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第七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通天”者,通曉天禀之有别也。
人的體質、性格之有所不同,皆由于先天禀賦之有各殊,概而言之不出五種,即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陰陽平和。
以天禀之純陰者曰太陰,多陰少陽者曰少陰,純陽者為太陽,多陽少陰者為少陽。
因此雖曰太少,畢竟與三陰三陽之義無關。
全篇可分作四節。
【講解】“天”是指先天禀賦,“通”是“通曉”之意,意思是說要懂得人的先天禀賦是不同的,因此人的體質、性格便各異。
從宏觀上區分,不外有五種人,即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
這裡的太陰、少陰、太陽、少陽有其特殊的含義,比如太陰之人,其先天禀賦屬純陰,少陰之人其先天禀賦為多陰少陽,太陽之人先天禀賦屬純陽,少陽之人先天禀賦為多陽少陰,這是從陰陽相對之多寡來歸納的,多者稱作“太”,少者稱作“少”,與三陰三陽之經脈沒有直接的關系。
我認為此篇文獻的一些提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将“體态”歸屬之先天禀賦尚無不可,将性格也屬于先天禀賦則不免形而上學了,性格是不是完全是先天禀賦的呢?我看還是需要認真考慮,人的性格絕大部分是和後天的環境、條件有關,如社會關系、生活條件、受教育程度等,都會對性格的形成構成影響,如果把人的性格絕對歸結于先天,就有些形而上學了。
總之,先天禀賦是不能否認的,這篇文獻提出要通曉先天禀賦的知識,這一認識在醫學上确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節 太少陰陽不同體質 【原文】黃帝問于少師曰:餘嘗聞人有陰陽,何謂陰人?何謂陽人?少師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内,不離于五,人亦應之,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黃帝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少師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提要】提出陰陽太少五種人的不同體質。
【講解】從陰陽之太少多寡把人的體質歸納為五種,即五種“态”,因為“态”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我們不問用這種方法來區分人的體質是不是太簡單化了,但我認為區分人體體質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人體體質遠遠不止“五種”這樣簡單,但從宏觀的角度這樣來歸納還是有道理的。
文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怎樣理解人的個體差異性,應該怎樣去區分人體質的不同,是不是可以通過對某些人群的分析,來建立、掌握對人體體質的認識呢?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人體體質是可以被認識的。
第二節 不同體質性格各異 【原文】黃帝曰:其不等者,可得聞乎?少師曰: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好内而惡出,心和而不發,不務于時,動而後之,此太陰之人也。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見人有榮,乃反愠怒,心疾而無恩,
人的體質、性格之有所不同,皆由于先天禀賦之有各殊,概而言之不出五種,即太陰、太陽、少陰、少陽、陰陽平和。
以天禀之純陰者曰太陰,多陰少陽者曰少陰,純陽者為太陽,多陽少陰者為少陽。
因此雖曰太少,畢竟與三陰三陽之義無關。
全篇可分作四節。
【講解】“天”是指先天禀賦,“通”是“通曉”之意,意思是說要懂得人的先天禀賦是不同的,因此人的體質、性格便各異。
從宏觀上區分,不外有五種人,即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平和之人。
這裡的太陰、少陰、太陽、少陽有其特殊的含義,比如太陰之人,其先天禀賦屬純陰,少陰之人其先天禀賦為多陰少陽,太陽之人先天禀賦屬純陽,少陽之人先天禀賦為多陽少陰,這是從陰陽相對之多寡來歸納的,多者稱作“太”,少者稱作“少”,與三陰三陽之經脈沒有直接的關系。
我認為此篇文獻的一些提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将“體态”歸屬之先天禀賦尚無不可,将性格也屬于先天禀賦則不免形而上學了,性格是不是完全是先天禀賦的呢?我看還是需要認真考慮,人的性格絕大部分是和後天的環境、條件有關,如社會關系、生活條件、受教育程度等,都會對性格的形成構成影響,如果把人的性格絕對歸結于先天,就有些形而上學了。
總之,先天禀賦是不能否認的,這篇文獻提出要通曉先天禀賦的知識,這一認識在醫學上确實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節 太少陰陽不同體質 【原文】黃帝問于少師曰:餘嘗聞人有陰陽,何謂陰人?何謂陽人?少師曰:天地之間,六合之内,不離于五,人亦應之,非徒一陰一陽而已也,而略言耳,口弗能遍明也。
黃帝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少師曰:蓋有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
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提要】提出陰陽太少五種人的不同體質。
【講解】從陰陽之太少多寡把人的體質歸納為五種,即五種“态”,因為“态”不同,其筋骨氣血各不等。
我們不問用這種方法來區分人的體質是不是太簡單化了,但我認為區分人體體質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人體體質遠遠不止“五種”這樣簡單,但從宏觀的角度這樣來歸納還是有道理的。
文曰:“願略聞其意,有賢人聖人,心能備而行之乎?”怎樣理解人的個體差異性,應該怎樣去區分人體質的不同,是不是可以通過對某些人群的分析,來建立、掌握對人體體質的認識呢?我認為這是很有意義的,人體體質是可以被認識的。
第二節 不同體質性格各異 【原文】黃帝曰:其不等者,可得聞乎?少師曰:太陰之人,貪而不仁,下齊湛湛,好内而惡出,心和而不發,不務于時,動而後之,此太陰之人也。
少陰之人,小貪而賊心,見人有亡,常若有得,好傷好害,見人有榮,乃反愠怒,心疾而無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