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第七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而下之;從下上者,引而去之;視前痛者,常先取之。
大寒在外,留而補之;入于中者,從合瀉之。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陰陽皆虛,火自當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于膝,下陵三裡。
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結絡堅緊,火所治之。
不知所苦,兩之下,男陰女陽,良工所禁,針論畢矣。
“前痛”是指先得的病,即宿疾,要先取之以治其本。
“大寒在外,留而補之”,正氣太虛了,就要用補的方法,扶正以驅邪。
“入于中者,從合瀉之”,病邪已經從表入裡了,就要瀉其合穴。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假若這個病針刺效果不好,就要考慮用灸法治療。
“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陰陽皆虛,火自當之”,虛證不宜用針而宜用灸,雖然針、灸都有補瀉法,但從總體上來看“灸法”偏補“針法”偏洩,所以陰陽皆虛的這種情況就要用“灸”而不用“針”。
“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于膝,下陵三裡”,這是具體的一些取穴方法。
“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這裡“經陷下”是說寒氣凝聚精氣虛而陷于下,就要治以火灸。
“結絡堅緊,火所治之”,這是說寒邪很深,是用“火”灸的适應症。
“不知所苦,兩之下”,指病人對症狀表達不清,痛、脹、酸、麻不知何屬,這是麻木不仁的一種情況,要灸兩之下,如足少陽的“申脈”,足少陰的“照海”,在臨床上常常這樣來治療。
“男陰女陽,良工所禁”,意思是說辨證不清就進行治療,這是錯誤的,應該避免,正常應是“男陽女陰”嘛。
等等,上述均為針灸的理論知識,故曰“針論畢矣”。
【提要】言隻有先明經脈之道,方可運用各種針灸之法。
【講解】“明于五輸,徐疾所在”,這是講刺法。
“屈伸出入”,是講經脈的運行。
“皆有條理,言陰與陽,合于五行,五髒六腑,亦有所藏”,是講經脈的陰陽、五行關系。
“四時八風,盡有陰陽,各得其位,合于明堂”,是指經脈的分布有其相應的部位。
“各處色部,五髒六腑”,在《靈樞·五色》講過了,五髒六腑的病變,在人的明堂都有其相應部位的病色表現。
“察其所痛”,這裡“痛”是指病痛。
“左右上下,知其寒溫,何經所在,審皮膚之寒溫滑澀,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氣所在”,這段文字不難理解。
“先得其道,稀而踈之”,懂得了前面說的這些經脈、腧穴的理論,才能夠少而精的運用,“踈”是“疏通”之意。
“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如果是虛證,留針久一些。
“大熱在上,推而下之,從下上者,引而去之,視前痛者,常先取之”,這裡的“痛”還是指病證而言,“前痛”是指先得的病,即宿疾,要先取之以治其本。
“大寒在外,留而補之”,正氣太虛了,就要用補的方法,扶正以驅邪。
“入于中者,從合瀉之”,病邪已經從表入裡了,就要瀉其合穴。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假若這個病針刺效果不好,就要考慮用灸法治療。
“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陰陽皆虛,火自當之”,虛證不宜用針而宜用灸,雖然針、灸都有補瀉法,但從總體上來看“灸法”偏補“針法”偏洩,所以陰陽皆虛的這種情況就要用“灸”而不用“針”。
“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于膝,下陵三裡”,這是具體的一些取穴方法。
“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這裡“經陷下”是說寒氣凝聚精氣虛而陷于下,就要治以火灸。
“結絡堅緊,火所治之”,這是說寒邪很深,是用“火”灸的适應症。
“不知所苦,兩之下”,指病人對症狀表達不清,痛、脹、酸、麻不知何屬,這是麻木不仁的一種情況,要灸兩之下,如足少陽的“申脈”,足少陰的“照海”,在臨床上常常這樣來治療。
“男陰女陽,良工所禁”,意思是說辨證不清就進行治療,這是錯誤的,應該避免,正常應是“男陽女陰”嘛。
等等,上述均為針灸的理論知識,故曰“針論畢矣”。
