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痛第五十三

關燈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本篇主要内容有三:前段所言者,為耐痛與不耐痛的讨論,而非《素問·舉痛論》所言病證之痛也,且皆指耐否針石灸焫之痛而言;次言病有難已、易已之分;又次言人有勝毒、不勝毒之别。全篇可分作三節。

    【講解】這篇文獻與《素問·舉痛論》完全不同,“舉痛論”主要講疼痛的病機,所列舉的痛之病位都在經脈,痛的病變性質不在氣分就在血分,從病因來講十之八九都是寒邪。這篇文獻讨論的不是這些問題,這裡的“痛”不是病證之痛,是耐痛與不耐痛的問題,與“論勇”篇有相同之處。為什麼要提出“耐痛與否”的問題呢?因為紮針、艾灸都會遇到病人的耐痛能力問題,這是因個體體質不同的緣故。

    第一節 耐痛性與體質

    【原文】黃帝問于少俞曰:筋骨之強弱,肌肉之堅脆,皮膚之厚薄,腠理之踈密,各不同,其于針石火焫之痛何如?腸胃之厚薄堅脆亦不等,其于毒藥何如?願盡聞之。少俞曰:人之骨強、筋弱、肉緩、皮膚厚者耐痛,其于針石之痛、火焫亦然。黃帝曰:其耐火焫者,何以知之?少俞答曰:加以黑色而美骨者,耐火焫。黃帝曰:其不耐針石之痛者,何以知之?少俞曰:堅肉薄皮者,不耐針石之痛,于火焫亦然。

    【提要】言人對針石火焫之痛,有耐與不耐之分,這與“筋骨之強弱,肌肉之堅脆,皮膚之厚薄,腠理之踈密”有關。

    第二節 病預後與體質

    【原文】黃帝曰:人之病,或同時而傷,或易已,或難已,其故何如?少俞曰: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

    【提要】言同得一病,人各有難已、易已之分。

    【講解】“同時而傷”,但有的人病得很嚴重,但是很容易恢複,有的人病得雖輕,卻很不容易好,這是什麼原因呢?答曰:“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多熱”“多寒”是指體質而言,關鍵在于陽氣的多少。“多寒”者陽氣虛弱,即陽虛之人,有點小毛病也不容易好;“多熱”者體格壯實,是陽氣不虛的人,即使是發高燒也比較容易痊愈。但并不是說“多寒者”的病就不好治,隻是在解釋為什麼“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

    第三節 耐藥性與體質

    【原文】黃帝曰:人之勝毒,何以知之?少俞曰:胃厚、色黑、大骨及肥者,皆勝毒;故其瘦而薄胃者,皆不勝毒也。

    【提要】言人于毒藥有勝與不勝之分。

    【講解】胃厚、胃薄是指胃強、胃弱,胃強則勝毒,胃弱則不勝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