也。

    天地之生,其動以正,陽降陰升,萬物自遂其盛,至于盈乎天地之間,各極其分而後止,天地不勞也,動以正而已。

    養萬民者,本于養賢,賢者在上,萬民自遂其生,聖人不勞也,止于養賢而已。

    故震動艮止之象,自巳之養推之至于人之養,自人之養推之至于天地聖人,然養之道不過乎此,頤之時豈不大乎?故曰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頤之時大矣哉。

    此以頤之成卦終言頤之道也。

    易傳曰:或雲用,或雲義,或雲時,以其大者也。

    萬物之生養,以時為大,故雲時。

    以卦氣言之,十一月卦,故太玄準之以養。

    或曰:初變明夷則有離,四變成頤,非離也,何以有觀之象?曰:此可以意會,難以言傳。

    明夷之離,為小過之飛鳥,訟之坎為中孚之豚。

    小過、中孚,豈有離坎,論其所生也。

    變卦之法,一卦七變,八卦為六十四,四、五六之變,無複本體矣。

    而五行盛衰,皆以本卦言之,何哉?故曰:察性知命,原始見終。

     象曰:山下有雷,頤。

    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山下有雷,以養萬物,而動亦不可過也。

    震為決躁,艮止之,慎言語也。

    噬嗑有飲食之象,頤中無物,節飲食也。

    言語不慎則招禍,飲食不節則生疾,皆非養之道。

    易傳曰:慎言語以養德,節飲食以養體。

    事之至近而所系至大者,莫過于言語飲食。

    在身為言語于天下,則命令政教出于身者皆是。

    慎之則無失,在身為飲食于天下,則貨财資用養于人者,皆是,節之則無傷。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頤自明夷之離四變而成頤,故頤。

    初九有龜之象,伏于坤土之下,龜,蟄時也。

    龜所以靈者,蟄則咽息不動,無求于外,故能神明而壽。

    君子在下,自養以正,靈龜之類也。

    六四安位,無下賢之意,初不待求,往之四成離,離為目,觀我也。

    初震動體,下頤而動,口雖徒嚼,志巳先動,是舍爾所以為靈龜者,觀我而朵其頤也。

    爾言初九,我言六四,舍爾觀我,志巳從欲,動而不正,兇之道也。

    夫貴乎陽者,為其特立不屈于欲,故能無祿而富,無爵而貴,守道修德,淡然無營。

    今躁妄以求無恥自辱,亦不足貴也。

     六二,颠頤拂經于丘頤,征兇。

    象曰:六二征兇,行失類也。

    二比于初,不能養其下,而反資初九之賢以自養,乾為首,在下。

    颠頤也。

    六二,經也。

    颠頤則拂違其經矣。

    養之經,陽養陰,上養下,陽當在上養之,陰當在下而受養。

    故天子養天下,諸侯養一國,士庶人各以其職受養。

    五處君位,二當受養。

    幹五六五,養道不足,然二亦不可越五而上。

    征丘者,上九應二之象也。

    艮為山,山半為丘。

    王肅曰:丘,小山也,物之所聚以養人者也。

    蓋二近于初而相得,資之以養,雖曰颠頤,未為無所養,若近舍初九,遠資上九正行,亦兇何哉?五雖養道,不足以陰陽言之,巳類又在相應之地,上九應二則失其類矣。

     六三,拂頤,貞兇。

    十年勿用,無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三當受養于上九,而六三不正,動而正則上九不來,不動以待初九,則初九不應。

    既不受之于上,又無以資之于下,拂頤也,故貞兇。

    十,坤數之極,坤為年,十年勿用,言十年不可動,上下無所利養,道大悖也。

     六四,颠頤,吉。

    虎視眈眈,其欲逐逐,無咎。

    象曰:颠頤之吉,上施光也。

     頤以上養下,六四當位,下交初九,乾首在下,颠也。

    求賢自助,于剛柔為正,正則吉,故曰颠頤吉。

    虎視,謂四交初也。

    初往成艮離,艮有伏兌為虎,離為目,虎視也。

    易通卦驗:小寒,虎始交際,垂其首。

    垂其首者,下視也。

    艮坤互有坎。

    重厚而深沉。

    眈眈也。

    虎首下視眈眈然。

    下交不渎矣。

    六四其欲在于初九。

    不渎則初九逐逐而往。

    震為作足逐也。

    古文作跾。

    初往之四不正。

    宜有咎。

    然無咎者。

    以不渎故無咎。

    虎視眈眈。

    其欲逐逐。

    無咎。

    六四在上。

    施之下者光也。

    光,坎離下照之象。

    或曰:虞仲翔曰:坤為虎,又曰:艮為虎。

    馬融曰:兌為虎。

    郭璞以兌艮為虎。

    三者孰是?曰:三者異位而同象。

    坤為虎 者,坤交乾也。

    其文玄黃,天地之文。

    艮為虎者,寅位也。

    泰卦乾坤交也,在天文尾為虎,艮也。

    大雪十一月節後五日,複卦六二爻虎始交。

    兌為虎者,參伐之次。

    占家以庚辛為虎者,兌也。

    龍德所沖為虎,亦兌也。

    兌下伏艮,具此三者之象,故先儒并傳之,舉兌則三象具矣。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正者養之經,上養下,陽養陰,正也。

    六五柔得尊位,養道不足,資上九之賢以為養,拂經也。

    上九助五之養,有正之道,五寬以居之,順從于上,則得正而吉。

    艮,止也,有居之象,故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也。

    人君養天下以正,得衆以用其健,乃可涉難。

    六五拂經,其才不足,故不可涉難。

    上五相易成坎,無震足巽股之象,不可涉也。

    易傳曰:艱難之際,非剛明之主不可恃,不得已而濟險難者有之矣,其可常乎!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一陽處上,下有四陰,六五體柔無應,才不足以養天下,而天下由之以養者也,故曰由頤。

