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卦第四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也。
“舊井無禽”,時舍②也。
【注釋】 ①井泥:指井底的泥沙。
②舍:舍棄。
【譯文】 初六,井底泥沙沉積,不能飲用,這口井久未修治,甚至禽獸也不來飲水。
《象傳》說:“井底泥沙沉積不能食用”,說明處在最卑下的位置。
“這口井久未修治,甚至禽獸也不來飲水”,說明因遷移而将其舍棄。
【解說】 禽,禽獸。
初六在最下位,相當于井底的泥沙。
這是舊井,井中隻有泥沙,沒有水,不能汲水(井泥不食)也沒有禽獸來井邊飲水(舊井無禽),舊井随時會被舍棄(時舍也)。
初六在下巽,巽卦形為反兌,兌口為食,反兌故為“不食”。
不合時宜的人,會像舊井一樣被淘汰。
【原文】 九二,井谷①射鲋②,[王引之《經義述聞》:“井谷,井中容水之處也。
”]甕③敝④漏。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離為甕。
甕瓶毀缺,羸其瓶兇,故‘甕敝漏’也。
”] 《象》曰:“井谷射鲋”,無與也。
【注釋】 ①井谷:井口。
②射鲋:射殺小鲫魚。
用弓箭射魚是古代捕魚的一種方法。
③甕:裝水的陶器。
④敝:破。
【譯文】 九二,在井下的穴隙中射取小魚,瓶罐破漏。
《象傳》說:“在井下的穴隙中射取小魚”,說明上方沒有人迎合援引。
【解說】 九二剛爻居陰位不正,所以與九五不相應(無與也),而趨下與初六相比,趨下就是到井底,所謂“井谷”,谷即壑,井中容水處。
鲋是小魚,在谷底,所以初六為“鲋”。
有魚的井,是人們厭惡的,這個井就像破舊漏水的甕一樣。
此井不被養護,也不會養育人,隻能養些小魚。
【原文】 九三,井渫①不食,[孔穎達《周易正義》:“渫,治去污穢之名也。
”]為我心恻②。
[《說文》:“恻,痛也。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王引之《經義述聞》:“并,普也。
”]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
求“王明”,受福也。
【注釋】 ①渫:意為清除污穢。
②恻:悲傷,悲痛。
【譯文】 九三,水井已掏治潔淨卻沒有人汲用,這使我心裡為之憂慮。
這是可以汲取飲用的水,如果君王賢明,君臣萬民必同享井水的福澤。
《象傳》說:“水井已掏治潔淨卻沒有人汲用”,說明九三的行為讓人憂慮。
希望“君王聖明”,是希望賞識它的上級享受福澤。
【解說】 渫,是将井中的泥沙挖出,使井水清潔。
九三在下卦最上位,已經接近上坎水,這種去泥的水已經清澈,但還不能飲用(井渫不食),但不用未免可惜。
這猶如有賢士在野不用,君王如果英明(王明),就應該發掘人才,對君王還是賢士,這都是福運。
九五為王在坎為隐伏,所以是“不明”。
【原文】 六四,井甃①無咎。
[《說文》:“甃,井壁也。
”]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注釋】 ①甃:砌井壁,修治水井。
【譯文】 六四,水井正在加固修治,沒有過錯。
《象傳》說:“水井正在加固修治,沒有過錯”,說明這是修井的美德。
【解說】 甃是修理井的内壁。
二三四爻為互兌,兌為毀折,六四居互兌上,喻示井快修好。
六四陰爻居陰位得正,故“無咎”。
這說明賢者應進修充實,以等待時機。
【原文】 九五,井洌①,寒泉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泉自下出稱井。
周七月,夏之五月,陰氣在下。
二已變坎,十一月為寒泉。
初二已變,體噬嗑食。
故‘洌寒泉食’矣。
”]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注釋】 ①洌:清涼。
【譯文】 九五,井水清涼且有如寒泉,很好喝。
《象傳》說:井水清涼且有如寒泉,很好喝,說明它具備剛毅中正的德性。
【解說】 洌是潔。
九五剛毅中正位尊,表示水大量湧出,九五居上坎中,坎為冬(寒)為水,故為寒泉。
泉甘洌可食,九五雖無應。
然位正中,故“可食”。
【原文】 上六,井收①勿幕②。
有孚元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幕,蓋也。
收,謂以辘轳收繘也。
坎為車,應巽繩,為繘。
故‘井收勿幕’。
有孚謂五坎。
坎為孚,故‘元吉’也。
”]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注釋】 ①井收:收取井上汲水用的器物,如繩、瓶等。
②幕:遮蓋。
【譯文】 上六,汲取井水的功事已成,不必覆上蓋子。
心懷誠信,至為吉祥。
《象傳》說:至為吉祥在于将美德發揚,說明此時大功告成。
【解說】 收是汲取,幕是蓋子。
坎為隐伏,故為覆蓋。
井水應供應汲取使用,不宜蓋上(井收勿幕)。
