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問第二十八

關燈
要】嚏氣病機及刺法。

     第七節 亸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亸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複,故為亸。

    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提要】亸氣病機及刺法。

     【講解】“亸”是指不因寒而戰栗的表現,即不明原因的戰栗。

     第八節 泣涕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心者,五髒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

    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

    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故命曰奪精。

    補天柱經夾頸。

     【提要】泣涕病機及刺法。

     第九節 太息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

    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提要】太息病機及刺法。

     第十節 涎下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飲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熱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

    補足少陰。

     【提要】涎下病機及刺法。

     第十一節 耳鳴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

    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

     【提要】耳鳴病機及刺法。

     第十二節 齒舌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

    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唇矣。

    視主病者,則補之。

     【提要】齒舌病機及刺法,一般是胃熱的問題。

     第三章 奇邪走空竅之病機 【原文】凡此十二邪者,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

    故邪之所在,皆為不足。

    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補足外踝下留之。

    黃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腎主為欠,取足少陰。

    肺主為哕,取手太陰、足少陰。

    唏者,陰與陽絕,故補足太陽,瀉足少陰。

    振寒者,補諸陽。

    噫者,補足太陰、陽明。

    嚏者,補足太陽、眉本。

    亸,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泣出,補天柱經夾頸,夾頸者,頭中分也。

    太息,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

    涎下,補足少陰。

    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

    自齧舌,視主病者則補之。

    目眩頭傾,補足外踝下留之。

    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間上二寸留之,一曰足外踝下留之。

     【提要】總叙三焦之氣不足是奇邪走空竅之病機所在,并闡述對諸邪之刺法。

     【講解】文中指出上述的十二種病證表現,都是因為三焦之氣不足造成的,或因上焦之氣不足,或因中焦之氣不足,或因下焦之氣不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嘛。

    上述所列病證僅為舉例而已,不要理解為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