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傳第四十二

關燈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馬莳雲:“篇内‘大氣入髒’,先發于何髒,何日傳何髒,即《素問·病傳論》之所謂病傳也,故以‘病傳’名篇。然《素問》以論‘标本病傳’為一篇,本經以‘病本’論标本,以‘病傳’論病之所傳,分為二篇。”(《黃帝内經靈樞注證發微》)文獻前半總叙病之有淫傳絕敗者,後半乃分述病傳之次。全篇可分作二節。

    【講解】讨論病的傳變有兩個要點:第一,是“淫傳絕敗”,“淫”是指六淫邪氣,可傳變至精氣“敗絕”的地步;第二,淫邪傳變是有次序的,即是有規律可循的。

    第一節 醫學局限之論

    【原文】黃帝曰:餘受九針于夫子,而私覽于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焫、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将盡行之乎?岐伯曰:諸方者,衆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今餘已聞陰陽之要,虛實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願聞病之變化,淫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岐伯曰:要乎哉問。道,昭乎其如旦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與俱成,畢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傳于子孫。黃帝曰:何謂旦醒?岐伯曰:明于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黃帝曰:何謂夜瞑?岐伯曰:瘖乎其無聲,漠乎其無形,折毛發理,正氣橫傾,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髒,腹痛下淫,可以緻死,不可以緻生。

    【提要】雖有治萬病之方,究其淫傳絕敗而有不可治之病,這是醫學的局限所在。

    【講解】此節文獻的意思是,醫學治病的方法盡管很多,如有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焫、飲藥等,但是并不是因為有了這些方法所有的病就都可以治愈。中醫治病要辨證,要辨别陰陽,要求抓住病變的本質,故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一”就是指病之本質所在,辨證最重要的就是要辨出病之因,即病的本質,能做到這點,就能“萬物畢者”,當然這是相對而言。

    治療方法越多越是要用得恰當。文雲:“道,昭乎其如旦醒,窘乎其如夜瞑。”如果把辨證論治的醫學理論學通了,這種人就如“旦醒”,什麼病都看得清楚、明白;“窘乎”是指缺乏醫學理論知識的人,看病的時候就像夜裡睡着了一樣,心中沒數,連簡單的病都看不好。醫學理論知識掌握得很牢固,運用得很靈活,那麼臨床就會得心應手,就可以做到“守一勿失”。于是,你的心得,你的經驗便“可著于竹帛”,傳于後世。“不可傳于子孫”,意思是不能隻是傳給自己的後人,寫書傳世則人人可學,不要搞得神乎其神,隻傳于子孫。這個思想、精神是有利于醫學發展的。

    此篇文獻認為,到了“淫傳絕敗”的地步,即使是很有建樹的醫生、醫術高明的醫生也不能起死回生,這是醫學的局限所在,總是會有“淫傳絕敗”的問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節 五髒病傳之次

    【原文】黃帝曰:大氣入髒,奈何?岐伯曰:病先發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病先發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病先發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腎,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病先發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病先發于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病先發于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腸,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早晡。病先發于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諸病以次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間一髒及二三四髒者,乃可刺也。

    【提要】分叙五髒病傳之次及死期。

    【講解】此節講的是疾病傳變的基本規律,分别是從五髒傳變的次序來講的,看懂其中的一條就可以理解其他幾條。從病“發于心”開始讨論,“一日而之肺”,是因為火克金的關系;“三日而之肝”,是因為金克木的關系;“五日而之脾”,是因為木克土的關系;“三日不已”,脾病不起,脾氣絕,病情就嚴重了,水谷精微不能生化傳輸了,故曰“死”。人死亡往往也是有規律的,“冬夜半,夏日中”,冬季、夜半是水氣旺盛之時,夏季、日中是陽火亢旺之時,這是兩個極端,陰太盛而陽衰則水要克火,陽亢太過則要敗絕。這是講一般的病傳規律,是按照相克的次序傳變的,但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會經過這樣的次序,不要把這種認識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