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問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張介賓雲:“此下諸問,既非風寒之外感,又非情志之内傷,論不在經,所當口傳者也,故曰口問。
”“口問”即“口傳”之意,猶言“口授”,即指經口傳授的學問。
該篇内容講解了欠氣、哕氣、唏氣、振寒、噫氣、嚏氣、亸氣、哀而泣涕、太息、涎下、耳中鳴、齒舌等表現的病機。
全篇可分作三章。
【講解】這篇文獻所記載的病證,既不是六淫外感之病,也不是七情内傷之病,在經典文獻中很少專門讨論這些病證,隻在口傳師授中有之,因此“口問”是指口傳的學問。
總之,篇中所及的這些病證是常見的、一般的,經典文獻中很少記載。
第一章 不在經之論的口傳 【原文】黃帝閑居,辟左右而問于岐伯曰:餘已聞九針之經,論陰陽逆順,六經已畢,願得口問。
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
黃帝曰:願聞口傳。
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
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敗,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
論不在經者,請道其方。
【提要】提出有關“血氣分離,陰陽破敗”等不在經之論的口傳之問。
第二章 十二種病證之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欠者”至“視主病者,則補之”。
【提要】分别叙述十二病證的病機。
此章可分作十二節。
第一節 欠氣病機和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衛氣晝日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
陰者主夜,夜者卧。
陽者主上,陰者主下。
故陰氣積于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
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瀉足少陰,補足太陽。
【提要】欠氣病機及刺法。
第二節 哕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哕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複出于胃,故為哕。
補手太陰,瀉足少陰。
【提要】哕氣病機及刺法。
第三節 唏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為唏。
補足太陽,瀉足少陰。
【提要】唏氣病機及刺法。
【講解】“唏”是描述人的一種氣息,像哭泣一樣很傷心,但實際上并沒有哭出來,即抽泣。
第四節 振寒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于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
補諸陽。
【提要】振寒病機及刺法。
第五節 噫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噫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于胃,厥逆從下上散,複出于胃,故為噫。
補足太陰、陽明。
【提要】噫氣病機及刺法。
第六節 嚏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陽氣和利,滿于心,出于鼻,故為嚏。
補足太陽榮、眉本。
【提
”“口問”即“口傳”之意,猶言“口授”,即指經口傳授的學問。
該篇内容講解了欠氣、哕氣、唏氣、振寒、噫氣、嚏氣、亸氣、哀而泣涕、太息、涎下、耳中鳴、齒舌等表現的病機。
全篇可分作三章。
【講解】這篇文獻所記載的病證,既不是六淫外感之病,也不是七情内傷之病,在經典文獻中很少專門讨論這些病證,隻在口傳師授中有之,因此“口問”是指口傳的學問。
總之,篇中所及的這些病證是常見的、一般的,經典文獻中很少記載。
第一章 不在經之論的口傳 【原文】黃帝閑居,辟左右而問于岐伯曰:餘已聞九針之經,論陰陽逆順,六經已畢,願得口問。
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
黃帝曰:願聞口傳。
岐伯答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
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敗,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
論不在經者,請道其方。
【提要】提出有關“血氣分離,陰陽破敗”等不在經之論的口傳之問。
第二章 十二種病證之病機 【原文】“黃帝曰:人之欠者”至“視主病者,則補之”。
【提要】分别叙述十二病證的病機。
此章可分作十二節。
第一節 欠氣病機和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衛氣晝日行于陽,夜半則行于陰。
陰者主夜,夜者卧。
陽者主上,陰者主下。
故陰氣積于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
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
瀉足少陰,補足太陽。
【提要】欠氣病機及刺法。
第二節 哕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哕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氣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于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并相逆,複出于胃,故為哕。
補手太陰,瀉足少陰。
【提要】哕氣病機及刺法。
第三節 唏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為唏。
補足太陽,瀉足少陰。
【提要】唏氣病機及刺法。
【講解】“唏”是描述人的一種氣息,像哭泣一樣很傷心,但實際上并沒有哭出來,即抽泣。
第四節 振寒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于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寒栗。
補諸陽。
【提要】振寒病機及刺法。
第五節 噫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噫者,何氣使然?岐伯曰:寒氣客于胃,厥逆從下上散,複出于胃,故為噫。
補足太陰、陽明。
【提要】噫氣病機及刺法。
第六節 嚏氣病機及刺法 【原文】黃帝曰:人之嚏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陽氣和利,滿于心,出于鼻,故為嚏。
補足太陽榮、眉本。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