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 《内經》學習答疑
關燈
小
中
大
,是一種極其危重的信号。
“真”是指髒之真精,有胃氣時髒之真精是内藏不露的,所以真髒脈與無胃氣之脈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别的。
古人總結出“真髒脈”有七種,稱作“怪脈”,而“無胃氣”是其共性特點。
4.臨床上有沒有肝陽虛證? 從臨床實踐來看,是有“肝陽虛證”的。
有種觀點認為“肝無虛證”,這個說法是不全面的。
“肝陽虛”是指肝的升發之氣不足,而出現的“肝寒證”,這在臨床是常見的。
如疝病,多為肝陽虛而寒氣重,肝之生發之氣虛了,陰寒随之而重,陽虛才陰盛嘛,因此“疝病”多稱為“寒疝”。
再如慢性肝炎,其屬肝寒者在臨床也多見。
對這種患者多用“桂枝湯”來治療肝區疼痛,幾付“桂枝湯”就能使脅痛消失,吃其他任何控制肝區疼痛的方子都不靈,這是為什麼?就是肝的升發之氣不夠了,肝氣不足,這屬肝的虛寒證,是肝的陽氣不足。
《金匮要略·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中說:“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所以說肝有虛證,陰虛、陽虛都有,肝之虛寒證為臨床常見。
5.臨床上腎有沒有實證? “腎無實證”這個話導源于“錢乙”,因為錢乙是小兒科的大夫,他很重視保護小兒的先天之氣,先天之氣就是“腎氣”,最常用的方子是“六味地黃丸”,因此他認為“腎無實證”。
“實證”的概念我們已經都清楚了,邪氣有餘即為“實”,難道腎就沒有“邪氣”問題嗎?實際上,“腎實證”在臨床也是常見的,如腹水、水腫病中,就有腎實問題,且有熱、有寒,都屬實邪。
腎實證中以“腎寒”多見,如水濕邪盛者。
腎是水火之髒,因此熱邪盛者也不少見。
據此,錢乙的話是局限于新生兒疾病的範疇而談的。
6.脾、腎均稱為“至陰”,兩者有什麼分别?有什麼聯系?“至”字何意? “至”是“往複”的意思,如冬至、夏至。
“冬至”到了,陽氣開始回複,“夏至”到了,陰氣開始回複,這個“至”是“往複”的意思。
“脾”之所以稱為“至陰”,是因為脾主“運”,起到了“中樞”的作用。
運氣學說中講,“天”之氣要下降,中焦脾胃之氣也要先降,“地”之氣要上升,中焦脾胃之氣也要先升,這就是中焦脾胃之氣主“運”的含義,這個“運”是往複不斷的,所以稱脾為“至”。
“脾”雖屬陰髒,但其以氣為主,沒有“氣”怎樣“運”呢?怎樣把津液行于三陰三陽呢?脾是太陰之髒,但是它有土氣,這個“氣”能夠往複健運于周身、于五髒六腑,這是“脾主至陰”的意思。
不能把“至”理解為“極”,不能理解為“極緻”之陰髒,“脾”不是純陰無陽的器官,沒有“陽氣”怎樣執行運輸的任務呢?在臨床上,脾氣虛、脾陽虛是很常見的,“健脾”就是扶陽、扶脾氣嘛,絕不是在補陰。
“至”既是“往複”的意思,腎為“至陰”就可以理解了。
“腎”屬水,是少陰,但是它有陽、有火,是水火之髒,所以有稱腎為“水火之宅”。
腎水之所以能變化為“精”,全是腎陽的作用。
中醫學還認為,人體之衛氣出于下焦,就是指“腎”而言,為腎中之陽所化生,與太陽膀胱之水通過下焦腎中之陽的蒸發密切相關,這裡也有個陰極陽升之往複的意思。
不能把“腎”理解為極陰之髒,有陰無陽之器,這不符合臨床的實際,隻有用“往複”之功能來理解“至陰”,才具有臨床意義,也符合臨床實際。
總之,脾屬陰,但以“氣”為用;腎屬陰,但以“火”為主;兩者都是陰中有陽之髒,而陰陽俱有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之往複變化無窮的規律。
