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經噬嗑傳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艮又有成之意。
考,成也。
誠者,自成也。
以體言之謂之中,以天道言之謂之誠,以受之于天言之謂之性。
有是性則有是體,有是體則有是道,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則自成矣。
其于複也,何遠之有?厚而笃實,用力于仁者也。
荀卿曰以中自成。
易傳曰以中道自成。
上六,迷複,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複之兇,反君道也。
複之終以一卦言之,剝之上九反而為初,初九巳複,上六迷道而不複,故曰迷複兇。
上窮矣,不可動,動則降三成坎,坎,災眚也,災自外至。
眚,巳招也。
有災眚則天禍人患,無所不有,故曰兇,又曰有災眚。
三動六上,行有師,體用師也。
行師之義,以正去不正,巳迷不複而行師,人誰服之?終有大敗師。
六三,師或輿屍,兇。
坎為血,大無功也。
三下之終,故曰終有大敗。
坤四,諸侯位,國也。
五,君位,上反三成震,坎,以其國君也。
震,動以也。
坎,陷也。
用此行師,終有大敗。
妄動之禍,至于以其國君陷之于兇,故曰以其國君兇。
言迷複動則兇矣。
自古迷複妄動,不勝其欲而用兵,雖驟勝,終有大敗。
驟勝者,厚其毒而降之罰,是以禍至于亡身。
十者,坤之極數,不可動則無師象,不克征也。
十年不克征者,災也。
上窮也。
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者,眚也。
二者反君道故也。
上六反初九,初九道也。
易傳曰:居上治衆,當從天下之善。
夫從天下之善,則改過不吝,舉錯當于人心。
以此用衆則師克,以此用國則民聽。
天佑人助,何兇之有?震下,乾上。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 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無妄,天理也。
有妄,人欲也。
人本無妄,因欲有妄,去其人欲,動靜語默,無非天理,動非我也,其動也天,故曰無妄。
此合乾、震言無妄也。
無妄,大畜之反。
大畜,上九之剛,自外來為主于内。
主,言震也。
自外來為主于内,如舜禹之有天下。
天下,大物也,可妄而有乎?無非天也,故曰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
此以初九言無妄之主也。
震,動也。
乾,健也。
動而震,無妄之時,其健不息,不有其已,體天而已,故曰動而健。
此再以乾震言無妄也。
九五剛中在上,六二以柔中應之,剛柔相與,上下不過乎中,中則無妄,上下循天之理,故曰剛中而應。
此以二、五言無妄也。
初九之尊位,大夫得尊位,大亨也。
其端始于初九,剛自外來,為主于内而正,是以大亨。
剛中而應,動不以正,亦何由健,何由應乎?故曰大亨以正。
此以初九、九五言無妄也。
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者,無妄之才也。
有是才,乃可當無妄之時,緻天下于無妄。
易言剛中而應者,五卦飾也,臨也,萃也,升也,無妄也。
大亨以正者,三卦萃也、臨也,無妄也。
獨于無妄言天之命者,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也。
剛自外來可也,安能必其為主于内,動而健可也,安能使剛中而必應以正,而必至于大亨乎?非天命不能也。
天命即天理也,非人為也。
乾為天,巽為命,故曰天之命也。
比以乾、巽,言無妄也。
三、四、上三爻,匪正有眚。
匪正妄行而幹天命,其眚自取者也。