上六與陽爻九三相應,故“有孚”,就是有水。
上六居坎上說明井已經完成(大成也),所以吉祥。
“舊井無禽”,時舍②也。
【注釋】 ①井泥:指井底的泥沙。
②舍:舍棄。
【譯文】 初六,井底泥沙沉積,不能飲用,這口井久未修治,甚至禽獸也不來飲水。
《象傳》說:“井底泥沙沉積不能食用”,說明處在最卑下的位置。
“這口井久未修治,甚至禽獸也不來飲水”,說明因遷移而将其舍棄。
【解說】 禽,禽獸。
初六在最下位,相當于井底的泥沙。
這是舊井,井中隻有泥沙,沒有水,不能汲水(井泥不食)也沒有禽獸來井邊飲水(舊井無禽),舊井随時會被舍棄(時舍也)。
初六在下巽,巽卦形為反兌,兌口為食,反兌故為“不食”。
不合時宜的人,會像舊井一樣被淘汰。
【原文】 九二,井谷①射鲋②,[王引之《經義述聞》:“井谷,井中容水之處也。
”]甕③敝④漏。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離為甕。
甕瓶毀缺,羸其瓶兇,故‘甕敝漏’也。
”] 《象》曰:“井谷射鲋”,無與也。
【注釋】 ①井谷:井口。
②射鲋:射殺小鲫魚。
用弓箭射魚是古代捕魚的一種方法。
③甕:裝水的陶器。
④敝:破。
【譯文】 九二,在井下的穴隙中射取小魚,瓶罐破漏。
《象傳》說:“在井下的穴隙中射取小魚”,說明上方沒有人迎合援引。
【解說】 九二剛爻居陰位不正,所以與九五不相應(無與也),而趨下與初六相比,趨下就是到井底,所謂“井谷”,谷即壑,井中容水處。
鲋是小魚,在谷底,所以初六為“鲋”。
有魚的井,是人們厭惡的,這個井就像破舊漏水的甕一樣。
此井不被養護,也不會養育人,隻能養些小魚。
【原文】 九三,井渫①不食,[孔穎達《周易正義》:“渫,治去污穢之名也。
”]為我心恻②。
[《說文》:“恻,痛也。
”]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王引之《經義述聞》:“并,普也。
”]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
求“王明”,受福也。
【注釋】 ①渫:意為清除污穢。
②恻:悲傷,悲痛。
【譯文】 九三,水井已掏治潔淨卻沒有人汲用,這使我心裡為之憂慮。
這是可以汲取飲用的水,如果君王賢明,君臣萬民必同享井水的福澤。
《象傳》說:“水井已掏治潔淨卻沒有人汲用”,說明九三的行為讓人憂慮。
希望“君王聖明”,是希望賞識它的上級享受福澤。
【解說】 渫,是将井中的泥沙挖出,使井水清潔。
九三在下卦最上位,已經接近上坎水,這種去泥的水已經清澈,但還不能飲用(井渫不食),但不用未免可惜。
這猶如有賢士在野不用,君王如果英明(王明),就應該發掘人才,對君王還是賢士,這都是福運。
九五為王在坎為隐伏,所以是“不明”。
【原文】 六四,井甃①無咎。
[《說文》:“甃,井壁也。
”] 《象》曰:“井甃無咎”,修井也。
【注釋】 ①甃:砌井壁,修治水井。
【譯文】 六四,水井正在加固修治,沒有過錯。
《象傳》說:“水井正在加固修治,沒有過錯”,說明這是修井的美德。
【解說】 甃是修理井的内壁。
二三四爻為互兌,兌為毀折,六四居互兌上,喻示井快修好。
六四陰爻居陰位得正,故“無咎”。
這說明賢者應進修充實,以等待時機。
【原文】 九五,井洌①,寒泉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泉自下出稱井。
周七月,夏之五月,陰氣在下。
二已變坎,十一月為寒泉。
初二已變,體噬嗑食。
故‘洌寒泉食’矣。
”]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注釋】 ①洌:清涼。
【譯文】 九五,井水清涼且有如寒泉,很好喝。
《象傳》說:井水清涼且有如寒泉,很好喝,說明它具備剛毅中正的德性。
【解說】 洌是潔。
九五剛毅中正位尊,表示水大量湧出,九五居上坎中,坎為冬(寒)為水,故為寒泉。
泉甘洌可食,九五雖無應。
然位正中,故“可食”。
【原文】 上六,井收①勿幕②。
有孚元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幕,蓋也。
收,謂以辘轳收繘也。
坎為車,應巽繩,為繘。
故‘井收勿幕’。
有孚謂五坎。
坎為孚,故‘元吉’也。
”]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注釋】 ①井收:收取井上汲水用的器物,如繩、瓶等。
②幕:遮蓋。
【譯文】 上六,汲取井水的功事已成,不必覆上蓋子。
心懷誠信,至為吉祥。
《象傳》說:至為吉祥在于将美德發揚,說明此時大功告成。
【解說】 收是汲取,幕是蓋子。
坎為隐伏,故為覆蓋。
井水應供應汲取使用,不宜蓋上(井收勿幕)。
上六與陽爻九三相應,故“有孚”,就是有水。
上六居坎上說明井已經完成(大成也),所以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