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針論第七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讨論“針”以“九”數概之的意義。
篇中雲:“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
”又雲:“一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
”“黃鐘”者,《淮南子》以縱黍之長為“分”,九分為“寸”,九寸為“黃鐘”,九而九之,得八十一分,是為律本,故“黃鐘”即九數也。
“黃鐘”始于一終于九,故有“黃鐘為萬事本”之說。
針取乎“九”,以其能起百病之本之意也。
全篇可分作五章。
第一章 九為黃鐘之數 【原文】黃帝曰:餘聞《九針》于夫子,衆多博大矣,餘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
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
【提要】闡明“九”為黃鐘之數,“九針”者“以針應數也”。
【講解】文獻從宏觀的角度來解釋“九”這個數,“九”是什麼數呢?九是“黃鐘數”,所以要用“九”來區别針的不同。
“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九”是最大的數。
“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靈樞》的第一篇“九針十二原”第一法天,“本輸”第二法地,“小針解”第三法人,……一直到“終始”第九法野,與這裡的九個數一一對應。
這種對應是毫無意義的,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不知是哪個後人添進去的。
解釋一下“黃鐘數”,這要從中國數學的曆史來講。
中國最原始的記數方式是以“黍”來記的,最早見于《淮南子》。
《淮南子》把黍米的長度作為記“分”的标準,一黍就是一分,九顆黍米就是一寸,九寸就是黃鐘數,即八十一分。
這是我國古代算數的根本,“黃鐘數”在中國的計數史上是最原始、最基礎的數。
為什麼針要用“九”來區别呢?就是因為“九”是最大的數,也是最基礎的數,“黃鐘”為萬事之本,其包含了變化無窮之意,意思是說隻要有了這九種針,就什麼病都可以治療了。
第二章 人病應之九數 【原文】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髒之應天者肺,肺者五髒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
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
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圓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
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緻其氣,令邪氣獨出。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于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
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陰與陽别,寒與熱争,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
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于經絡而為暴痹者也。
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氂,且圓其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于經,而為痛痹,舍于經絡者也。
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内舍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
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風水之狀,而溜不能過于機關大節者也。
故為之治針,令尖如挺,其鋒微圓,以取大氣之不能過于關節者也。
【提要】釋“九”之義,以及應于人病之九類。
【講解】此章解釋“一”到“九”的含義,同時把疾病分為九大類,所以就要用九種不同的針來進行治療。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髒之應天者肺,肺者五髒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
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這是解釋第一種針,即“镵針”。
镵針是用來治肺、治氣方面的疾病的,人之氣是最寶貴的,所以镵針的針尖要銳利,針刺時要淺,不得傷人陽氣。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
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圓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這是解釋第二種針。
這是用來治療皮膚、肌肉疾病的“圓針”,“筩其身”是說針尖針身一樣粗,這樣就不能深刺,也就不能傷人。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
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緻其氣,令邪氣獨出”,這是解釋第三種針,即“鍉針
篇中雲:“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
”又雲:“一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
”“黃鐘”者,《淮南子》以縱黍之長為“分”,九分為“寸”,九寸為“黃鐘”,九而九之,得八十一分,是為律本,故“黃鐘”即九數也。
“黃鐘”始于一終于九,故有“黃鐘為萬事本”之說。
針取乎“九”,以其能起百病之本之意也。
全篇可分作五章。
第一章 九為黃鐘之數 【原文】黃帝曰:餘聞《九針》于夫子,衆多博大矣,餘猶不能寤,敢問九針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
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黃帝曰:以針應九之數奈何?岐伯曰:夫聖人之起天地之數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黃鐘數焉,以針應數也。
【提要】闡明“九”為黃鐘之數,“九針”者“以針應數也”。
【講解】文獻從宏觀的角度來解釋“九”這個數,“九”是什麼數呢?九是“黃鐘數”,所以要用“九”來區别針的不同。
“九針者,天地之大數也,始于一而終于九”,“九”是最大的數。
“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時,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風,九以法野。
”《靈樞》的第一篇“九針十二原”第一法天,“本輸”第二法地,“小針解”第三法人,……一直到“終始”第九法野,與這裡的九個數一一對應。
這種對應是毫無意義的,沒有什麼道理可言,不知是哪個後人添進去的。
解釋一下“黃鐘數”,這要從中國數學的曆史來講。
中國最原始的記數方式是以“黍”來記的,最早見于《淮南子》。
《淮南子》把黍米的長度作為記“分”的标準,一黍就是一分,九顆黍米就是一寸,九寸就是黃鐘數,即八十一分。
這是我國古代算數的根本,“黃鐘數”在中國的計數史上是最原始、最基礎的數。
為什麼針要用“九”來區别呢?就是因為“九”是最大的數,也是最基礎的數,“黃鐘”為萬事之本,其包含了變化無窮之意,意思是說隻要有了這九種針,就什麼病都可以治療了。
第二章 人病應之九數 【原文】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髒之應天者肺,肺者五髒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
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
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圓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
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緻其氣,令邪氣獨出。
四者時也,時者四時八風之客于經絡之中,為瘤病者也。
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鋒其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陰與陽别,寒與熱争,兩氣相搏,合為癰膿者也。
故為之治針,必令其末如劍鋒,可以取大膿。
六者律也,律者調陰陽四時而合十二經脈,虛邪客于經絡而為暴痹者也。
故為之治針,必令尖如氂,且圓其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
七者星也,星者人之七竅,邪之所客于經,而為痛痹,舍于經絡者也。
故為之治針,令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氣因之,真邪俱往,出針而養者也。
八者風也,風者人之股肱八節也,八正之虛風,八風傷人,内舍于骨解腰脊節腠理之間,為深痹也。
故為之治針,必長其身,鋒其末,可以取深邪遠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節解,皮膚之間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風水之狀,而溜不能過于機關大節者也。
故為之治針,令尖如挺,其鋒微圓,以取大氣之不能過于關節者也。
【提要】釋“九”之義,以及應于人病之九類。
【講解】此章解釋“一”到“九”的含義,同時把疾病分為九大類,所以就要用九種不同的針來進行治療。
“一者天也,天者陽也,五髒之應天者肺,肺者五髒六腑之蓋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陽也。
故為之治針,必以大其頭而銳其末,令無得深入而陽氣出”,這是解釋第一種針,即“镵針”。
镵針是用來治肺、治氣方面的疾病的,人之氣是最寶貴的,所以镵針的針尖要銳利,針刺時要淺,不得傷人陽氣。
“二者地也,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
故為之治針,必筩其身而圓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這是解釋第二種針。
這是用來治療皮膚、肌肉疾病的“圓針”,“筩其身”是說針尖針身一樣粗,這樣就不能深刺,也就不能傷人。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脈也。
故為之治針,必大其身而圓其末,令可以按脈勿陷,以緻其氣,令邪氣獨出”,這是解釋第三種針,即“鍉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