無妄之世,九五在上,受天所命,六二應之三四,上匪正而無應,欲往何之?三四以五在上,不可行,上九巳窮,三上相易成坎,險何所往哉。
兌為右,大有六五尚賢,上九易五成兌,故曰自天佑之。
無妄、大畜,三四正位兌體,有佑之象。
大畜反兌為巽,不正之爻,不利有攸往,故曰天命不佑,行矣哉。
在卦氣為寒露,故太玄準之以去。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
先王以茂對時。
育萬物。
天下雷行,而物與之者,無妄也。
雷行非時,而物不與者,妄也。
虞翻曰:震以動之,萬物出乎震,故震為萬物。
始震終艮,時也。
伏兌為澤,育也。
二應五,三應上,對也。
先王以是茂對時而育萬物。
茂,盛也。
萬物繁興,不茂不足以育物,不對則妄矣。
如春母麛母鲲夏母,伐大木之類。
初九,無妄往,吉。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初九正,無妄也;九四不正,妄也。
初九以正動上往,九四應之,往而正,正則吉。
其正行乎上,志者動于中也。
易傳曰:誠至于物,無不動者,以之修身則身正,以之治事則事得其理,以之臨人則人感而化,無所往而不得志也,故吉。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二動體而順乎中正,無妄者也,故極言無妄可往之理。
初至五有益體,耕也。
二震為稼,艮為手,二往之五,五來應二,兌見震毀,艮手兌金,铚刈之象,獲也。
二為田,田一歲曰菑,三歲曰畬。
初九震足,動田之始,菑象也。
三來之二,曆三爻而有獲,象畬也。
乾為歲故也。
夫耕者獲之始,畬者菑之成。
耕必有獲,菑必有畬,事理之同然,非私意所造,君子随時而巳,無妄也。
譬如農夫有當首事而耕者,有當終事而獲者。
其于田亦然,有當首事而菑者,有當終事而畬者。
當其時之可耕可菑,則??荼蓼,辟荒穢,不為不足。
當其時之可獲可畬,則有倉??,多田稼,不為有餘。
初,耕者也,二當不耕而獲,耕則妄矣。
初,菑者也,二當不菑而畬,菑則妄矣。
吾無決擇,順乎中正,可動而動,無所容心也。
如是則利有攸往。
有攸往者,二往五則獲畬有成矣。
昔伏羲創法以利天下,神農氏、黃帝氏相繼而出,至堯、舜氏而法成,若夏、商、周之損益,皆因其禮,無妄作也。
其視前人創法,猶巳為之。
是故前聖後聖,若出一人,彼時此時同為一事。
不然,不待時而為,則雖攬天下之美,猶為妄也。
曰未富者,盈虛之理,盈則虧之,虛則實之。
二陰虛而未盈,故不耕而獲。
若巳盈,則亦不獲矣。
莊子所謂天下既巳治矣是也。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六二中正,無妄也。
三四不正,有妄也。
故以兩爻明六二無妄之災。
坤為牛,四巽繩艮手,或系之牛。
或,疑辭,四見疑以不正,故疑之。
三震為大途、為足,行人也。
四不系之牛,人以其不正,或疑之,妄也。
三不正而躁,亦妄也。
往乘四妄而又妄,不得位,行人得牛。
牛非行人之所當得,妄動而幹之,非順乎理者也。
四來乘三,二在險中,三自取之,有妄而災,則其宜也,非災之者也。
坤土在下為邑。
邑人謂六二,六二中正順理,靜而不往,無妄何災矣。
然三動則二亦近于險,非自取也。
莊周謂魯酒薄而邯鄲圍者乎?關子明曰:無妄而災者,災也。
君子于無妄之災如之何?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故三四複位,六二卒與五應, 九四可貞,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明人情終不妄也。
九四剛而不正,剛則私欲不行,私欲不行則至于無妄,無妄則無咎。
然且有咎者,不正也。
正者,四之所固有也。
操存舍雲:非外铄也。
九既剛矣,動則正,正則無妄,故曰可貞無妄,固有之也。
