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卦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山天大畜。
天很大,但被包容在山裡面,這是多麼大的包容,君子感到應當儲備蓄藏大量前人的良言善行,來增進自己的品德修養。
【原文】 初九,有厲①,利已②。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注釋】 ①厲:厲害,危害。
②已:停止,完結。
【譯文】 初九,有危險,停滞不前才有利。
《象傳》說:“有危險,停滞不前才有利”,是說不要冒險前行。
【解說】 已是已經,意即停止。
“利已”就是停止有利。
初九居陽剛乾體,乾健行故欲進往應六四,但前有二陽窒礙不得行。
故“危厲”。
初九力弱應當潛伏,若不知停止而進必有災。
例如不可以拔苗助長。
【原文】 九二,輿①說②輹③。
《象》曰:“輿說輹”,中④無尤⑤也。
【注釋】 ①輿:車廂。
②說:通“脫”。
③輹:古代木制車輛在車箱之下卡住車軸的曲形零部件,上聯車箱,下接車軸,形如伏于車軸之兔,所以通常叫作伏兔。
④中:中正。
⑤尤:過失,怨恨。
【譯文】 九二,車子與輪脫離。
《象傳》說:“車子與輪脫離”,說明行動合于中正,能夠及時停止,故而不會犯過失。
【解說】 輿,大車,可以乘擔重任。
說同“脫”。
輹,車軸。
“輿說輹”是車軸脫落,大車不能行。
陽至九二本當大顯身手,但前遇陽而窒,又在蓄止之時故有不得行之象。
九二居中,行為不過分,是自己知止。
所以“中無尤”,即内心沒有怨尤。
九二是适可而止。
《論語·鄉黨》曰:“不多食”。
宋代朱熹作注:“适可而止,無貪心也。
”這正體現了儒家所奉行的中庸之道。
【原文】 九三,良馬逐①,[李鏡池《周易通義》引《集韻》:“逐,牝牡合也。
”]利艱貞。
日②閑③輿④衛⑤,利有攸往⑥。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⑦也。
【注釋】 ①逐:奔馳而去。
②日:每日。
③閑:習,學習訓練。
④輿:駕車。
⑤衛:護衛。
⑥有攸往:有所往,有所作為。
⑦上合志:合上志,符合上天的意志。
【譯文】 九三,良馬馳逐,利于警覺艱險,守持正固。
每日訓練車馬防衛,利于往前進發。
《象傳》說:“利于往前進發”,說明與人天的意志相合。
【解說】 “良馬”是指乾的三個剛爻,比喻為賢人,有才幹之人。
逐,馳騁,逐利,就是終日辛苦奔走。
閑,練習。
日閑輿衛,日日習駕車之術以備不時之需。
可見九三非常艱辛。
三爻居互兌體,兌為澤,在沼澤中駕車,所以格外艱辛。
九三在乾之上,基礎厚實,剛陽健行,雖艱而能往而有利。
三遇重陰,陽遇陰則通,故曰“上合志也”。
九三功在平時勤于練習。
【原文】 六四,童牛①之牿②,[周振甫《周易譯注》:“童牛,小牛。
”]元③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注釋】 ①童牛:牛犢。
②牿:在牛角上所加的一根橫木,用以防止牛用牛角傷人。
③元:大。
【譯文】 六四,綁縛在初生牛犢牛角上的木牿,至為吉祥。
《象傳》說:六四“至為吉祥”,說明本是值得喜慶。
【解說】 牿,牛角上的橫木,小牛燥猛好動故以牛牿防止傷人。
六四居艮體,艮為止,故曰“牿”。
六四應初九,初九為童牛。
這是說止于初萌的階段,在尚未露頭角的時候就蓄止最有效。
所謂元吉就是一開始就吉,六四得位當止則止,又居兌體,兌為悅,即“有喜也”。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六四
天很大,但被包容在山裡面,這是多麼大的包容,君子感到應當儲備蓄藏大量前人的良言善行,來增進自己的品德修養。
【原文】 初九,有厲①,利已②。
《象》曰:“有厲,利已”,不犯災也。
【注釋】 ①厲:厲害,危害。
②已:停止,完結。
【譯文】 初九,有危險,停滞不前才有利。
《象傳》說:“有危險,停滞不前才有利”,是說不要冒險前行。
【解說】 已是已經,意即停止。
“利已”就是停止有利。
初九居陽剛乾體,乾健行故欲進往應六四,但前有二陽窒礙不得行。
故“危厲”。
初九力弱應當潛伏,若不知停止而進必有災。
例如不可以拔苗助長。
【原文】 九二,輿①說②輹③。
《象》曰:“輿說輹”,中④無尤⑤也。
【注釋】 ①輿:車廂。
②說:通“脫”。
③輹:古代木制車輛在車箱之下卡住車軸的曲形零部件,上聯車箱,下接車軸,形如伏于車軸之兔,所以通常叫作伏兔。
④中:中正。
⑤尤:過失,怨恨。
【譯文】 九二,車子與輪脫離。
《象傳》說:“車子與輪脫離”,說明行動合于中正,能夠及時停止,故而不會犯過失。
【解說】 輿,大車,可以乘擔重任。
說同“脫”。
輹,車軸。
“輿說輹”是車軸脫落,大車不能行。
陽至九二本當大顯身手,但前遇陽而窒,又在蓄止之時故有不得行之象。
九二居中,行為不過分,是自己知止。
所以“中無尤”,即内心沒有怨尤。
九二是适可而止。
《論語·鄉黨》曰:“不多食”。
宋代朱熹作注:“适可而止,無貪心也。
”這正體現了儒家所奉行的中庸之道。
【原文】 九三,良馬逐①,[李鏡池《周易通義》引《集韻》:“逐,牝牡合也。
”]利艱貞。
日②閑③輿④衛⑤,利有攸往⑥。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⑦也。
【注釋】 ①逐:奔馳而去。
②日:每日。
③閑:習,學習訓練。
④輿:駕車。
⑤衛:護衛。
⑥有攸往:有所往,有所作為。
⑦上合志:合上志,符合上天的意志。
【譯文】 九三,良馬馳逐,利于警覺艱險,守持正固。
每日訓練車馬防衛,利于往前進發。
《象傳》說:“利于往前進發”,說明與人天的意志相合。
【解說】 “良馬”是指乾的三個剛爻,比喻為賢人,有才幹之人。
逐,馳騁,逐利,就是終日辛苦奔走。
閑,練習。
日閑輿衛,日日習駕車之術以備不時之需。
可見九三非常艱辛。
三爻居互兌體,兌為澤,在沼澤中駕車,所以格外艱辛。
九三在乾之上,基礎厚實,剛陽健行,雖艱而能往而有利。
三遇重陰,陽遇陰則通,故曰“上合志也”。
九三功在平時勤于練習。
【原文】 六四,童牛①之牿②,[周振甫《周易譯注》:“童牛,小牛。
”]元③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注釋】 ①童牛:牛犢。
②牿:在牛角上所加的一根橫木,用以防止牛用牛角傷人。
③元:大。
【譯文】 六四,綁縛在初生牛犢牛角上的木牿,至為吉祥。
《象傳》說:六四“至為吉祥”,說明本是值得喜慶。
【解說】 牿,牛角上的橫木,小牛燥猛好動故以牛牿防止傷人。
六四居艮體,艮為止,故曰“牿”。
六四應初九,初九為童牛。
這是說止于初萌的階段,在尚未露頭角的時候就蓄止最有效。
所謂元吉就是一開始就吉,六四得位當止則止,又居兌體,兌為悅,即“有喜也”。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六四