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卦第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革故鼎新
革卦意味着革命、革新。
【題解】 将獸皮去毛加工的過程叫“制革”,它是為了制造衣鞋帽箱等皮具的需要。
“革”的制成改變了獸皮的性質,這就叫“變革”。
易家從這一皮革質地的改變引申出哲學意義,得出了革卦的結論。
“革”的卦象離下兌上,是水澤之中一片火,水火不容,相滅相克的象征,它意味着一場不是烈火燎原,就是水漫平川的矛盾沖突,将帶來一場改變自然面貌,推動社會變化的大變革。
從本質上說,所謂“革”,其實就是對舊事物本質的改變,故不論是改革,革故,革新,還是革命,都有“改變”的意義。
從卦辭和《彖傳》、《象傳》看,其對“革”的定義是相當成熟和謹慎的。
一是在革之前要認真謀劃,取信于民。
所謂“巳日乃孚”,就是要在長期籌備策劃并取得民衆信任和支持後,選準最佳時機,萬不能草率從事。
二是在革之時耍手段穩健,文明和悅,正當适宜,少走彎路,盡力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和破壞,以免日後悲痛悔恨。
這種按部就班,文明進步的“革”,正是今人倡導的穩健文明的“改革”——這也正是易家所說的“革德”。
其具體步驟,則可見于六爻爻辭。
【原文】 革①,[《說文》:“革,更也。
”高島吞象《易斷》:“革,改革也。
”]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王弼注:“夫民可與習常,難與适變;可與樂成,難與慮始。
故革之為道,即日不孚,巳日乃孚也。
孚,然後乃得元亨,利貞,悔亡也。
巳日而不孚,革不當也。
悔吝之所生,生乎變動者也。
革而當,其悔乃亡也。
”] 【注釋】 ①革:卦名。
卦義:變革,改革,去故,革除,革新,革故等。
【譯文】 革卦象征變革,多日籌謀之後再推行變革方能取信于民,至為亨通順利,利于堅守正道,悔恨消亡。
【解說】 革的原義是加工皮成革,有更新的意思。
巳日,是古代的天幹地支的紀日方法,巳日為一旬的第六日。
孚是信,巳日乃孚是說革命以後會得到信賴和擁護,因為革故鼎新了,所以大亨通(元亨),但革命是非常手段,不能輕易使用,利于正固,憂悔就會消亡。
【原文】 《彖》曰:革,水火相息①,[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息,長也。
離為火,兌為水。
《系》曰:潤之以風雨。
風,巽。
雨。
兌也。
四革之正,坎見,故獨于此稱水也。
”]二女同居②,其志不相得,[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二女,離兌。
體同人象。
蒙艮為居,故‘二女同居’。
四變體兩坎象,二女有志。
離火志上,兌水志下。
故‘其志不相得’。
坎為志也。
”]曰革。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
文明以說③,大亨以正。
革而當,其悔乃亡。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④,順乎天而應乎人。
革之時大矣哉![孔穎達《周易正義》曰:“‘革之時大矣哉’者,備論革道之廣訖,總結歎其大,故曰‘大矣哉’也。
”] 【注釋】 ①水火相息:革卦,上兌為澤,下離為火。
水能滅火,火能煎水,因而說“水火相息”。
②二女同居:上兌為少女,下離為中女,是“二女同居”。
③說:同“悅”,喜悅。
④湯武革命:商湯革夏桀之命,周武王革殷纣王之命。
【譯文】 《彖傳》說:變革,像水火相克相息。
兩個女子同居一室,她們的志趣不相容,這就叫變革。
“多日籌謀之後再推行變革并取信于民”,說明變革過程中應得到民衆的信賴。
以文明的美德使民衆悅服,這樣就能大為亨通順利,使一切步入正道。
變革而又合于正當的法則,一切悔恨消亡。
天地的變革形成了四季變化,商湯和周武王的革命,順從了天道規律而又應合民衆的願望,取得了勝利。
變革之時的意義是多麼偉大啊! 【解說】 革卦上卦兌是澤,下卦離是火,所以是水火相息,指獸皮在水中浸,在火上烤,制成皮革。
兌為少女,離為中女,同在革卦,即所謂“二女同居”,因為是同性所以互相排斥(其志不相得)。
上兌為悅,下離為明(文明以說),革命是改過換新,所以變得文明而喜悅。
但革命不是革去一切,要順應天命和人心,這才是正當的革命,才不會造成動蕩(其悔乃亡)。
天地有變革才有四季,商湯和周武王的革命就是符合天命人心的變革,革命之時非常偉大啊! 【原文】 《象》曰:澤中有火①,革。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火就燥,澤資濕,二物不相得,終宜易之,故曰‘澤中有火,革’也。
”]君子以治曆②明時。