緻無妄者必自剛。
夫妄始于欲,欲之為害,自一芥取諸人,充之至于為盜。
舜與跖之分,其初甚微也。
剛者能絕之,不以小害為無傷而不去,故此爻在妄為剛者,聖人與之可正也,正則剛在其中。
上九亦剛,不曰可貞者,妄之極也。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九五、六二無妄相與,而九四以妄間之,九五之疾也。
疾者,陰陽失位之象。
五動四成坎,坎為毒藥之象。
醫師聚毒攻邪,濟人于險者也。
易傳曰:治之而不治,率之而不從,化之而不革,若舜之有苗,周公之管、蔡,孔子之叔孫武叔,然而無妄之疾,非妄所緻,勿藥可也。
蓋九五至正,戒之在動。
動而求所以攻之,則不正複入于妄。
以妄治妄,其疾愈深,待之以正,則邪妄自複,故曰不可試也。
試,猶嘗試,言不可妄動,少有所試,二不能往。
五得位而二應,勿藥有喜也。
不正,則二不應,其能喜乎?喜,陽得位之象。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無妄之時,妄者三爻,六三、九四、上九是也。
九四可貞。
六三,下體之極,上九上體之極,上九,妄之尢極者也。
上行之三成離,離有伏坎,坎為眚。
三行之上成兌,兌為毀折,行有眚也。
上九、六三之妄行即得正,然且有眚者,妄極而窮,窮之災雖行,其能免乎?爻言眚,象言災,處妄之極,不有人禍,必有天殃,故夫子極天人以告之。
?乾下,艮上。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
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剛健,乾也。
笃實,艮也。
大畜者,大壯九四變也。
一變為需,再變為大畜。
需有坎離相合,發為輝光,進而上行成艮。
玄有兌震,兌西震東,日所出入,日新其德也。
剛健則不息,笃實則悠久,兩者合一,畜而為德,動而有光,其光揮散,又日新無窮,進而不巳,自畜其德者也,故曰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
此合乾艮兩體,而又推大壯之變以言大畜也。
剛賢者也。
大壯再變九四之剛,進居君位之上,賢者置之上位,六五以柔下之,尚賢也。
三陽自内而往,難畜者也。
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自畜其德矣。
又尊賢忘勢,剛上而尚賢。
具此五者,然後能止畜其健,大正也。
大正乃為天下國家之利。
君子當在上,小人當在下,正也。
初九、九三當位,二五相易而正,大者,正也。
所以大畜者,以其利于大者正,故曰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此以上九在上,六五、九二相易,以言大畜之利正也。
剛上而尚賢,尊之也。
尊之而不與之共天位,治天職,食天祿,賢者不可得而畜也。
三至上,體頤,養賢也。
二在内為家,兌口為食。
六五尊德樂道,下交九二,九二受畜而往應之,不家食也。
王公之尊賢而又養之賢者如是而食,則吉正也。
非獨一身之吉,天下之吉。
不然,分國與之,視猶辎铢也,故曰不家食,吉,養賢也。
此以二、三、四、五言。
大畜,賢者止而受養也。
上能止健,賢者止而食,乃能得盡其心,與之犯難而不辭。
兌為澤,決之為大川。
震變兌成坎艮,震足,艮指而越坎,涉大川也。
乾為天,五天位,巽為命,天命有德者為萬民也。
六五下應乾九二之五,大畜止健,賢者不家食,應乎天而行,何險難之不濟哉。
故曰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此再以二五言大畜,養賢之功、在卦氣為白露。
故太玄準之以積象曰:天在山中,大畜。
君子以多識前言。
往行以畜其德。
天在山中、以人所見為象、猶言水中觀天也。
聖人論天地日月、皆以人所見言之。
