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卦第四十七

關燈
堅木,故為“蒺藜”,六三在坎上部,所以是“據于蒺藜”。

    六三在互巽(三四五爻),巽為長女為婦,故為“妻”。

    六三在互離(二三四爻)當中,離為目為見,所以是“不見其妻”。

    此爻是說六三陰柔,不中不正,與上六又無應。

    前後左右無不受困,找不到安身的場所,小人受困,極為不祥。

     【原文】 九四,來徐徐①,[《說文》:“徐,安行也。

    ”《廣雅·釋诂》:“徐,緩也。

    ”]困于金車②,[《釋名·釋天》:“金,禁也。

    ”]吝,有終。

     《象》曰:“來徐徐”,志在下也。

    雖不當位,有與也。

     【注釋】 ①徐徐:行動遲緩。

     ②金車:用銅裝飾的豪華馬車。

     【譯文】 九四,遲緩前來,被金車困住,有所憾惜,最終仍能有滿意結果。

     《象傳》說:“遲緩前來”,是說志在援救下層。

    雖然它本身居處的位置不妥當,但因與下應合,能達到目的。

     【解說】 九四自身以剛爻居柔位不正,但與初六相應(有與也),九四欲解困初六(志在下也),但中間有同樣陽剛的九二妨礙,以緻行動遲緩(來徐徐)。

    坎為堅實的車,故為“金車”,金車表示沉重遲緩。

    但因為兩者正應,志同道合,所以雖“吝”,但最終會好。

     【原文】 九五,劓①刖②,[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割鼻曰劓。

    斷足曰刖。

    四動時震為足,艮為鼻。

    離為兵,兌為刑。

    故‘劓刖’也。

    赤绂謂二。

    否乾為朱,故‘赤’。

    坤為绂,二未變應五,故‘困于赤绂’也。

    ”]困于赤绂③。

    乃徐④有說⑤,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

    “乃徐有說”,以中直也。

    “利用祭祀”,受福也。

     【注釋】 ①劓:割鼻的刑罰。

     ②刖:砍腳的刑罰。

     ③赤绂:朱绂,見本卦九二爻注。

     ④徐:緩慢。

     ⑤說:通“脫”。

     【譯文】 九五,割鼻斷足,受困因穿着不合身的赤色祭服。

    但可以逐漸擺脫困境,利于舉行祭祀。

     《象傳》說:“割鼻斷足”,說明尚未實現其心志。

    “逐漸擺脫困境”,因為它持守剛中正直之道。

    “利于舉行祭祀”,這樣可得神的降福。

     【解說】 “劓”是削鼻,“刖”是砍腳的刑罰。

    “赤绂”即朱绂,紅色官服。

    九五被上六掩蔽,就像被削去鼻子,九五和上六都在尊位,削鼻是高官受辱,所以是“困于赤绂”。

    九二與九五敵應,就像被砍腳。

    九五大人沒有九二的支持,志願難以施行(志未得也)。

    但九五剛毅中正,慢慢地曆史終究會給他的沉冤昭雪(乃徐有說;說當脫講)。

    九五被褐懷玉,其心唯有蒼天可鑒,隻有以祭祀告天,最終九五大辱之後享受大榮福。

     九五所受為大辱,是大人受辱,是曆史性的冤屈。

     【原文】 上六,困于葛藟①,于臲尯②。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巽為草莽,稱葛藟,謂三也。

    兌為刑人。

    故‘困于葛藟,于臲卼’也。

    ”]曰動悔③有悔④,征⑤吉。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乘陽,故‘動悔’。

    變而失正,故‘有悔’。

    三已變正,已得應之,故‘征吉’也。

    ”] 《象》曰:“困于葛藟”,未當也。

    “動悔有悔”,吉行也。

     【注釋】 ①葛藟:藤本植物。

     ②臲尯:不安的樣子。

     ③動悔:行動的悔恨。

     ④悔:這個“悔”與上句不同,是悔改的意思。

     ⑤征:行。

     【譯文】 上六,被葛藤纏繞困住,陷入動搖不定的危險境地。

    這行動将招緻悔恨,及時悔過,前進仍然吉祥。

     《象傳》說:“被葛藤纏繞困住”,說明居位還不妥當。

    “行動将招緻悔恨,及時悔過”,說明往前進發可走出困境,獲得吉祥。

     【解說】 “葛”是葛與蔓,攀附纏繞的蔓生植物。

    “臲卼”,是動搖的危險場所。

    上六居上,窮困到極點,從三至六爻,卦象為正反巽,即三四五爻組成互巽,上卦兌形為倒置的巽,巽為草木,正反巽表示被葛蔓纏繞,無法掙脫,稍動就有難受。

    上六此際開始悔改,因為上六已在困卦的最上位,再向前進,就可以走出困卦了,所以“征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