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卦第二十七

關燈
寶,而窺觀他人之寵祿,不合慎節之義。

    如此則躁進失機贻人笑柄,殃咎必至。

    亦不足貴,是妄動輕浮之象。

    言初九本來可貴,反因妄動而不足貴。

     【原文】 六二,颠頤,[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王肅曰:“養下曰颠。

    ”]拂①經②于丘。

    頤,征兇。

     《象》曰:六二征兇,行③失類④也。

     【注釋】 ①拂:違反。

     ②經:常,常理。

     ③行:出行。

     ④類:同類。

     【譯文】 六二,颠倒養生之德,又違背常理,向上尋求供養,往前進發有兇險。

     《象傳》說:六二往前進發有兇險,說明它的行動沒有同類相伴。

     【解說】 颠是填。

    “填頤”,猶言填飽肚子。

    “拂經”,原意為不去自己經營,此指違反常道,不求正道。

    丘,高坡,指高貴富有者。

    “于丘頤”,謂往高處求高貴者收養。

    六二想要糊口卻不自己經營而去乞食求養于人,非謀生正道,故“兇”。

    二、五不應,六五亦不是經營者,故前往有兇(征兇)。

    三、四、五皆陰,陰遇陰則窒,陰遇陽方為類,今六二不遇陽,故曰“行失類也”。

     【原文】 六三,拂①頤,[孔穎達《周易正義》:“拂,違也。

    ”]貞②兇,十年勿用,無攸③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④也。

     【注釋】 ①拂:違反。

     ②貞:占蔔。

     ③攸:所。

     ④悖:違背。

     【譯文】 六三,違背養生之德,意味着兇險,十年中将沒有作為,也不會有任何利益。

     《象傳》說:“十年内不受重用”這是大大背離了萬物頤養的道理的惡果。

     【解說】 拂,弗也。

    “拂頤”是說口不能食,引申為不能養活自己。

    “十年”指多年。

    “勿用”,不能有所作為。

    “無攸利”,發展下去很不利。

    六三不當位,承乘皆陰,故“十年不用,無攸利”也。

    六三缺乏謀生能力,故“兇”。

     【原文】 六四,颠頤,吉。

    [王弼注:“體屬上體,居得其位,而應于初,以上養下,得頤之義。

    ”]虎視眈眈①,其欲逐逐②,無咎③。

     《象》曰:颠頤之吉,上④施光⑤也。

     【注釋】 ①眈眈:瞪目逼視的樣子。

     ②逐逐:無止境的樣子。

     ③咎:災禍。

     ④上:即君上。

     ⑤光:通“廣”。

     【譯文】 六四,取于民而用于民,吉祥。

    要像老虎一樣眈眈而視,顯示出貪欲無厭的樣子,這樣才不緻有災咎。

     《象傳》說:取于民而用于民的吉祥,說明居上而能下施光明美德。

     【解說】 眈作耽,謂目不轉睛地注視。

    “逐逐”是迫切強烈的追求,四爻居艮,震動為欲,艮止也,寡欲也。

    雖如虎之貪欲而能止欲,以此欲轉而應初九,是以虎貪之欲轉而求賢,求賢若渴,故“吉”。

    初陽應四,然為二三所隔,難以下施,故須初上施而吉也。

    故曰“上施光”。

     周公就是求賢若渴的代表。

    他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也常常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接待賢士。

    這就是被後人稱頌的“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的來曆。

     【原文】 六五,拂①經②,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貞之吉,順以從上③也。

     【注釋】 ①拂:違。

     ②經:常。

     ③上:在上者。

     【譯文】 六五,違背頤養之道,但居守正道可獲吉祥,不可涉越大江巨流。

     《象傳》說:居守正道獲得吉祥,說明順從依附上層則吉。

     【解說】 拂經是因五以柔居剛不當位。

    居,安也,止也,節也。

    貞,固守。

    安居五位,順上承陽,故貞吉。

    若下涉坤地,陰遇陰則窒,故“不可涉大川”。

    上九陽,故六五當投靠順從上九,六五知節善順則吉。

     【原文】 上九,由①頤,[歐陽維誠《周易新解》:“由,順随,聽從。

    ”《論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厲②吉。

    利涉大川。

     《象》曰:“由頤,厲吉”,大有慶也。

     【注釋】 ①由:順從。

     ②厲:危險。

     【譯文】 上九,順從頤養之道,經曆過危險可以獲得吉祥,利于涉越大江巨流。

     《象傳》說:“順從頤養之道,經曆過危險可以獲得吉祥”,說明大有吉慶。

     【解說】 由,自由、自得。

    上九依靠下面衆陰供養。

    故曰“由頤”。

    上九居亢龍之位故厲。

    但上九高居萬民之上,恐其貪于安逸,故振厲警醒方吉。

    上九與六三應,故“利涉大川”。

    上九本來路盡就要引退,但上九下臨互卦為坤為安(三四五爻),可轉為安,得以頤養天年,所以是“大有慶也”。

     安史之亂期間,玄宗避難逃到蜀地。

    在西行途中,太子李亨被當地百姓截留,于是乘機改道,北上到了甯夏靈武,被臣下擁立為帝,是為唐肅宗。

    即位後,他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改年号為“至德”。

     唐玄宗雖然經曆了叛亂,并失去了皇位,但他在戰亂中承認肅宗即位的事實,激流勇退,也不失為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