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氣第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即水量排出的不多,病人往往有煩悶的感覺;“來急”即水量排出得很多,病人就會比較安靜。
水邪出得不順暢,說明病人的體質比較衰弱,就會有煩悶的感覺;水邪出得很順暢,說明人的正氣尚好,病人會感覺舒服一些。
文雲“間日一刺之,水盡乃止”,是說不能每天都刺,要隔天一刺,這是古人刺“水”的方法。
文雲“飲閉藥”,古人認為刺“水”也不那麼簡單,同時還要配合藥物治療,“閉藥”是指洩水、滲水的藥,來幫助消退水邪。
文雲“方刺之時徒飲之”,意思是說可以一面吃藥一面用針,二者相互沒有妨礙。
但是病人的飲食要與服藥分開,故曰“方飲無食,方食無飲”,喝藥的時候就不要吃飯,剛吃了飯也不要馬上服藥,飲食和服藥要分開,這樣藥物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文雲“無食他食”,是說還要講究飲食的禁忌,飲食需要謹慎,水腫不能再吃易生水的食物。
“百三十五日”,是說在這治療的一百三十五日當中都應該“無食他食”。
第六節 刺著痹 【原文】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裡骨為骭。
【提要】刺著痹。
第七節 刺腸中不便 【原文】腸中不便,取三裡,盛瀉之,虛補之。
【提要】刺腸中不便。
第八節 刺疠風 原文】疠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
【提要】刺疠風。
【講解】“銳針”也是九針之一。
這裡也講到飲食禁忌問題。
第九節 刺腸鳴 【原文】腹中常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裡。
【提要】刺腸鳴。
第十節 刺疝氣 【原文】小腹控睾,引腰脊,上沖心,邪在,小腸者,連睾系,屬于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沖腸胃,熏肝,散于肓,結于臍,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予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
【提要】刺小腸疝氣。
【講解】“小腹控睾,引腰脊”,這是描述小腸疝氣疼痛的特點。
“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或者是選擇肝經,或者是選擇腎經,以調治之。
第十一節 刺嘔膽 【原文】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洩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裡以下胃氣逆,則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
【提要】刺嘔膽。
第十二節 刺膈塞 【原文】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提要】刺胃脘膈塞。
【講解】此病治療的關鍵要看膈塞的部位,在上、在下的治療是不同的。
第十三節 刺小腹痛腫 【原文】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太陽大絡,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裡。
【提要】刺小腹痛腫。
第三章 刺法之診 【原文】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複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一其形,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脈軟者病将下,諸經實者,病三日已。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提要】言用刺法之診。
【講解】不管是依四時之氣的治療法,還是雜病的一般治療法,都要留意病人的神态,要随時觀察病人的神色,故曰“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複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散複”是指神氣的存亡,“複”是神氣在,“散”就是神氣亡。
“一其形,聽其動靜者”,“一”是“專一”之意,專注于病人;“聽”也是觀察方法之一,要觀察病人的動靜;這裡主要是講識脈,看其寸口、人迎的脈象如何,凡想持針必先診脈,隻會紮針不會看脈,這是個缺陷。
脈象“堅且盛且滑”者,預示病邪還在進一步深入;“脈軟者病将下”,脈無力了,那麼邪氣也在減退。
“諸經實者病三日已”,“經”是指十二經脈,若邪氣盛脈象也盛者,那問題不大,會很快痊愈,反之,邪氣盛而脈象衰,那問題就比較複雜了,臨床最忌諱的就是邪盛脈衰。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是說手上的脈象候三陰,頸上陽明胃的脈象候三陽。