    然非養道之正也。

    權重位高。

    衆忌之則必危。

    人臣當此任。

    可不兢畏而懷危懼乎。

    故厲。

    以剛居柔位。

    厲也。

    厲則不敢安其位。

    下從王事。

    無成有終。

    上下并受其福。

    故大有慶。

    鄭康成曰。

    君以得人為慶。

    虞仲翔曰。

    陽得位。

    故大有慶。

    上之三成坎,有震足象。

    利涉大川也。

    上九佐五以養道,養天下而得民,利于涉難也。

    象不言者,大有慶則涉難在其中。

    上艮體頤,以靜止為善,故三爻皆吉。

    ?巽下,兌上。

    大過,棟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過,大者過也。

    棟桡,本末弱也。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

    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過。

    陽過陰。

    大者過越也。

    鄭康成曰。

    陽爻過也。

    卦四陽二陰。

    陽居用事之地。

    故曰大過。

    大者過也。

    此以六爻言大過也。

    巽為木為長上。

    兌者巽之反。

    長木反在上為棟。

    巽風桡萬物者也。

    而體弱。

    陽為重。

    四陽在中。

    任重也。

    長木在上而任重,本末皆弱,棟,撓也。

    天地之理,剛柔不可以相無。

    剛以柔為用,柔以剛為體。

    柔既不足,剛亦無自而托。

    譬之棟也,中雖剛強,而端柔弱,棟豈能勝其任哉?故曰棟桡,本末弱也。

    此以巽、兌兩體,言大過之時也。

    大過自遁,六二變剛,過者九二,九四,中者九二、九五。

    興衰救弊、補其偏而不起之處、非剛過不可也。

    中則無剛過之患。

    剛過而中、所謂時中也。

    過非過于理也、以過為中也。

    猶之治疾、疾勢沉痼、必攻之以瞑眩之藥。

    自其治微疾之道觀之、則謂之過。

    自藥病相對言之、則謂之中。

    巽在内者,巽乎内也;兌在外者,說乎外也。

    内巽外說而志行,抑剛之有餘,以濟柔之不足,則剛來柔往,陰得位不窮,大者不過乃亨。

    乃者,難辭也。

    君子強,小人弱,六二不往以濟之,亦何由亨?夫剛過而不反,不肖之心應之,未有不為君子害者也。

    東漢之季,清議大勝,君子小人至不相容。

    大過巳極而不知反,是以不亨。

    故曰剛過而中,巽而說行,乃亨。

    此以卦變合二體而言,濟大過之道也。

    大過之時,君子過越常分以濟弱,能達乎時中矣。

    又巽而說行,以是而往,利于有為,建大功,立大事,非大過人者,不能趨此時。

    故曰大過之時大矣哉。

    在卦氣為小雪。

    故太玄準之以失劇。

     象曰。

    澤滅木。

    大過。

    君子以獨立不懼。

    遁世無悶。

     澤養木者也。

    過而滅沒其木。

    大過也。

    初六以一柔巽于四剛之下而不變。

    巽為股立也。

    巽見震伏。

    震為恐懼。

    獨立而不懼也。

    所謂以天下非之而不顧者乎!上六處一卦之外,遁也。

    兌為說無悶也。

    遁世無悶,所謂舉世不知而不悔者乎!二者非大過人不能也。

    王輔嗣曰:非凡所及也。

     初六,借用白茅,無咎。

    象曰:借用白茅,柔在下也。

     巽為白為草,交乎乾,剛草白而剛,白茅也。

    先儒謂秋茅也,以柔借剛借也。

    大過爻畫,有足、有腹、有耳,器之象。

    坤為地,置器者苟措諸地可也。

    而借用潔白之茅,茅之為物薄而用重,過慎也。

    過慎者,慎之至也。

    大過,君子将有事焉,以任至大之事。

    過而無咎者,其唯過于慎乎?過非正也。

    初六,執柔處下,不犯乎剛,于此而過,其誰咎之?雖不當位無咎也,故曰慎斯術以往,其無所失矣。

     九二,枯楊生蕛,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

     兌為澤,巽為木,澤木,楊也。

    兌,正秋枯楊也,言陽已過也。

    二變而與初,二成艮,巽木在土,下根也。

    枯楊有根則其稚秀出。

    蕛,稚也,楊之秀也,伏震之象,故曰枯楊生蕛。

    鄭氏易作荑。

    艮為夫,陽過,老夫也。

    巽為艮妻,初陰,女妻也。

    老夫得女妻,過而相與,猶足成生育之功,無不利也。

    蓋九二剛中,用柔以濟之,則無過極之失矣。

     九三,棟桡,兇。

    象曰:棟桡之兇,不可以有輔也。

     九三巽為長木,居中任重,棟也。

    大過陽過陰弱,爻以陽濟陰為濟過之道。

    九三有上六正應,當相濟,六濟九,則陽不過,陰不窮矣。

    則上六者九三之輔助也。

    九三以大過之陽,複以剛自居而不中,過乎剛者也。

    以過甚之剛,動又不正,不正則上六不應,人所不與,安能當大過之任?如是有摧折敗桡而巳,兇之道也。

    所以緻兇者,以不可以有其輔也。

    易傳曰:三居過而用剛,巽既終而且變,豈複有用柔之義?應者,謂志相從也,三方過剛,上能系其志乎?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象曰:棟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四反巽在上,巽為長木,棟之象。

    陽處陰而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