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關燈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全篇内容由四部分組成,先論刺節,次論五邪,又次論解結推引,後論真邪,取首尾兩部分以概全篇,故名“刺節真邪”。

    “刺節”者,“刺有五節”之謂,即振埃、發蒙、去爪、徹衣、解惑等五刺也;“五邪”者,即持癰、容大、狹小、熱、寒也;“解結推引”者,或解結,或引之,或推之等不同針效也;“真邪”者,言真氣與邪氣也,真勝其邪則不病,邪勝其真則病也。

    全篇可分作四章。

     第一章 五節之刺 【原文】“黃帝問于岐伯曰:餘聞刺有五節”至“不敢妄出也”。

     【提要】言刺有五節之分。

    可分作六節。

     第一節 五節刺法 【原文】黃帝問于岐伯曰:餘聞刺有五節,奈何?岐伯曰: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蒙,三曰去爪,四曰徹衣,五曰解惑。

    黃帝曰:夫子言五節,餘未知其意。

    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發蒙者,刺腑輸,去腑病也;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

     【提要】總言刺有五節之分。

     【講解】什麼叫“刺節”呢?文中雲“刺有五節”,“五節”是指五種刺法。

    岐伯對此五節之刺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但黃帝認為這樣解釋太籠統了,還需要更詳細地解釋,因此有了下文。

     第二節 振埃刺法 【原文】黃帝曰:刺節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經,去陽病,餘不知其所謂也,願卒聞之。

    岐伯曰:振埃者,陽氣大逆,上滿于胸中,憤瞋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噎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黃帝曰:善。

    取之何如?岐伯曰:取之天容。

    黃帝曰:其上氣窮诎胸痛者,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廉泉。

    黃帝曰:取之有數乎?岐伯曰:取天容者,無過一裡,取廉泉者,血變而止。

    帝曰:善哉。

    容”的時間不要過長,如人行一裡路的時間就行了;刺“廉泉”往往需要放血,血的顔色變正常了就可以了。

     【提要】言振埃刺。

     【講解】什麼叫“振埃”呢?“振埃者,陽氣大逆,上滿于胸中,憤瞋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噎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于振埃。

    ”這是振埃刺法的适應證,陽氣大逆于胸中,呼吸困難,甚至需要兩肩扇動着來幫助呼吸。

    其中“病惡埃煙”,注家有多種解釋,有些注家的解釋很難理解,我認為《針灸甲乙經》的解釋最好,《甲乙經》中沒有“惡埃煙”這幾個字,直接就是“病噎不得息”,就是說氣道阻塞而喘不過氣來。

    這是陽熱邪氣上逆引起的病變,要用“振埃”刺法。

    “振埃”是“撣灰塵”之意,是說這種刺法就像撣灰塵一樣,針一紮下去氣就通了,馬上就不喘了。

    “尚疾于振埃”,意思是說“振埃”針法比撣落灰塵還快,很快即可見效。

     “取之天容”,“天容”是通陽降逆的經穴,凡是氣逆于上者可以取“天容”穴來治療。

    “其咳上氣,窮诎胸痛者,取之奈何?”“诎”是“屈”之意,“窮诎”是指身體前屈下彎,這個姿勢與胸痛有關。

    “取之廉泉”,要取任脈的“廉泉”穴來治療。

    單是咳嗽就取“天容”,咳嗽兼胸痛就取“廉泉”。

    “取天容者,無過一裡,取廉泉者,血變而止”,是說刺“天容”的時間不要過長,如人行一裡路的時間就行了;刺“廉泉”往往需要放血,血的顔色變正常了就可以了。

     第三節 發蒙刺法 【原文】黃帝曰:刺節言發蒙,餘不得其意。

    夫發蒙者,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夫子乃言刺腑輸,去腑病,何輸使然,願聞其故。

    岐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刺之大約,針之極也,神明之類也,口說書卷,猶不能及也,請言發蒙耳,尚疾于發蒙也。

    黃帝曰:善。

    願卒聞之。

    岐伯曰: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聲聞于耳,此其輸也。

    黃帝曰:善。

    何謂聲聞于耳?岐伯曰:刺邪以手堅按其兩鼻竅而疾偃,其聲必應于針也。

    黃帝曰:善。

    此所謂弗見為之,而無目視,見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

     【提要】言發蒙刺。

     【講解】這段主要是解釋“發蒙”。

    “發蒙”的意思是,準确刺激“聽宮”穴能夠治療視覺、聽覺障礙。

    “刺此者,必于日中,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聲聞于耳,此其輸也”,是說在太陽陽氣最盛的時候,刺“聽宮”穴,這是手太陽的“腑輸”,刺“聽宮”病人會有反應,尤其是眸子、耳朵會有反應。

    一般是這樣來理解這幾句話,有的注家解釋說還要“刺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