天大無外而在山中、其所畜大矣。
内卦兌口。
前言也。
外卦震為行,往行也。
二陰四陽,陽為多。
大畜自大壯來,一變需、離為目,識前言也;再變大畜,識往行也。
德者剛健多識前言往行,故能考迹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而畜其德矣。
夫以方寸之地,觀萬世之變,塗之人而上配堯禹,非多識之,其能畜乎? 初九,有厲,利巳。
象曰:有厲利巳,不犯災也。
巳,先儒讀作巳矣之巳,王弼讀作巳,今從先讀。
三陽務進。
初九剛健之始,六四柔得位,當止畜之地,不度而進,處位不當,危厲之道也。
不如巳而受畜則利。
夫不受畜而往,危實自取,不曰眚而曰災者,初九正也。
大畜之時,宜止而往,雖正亦厲,故曰災。
子夏傳曰:居而待命則利,往而違上則厲。
初往四成離,離有伏坎,故曰犯災,不直曰災也。
九二,輿說輻。
象曰:輿說輻,中無尤也。
輻當作輹,王弼注作輹。
坤為輿,自三以上為震,震為木,輿下橫木輹也。
二不動,兌毀折之,輿說輹也。
不動未正,宜有尤。
兌為口。
尤之者也。
然遇畜而止,說輹不進。
知以不動為中,是以無尤。
故曰中無尤也。
初剛正也。
二剛中也。
四五柔也。
柔能畜剛,剛知其不可犯而安之時也。
夫氣雄九軍者,或屈于賓贊之儀。
才蓋一世者,或聽于委裘之命。
故曰大畜時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
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乾為馬,九三得位為良馬,震為作足,三陽并進,良馬逐也。
九三剛健,當位得時,上九畜極,變而應之,利以馳逐。
然馳逐不巳,必自奔蹶之患,不可恃應而不備,故戒之以利艱貞。
九三,正也。
動則失正,艱難守正,則利曰閑輿衛可也。
古文作粵。
粵,于也,發語之辭。
兌,口象。
艮,止也。
坤為輿,四正閑輿也。
三乾為人,震為足,為大途。
人傍輿而行,閑輿而衛之象。
閑輿衛,以其利艱貞也。
九三如此,猶謹銜策,清道路,節良馬之步而徐驅焉,其進利矣,故利有攸往。
上九,陽也,變而應三,三
考,成也。
誠者,自成也。
以體言之謂之中,以天道言之謂之誠,以受之于天言之謂之性。
有是性則有是體,有是體則有是道,萬物皆備于我,反身而誠,則自成矣。
其于複也,何遠之有?厚而笃實,用力于仁者也。
荀卿曰以中自成。
易傳曰以中道自成。
上六,迷複,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複之兇,反君道也。
複之終以一卦言之,剝之上九反而為初,初九巳複,上六迷道而不複,故曰迷複兇。
上窮矣,不可動,動則降三成坎,坎,災眚也,災自外至。
眚,巳招也。
有災眚則天禍人患,無所不有,故曰兇,又曰有災眚。
三動六上,行有師,體用師也。
行師之義,以正去不正,巳迷不複而行師,人誰服之?終有大敗師。
六三,師或輿屍,兇。
坎為血,大無功也。
三下之終,故曰終有大敗。
坤四,諸侯位,國也。
五,君位,上反三成震,坎,以其國君也。
震,動以也。
坎,陷也。
用此行師,終有大敗。
妄動之禍,至于以其國君陷之于兇,故曰以其國君兇。
言迷複動則兇矣。
自古迷複妄動,不勝其欲而用兵,雖驟勝,終有大敗。
驟勝者,厚其毒而降之罰,是以禍至于亡身。
十者,坤之極數,不可動則無師象,不克征也。
十年不克征者,災也。
上窮也。
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兇者,眚也。
二者反君道故也。
上六反初九,初九道也。
易傳曰:居上治衆,當從天下之善。
夫從天下之善,則改過不吝,舉錯當于人心。
以此用衆則師克,以此用國則民聽。
