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露論第七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曰:正月朔日,太一居天留之宮,其日西北風,不雨,人多死矣。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
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
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将國有殃,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
正月朔,天利溫不風,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籴貴,民多病。
此所謂候歲之風,傷人者也。
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提要】闡發“歲露”為八正虛邪。
【講解】所謂“八正”就是前面講的九宮八風,這裡主要是區别前面的第二節談的一般的賊邪。
文中雲:“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葉蟄之宮。
”這是《靈樞·九宮八風》中一個内容,“太一”居于北方即“坎”位,冬至以後應該是北風,但若風從南方來,這就是虛風即虛邪。
虛風如果是夜半到,人在睡眠中,故影響還不大,若是白天來,則萬民多病。
若是到了立春,風從西方來,這也是虛邪,冬至的南風加上立春的西風,于是“兩邪相搏,經氣結代者矣”。
“代”是指虛邪,如冬至的北風被南風代之,立春的東風被西風代之,“結”是指虛邪結而不去。
文雲:“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
”這是解釋什麼叫“歲露”,可理解為歲時不正之虛邪。
“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這裡講的是多人同病,有流行性的意思。
下文言“正月朔日”是指正月初一,古人認為觀察這一天不同時辰的天氣變化,可以對這一年春夏秋冬的氣候做出大緻的預測。
“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旱鄉”是指火熱之氣太盛。
“從西方來,命曰白骨”,“白骨”指燥金之氣太盛。
“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東方是風之本方,不屬虛邪,但這個風“發屋,揚沙石”,仍屬風氣不正,故曰“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天利溫不風,籴賤,民不病”,“籴賤”是說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糧食的價格也不高。
“天寒而風,籴貴,民多病”,氣候不好,收成不好,糧食價格上漲,且民多病。
“此所謂候歲之風”,正月初一這一天被稱作“候歲之風”。
文雲:“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這裡列舉出二月、三月、四月、十月的氣候分析及對人的影響。
若農曆二月逢醜日,天不刮風,民多心腹病。
“醜”是十二月份的月建,是陽氣應該發動的時候,“醜”者“紐”也,正值陰盡陽回之機,陽氣發動就應該有風,若無風,即陽氣還未發動,這說明陽氣衰,陽氣衰就易得心腹病,“醜”屬土嘛,這是說脾胃陽氣不足。
若農曆三月逢戌日,天不轉暖,民多病寒熱。
“戌”是九月的月建,應該是萬物肅殺、陽氣下降的時候,若“不溫”,這是陰寒之氣太盛,收斂太盛,所以人會“多寒熱”。
若農曆四月逢巳日,“巳”是四月的月建,應該是陽氣盛的時候,若“不暑”,則陽氣郁積于内,“民多瘅病”。
若農曆十月逢申日,“申”是七月的月建,應該是陽氣衰,若“不寒”,則“民多暴死”。
最後文雲:“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是說所謂虛風、虛邪都不是抽象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如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等。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行,民病多者,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
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
終日北風,大病死者十有六。
正月朔日,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從西方來,命曰白骨,将國有殃,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日,風從東南方行,春有死亡。
正月朔,天利溫不風,籴賤,民不病;天寒而風,籴貴,民多病。
此所謂候歲之風,傷人者也。
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提要】闡發“歲露”為八正虛邪。
【講解】所謂“八正”就是前面講的九宮八風,這裡主要是區别前面的第二節談的一般的賊邪。
文中雲:“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葉蟄之宮。
”這是《靈樞·九宮八風》中一個内容,“太一”居于北方即“坎”位,冬至以後應該是北風,但若風從南方來,這就是虛風即虛邪。
虛風如果是夜半到,人在睡眠中,故影響還不大,若是白天來,則萬民多病。
若是到了立春,風從西方來,這也是虛邪,冬至的南風加上立春的西風,于是“兩邪相搏,經氣結代者矣”。
“代”是指虛邪,如冬至的北風被南風代之,立春的東風被西風代之,“結”是指虛邪結而不去。
文雲:“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命曰遇歲露焉。
”這是解釋什麼叫“歲露”,可理解為歲時不正之虛邪。
“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這裡講的是多人同病,有流行性的意思。
下文言“正月朔日”是指正月初一,古人認為觀察這一天不同時辰的天氣變化,可以對這一年春夏秋冬的氣候做出大緻的預測。
“風從南方來,命曰旱鄉”,“旱鄉”是指火熱之氣太盛。
“從西方來,命曰白骨”,“白骨”指燥金之氣太盛。
“風從東方來,發屋,揚沙石,國有大災也”,東方是風之本方,不屬虛邪,但這個風“發屋,揚沙石”,仍屬風氣不正,故曰“國有大災也”。
“正月朔,天利溫不風,籴賤,民不病”,“籴賤”是說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糧食的價格也不高。
“天寒而風,籴貴,民多病”,氣候不好,收成不好,糧食價格上漲,且民多病。
“此所謂候歲之風”,正月初一這一天被稱作“候歲之風”。
文雲:“二月醜不風,民多心腹病;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四月巳不暑,民多瘅病;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這裡列舉出二月、三月、四月、十月的氣候分析及對人的影響。
若農曆二月逢醜日,天不刮風,民多心腹病。
“醜”是十二月份的月建,是陽氣應該發動的時候,“醜”者“紐”也,正值陰盡陽回之機,陽氣發動就應該有風,若無風,即陽氣還未發動,這說明陽氣衰,陽氣衰就易得心腹病,“醜”屬土嘛,這是說脾胃陽氣不足。
若農曆三月逢戌日,天不轉暖,民多病寒熱。
“戌”是九月的月建,應該是萬物肅殺、陽氣下降的時候,若“不溫”,這是陰寒之氣太盛,收斂太盛,所以人會“多寒熱”。
若農曆四月逢巳日,“巳”是四月的月建,應該是陽氣盛的時候,若“不暑”,則陽氣郁積于内,“民多瘅病”。
若農曆十月逢申日,“申”是七月的月建,應該是陽氣衰,若“不寒”,則“民多暴死”。
最後文雲:“諸所謂風者,皆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是說所謂虛風、虛邪都不是抽象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如發屋、折樹木、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