第三節 針刺之要 【原文】用針之服,必有法則,上視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觀百姓,審于虛實,無犯其邪。
是得天之露,遇歲之虛,救而不勝,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
大寒在外,留而補之;入于中者,從合瀉之。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陰陽皆虛,火自當之;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于膝,下陵三裡。
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結絡堅緊,火所治之。
不知所苦,兩之下,男陰女陽,良工所禁,針論畢矣。
“前痛”是指先得的病,即宿疾,要先取之以治其本。
“大寒在外,留而補之”,正氣太虛了,就要用補的方法,扶正以驅邪。
“入于中者,從合瀉之”,病邪已經從表入裡了,就要瀉其合穴。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假若這個病針刺效果不好,就要考慮用灸法治療。
“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陰陽皆虛,火自當之”,虛證不宜用針而宜用灸,雖然針、灸都有補瀉法,但從總體上來看“灸法”偏補“針法”偏洩,所以陰陽皆虛的這種情況就要用“灸”而不用“針”。
“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于膝,下陵三裡”,這是具體的一些取穴方法。
“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這裡“經陷下”是說寒氣凝聚精氣虛而陷于下,就要治以火灸。
“結絡堅緊,火所治之”,這是說寒邪很深,是用“火”灸的适應症。
“不知所苦,兩之下”,指病人對症狀表達不清,痛、脹、酸、麻不知何屬,這是麻木不仁的一種情況,要灸兩之下,如足少陽的“申脈”,足少陰的“照海”,在臨床上常常這樣來治療。
“男陰女陽,良工所禁”,意思是說辨證不清就進行治療,這是錯誤的,應該避免,正常應是“男陽女陰”嘛。
等等,上述均為針灸的理論知識,故曰“針論畢矣”。
【提要】言隻有先明經脈之道,方可運用各種針灸之法。
【講解】“明于五輸,徐疾所在”,這是講刺法。
“屈伸出入”,是講經脈的運行。
“皆有條理,言陰與陽,合于五行,五髒六腑,亦有所藏”,是講經脈的陰陽、五行關系。
“四時八風,盡有陰陽,各得其位,合于明堂”,是指經脈的分布有其相應的部位。
“各處色部,五髒六腑”,在《靈樞·五色》講過了,五髒六腑的病變,在人的明堂都有其相應部位的病色表現。
“察其所痛”,這裡“痛”是指病痛。
“左右上下,知其寒溫,何經所在,審皮膚之寒溫滑澀,知其所苦,膈有上下,知其氣所在”,這段文字不難理解。
“先得其道,稀而踈之”,懂得了前面說的這些經脈、腧穴的理論,才能夠少而精的運用,“踈”是“疏通”之意。
“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如果是虛證,留針久一些。
“大熱在上,推而下之,從下上者,引而去之,視前痛者,常先取之”,這裡的“痛”還是指病證而言,“前痛”是指先得的病,即宿疾,要先取之以治其本。
“大寒在外,留而補之”,正氣太虛了,就要用補的方法,扶正以驅邪。
“入于中者,從合瀉之”,病邪已經從表入裡了,就要瀉其合穴。
“針所不為,灸之所宜”,假若這個病針刺效果不好,就要考慮用灸法治療。
“上氣不足,推而揚之,下氣不足,積而從之,陰陽皆虛,火自當之”,虛證不宜用針而宜用灸,雖然針、灸都有補瀉法,但從總體上來看“灸法”偏補“針法”偏洩,所以陰陽皆虛的這種情況就要用“灸”而不用“針”。
“厥而寒甚,骨廉陷下,寒過于膝,下陵三裡”,這是具體的一些取穴方法。
“陰絡所過,得之留止,寒入于中,推而行之,經陷下者,火則當之”,這裡“經陷下”是說寒氣凝聚精氣虛而陷于下,就要治以火灸。
“結絡堅緊,火所治之”,這是說寒邪很深,是用“火”灸的适應症。
“不知所苦,兩之下”,指病人對症狀表達不清,痛、脹、酸、麻不知何屬,這是麻木不仁的一種情況,要灸兩之下,如足少陽的“申脈”,足少陰的“照海”,在臨床上常常這樣來治療。
“男陰女陽,良工所禁”,意思是說辨證不清就進行治療,這是錯誤的,應該避免,正常應是“男陽女陰”嘛。
等等,上述均為針灸的理論知識,故曰“針論畢矣”。
第三節 針刺之要 【原文】用針之服,必有法則,上視天光,下司八正,以辟奇邪,而觀百姓,審于虛實,無犯其邪。
是得天之露,遇歲之虛,救而不勝,反受其殃,故曰:必知天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