所以作為先後天的兩者,均有“至陰”之稱,這是具有臨床意義的。
“真”是指髒之真精,有胃氣時髒之真精是内藏不露的,所以真髒脈與無胃氣之脈本質上是沒有什麼區别的。
古人總結出“真髒脈”有七種,稱作“怪脈”,而“無胃氣”是其共性特點。
4.臨床上有沒有肝陽虛證? 從臨床實踐來看,是有“肝陽虛證”的。
有種觀點認為“肝無虛證”,這個說法是不全面的。
“肝陽虛”是指肝的升發之氣不足,而出現的“肝寒證”,這在臨床是常見的。
如疝病,多為肝陽虛而寒氣重,肝之生發之氣虛了,陰寒随之而重,陽虛才陰盛嘛,因此“疝病”多稱為“寒疝”。
再如慢性肝炎,其屬肝寒者在臨床也多見。
對這種患者多用“桂枝湯”來治療肝區疼痛,幾付“桂枝湯”就能使脅痛消失,吃其他任何控制肝區疼痛的方子都不靈,這是為什麼?就是肝的升發之氣不夠了,肝氣不足,這屬肝的虛寒證,是肝的陽氣不足。
《金匮要略·髒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中說:“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所以說肝有虛證,陰虛、陽虛都有,肝之虛寒證為臨床常見。
5.臨床上腎有沒有實證? “腎無實證”這個話導源于“錢乙”,因為錢乙是小兒科的大夫,他很重視保護小兒的先天之氣,先天之氣就是“腎氣”,最常用的方子是“六味地黃丸”,因此他認為“腎無實證”。
“實證”的概念我們已經都清楚了,邪氣有餘即為“實”,難道腎就沒有“邪氣”問題嗎?實際上,“腎實證”在臨床也是常見的,如腹水、水腫病中,就有腎實問題,且有熱、有寒,都屬實邪。
腎實證中以“腎寒”多見,如水濕邪盛者。
腎是水火之髒,因此熱邪盛者也不少見。
據此,錢乙的話是局限于新生兒疾病的範疇而談的。
6.脾、腎均稱為“至陰”,兩者有什麼分别?有什麼聯系?“至”字何意? “至”是“往複”的意思,如冬至、夏至。
“冬至”到了,陽氣開始回複,“夏至”到了,陰氣開始回複,這個“至”是“往複”的意思。
“脾”之所以稱為“至陰”,是因為脾主“運”,起到了“中樞”的作用。
運氣學說中講,“天”之氣要下降,中焦脾胃之氣也要先降,“地”之氣要上升,中焦脾胃之氣也要先升,這就是中焦脾胃之氣主“運”的含義,這個“運”是往複不斷的,所以稱脾為“至”。
“脾”雖屬陰髒,但其以氣為主,沒有“氣”怎樣“運”呢?怎樣把津液行于三陰三陽呢?脾是太陰之髒,但是它有土氣,這個“氣”能夠往複健運于周身、于五髒六腑,這是“脾主至陰”的意思。
不能把“至”理解為“極”,不能理解為“極緻”之陰髒,“脾”不是純陰無陽的器官,沒有“陽氣”怎樣執行運輸的任務呢?在臨床上,脾氣虛、脾陽虛是很常見的,“健脾”就是扶陽、扶脾氣嘛,絕不是在補陰。
“至”既是“往複”的意思,腎為“至陰”就可以理解了。
“腎”屬水,是少陰,但是它有陽、有火,是水火之髒,所以有稱腎為“水火之宅”。
腎水之所以能變化為“精”,全是腎陽的作用。
中醫學還認為,人體之衛氣出于下焦,就是指“腎”而言,為腎中之陽所化生,與太陽膀胱之水通過下焦腎中之陽的蒸發密切相關,這裡也有個陰極陽升之往複的意思。
不能把“腎”理解為極陰之髒,有陰無陽之器,這不符合臨床的實際,隻有用“往複”之功能來理解“至陰”,才具有臨床意義,也符合臨床實際。
總之,脾屬陰,但以“氣”為用;腎屬陰,但以“火”為主;兩者都是陰中有陽之髒,而陰陽俱有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之往複變化無窮的規律。
所以作為先後天的兩者,均有“至陰”之稱,這是具有臨床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