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邪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言邪在五髒之刺,故以“五邪”名篇。不同之邪,在不同之髒,當有不同之病證,故當取其不同之腧穴,并用不同之刺法以治之,斯所謂辨證論治也。全篇可分作五節。
【講解】邪有不同,如風邪、寒邪、濕邪、燥邪、火邪等;髒也有不同的性格,即使是同一種邪氣在不同的髒器中,也會出現不同的病證表現;治療的時候也要采取不同的治法,因此要辨證論治,這就是此篇文獻的精神。全篇所描述的病證可以從五髒經脈的特性來認識。
第一節 刺在肺之邪
【原文】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節五髒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提要】刺肺邪。
第二節 刺在肝之邪
【原文】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内,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裡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提要】刺肝邪。
【講解】文中“掣”是經脈拘急痙攣的意思。
第三節 刺在脾之邪
【原文】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三裡。
【提要】刺脾邪。
第四節 刺在腎之邪
【原文】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
【提要】刺腎邪。
【講解】《靈樞》中凡是雲“有血者”,都是指其經脈充分暴露的部位,利用這些部位可以進行放血治療。“盡取之”,是說多處“有血者”都可以刺。
第五節 刺在心之邪
【原文】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
【提要】刺心邪。
篇解:言邪在五髒之刺,故以“五邪”名篇。不同之邪,在不同之髒,當有不同之病證,故當取其不同之腧穴,并用不同之刺法以治之,斯所謂辨證論治也。全篇可分作五節。
【講解】邪有不同,如風邪、寒邪、濕邪、燥邪、火邪等;髒也有不同的性格,即使是同一種邪氣在不同的髒器中,也會出現不同的病證表現;治療的時候也要采取不同的治法,因此要辨證論治,這就是此篇文獻的精神。全篇所描述的病證可以從五髒經脈的特性來認識。
第一節 刺在肺之邪
【原文】邪在肺,則病皮膚痛,寒熱,上氣喘,汗出,咳動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節五髒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提要】刺肺邪。
第二節 刺在肝之邪
【原文】邪在肝,則兩脅中痛,寒中,惡血在内,行善掣,節時腳腫。取之行間以引脅下,補三裡以溫胃中,取血脈以散惡血,取耳間青脈以去其掣。
【提要】刺肝邪。
【講解】文中“掣”是經脈拘急痙攣的意思。
第三節 刺在脾之邪
【原文】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于三裡。
【提要】刺脾邪。
第四節 刺在腎之邪
【原文】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取之湧泉、昆侖,視有血者,盡取之。
【提要】刺腎邪。
【講解】《靈樞》中凡是雲“有血者”,都是指其經脈充分暴露的部位,利用這些部位可以進行放血治療。“盡取之”,是說多處“有血者”都可以刺。
第五節 刺在心之邪
【原文】邪在心,則病心痛喜悲,時眩仆。視有餘不足而調之其輸也。
【提要】刺心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