天佑人助,何兇之有?震下,乾上。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 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無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無妄,天理也。
有妄,人欲也。
人本無妄,因欲有妄,去其人欲,動靜語默,無非天理,動非我也,其動也天,故曰無妄。
此合乾、震言無妄也。
無妄,大畜之反。
大畜,上九之剛,自外來為主于内。
主,言震也。
自外來為主于内,如舜禹之有天下。
天下,大物也,可妄而有乎?無非天也,故曰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
此以初九言無妄之主也。
震,動也。
乾,健也。
動而震,無妄之時,其健不息,不有其已,體天而已,故曰動而健。
此再以乾震言無妄也。
九五剛中在上,六二以柔中應之,剛柔相與,上下不過乎中,中則無妄,上下循天之理,故曰剛中而應。
此以二、五言無妄也。
初九之尊位,大夫得尊位,大亨也。
其端始于初九,剛自外來,為主于内而正,是以大亨。
剛中而應,動不以正,亦何由健,何由應乎?故曰大亨以正。
此以初九、九五言無妄也。
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者,無妄之才也。
有是才,乃可當無妄之時,緻天下于無妄。
易言剛中而應者,五卦飾也,臨也,萃也,升也,無妄也。
大亨以正者,三卦萃也、臨也,無妄也。
獨于無妄言天之命者,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也。
剛自外來可也,安能必其為主于内,動而健可也,安能使剛中而必應以正,而必至于大亨乎?非天命不能也。
天命即天理也,非人為也。
乾為天,巽為命,故曰天之命也。
比以乾、巽,言無妄也。
三、四、上三爻,匪正有眚。
匪正妄行而幹天命,其眚自取者也。
無妄之世,九五在上,受天所命,六二應之三四,上匪正而無應,欲往何之?三四以五在上,不可行,上九巳窮,三上相易成坎,險何所往哉。
兌為右,大有六五尚賢,上九易五成兌,故曰自天佑之。
無妄、大畜,三四正位兌體,有佑之象。
大畜反兌為巽,不正之爻,不利有攸往,故曰天命不佑,行矣哉。
在卦氣為寒露,故太玄準之以去。
象曰:天下雷行,物與無妄。
先王以茂對時。
育萬物。
天下雷行,而物與之者,無妄也。
雷行非時,而物不與者,妄也。
虞翻曰:震以動之,萬物出乎震,故震為萬物。
始震終艮,時也。
伏兌為澤,育也。
二應五,三應上,對也。
先王以是茂對時而育萬物。
茂,盛也。
萬物繁興,不茂不足以育物,不對則妄矣。
如春母麛母鲲夏母,伐大木之類。
初九,無妄往,吉。
象曰:無妄之往,得志也。
初九正,無妄也;九四不正,妄也。
初九以正動上往,九四應之,往而正,正則吉。
其正行乎上,志者動于中也。
易傳曰:誠至于物,無不動者,以之修身則身正,以之治事則事得其理,以之臨人則人感而化,無所往而不得志也,故吉。
六二,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獲,未富也。
二動體而順乎中正,無妄者也,故極言無妄可往之理。
初至五有益體,耕也。
二震為稼,艮為手,二往之五,五來應二,兌見震毀,艮手兌金,铚刈之象,獲也。
二為田,田一歲曰菑,三歲曰畬。
初九震足,動田之始,菑象也。
三來之二,曆三爻而有獲,象畬也。
乾為歲故也。
夫耕者獲之始,畬者菑之成。
耕必有獲,菑必有畬,事理之同然,非私意所造,君子随時而巳,無妄也。
譬如農夫有當首事而耕者,有當終事而獲者。
其于田亦然,有當首事而菑者,有當終事而畬者。
當其時之可耕可菑,則??荼蓼,辟荒穢,不為不足。
當其時之可獲可畬,則有倉??,多田稼,不為有餘。
初,耕者也,二當不耕而獲,耕則妄矣。
初,菑者也,二當不菑而畬,菑則妄矣。
吾無決擇,順乎中正,可動而動,無所容心也。
