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第七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此少陰之人也。
太陽之人,居處于于,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志發于四野,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常無悔,此太陽之人也。
少陽之人,谛好自貴,有小小官,則高自宜,好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陽之人也。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或與不争,與時變化,尊則謙謙,譚而不治,是謂至治。
【提要】分言陰陽太少五種人的性格。
【講解】這一段的内容與醫學的關系不大,如文曰:“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見人有榮,乃反愠怒,心疾而無恩,此少陰之人也。
”這種性格或品質是與後天的教育有關的,多屬社會問題,與醫學無關,不能拿陰陽多寡來評價一個人的所有行為,此非醫家之言;況且其中有的已不是性格問題了,嚴格地說是世界觀的問題,就更不能用陰陽多寡來評價人的意識形态了,所以這段所論沒有多大意義。
第三節 不同體質氣血各殊 【原文】古之善用針艾者,視人五态乃治之,盛者瀉之,虛者補之。
黃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師曰:太陰之人,多陰而無陽,其陰血濁,其衛氣澀,陰陽不和,緩筋而厚皮,不之疾瀉,不能移之。
少陰之人,多陰少陽,小胃而大腸,六腑不調,其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必審調之,其血易脫,其氣易敗也。
太陽之人,多陽而少陰,必謹調之,無脫其陰,而瀉其陽,陽重脫者易狂,陰陽皆脫者,暴死不知人也。
少陽之人,多陽少陰,經小而絡大,血在中而氣外,實陰而虛陽,獨瀉其絡脈則強,氣脫而疾,中氣不足,病不起也。
陰陽和平之人,其陰陽之氣和,血脈調,謹診其陰陽,視其邪正,安容儀,審有餘不足,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此所以調陰陽,别五态之人者也。
【提要】言人體之陰陽太少不同,氣血即有盛衰之各殊。
【講解】這段議論是有道理的,由于人之陰陽有多寡、氣血有盛衰,所以針刺的時候就要仔細觀察病人的體質,視不同情況來進行針刺,這是有醫學意義的。
第四節 不同體質意識各别 【原文】黃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與毋故,卒然新會,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師答曰:衆人之屬,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與焉。
五态之人,尤不合于衆者也。
黃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師曰:太陰之人,其狀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臨臨然長大,腘然未偻,此太陰之人也。
少陰之人,其狀清然竊然,固以陰賊,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陰之人也。
太陽之人,其狀軒軒儲儲,反身折腘,此太陽之人也。
少陽之人,其狀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其兩臂兩肘,則常出于背,此少陽之人也。
陰陽和平之人,其狀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然,豆豆然,衆人皆曰君子,此陰陽和平之人也。
【提要】叙五态之人,涉及意識形态,亦非醫學所宜有。
【講解】這節内容與第二節的意思一樣,意識形态的問題不能用生理性的陰陽理論來讨論的。
太陽之人,居處于于,好言大事,無能而虛說,志發于四野,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事雖敗而常無悔,此太陽之人也。
少陽之人,谛好自貴,有小小官,則高自宜,好為外交而不内附,此少陽之人也。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欣欣,婉然從物,或與不争,與時變化,尊則謙謙,譚而不治,是謂至治。
【提要】分言陰陽太少五種人的性格。
【講解】這一段的内容與醫學的關系不大,如文曰:“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見人有榮,乃反愠怒,心疾而無恩,此少陰之人也。
”這種性格或品質是與後天的教育有關的,多屬社會問題,與醫學無關,不能拿陰陽多寡來評價一個人的所有行為,此非醫家之言;況且其中有的已不是性格問題了,嚴格地說是世界觀的問題,就更不能用陰陽多寡來評價人的意識形态了,所以這段所論沒有多大意義。
第三節 不同體質氣血各殊 【原文】古之善用針艾者,視人五态乃治之,盛者瀉之,虛者補之。
黃帝曰:治人之五态奈何?少師曰:太陰之人,多陰而無陽,其陰血濁,其衛氣澀,陰陽不和,緩筋而厚皮,不之疾瀉,不能移之。
少陰之人,多陰少陽,小胃而大腸,六腑不調,其陽明脈小而太陽脈大,必審調之,其血易脫,其氣易敗也。
太陽之人,多陽而少陰,必謹調之,無脫其陰,而瀉其陽,陽重脫者易狂,陰陽皆脫者,暴死不知人也。
少陽之人,多陽少陰,經小而絡大,血在中而氣外,實陰而虛陽,獨瀉其絡脈則強,氣脫而疾,中氣不足,病不起也。
陰陽和平之人,其陰陽之氣和,血脈調,謹診其陰陽,視其邪正,安容儀,審有餘不足,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此所以調陰陽,别五态之人者也。
【提要】言人體之陰陽太少不同,氣血即有盛衰之各殊。
【講解】這段議論是有道理的,由于人之陰陽有多寡、氣血有盛衰,所以針刺的時候就要仔細觀察病人的體質,視不同情況來進行針刺,這是有醫學意義的。
第四節 不同體質意識各别 【原文】黃帝曰:夫五态之人者,相與毋故,卒然新會,未知其行也,何以别之?少師答曰:衆人之屬,不如五态之人者,故五五二十五人,而五态之人不與焉。
五态之人,尤不合于衆者也。
黃帝曰:别五态之人奈何?少師曰:太陰之人,其狀黮黮然黑色,念然下意,臨臨然長大,腘然未偻,此太陰之人也。
少陰之人,其狀清然竊然,固以陰賊,立而躁崄,行而似伏,此少陰之人也。
太陽之人,其狀軒軒儲儲,反身折腘,此太陽之人也。
少陽之人,其狀立則好仰,行則好搖,其兩臂兩肘,則常出于背,此少陽之人也。
陰陽和平之人,其狀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然,豆豆然,衆人皆曰君子,此陰陽和平之人也。
【提要】叙五态之人,涉及意識形态,亦非醫學所宜有。
【講解】這節内容與第二節的意思一樣,意識形态的問題不能用生理性的陰陽理論來讨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