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本篇主要讨論因情志之憂恚而卒然失音者,故以“憂恚無言”名篇。這種失音多為寒邪客于會厭,憂恚是發病的誘因,以緻會厭啟閉不利使然,屬于實證。故于治療主張兩瀉其血脈之濁氣,即“實者瀉之”之意。全篇可分作二節。
【講解】“無言”是個症狀,是指病人講不出話了,又叫喑啞、失音。“憂恚”可以說是一種誘因,“憂”是指情緒郁悶不舒,“恚”是心懷憤恨而不得發洩的一種情志,總而言之“憂恚無言”是指精神受到某種刺激而導緻突然失音。文獻認為,這種病變多由寒邪客于會厭引發,古人認為會厭是發音的關鍵部位,會厭的啟閉功能失調就會影響發音。病屬實證,所以治療主張瀉其血脈濁氣。
第一節 失音之病機
【原文】黃帝問于少師曰:人之卒然憂恚,而言無音者,何道之塞,何氣出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少師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壅垂者,音聲之關者;颃颡者,分氣之所洩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開,分氣失也。是故厭小而疾薄,則發氣疾,其開阖利,其出氣易;其厭大而厚,則開阖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于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阖不緻,故無音。
【提要】闡明寒氣客于會厭而導緻卒然失音的病機。
【講解】文獻是在從生理上講解人為什麼會發音、會說話,講到不能發音的病理,寒氣客于會厭是不能發音的根本原因。臨床上很多傷寒外感證,也會出現聲音嘶啞,也是一個道理。
第二節 失音之刺法
【原文】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陰,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也。
【提要】卒然失音的刺法。
【講解】對失音症的刺法,要刺足少陰經,因足少陰的經脈“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兩瀉其血脈”是指要洩左右兩條足少陰經之脈,“濁氣”是指寒邪之氣。由于會厭部的經脈還絡于任脈,所以還可以取“天突”穴,“天突”是陰維脈、任脈交彙的部位,“天突”這個穴位是治療“暴瘖”常用的穴位。
篇解:本篇主要讨論因情志之憂恚而卒然失音者,故以“憂恚無言”名篇。這種失音多為寒邪客于會厭,憂恚是發病的誘因,以緻會厭啟閉不利使然,屬于實證。故于治療主張兩瀉其血脈之濁氣,即“實者瀉之”之意。全篇可分作二節。
【講解】“無言”是個症狀,是指病人講不出話了,又叫喑啞、失音。“憂恚”可以說是一種誘因,“憂”是指情緒郁悶不舒,“恚”是心懷憤恨而不得發洩的一種情志,總而言之“憂恚無言”是指精神受到某種刺激而導緻突然失音。文獻認為,這種病變多由寒邪客于會厭引發,古人認為會厭是發音的關鍵部位,會厭的啟閉功能失調就會影響發音。病屬實證,所以治療主張瀉其血脈濁氣。
第一節 失音之病機
【原文】黃帝問于少師曰:人之卒然憂恚,而言無音者,何道之塞,何氣出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少師答曰: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壅垂者,音聲之關者;颃颡者,分氣之所洩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開,分氣失也。是故厭小而疾薄,則發氣疾,其開阖利,其出氣易;其厭大而厚,則開阖難,其氣出遲,故重言也。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于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阖不緻,故無音。
【提要】闡明寒氣客于會厭而導緻卒然失音的病機。
【講解】文獻是在從生理上講解人為什麼會發音、會說話,講到不能發音的病理,寒氣客于會厭是不能發音的根本原因。臨床上很多傷寒外感證,也會出現聲音嘶啞,也是一個道理。
第二節 失音之刺法
【原文】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足之少陰,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也。
【提要】卒然失音的刺法。
【講解】對失音症的刺法,要刺足少陰經,因足少陰的經脈“上系于舌,絡于橫骨,終于會厭”。“兩瀉其血脈”是指要洩左右兩條足少陰經之脈,“濁氣”是指寒邪之氣。由于會厭部的經脈還絡于任脈,所以還可以取“天突”穴,“天突”是陰維脈、任脈交彙的部位,“天突”這個穴位是治療“暴瘖”常用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