如是則利有攸往。
有攸往者,二往五則獲畬有成矣。
昔伏羲創法以利天下,神農氏、黃帝氏相繼而出,至堯、舜氏而法成,若夏、商、周之損益,皆因其禮,無妄作也。
其視前人創法,猶巳為之。
是故前聖後聖,若出一人,彼時此時同為一事。
不然,不待時而為,則雖攬天下之美,猶為妄也。
曰未富者,盈虛之理,盈則虧之,虛則實之。
二陰虛而未盈,故不耕而獲。
若巳盈,則亦不獲矣。
莊子所謂天下既巳治矣是也。
六三,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災也。
六二中正,無妄也。
三四不正,有妄也。
故以兩爻明六二無妄之災。
坤為牛,四巽繩艮手,或系之牛。
或,疑辭,四見疑以不正,故疑之。
三震為大途、為足,行人也。
四不系之牛,人以其不正,或疑之,妄也。
三不正而躁,亦妄也。
往乘四妄而又妄,不得位,行人得牛。
牛非行人之所當得,妄動而幹之,非順乎理者也。
四來乘三,二在險中,三自取之,有妄而災,則其宜也,非災之者也。
坤土在下為邑。
邑人謂六二,六二中正順理,靜而不往,無妄何災矣。
然三動則二亦近于險,非自取也。
莊周謂魯酒薄而邯鄲圍者乎?關子明曰:無妄而災者,災也。
君子于無妄之災如之何?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故三四複位,六二卒與五應, 九四可貞,無咎。
象曰:可貞無咎,固有之也。
明人情終不妄也。
九四剛而不正,剛則私欲不行,私欲不行則至于無妄,無妄則無咎。
然且有咎者,不正也。
正者,四之所固有也。
操存舍雲:非外铄也。
九既剛矣,動則正,正則無妄,故曰可貞無妄,固有之也。
緻無妄者必自剛。
夫妄始于欲,欲之為害,自一芥取諸人,充之至于為盜。
舜與跖之分,其初甚微也。
剛者能絕之,不以小害為無傷而不去,故此爻在妄為剛者,聖人與之可正也,正則剛在其中。
上九亦剛,不曰可貞者,妄之極也。
九五,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象曰:無妄之藥,不可試也。
九五、六二無妄相與,而九四以妄間之,九五之疾也。
疾者,陰陽失位之象。
五動四成坎,坎為毒藥之象。
醫師聚毒攻邪,濟人于險者也。
易傳曰:治之而不治,率之而不從,化之而不革,若舜之有苗,周公之管、蔡,孔子之叔孫武叔,然而無妄之疾,非妄所緻,勿藥可也。
蓋九五至正,戒之在動。
動而求所以攻之,則不正複入于妄。
以妄治妄,其疾愈深,待之以正,則邪妄自複,故曰不可試也。
試,猶嘗試,言不可妄動,少有所試,二不能往。
五得位而二應,勿藥有喜也。
不正,則二不應,其能喜乎?喜,陽得位之象。
上九,無妄行有眚,無攸利。
象曰:無妄之行,窮之災也。
無妄之時,妄者三爻,六三、九四、上九是也。
九四可貞。
六三,下體之極,上九上體之極,上九,妄之尢極者也。
上行之三成離,離有伏坎,坎為眚。
三行之上成兌,兌為毀折,行有眚也。
上九、六三之妄行即得正,然且有眚者,妄極而窮,窮之災雖行,其能免乎?爻言眚,象言災,處妄之極,不有人禍,必有天殃,故夫子極天人以告之。
?乾下,艮上。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
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剛健,乾也。
笃實,艮也。
大畜者,大壯九四變也。
一變為需,再變為大畜。
需有坎離相合,發為輝光,進而上行成艮。
玄有兌震,兌西震東,日所出入,日新其德也。
剛健則不息,笃實則悠久,兩者合一,畜而為德,動而有光,其光揮散,又日新無窮,進而不巳,自畜其德者也,故曰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
此合乾艮兩體,而又推大壯之變以言大畜也。
剛賢者也。
