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卦第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說明若一味崇尚武力将使剛決之道衰微。
“往前進發是順利的”,說明陽剛盛長終獲善終。
【解說】 夬卦五陽一陰,五陽盛長将決去一陰(剛決柔),态勢強健而和悅。
夬卦下乾上兌,乾為健,兌為和悅(說),但一陰居卦之上,指在朝廷之上,下卦兌口,故為“告”。
故在王庭上宣揚公布事情(揚于王庭),竭誠呼号有危厲(孚号有厲),上六陰柔乘五陽剛,故“危”。
陰退陽長,故“光”(其危乃光)。
但不可掉以輕心,就告誡自己封邑内的人,不宜立即動武(告自邑,不利即戎)。
“所尚乃窮”,尚通“上”,指卦上隻有一陰,陽剛盛長,直到決去一陰而終結(剛長乃終)。
【原文】 《象》曰:澤上于天①,夬。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陸績曰:“水氣上天,決降成雨。
故曰‘夬’。
”]君子以施祿及下,居②德則忌③。
[王弼注:“忌,禁也。
法明斷嚴,不可以慢,故居德以明禁也。
施而能嚴,嚴而能施,健而能說,決而能和,美之道也。
”] 【注釋】 ①澤上于天:夬卦,上兌為澤,下乾為天,因而說“澤上于天”。
②居:積,停留。
③忌:諱,不要。
【譯文】 《象傳》說:澤水蒸發升至天空,象征決斷。
君子當效法于此,果決地廣施恩澤于下民,僅停留在個人功德上将為人憎惡。
【解說】 夬卦上兌澤,下乾天,是澤上于天之象,稱為澤天夬。
澤之水氣上升于天,化而為雨,天不自私,滋潤萬物。
而澤水自蓄,澤決下流就會枯竭。
君子見此悟到,要廣施惠祿,但不使人知道,施德不望報,有德而不自居,所謂“大德不德”。
若有私心,把施當作自己的恩德,也不會施祿多久,自己最終會因滿溢而崩決。
多藏厚亡,此為君子大忌。
【原文】 初九,壯于前趾,[徐子宏《周易全譯》:“壯,即傷。
”]往①不勝②為咎③。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往失位應陽,故咎矣。
”] 【注釋】 ①往:前進。
②勝:勝任,能夠承受。
③咎:災禍,過失。
【譯文】 初九,足趾前端強盛,冒失前往不能勝任,反而是錯誤的。
《象傳》說:不能勝任而往前冒進,是咎由自取的。
【解說】 大壯卦下四陽上兩陰,陽再長一爻,就成為夬卦,初九與大壯卦初爻的爻辭相同。
初爻為趾,腳趾健壯,但腳趾能動不能行。
初九前有重陽都是敵人,肯定勝不了。
不能勝任而勉強前往,必然是災難。
此爻意在說明做事不能不自量力。
【原文】 九二,惕①号②,莫③夜有戎④,勿恤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動得正應五,故‘得中道’。
”] 【注釋】 ①惕:警惕。
②号:大聲呼叫。
③莫:同“暮”,昏暗。
這裡指黎明前的時候。
④戎:軍事行動。
⑤恤:憂慮。
【譯文】 九二,時刻憂懼地警惕呼号,就是夜間遭到敵人攻擊,也不必擔心。
《象傳》說:“夜間遭到敵人攻擊也不必擔心”,說明修養夬德,不失持中慎行之道。
【解說】 “惕”是憂懼,“莫”是暮的本字,“恤”是憂患。
九二與九五敵應,故有“惕”。
九五在兌中,兌為口,故為“号”。
“戎”指上六陰爻。
九二剛爻居柔位,剛柔并濟,居中而中庸,不會冒進。
所以,能夠時刻憂懼警惕,呼叫提醒防範敵人的襲擊,就是夜間遭遇敵人的攻擊,也不必擔心失敗了。
【原文】 九三,壯于頄①,有兇。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翟玄曰:“頄,面也。
謂上處乾首之前,稱頄。
頄,頰間骨。
三往壯上,故‘有兇’也。
”]君子夬夬②,[王弼注:“君子處之,必能棄夫情累,決之不疑,故曰‘夬夬’也。
”]獨行遇雨,若濡③有愠④無咎。