最後這一章是概括用針的基本精神,一要“望”,二要“切”,望病人的神色變化,切脈的虛實動靜,針法也離不開望、聞、問、切這基本的診斷方法。
水邪出得不順暢,說明病人的體質比較衰弱,就會有煩悶的感覺;水邪出得很順暢,說明人的正氣尚好,病人會感覺舒服一些。
文雲“間日一刺之,水盡乃止”,是說不能每天都刺,要隔天一刺,這是古人刺“水”的方法。
文雲“飲閉藥”,古人認為刺“水”也不那麼簡單,同時還要配合藥物治療,“閉藥”是指洩水、滲水的藥,來幫助消退水邪。
文雲“方刺之時徒飲之”,意思是說可以一面吃藥一面用針,二者相互沒有妨礙。
但是病人的飲食要與服藥分開,故曰“方飲無食,方食無飲”,喝藥的時候就不要吃飯,剛吃了飯也不要馬上服藥,飲食和服藥要分開,這樣藥物才能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文雲“無食他食”,是說還要講究飲食的禁忌,飲食需要謹慎,水腫不能再吃易生水的食物。
“百三十五日”,是說在這治療的一百三十五日當中都應該“無食他食”。
第六節 刺著痹 【原文】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裡骨為骭。
【提要】刺著痹。
第七節 刺腸中不便 【原文】腸中不便,取三裡,盛瀉之,虛補之。
【提要】刺腸中不便。
第八節 刺疠風 原文】疠風者,素刺其腫上,已刺,以銳針針其處,按出其惡氣,腫盡乃止,常食方食,無食他食。
【提要】刺疠風。
【講解】“銳針”也是九針之一。
這裡也講到飲食禁忌問題。
第九節 刺腸鳴 【原文】腹中常鳴,氣上沖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腸,刺肓之原、巨虛上廉、三裡。
【提要】刺腸鳴。
第十節 刺疝氣 【原文】小腹控睾,引腰脊,上沖心,邪在,小腸者,連睾系,屬于脊,貫肝肺,絡心系,氣盛則厥逆,上沖腸胃,熏肝,散于肓,結于臍,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陰以予之,取厥陰以下之,取巨虛下廉以去之,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
【提要】刺小腸疝氣。
【講解】“小腹控睾,引腰脊”,這是描述小腸疝氣疼痛的特點。
“按其所過之經以調之”,或者是選擇肝經,或者是選擇腎經,以調治之。
第十一節 刺嘔膽 【原文】善嘔,嘔有苦,長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膽液洩則口苦,胃氣逆則嘔苦,故曰嘔膽,取三裡以下胃氣逆,則刺少陽血絡以閉膽逆,卻調其虛實以去其邪。
【提要】刺嘔膽。
第十二節 刺膈塞 【原文】飲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則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則散而去之。
【提要】刺胃脘膈塞。
【講解】此病治療的關鍵要看膈塞的部位,在上、在下的治療是不同的。
第十三節 刺小腹痛腫 【原文】小腹痛腫,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之太陽大絡,視其絡脈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脘,取三裡。
【提要】刺小腹痛腫。
第三章 刺法之診 【原文】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複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一其形,聽其動靜者,持氣口人迎以視其脈,堅且盛且滑者病日進,脈軟者病将下,諸經實者,病三日已。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
【提要】言用刺法之診。
【講解】不管是依四時之氣的治療法,還是雜病的一般治療法,都要留意病人的神态,要随時觀察病人的神色,故曰“睹其色,察其以,知其散複者,視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也”。
“散複”是指神氣的存亡,“複”是神氣在,“散”就是神氣亡。
“一其形,聽其動靜者”,“一”是“專一”之意,專注于病人;“聽”也是觀察方法之一,要觀察病人的動靜;這裡主要是講識脈,看其寸口、人迎的脈象如何,凡想持針必先診脈,隻會紮針不會看脈,這是個缺陷。
脈象“堅且盛且滑”者,預示病邪還在進一步深入;“脈軟者病将下”,脈無力了,那麼邪氣也在減退。
“諸經實者病三日已”,“經”是指十二經脈,若邪氣盛脈象也盛者,那問題不大,會很快痊愈,反之,邪氣盛而脈象衰,那問題就比較複雜了,臨床最忌諱的就是邪盛脈衰。
“氣口候陰,人迎候陽也”,是說手上的脈象候三陰,頸上陽明胃的脈象候三陽。
最後這一章是概括用針的基本精神,一要“望”,二要“切”,望病人的神色變化,切脈的虛實動靜,針法也離不開望、聞、問、切這基本的診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