大壯再變九四之剛,進居君位之上,賢者置之上位,六五以柔下之,尚賢也。
三陽自内而往,難畜者也。
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自畜其德矣。
又尊賢忘勢,剛上而尚賢。
具此五者,然後能止畜其健,大正也。
大正乃為天下國家之利。
君子當在上,小人當在下,正也。
初九、九三當位,二五相易而正,大者,正也。
所以大畜者,以其利于大者正,故曰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此以上九在上,六五、九二相易,以言大畜之利正也。
剛上而尚賢,尊之也。
尊之而不與之共天位,治天職,食天祿,賢者不可得而畜也。
三至上,體頤,養賢也。
二在内為家,兌口為食。
六五尊德樂道,下交九二,九二受畜而往應之,不家食也。
王公之尊賢而又養之賢者如是而食,則吉正也。
非獨一身之吉,天下之吉。
不然,分國與之,視猶辎铢也,故曰不家食,吉,養賢也。
此以二、三、四、五言。
大畜,賢者止而受養也。
上能止健,賢者止而食,乃能得盡其心,與之犯難而不辭。
兌為澤,決之為大川。
震變兌成坎艮,震足,艮指而越坎,涉大川也。
乾為天,五天位,巽為命,天命有德者為萬民也。
六五下應乾九二之五,大畜止健,賢者不家食,應乎天而行,何險難之不濟哉。
故曰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此再以二五言大畜,養賢之功、在卦氣為白露。
故太玄準之以積象曰:天在山中,大畜。
君子以多識前言。
往行以畜其德。
天在山中、以人所見為象、猶言水中觀天也。
聖人論天地日月、皆以人所見言之。
天大無外而在山中、其所畜大矣。
内卦兌口。
前言也。
外卦震為行,往行也。
二陰四陽,陽為多。
大畜自大壯來,一變需、離為目,識前言也;再變大畜,識往行也。
德者剛健多識前言往行,故能考迹以觀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而畜其德矣。
夫以方寸之地,觀萬世之變,塗之人而上配堯禹,非多識之,其能畜乎? 初九,有厲,利巳。
象曰:有厲利巳,不犯災也。
巳,先儒讀作巳矣之巳,王弼讀作巳,今從先讀。
三陽務進。
初九剛健之始,六四柔得位,當止畜之地,不度而進,處位不當,危厲之道也。
不如巳而受畜則利。
夫不受畜而往,危實自取,不曰眚而曰災者,初九正也。
大畜之時,宜止而往,雖正亦厲,故曰災。
子夏傳曰:居而待命則利,往而違上則厲。
初往四成離,離有伏坎,故曰犯災,不直曰災也。
九二,輿說輻。
象曰:輿說輻,中無尤也。
輻當作輹,王弼注作輹。
坤為輿,自三以上為震,震為木,輿下橫木輹也。
二不動,兌毀折之,輿說輹也。
不動未正,宜有尤。
兌為口。
尤之者也。
然遇畜而止,說輹不進。
知以不動為中,是以無尤。
故曰中無尤也。
初剛正也。
二剛中也。
四五柔也。
柔能畜剛,剛知其不可犯而安之時也。
夫氣雄九軍者,或屈于賓贊之儀。
才蓋一世者,或聽于委裘之命。
故曰大畜時也。
九三,良馬逐,利艱貞。
曰:閑輿衛,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乾為馬,九三得位為良馬,震為作足,三陽并進,良馬逐也。
九三剛健,當位得時,上九畜極,變而應之,利以馳逐。
然馳逐不巳,必自奔蹶之患,不可恃應而不備,故戒之以利艱貞。
九三,正也。
動則失正,艱難守正,則利曰閑輿衛可也。
古文作粵。
粵,于也,發語之辭。
兌,口象。
艮,止也。
坤為輿,四正閑輿也。
三乾為人,震為足,為大途。
人傍輿而行,閑輿而衛之象。
閑輿衛,以其利艱貞也。
九三如此,猶謹銜策,清道路,節良馬之步而徐驅焉,其進利矣,故利有攸往。
上九,陽也,變而應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