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第七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乃言針意。
法于往古,驗于來今,觀于窈冥,通于無窮。
粗之所不見,良工之所貴,莫知其形,若神髣髴。
邪氣之中人也,灑淅動形。
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情。
是故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敗其形。
是故工之用針也,知氣之所在,而守其門戶,明于調氣,補瀉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處。
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遙大其穴,氣出乃疾。
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
用針之要,無忘其神。
【提要】明于天忌,見微知著,方圓補瀉,皆為用針之要。
【講解】這節主要講的是針法要點。
第一,要明于天忌,原文說“必知天忌,乃言針意”。
什麼叫“天忌”呢?在《素問·八正神明論》中提到“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這就是“天忌”,具體的内容還有很多,如氣候是否合适,時辰是否合适等。
第二,要見微知著。
第三,要方圓補瀉,即瀉用圓針,補用方針。
這段主要講的就是這樣三個方面的内容,這是針法的使用原則,所以文雲“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用針之服”就是用針之事。
“上視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觀百姓,審于虛實,無犯其邪”,是說用針要觀天象,要避時邪。
“是得天之露,遇歲之虛,救而不勝,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針意”,“天露”是指不正常的氣候,“遇歲之虛”之虛是指虛邪,這種不正常的氣候如果不掌握,就會“救而不勝,反受其殃”。
“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圓”是指用針很流利、很迅速的意思,即瀉法,瀉法要快嘛。
“補必用方”,“方”是說針要持得端正,進針不要太快,補法要緩嘛。
“外引其皮,令當其門”,這是指在皮膚上選擇經穴。
“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解”通“懈”,指大夫用針時要精神專一,不能分散注意力,即候氣的方法。
“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這是講出針的方法,這樣出針不傷人的正氣。
“用針之要,無忘其神”,選穴、進針、候氣、出針的整個過程要講究“得神”。
第四節 因能任人 【原文】雷公問于黃帝曰:《針論》曰: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
何以知其可傳?黃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
雷公曰:願聞官能奈何?黃帝曰: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谛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
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呪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
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
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
此之謂也。
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龜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複生如故也。
【提要】言任人者當各因其能,并示以驗手毒之法。
【講解】文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
”篇名的“能”源于這裡,這句話的意思是,隻有掌握了針刺技術才“任之”,否則就不“任之”,這樣才能“明其事”。
什麼是“官能”呢?“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谛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
”“語徐而安靜”,是指不随便亂講話的人。
什麼人不得任用呢?“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呪病”,是說講話惡毒的人就不能任用;“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是說重手重腳的人,隻宜按積抑痹,也不能任以重用。
“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
此之謂也。
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龜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複生如故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針刺、艾灸時,動作要輕快、熟練,不要那麼魯莽,要細緻而有耐心。
法于往古,驗于來今,觀于窈冥,通于無窮。
粗之所不見,良工之所貴,莫知其形,若神髣髴。
邪氣之中人也,灑淅動形。
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于色,不知于其身,若有若無,若亡若存,有形無形,莫知其情。
是故上工之取氣,乃救其萌芽;下工守其已成,因敗其形。
是故工之用針也,知氣之所在,而守其門戶,明于調氣,補瀉所在,徐疾之意,所取之處。
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其氣乃行,疾而徐出,邪氣乃出,伸而迎之,遙大其穴,氣出乃疾。
補必用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
用針之要,無忘其神。
【提要】明于天忌,見微知著,方圓補瀉,皆為用針之要。
【講解】這節主要講的是針法要點。
第一,要明于天忌,原文說“必知天忌,乃言針意”。
什麼叫“天忌”呢?在《素問·八正神明論》中提到“天寒無刺,天溫無疑,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這就是“天忌”,具體的内容還有很多,如氣候是否合适,時辰是否合适等。
第二,要見微知著。
第三,要方圓補瀉,即瀉用圓針,補用方針。
這段主要講的就是這樣三個方面的内容,這是針法的使用原則,所以文雲“用針之服,必有法則”,“用針之服”就是用針之事。
“上視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觀百姓,審于虛實,無犯其邪”,是說用針要觀天象,要避時邪。
“是得天之露,遇歲之虛,救而不勝,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乃言針意”,“天露”是指不正常的氣候,“遇歲之虛”之虛是指虛邪,這種不正常的氣候如果不掌握,就會“救而不勝,反受其殃”。
“瀉必用圓,切而轉之”,“圓”是指用針很流利、很迅速的意思,即瀉法,瀉法要快嘛。
“補必用方”,“方”是說針要持得端正,進針不要太快,補法要緩嘛。
“外引其皮,令當其門”,這是指在皮膚上選擇經穴。
“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解”通“懈”,指大夫用針時要精神專一,不能分散注意力,即候氣的方法。
“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這是講出針的方法,這樣出針不傷人的正氣。
“用針之要,無忘其神”,選穴、進針、候氣、出針的整個過程要講究“得神”。
第四節 因能任人 【原文】雷公問于黃帝曰:《針論》曰:其人乃傳,非其人勿言。
何以知其可傳?黃帝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
雷公曰:願聞官能奈何?黃帝曰: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谛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
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呪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
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
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
此之謂也。
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龜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複生如故也。
【提要】言任人者當各因其能,并示以驗手毒之法。
【講解】文曰:“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
”篇名的“能”源于這裡,這句話的意思是,隻有掌握了針刺技術才“任之”,否則就不“任之”,這樣才能“明其事”。
什麼是“官能”呢?“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傳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谛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
”“語徐而安靜”,是指不随便亂講話的人。
什麼人不得任用呢?“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呪病”,是說講話惡毒的人就不能任用;“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痹”,是說重手重腳的人,隻宜按積抑痹,也不能任以重用。
“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
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
此之謂也。
手毒者,可使試按龜,置龜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複生如故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針刺、艾灸時,動作要輕快、熟練,不要那麼魯莽,要細緻而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