[王弼注:“若不與衆陽為群,而獨行殊志,應于小人,則受其困焉。
‘遇雨若濡’,有恨而無所咎也。
”] 《
“往前進發是順利的”,說明陽剛盛長終獲善終。
【解說】 夬卦五陽一陰,五陽盛長将決去一陰(剛決柔),态勢強健而和悅。
夬卦下乾上兌,乾為健,兌為和悅(說),但一陰居卦之上,指在朝廷之上,下卦兌口,故為“告”。
故在王庭上宣揚公布事情(揚于王庭),竭誠呼号有危厲(孚号有厲),上六陰柔乘五陽剛,故“危”。
陰退陽長,故“光”(其危乃光)。
但不可掉以輕心,就告誡自己封邑内的人,不宜立即動武(告自邑,不利即戎)。
“所尚乃窮”,尚通“上”,指卦上隻有一陰,陽剛盛長,直到決去一陰而終結(剛長乃終)。
【原文】 《象》曰:澤上于天①,夬。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陸績曰:“水氣上天,決降成雨。
故曰‘夬’。
”]君子以施祿及下,居②德則忌③。
[王弼注:“忌,禁也。
法明斷嚴,不可以慢,故居德以明禁也。
施而能嚴,嚴而能施,健而能說,決而能和,美之道也。
”] 【注釋】 ①澤上于天:夬卦,上兌為澤,下乾為天,因而說“澤上于天”。
②居:積,停留。
③忌:諱,不要。
【譯文】 《象傳》說:澤水蒸發升至天空,象征決斷。
君子當效法于此,果決地廣施恩澤于下民,僅停留在個人功德上将為人憎惡。
【解說】 夬卦上兌澤,下乾天,是澤上于天之象,稱為澤天夬。
澤之水氣上升于天,化而為雨,天不自私,滋潤萬物。
而澤水自蓄,澤決下流就會枯竭。
君子見此悟到,要廣施惠祿,但不使人知道,施德不望報,有德而不自居,所謂“大德不德”。
若有私心,把施當作自己的恩德,也不會施祿多久,自己最終會因滿溢而崩決。
多藏厚亡,此為君子大忌。
【原文】 初九,壯于前趾,[徐子宏《周易全譯》:“壯,即傷。
”]往①不勝②為咎③。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往失位應陽,故咎矣。
”] 【注釋】 ①往:前進。
②勝:勝任,能夠承受。
③咎:災禍,過失。
【譯文】 初九,足趾前端強盛,冒失前往不能勝任,反而是錯誤的。
《象傳》說:不能勝任而往前冒進,是咎由自取的。
【解說】 大壯卦下四陽上兩陰,陽再長一爻,就成為夬卦,初九與大壯卦初爻的爻辭相同。
初爻為趾,腳趾健壯,但腳趾能動不能行。
初九前有重陽都是敵人,肯定勝不了。
不能勝任而勉強前往,必然是災難。
此爻意在說明做事不能不自量力。
【原文】 九二,惕①号②,莫③夜有戎④,勿恤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動得正應五,故‘得中道’。
”] 【注釋】 ①惕:警惕。
②号:大聲呼叫。
③莫:同“暮”,昏暗。
這裡指黎明前的時候。
④戎:軍事行動。
⑤恤:憂慮。
【譯文】 九二,時刻憂懼地警惕呼号,就是夜間遭到敵人攻擊,也不必擔心。
《象傳》說:“夜間遭到敵人攻擊也不必擔心”,說明修養夬德,不失持中慎行之道。
【解說】 “惕”是憂懼,“莫”是暮的本字,“恤”是憂患。
九二與九五敵應,故有“惕”。
九五在兌中,兌為口,故為“号”。
“戎”指上六陰爻。
九二剛爻居柔位,剛柔并濟,居中而中庸,不會冒進。
所以,能夠時刻憂懼警惕,呼叫提醒防範敵人的襲擊,就是夜間遭遇敵人的攻擊,也不必擔心失敗了。
【原文】 九三,壯于頄①,有兇。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翟玄曰:“頄,面也。
謂上處乾首之前,稱頄。
頄,頰間骨。
三往壯上,故‘有兇’也。
”]君子夬夬②,[王弼注:“君子處之,必能棄夫情累,決之不疑,故曰‘夬夬’也。
”]獨行遇雨,若濡③有愠④無咎。
[王弼注:“若不與衆陽為群,而獨行殊志,應于小人,則受其困焉。
‘遇雨若濡’,有恨而無所咎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