【注釋】 ①澤中有火:觀革卦,上兌為澤,下離為火,因而說“澤中有火”。
②曆:曆法。
【譯文】 《象傳》說:汪洋大澤中有烈
【題解】 将獸皮去毛加工的過程叫“制革”,它是為了制造衣鞋帽箱等皮具的需要。
“革”的制成改變了獸皮的性質,這就叫“變革”。
易家從這一皮革質地的改變引申出哲學意義,得出了革卦的結論。
“革”的卦象離下兌上,是水澤之中一片火,水火不容,相滅相克的象征,它意味着一場不是烈火燎原,就是水漫平川的矛盾沖突,将帶來一場改變自然面貌,推動社會變化的大變革。
從本質上說,所謂“革”,其實就是對舊事物本質的改變,故不論是改革,革故,革新,還是革命,都有“改變”的意義。
從卦辭和《彖傳》、《象傳》看,其對“革”的定義是相當成熟和謹慎的。
一是在革之前要認真謀劃,取信于民。
所謂“巳日乃孚”,就是要在長期籌備策劃并取得民衆信任和支持後,選準最佳時機,萬不能草率從事。
二是在革之時耍手段穩健,文明和悅,正當适宜,少走彎路,盡力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和破壞,以免日後悲痛悔恨。
這種按部就班,文明進步的“革”,正是今人倡導的穩健文明的“改革”——這也正是易家所說的“革德”。
其具體步驟,則可見于六爻爻辭。
【原文】 革①,[《說文》:“革,更也。
”高島吞象《易斷》:“革,改革也。
”]巳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王弼注:“夫民可與習常,難與适變;可與樂成,難與慮始。
故革之為道,即日不孚,巳日乃孚也。
孚,然後乃得元亨,利貞,悔亡也。
巳日而不孚,革不當也。
悔吝之所生,生乎變動者也。
革而當,其悔乃亡也。
”] 【注釋】 ①革:卦名。
卦義:變革,改革,去故,革除,革新,革故等。
【譯文】 革卦象征變革,多日籌謀之後再推行變革方能取信于民,至為亨通順利,利于堅守正道,悔恨消亡。
【解說】 革的原義是加工皮成革,有更新的意思。
巳日,是古代的天幹地支的紀日方法,巳日為一旬的第六日。
孚是信,巳日乃孚是說革命以後會得到信賴和擁護,因為革故鼎新了,所以大亨通(元亨),但革命是非常手段,不能輕易使用,利于正固,憂悔就會消亡。
【原文】 《彖》曰:革,水火相息①,[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息,長也。
離為火,兌為水。
《系》曰:潤之以風雨。
風,巽。
雨。
兌也。
四革之正,坎見,故獨于此稱水也。
”]二女同居②,其志不相得,[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二女,離兌。
體同人象。
蒙艮為居,故‘二女同居’。
四變體兩坎象,二女有志。
離火志上,兌水志下。
故‘其志不相得’。
坎為志也。
”]曰革。
“巳日乃孚”,革而信之。
文明以說③,大亨以正。
革而當,其悔乃亡。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④,順乎天而應乎人。
革之時大矣哉![孔穎達《周易正義》曰:“‘革之時大矣哉’者,備論革道之廣訖,總結歎其大,故曰‘大矣哉’也。
”] 【注釋】 ①水火相息:革卦,上兌為澤,下離為火。
水能滅火,火能煎水,因而說“水火相息”。
②二女同居:上兌為少女,下離為中女,是“二女同居”。
③說:同“悅”,喜悅。
④湯武革命:商湯革夏桀之命,周武王革殷纣王之命。
【譯文】 《彖傳》說:變革,像水火相克相息。
兩個女子同居一室,她們的志趣不相容,這就叫變革。
“多日籌謀之後再推行變革并取信于民”,說明變革過程中應得到民衆的信賴。
以文明的美德使民衆悅服,這樣就能大為亨通順利,使一切步入正道。
變革而又合于正當的法則,一切悔恨消亡。
天地的變革形成了四季變化,商湯和周武王的革命,順從了天道規律而又應合民衆的願望,取得了勝利。
變革之時的意義是多麼偉大啊! 【解說】 革卦上卦兌是澤,下卦離是火,所以是水火相息,指獸皮在水中浸,在火上烤,制成皮革。
兌為少女,離為中女,同在革卦,即所謂“二女同居”,因為是同性所以互相排斥(其志不相得)。
上兌為悅,下離為明(文明以說),革命是改過換新,所以變得文明而喜悅。
但革命不是革去一切,要順應天命和人心,這才是正當的革命,才不會造成動蕩(其悔乃亡)。
天地有變革才有四季,商湯和周武王的革命就是符合天命人心的變革,革命之時非常偉大啊! 【原文】 《象》曰:澤中有火①,革。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崔觐曰:“火就燥,澤資濕,二物不相得,終宜易之,故曰‘澤中有火,革’也。
”]君子以治曆②明時。
【注釋】 ①澤中有火:觀革卦,上兌為澤,下離為火,因而說“澤中有火”。
②曆:曆法。
【譯文】 《象傳》說:汪洋大澤中有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