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變第四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原文】黃帝曰: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肉不堅,腠理踈,則善病風。
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堅,而無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緻者,腠理。
此言其渾然者。
【提要】風厥病機。
第二節 消瘅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髒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黃帝曰:何以知五髒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
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畜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瘅,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提要】消瘅病機。
第三節 寒熱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
少俞答曰:顴骨者,骨之本也。
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
皮膚薄而其肉無,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污然獨異,此其候也。
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提要】寒熱病機。
第四節 痹症病機 【原文】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
黃帝曰:痹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提要】痹症病機。
第五節 積聚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
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稸積留止,大聚乃起。
【提要】腸中積聚病機。
第三章 因形生病論 【原文】黃帝曰:餘聞病形,已知之矣,願聞其時。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時高則起,時下則殆,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提要】總結全篇,從病氣與人體兩個方面來說明發病的機理,而歸結于“因形生病”,即外因通過内因而起作用之義。
【講解】問曰,發病和病機已經清楚了,個體病變的發展,或好轉、或惡化有什麼規律呢?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
”這個問題關乎運氣學說,意思是要分析這一年的運氣,何氣司天,何氣在泉等。
“時高則起”,病衰,遇到旺氣或相生之氣輔助,就叫做“時高”,病人的情況就會有所起色;“時下則殆”,病本虛,又遇相克之氣,這是“時下”,病情就會惡化;“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這句話還是在強調人的體質,“形”即指個體體質;“五變之紀也”,人體病變的發生不能排除外因的作用,但外因總是要通過内因來起作用,即所謂“因形而生病”,而這一規律即為“五變之紀”。
黃帝曰:何以候肉之不堅也?少俞答曰:腘肉不堅,而無分理理者,粗理;粗理而皮不緻者,腠理。
此言其渾然者。
【提要】風厥病機。
第二節 消瘅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髒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黃帝曰:何以知五髒之柔弱也?少俞答曰:夫柔弱者,必有剛強,剛強多怒,柔者易傷也。
黃帝曰:何以候柔弱之與剛強?少俞答曰:此人薄皮膚而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胸中畜積,血氣逆留,臗皮充肌,血脈不行,轉而為熱,熱則消肌膚,故為消瘅,此言其人暴剛而肌肉弱者也。
【提要】消瘅病機。
第三節 寒熱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善病寒熱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
黃帝曰:何以候骨之小大,肉之堅脆,色之不一也。
少俞答曰:顴骨者,骨之本也。
顴大則骨大,顴小則骨小。
皮膚薄而其肉無,其臂懦懦然,其地色殆然,不與其天同色,污然獨異,此其候也。
然後臂薄者,其髓不滿,故善病寒熱也。
【提要】寒熱病機。
第四節 痹症病機 【原文】黃帝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答曰:粗理而肉不堅者,善病痹。
黃帝曰:痹之高下有處乎?少俞答曰:欲知其高下者,各視其部。
【提要】痹症病機。
第五節 積聚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善病腸中積聚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皮膚薄而不澤,肉不堅而淖澤,如此則腸胃惡,惡則邪氣留止,積聚乃傷。
脾胃之間,寒溫不次,邪氣稍至;稸積留止,大聚乃起。
【提要】腸中積聚病機。
第三章 因形生病論 【原文】黃帝曰:餘聞病形,已知之矣,願聞其時。
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時高則起,時下則殆,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提要】總結全篇,從病氣與人體兩個方面來說明發病的機理,而歸結于“因形生病”,即外因通過内因而起作用之義。
【講解】問曰,發病和病機已經清楚了,個體病變的發展,或好轉、或惡化有什麼規律呢?少俞答曰:“先立其年,以知其時。
”這個問題關乎運氣學說,意思是要分析這一年的運氣,何氣司天,何氣在泉等。
“時高則起”,病衰,遇到旺氣或相生之氣輔助,就叫做“時高”,病人的情況就會有所起色;“時下則殆”,病本虛,又遇相克之氣,這是“時下”,病情就會惡化;“雖不陷下,當年有沖通,其病必起,是謂因形而生病”,這句話還是在強調人的體質,“形”即指個體體質;“五變之紀也”,人體病變的發生不能排除外因的作用,但外因總是要通過内因來起作用,即所謂“因形而生病”,而這一規律即為“五變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