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髒第四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髒腑為人體之本,故以“本髒”名篇。
髒腑功能正常則身體康強,髒腑發生病變則身體失健,這一認識與《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謂“五髒者中之守”“五髒者身之強”具有同一意義。
此篇文獻的具體内容在闡明五髒的二十五變,即五髒各有大小、高下、堅脆、端正、偏傾之不同,在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征候。
全篇可分作四章。
第一章 人體生理功能 【原文】黃帝問于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阖者也;志意者,所以禦精神,收魂魄,适寒溫,和喜怒者也。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髒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
此人之常平也。
五髒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
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内,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于病,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五髒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
五髒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
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兇,請言其方。
【提要】統言髒腑、經脈、精神、氣血、魂魄的生理功能。
第二章 五髒二十五變 【原文】“心小則安”至“人之所苦常病”。
【提要】叙述五髒的二十五變。
可分作五節。
第一節 心髒五變 【原文】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于邪;心高則滿于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髒外,易傷于寒,易恐以言;心堅則髒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瘅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個體的髒腑功能完全一樣,沒有差别,這是不辨證的認識;個體的髒腑功能完全不一樣,這也太絕對化了,不符合實際。
【提要】言心髒五變。
【講解】“心小”是指心氣不足,“心小”外邪不一定能中傷,但很容易受内傷之害,即心髒脆弱者容易受到情志的傷害,故曰“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
“心大”則氣散而不固,氣不能固于表則易傷于外邪,故曰“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于邪”。
“心高”是心氣逆上的意思,心氣不宣,郁積于内,與肺降之氣沖突,于是表現為心情不舒、善忘,故曰“心高則滿于肺中,挽而善忘”。
“心下”是指陽氣郁積不升,外感、内傷都容易引發病變,故曰“心下則髒,外易傷于寒,易恐以言”。
以下文曰:“心堅則髒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瘅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我就不一一解釋了,大家很容易看懂。
“五髒”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叙述的,每髒的生理就個體而言肯定是有區别的,但不能以大小、高下、堅脆、端正、偏傾那麼絕對地來理解。
第二節 肺髒五變 【原文】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肺下則居贲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欬、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痹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提要】肺髒五變。
第三節 肝髒五變 【原文】肝小則髒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贲,切脅悗,為息贲;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髒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瘅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提要】肝髒五變。
第四節 脾髒五變 【原文】脾小則髒安,難傷于邪也;脾大則苦湊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則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于大腸,下加于大腸則髒苦受邪;脾堅則髒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瘅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善滿善脹也。
【提要】脾髒五變。
第五節 腎髒五變 【原文】腎小則髒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俛仰,為狐疝;腎堅不病腰背痛;腎脆
髒腑功能正常則身體康強,髒腑發生病變則身體失健,這一認識與《素問·脈要精微論》所謂“五髒者中之守”“五髒者身之強”具有同一意義。
此篇文獻的具體内容在闡明五髒的二十五變,即五髒各有大小、高下、堅脆、端正、偏傾之不同,在生理、病理方面各有其征候。
全篇可分作四章。
第一章 人體生理功能 【原文】黃帝問于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阖者也;志意者,所以禦精神,收魂魄,适寒溫,和喜怒者也。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清利矣;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髒不受邪矣;寒溫和則六腑化谷,風痹不作,經脈通利,肢節得安矣。
此人之常平也。
五髒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無愚智賢不肖,無以相倚也。
然有其獨盡天壽,而無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内,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于病,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五髒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
五髒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六腑亦有小大、長短、厚薄、結直、緩急。
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兇,請言其方。
【提要】統言髒腑、經脈、精神、氣血、魂魄的生理功能。
第二章 五髒二十五變 【原文】“心小則安”至“人之所苦常病”。
【提要】叙述五髒的二十五變。
可分作五節。
第一節 心髒五變 【原文】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于邪;心高則滿于肺中,悗而善忘,難開以言;心下則髒外,易傷于寒,易恐以言;心堅則髒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瘅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個體的髒腑功能完全一樣,沒有差别,這是不辨證的認識;個體的髒腑功能完全不一樣,這也太絕對化了,不符合實際。
【提要】言心髒五變。
【講解】“心小”是指心氣不足,“心小”外邪不一定能中傷,但很容易受内傷之害,即心髒脆弱者容易受到情志的傷害,故曰“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
“心大”則氣散而不固,氣不能固于表則易傷于外邪,故曰“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于邪”。
“心高”是心氣逆上的意思,心氣不宣,郁積于内,與肺降之氣沖突,于是表現為心情不舒、善忘,故曰“心高則滿于肺中,挽而善忘”。
“心下”是指陽氣郁積不升,外感、内傷都容易引發病變,故曰“心下則髒,外易傷于寒,易恐以言”。
以下文曰:“心堅則髒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瘅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偏傾則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我就不一一解釋了,大家很容易看懂。
“五髒”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叙述的,每髒的生理就個體而言肯定是有區别的,但不能以大小、高下、堅脆、端正、偏傾那麼絕對地來理解。
第二節 肺髒五變 【原文】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肺大則多飲,善病胸痹、喉痹、逆氣;肺高則上氣、肩息、;肺下則居贲迫肺,善脅下痛;肺堅,則不病欬、上氣;肺脆則苦病消痹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提要】肺髒五變。
第三節 肝髒五變 【原文】肝小則髒安,無脅下之病;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苦膈中,且脅下痛;肝高則上支贲,切脅悗,為息贲;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髒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瘅易傷;肝端正則和利難傷;肝偏傾則脅下痛也。
【提要】肝髒五變。
第四節 脾髒五變 【原文】脾小則髒安,難傷于邪也;脾大則苦湊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則引季脅而痛;脾下則下加于大腸,下加于大腸則髒苦受邪;脾堅則髒安難傷;脾脆則善病消瘅易傷;脾端正則和利難傷;脾偏傾則善滿善脹也。
【提要】脾髒五變。
第五節 腎髒五變 【原文】腎小則髒安難傷;腎大則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傷以邪;腎高則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俛仰,為狐疝;腎堅不病腰背痛;腎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