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3 《内經》中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關燈


    這種既強調人體正氣的抵抗作用,又不排除外界緻病因子的條件學說,有力地批判了唯心論者“死生有命”“鬼神緻病”的迷信思想,也駁斥了片面強調外因的形而上學觀。

    隻有運用唯物辯證法思想,才能更好地掌握正氣與邪氣的辯證關系,外因和内因的辯證關系,正确地認識和有效地防治疾病。

     第四節 《内經》的治療觀 在古代社會,由于對疾病的認識不同,也就形成了根本對立的治療路線,即“信巫”和“信醫”。

    唯心論者用祈禱、祭祀、占蔔、祝由等方式來求天意的寬恕,到頭來,隻落得“獲罪于天,無所禱也”的自我解嘲,在疾病面前無能為力。

    《内經》在病因學中既不承認有鬼神,在治療學中就必然要反對巫祝。

     《素問·移精變氣論》中雲:“内至五髒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意思是說,祝由所治愈的隻是些不需要治的小病,如果真是大病,祝由是不可能治好的。

    《靈樞·賊風》中記載:“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

    ”這一針見血地戳穿了祝由治病的騙術所在,不過是巫者預先掌握了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相應的治療,“祝由”隻是個幌子。

    所以戰國時扁鵲批評那些信巫不信醫的病人是無藥可治者。

     《内經》既反對巫祝,就隻能與疾病進行鬥争,積極地進行治療,戰而勝之。

    《靈樞·九針十二原》中雲:“五髒之有疾也,譬猶刺也,猶污也,猶結也,猶閉也。

    刺雖久,猶可拔也;污雖久,猶可雪也;結雖久,猶可解也;閉雖久,猶可決也。

    或言久疾之不可取者,非其說也。

    夫善用針者,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

    疾雖久,猶可畢也。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這段話的精神是,對于疾病總是可以逐漸認識和征服的,也許目前确有許多疾病還沒有被認識,也沒有較好的治療方法,這隻是“未得其術”,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終歸有“得其術”的一天。

    這是多麼積極的辯證法思想,充分體現出我們的先人對待疾病的唯物主義态度。

    在今天,對某些病無所作為時,竟提出了“不治之症”的論點,這是違反唯物辯證法精神的。

     究竟用什麼方法來征服疾病?《内經》早在二千多年前便總結出治療疾病的幾個法則。

    首先是“治未病”。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

    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所謂“不治已病”就是不要等到已經病了才開始治療,這種無病先防的思想是積極的,也是很現實的。

    “治未病”還包括“既病防變”的思想,已經病了就要争取早期治療,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雲:“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髒。

    治五髒者,半死半生也。

    ”這就是說,如果不從全局來看問題,不具有杜漸防微的思想,對疾病不作出及時的處理,病變就會逐步深入,由表及裡,由輕而重,由簡單變得複雜。

    因此,在防治疾病過程中,必須掌握疾病發生、發展的規律及其傳變途徑,做到早期診斷、有效治療。

    “已病”與“未病”是一對矛盾,因此在治療時既要解決好“已病”,也要解決已病、未病之間的矛盾關系。

     其次是“明标本”。

    标、本是相對的概念,随具體疾病和具體病人而各有不同。

    以病因與病變而論,引起疾病發生的病因是“本”,各種臨床病變表現為“标”;以正、邪關系而論,正氣是“本”,邪氣是“标”;以原發、繼發病位而論,原發病位是“本”,繼發病位為“标”;以症狀本身而論,原發症狀是“本”,繼發症狀為“标”;以疾病的新舊而論,舊病是“本”,新病為“标”。

    于此可見,一切錯綜複雜的病變,都可以分析其為“标”為“本”,“标”是次要的,“本”是主要的。

    明确了标、本的問題,也就分清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疾病的發展和變化,特别是較複雜的疾病,往往存在着多種矛盾,其中必然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本”,次要矛盾是“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治病必求于本”,就是說治病要抓主要矛盾。

    所以《素問·标本病傳論》、《靈樞·病本》都一再闡明這個道理。

    如《素問·标本病傳論》中雲:“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标,先病而後洩者治其本,先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調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标,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氣有同氣,小大不利治其标,小大利治其本。

    ”這就是說,十之八九的病均當治本,惟中滿、大小便不利二者可以治标,因此兩症為危急之候,雖屬标病,亦當先治,即所謂“急則治其标”也。

    若病非危急,仍得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