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3 《内經》中的唯物辯證法思想

關燈
精者,身之本也。

    ”中醫學經過長期醫療實踐,認識到“精”可分為先天、後天兩類。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是構成機體的原始物質,《靈樞·經脈》所說的“精”就是先天之精;後天之精來源于飲食水谷的化生,通過血液的運行,以營養五髒六腑;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相互依賴、相互為用,後天之精不斷地轉化為髒腑之精,而髒腑之精又不斷地補充了先天之精。

    《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雲:“腎者主水,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髒盛乃能瀉。

    ”先天之精藏于腎,持續地得到後天之精的充養,從而成為機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中醫學還認為,“氣”也是構成機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之一,“氣”的存在是通過髒腑組織的機能活動反映出來的,所以又可以把“氣”概括為機體髒腑組織各種不同的機能活動。

    如《靈樞·決氣》中說:“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在這一認識的基礎上,又根據“氣”在人體分布的部位及其不同的作用,而分别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等。

     中醫學對“血”的生化來源、生理循環、功能作用等,都有比較精準的認識。

    如《靈樞·決氣》中雲:“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靈樞·本髒》中雲:“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

    ”這些論述認為,“血”由中焦水谷精微經過生理變化而成,“血”所含的豐富營養,通過“氣”的推動而循行于經脈,供給全身各器官組織所需。

    這一認識在世界醫學史上是居于前列的。

     尤其可貴的是,《内經》對人之形體與精神的關系有深刻的認識,認為“形體”是第一性的、本原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派生的。

    《靈樞·平人絕谷》中雲:“神者,水谷之精氣也。

    ”《素問·六節藏象論》中雲:“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也就是說,“神”是由精氣所産生的。

     關于精神活動的器官,我國民族的傳統習慣稱之為“心”,但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中,也逐漸考慮到精神活動與“腦”的關系。

    《素問·脈要精微論》中雲:“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将奪矣。

    ”當然亦無可諱言,其認識還是較膚淺的。

    汪昂在《本草備要·木部·辛夷》中雲:“吾鄉金正希先生嘗語餘曰: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凡人外見一物,必有一形影留于腦中。

    昂按:今人每記憶往事,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此即凝神于腦之意也。

    ”這比《素問》的認識要進步多了。

     中醫學認為,人體中的各個器官組織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分工、有合作,彼此關聯為一個整體。

    《素問·五髒生成》中雲:“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

    肺之合皮也,其榮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榮唇也,其主肝也。

    腎之合骨也,其榮發(髪)也,其主脾也。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記載:“肝生筋……在竅為目”;“心生血……在竅為舌”;“脾生肉……在竅為口”;“肺生皮毛……在竅為鼻”;“腎生骨髓……在竅為耳”。

    《靈樞·本髒》中雲:“肺合大腸,大腸者,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

    ”這一以五髒為中心,把有關各部有機地聯系起來的整體觀,一直是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本指導思想,這一理論在幾千年的醫療實踐中都行之有效,成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中醫學的生理觀之所以具有辯證唯物論的元素,是和它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分不開的,其中也包括對屍體解剖觀察的實踐。

    《靈樞·經水》中雲:“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可見當時對人體和屍體的觀察是相當仔細的,這足以說明中醫學理論是唯物主義思想體系的産物,中醫學以實踐為依據是其科學性所在。

     第三節 《内經》的疾病觀 鬼神緻病、死生有命的唯心論充斥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但《内經》的疾病觀首先是反對鬼神迷信的。

    如《靈樞·賊風》中雲:“其毋所遇邪氣,又毋怵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内亂,兩氣相搏。

    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而不聞,故似鬼神。

    ” 盡管往往緻病的因子是很微細的,不容易被人的五官覺察到,但既然發生了病變,就必定有發病的原因存在,這個原因肯定不是鬼神,故《素問·寶命全形論》明确提出“道無鬼神”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